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3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沈阳  作者:张学忠  页数:233  

前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支配的。作为母亲,想要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应该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开始。家庭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妈妈不能把教育工作落实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显得苍白而无力。“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懂得孩子在想什么,掌握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做父母。”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这是一位哈佛学生的母亲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她表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多了解一些“心理规律”,了解它们的积极或消极影响,通过趋利避害,将这些心理规律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优秀者。有些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家庭教育心理学?它包含哪些内容?”其实答案很简单,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就是一门阐述孩子心理的学问,它贯穿于孩子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教育中。事实上,不管你愿不愿意知道,你都在潜移默化地运用着心理学知识,或者说你都在表现出那些心理规律所反映的现象。不过有时候,你在教育孩子时的所作所为可能正是心理规律指出的消极方面,因此,只有先了解这些心理学的消极方面,才能更好地避免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才不至于让孩子成为错误教育的“牺牲品”,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是真正读懂每一页却非常不容易。”父母之所以难读懂孩子这本书,就是因为大部分父母在读孩子这本书时,只是理解孩子的表面行为,而没有真正透彻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灵。生活中,有些妈妈是比较专业的“心理学家”,不过多数妈妈还是业余的“心理学家”,她们时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孩子为什么总是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呢?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说的背道而驰呢?于是在我们身边,各种困惑和不解的怨言不绝于耳:“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你为什么不听话呢?”有些妈妈唠叨:“孩子不喜欢学习,究竟是为什么呢?”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且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导师。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读懂孩子的言行举止,才能爱孩子爱得恰到好处,教孩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妈妈掌握了家教中的心理学,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消除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为孩子煲好心灵鸡汤,为孩子播下成功的种子。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中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本书从心理学入手,着眼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通过生动易懂的心理学知识,来启发家长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全书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直白,在夹叙夹议中阐述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教育理念,相信对广大家长朋友很有帮助。

内容概要

想要孩子彬彬有礼?想蔓孩子人人称赞?依靠心理学基本理论才能抓住关键!抓住良好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就是抓住了孩子良好习惯与心理素质的前提!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3)》精心整理众多心理学原理,并用互动实践的方法给予家长明确指导。看得开心,教得顺心,自然对孩子未来充满信心!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3)》由张学忠编著。

作者简介

张学忠,著名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曾受聘于多家教育学与心理学期刊杂志。编著的图书有:《充实内心活在当下》《犹太人家教》《调皮的孩子最有出息》《13岁前要教孩子的30堂成长课》《让孩子从小能说会道》《让孩子有个好心态》《让孩子有个好人缘》《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良好的礼仪让你更受欢迎》《让孩子有个好性格》《好爸爸教育孩子的100个细节》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多一点肯定和赏识,让孩子学会看重自己——培养孩子自信自重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认同心理效应: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认同
2.重要效应:每个孩子都想成为重要人物
3.马太效应:自信带来成功,成功增强自信
4.罗森塔尔效应:有一种期望可以激励孩子
下篇(方法论)
5.赞美孩子,从一言一行开始
6.有了同理心,才能更好地认可孩子
7.积极的暗示,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8.孩子越是有不足,越需要肯定和赞美
9.学会认可孩子的个性
10.教导孩子: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第二章 爱是教育的真谛,温情教育方能事半功倍——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南风效应: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2.超限效应:不要过多地“刺激”孩子
下篇(方法论)
3.你的宽容会传给孩子
4.教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5.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
6.别教孩子“以牙还牙”
7.引导孩子与小伙伴“破镜重圆”
8.为孩子的宽容行为感到自豪
第三章 不“舍”不“得”,互惠互利才能赢得友谊——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损失规避:每个孩子都害怕失去
2.失去时的感受远比得到时的感受强烈
3.互惠效应:得失总是相伴而随
下篇(方法论)
4.在家里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待遇
5.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6.教孩子明白助人即助己的道理
7.让孩子在分享中赢得好人缘
8.让孩子懂得施比受更有福
第四章 责任胜于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负责任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自我宽恕心理:推卸责任是一种本能
2.自然惩罚法则:所受的惩罚源于过失
下篇(方法论)
3.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念
4.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给孩子表现“责任”的机会
7.让孩子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8.引导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
第五章 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没有坚忍就没有成功——培养孩子坚强忍耐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延迟满足:为了长远利益而暂时忍耐
2.甘地夫人法则:让孩子从容面对挫折
下篇(方法论)
3.刻意让孩子去等待
4.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
5.教孩子凡事再坚持一下
6.给孩子_些劣性刺激
7.教孩子学会三思而后行
8.鼓励孩子向失败学习
第六章 三心二意效率低,用心专一才能出成果——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手表定律:不能同时拥有两只手表
2.洛克定律: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3.好奇心效应:好奇心激发兴趣
下篇(方法论)
4.让孩子明白专注的意义和作用
5.利用游戏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6.帮孩子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7.设置具体目标,孩子才能专注到底
8.教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
第七章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给他尊重和技巧——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投射效应: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2.贴标签效应:别给孩子乱贴负面标签
下篇(方法论)
3.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4.不要在别人面前揭孩子的短
5.不要把孩子拿来和别人作比较
6.让孩子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7.错了要承认,道歉要诚恳
8.孩子,请别随便给人起绰号
第八章 包办代替不可取,鼓励孩子做主才明智——培养孩子有主见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羊群效应:教孩子不要盲目跟风
2.权威效应:每个孩子都有寻求安全的心理
3.霍布森选择效应:不要让孩子没有选择的余地
下篇(方法论)
4.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
5.相信孩子,不给选择设限
6.给孩子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7.选择是一种考验,应让孩子拿主意
8.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志向
第九章 坚持放养不强迫,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勇于尝试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鱼缸法则: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
2.禁果效应:越禁止,越有吸引力
下篇(方法论)
3.大胆放手,让孩子自由地尝试
4.鼓励孩子自由想象、积极探索
5.孩子不愿做的事,绝不要强求
6.放轻松,让孩子快乐地去冒险
7.有意隐藏,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
第十章 适当压力是鞭策,忧患意识促使孩子进步——培养孩子积极竞争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马蝇效应:压力使人奋进
2.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3.鲇鱼效应:忧患意识促使积极竞争
下篇(方法论)
4.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
5.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比赛活动
6.用具体目标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7.让孩子学会笑对竞争的失败
8.别让嫉妒蒙蔽了孩子的心灵
第十一章 耐心倾听,给孩子宣泄坏情绪的机会——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霍桑效应:孩子也需要“耳朵”
2.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坏情绪
下篇(方法论)
3.再忙也不能忘了和孩子谈心
4.接纳孩子不良的情绪反应
5.稳住坏情绪,让孩子别焦躁
6.教孩子明确乱发脾气的后果
7.让孩子用正确的心态看问题

章节摘录

版权页:有一次,刘姐家里来了几个同事,大家围在电脑前面玩游戏,其中有一关很难过,同事们闯了几次,都没有闯过去。就在大家为难之际,刘姐从厨房里走出来,说:“我给大家想个办法吧,让我儿子上场,帮你们一把,没准就能闯关成功呢!”在众人的期待下,刘姐10岁的儿子上场了,只见他轻车熟路,三下两下就闯关成功了,惹得大人们纷纷羡慕,看看那孩子的脸上,满是欢笑和得意。随后用餐的时候,孩子表现得特别活跃,这种反映与之前同事刚来家时截然不同——同事刚来家时,孩子苦着脸,躲进了房间,对客人们不冷不热;现在,孩子笑容满面地为客人盛饭。刘姐抓住机会,很好地满足了儿子渴望成为重要人物的心理,使他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表现一番。这在孩子看来是何等兴奋的事情啊。受人关注,被人寄予厚望,想起来就会欢欣鼓舞、激情澎湃。退一步说,即使孩子闯关未成功,也没有什么,至少他知道妈妈信任自己,众人关注了自己,这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认可,也能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儿童专家表示,对儿童适度的关注,就像阳光雨露滋润禾苗一样,会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当孩子付出努力时,他们渴望引起父母的关注和评价。如果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理,不去关注孩子的付出,或是敷衍了事,孩子会有一种被冷落、被轻视的感觉。长此以往,他会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不重要,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一项调查表明,在实际生活中,有这样两类儿童最缺乏关注——出色的儿童和顽皮的儿童,他们常常是家长、老师、同学、伙伴关注的焦点。出色的儿童会深深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这一点他们能从父母、老师、同学的评价中感受到;调皮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因为他们总能引起众人的聚焦。虽然这种聚焦不是缘于好事,但调皮的孩子依然乐此不疲。与之相反,最不容易引起关注的是这样一类孩子:他们往往较文静,胆子小,没有太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很难进入大人的视线。由于关注可以带给孩子心理满足感,受到关注能够让孩子感到自己是独特的、重要的。因此,这些最缺乏关注的孩子往往容易患上孤独症、厌学症,没有生活的激情,没有乐观的心态。既然关注能给孩子带去满足感、重要感,那么妈妈们应该关注孩子什么呢?儿童教育专家表示,关注孩子是一门学问,对孩子的关注应该最大限度地符合孩子的天性——好玩、好奇、好成功。小孩子生来就好动,他们总是爬来爬去,动来动去,抓到什么就往嘴里放。他们渴望自己的动作能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样他们才有成功感。围绕孩子天性的关注应该恰如其分,违背了这些天性的关注可能会适得其反。很多妈妈喜欢关注孩子的成绩,如果孩子成绩好,他们会感到有成就感;如果孩子成绩差,那么孩子就会感到遭受打击。长期关注孩子的成绩,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加剧,会使他们的性格逐渐出现两极分化,要么内向、压抑、孤僻、不自信,要么外向、冲动、惹事甚至恶作剧。让孩子感到自己是重要人物,看似简单,然而做起来实在是有些难。有的妈妈对孩子过度溺爱,但是过度溺爱导致孩子无爱;有些妈妈过度宽容,使孩子变得刁蛮任性、对人无情;有些妈妈对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缺乏胆量;有些妈妈对孩子过分包办、替代,使孩子没有主见;有些妈妈对孩子过度强制,使孩子逆反叛逆;有些妈妈对孩子过度挑剔,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疑问,这些行为都能让孩子备受关注,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但是过度的结果只会害了孩子。孩子过分看重自己,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有些孩子过分以自己为中心,刁蛮、任性、泼辣,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实则缘于过分关注,让孩子过分感到自己重要。因此,妈妈们应该掌握关注孩子的度,让孩子的重要心理适度,这样才有益于孩子成长。

编辑推荐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3》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中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3》从心理学入手,着眼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通过生动易懂的心理学知识,来启发家长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3》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直白,在夹叙夹议中阐述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教育理念,相信对广大家长朋友很有帮助。让您的孩子拥有人人称赞的好习惯,让您的孩子拥有人人称赞的好教养,让孩子赢在人生起跑线上!掌握孩子心理规律,掌握孩子未来命运!好妈妈行动起来!想要孩子彬彬有礼?想要孩子人人称赞?依靠心理学基本理论才能抓住关键!抓住良好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就是抓住了孩子良好习惯与心理素质的前提!《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3》精心整理众多心理学原理,并用互动实践的方法给予家长明确指导。看得开心,教得顺心,自然对孩子未来充满信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3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孩子的心理应该慢慢了解
  •   对还只的教育有帮助
  •   还没好好看,期望有一点收获
  •   像是案例分析,看起来挺轻松,容易理解
  •   有一定的帮助,妈妈应该看看,不过,内容有些肤浅
  •   里面有些比较实用,还是值得购买的
  •   内容很丰富,纸张也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