《周易》与中国文化(全四册)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刘大钧 总主编  

内容概要

  《1900-2009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周易〉与中国文化(套装共4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的思想基础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之中,而先秦哲学中,为以后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的,首先是《易传》。《易传》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不断前进、不断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易传》所以能对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发生深远的影响,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易传》是依托孔子的,以孔子的名义立论,于是在学术上据有崇高的地位;第二,《易传》之中确实提出了一些精粹深湛的观点,启迪了秦汉以后的进步思想。《1900-2009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周易>与中国文化(套装共4册)》分为几个问题对此加以说明。

作者简介

  刘大钧(1943-),山东邹平人,国际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周易研究》学刊创办人、主编。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经学——易学的研究,以弘扬大易文化为己任,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并开展了传统象数易学研究,是山东大学易学学科的甸建者和领导者,中国易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为传统易学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治《易》路数上,主张在新的历史文化视野下超越传统的象数义理两派之争,坚持象数义理兼顾,探寻易学的整体学术特色和内涵。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周易概论》《纳甲筮法》《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等学术著作多部。二十多年来,筹备召开了十余届国际易学与海峡两岸易学及儒学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易学与两岸易学及儒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以“大易”系列的形式,主编了历届易学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余部,这些论文集被很多学者参考引用,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界泰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在给汤一介先生的信中称赞刘大钧先生:“其沉潜易学之深辟,诚当代巨儒。”

书籍目录

通论
《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周易》与中国文化之“根”
中国的《易》文化传统——关于《周易》与中国文化的几点思考
再论中国的易文化传统
从《周易》经传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从东西文化、学术、思想看“易学”
的意义和特色
《易》学与人类文明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心期大转型
《周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周易》与中国文化
《周易》与文史
《周易》与古代文学
阴阳刚柔与古文八境浅释
《易传》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周易》的文学思维
周易卦爻辞的文章
《周易》——中国文章学之滥觞
略说《周易》与《诗经》的关系
《史记》与《周易》六论
《史记》与《周易》
《周易》卦爻辞中的民歌
《周易》卦爻辞诗歌辨析
《周易》马龙原型与上古文学的相关意象
中国古代神话与《易经》
《周易》三才之道的神话意蕴
《说文解字》与易学
《周易》经传结构与战国秦汉散文的体制
《周易》在东晋的传播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易》与《文心雕龙》《易经》文学理论之
《周易》与《文心雕龙》
试论《易传》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论《文心》的易象思想
《周易》:《文心雕龙》的思想之本
西汉易学与《文心雕龙》
《周易》与《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易道:中国古代文论的哲学基础
《周易》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影响
《易》与柳宗元古文创作
易学与晚明小品
《周易》对《林兰香》叙事艺术的影响
《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
《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续)
《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评郭沫若所论并抒己见
《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评郭沫若所论并抒己见(续)
《周易》中所见氏族制崩溃期社会经济之发展
周易爻辞中之习俗
俗尚在易辞
祭祀在易辞——并与其在卜辞略予比较
《周易》史事索隐
封建在易辞
行旅在易辞
从《易经》看周文王怎样“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
易与儒释道
《周易》与艺术、美学
《周易》与中医
《周易》与政治、经济等
其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易》与中国文化(全四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