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

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作者:(英)尼尔  页数:244  译者:王克难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3岁的温妮弗莱德讨厌所有的科目,成天逃学,父母束手无策。来到夏山仅仅几个星期,她就主动回到了课堂,为考上理想的学校而发奋读书。  11岁的乔治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他不敢离开父母,不敢单独一人做任何事。来夏山一年半以后,他变得自信独立,敢于一个人长途旅行,从容应对人与事。  16岁的汤姆屡次留级,老师认为他无可救药。在夏山学习一年后,他确定了人生目标,考上了医学院,为了当一个好医生而用功读书。  ……  来夏山之前,这些孩子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3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之一、夏山学校校长尼尔以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个案,为家长和老师逐一解开种种教育难题。

作者简介

  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就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本书于1960年出版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本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本书已经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夏山学校夏山的宗旨夏山一瞥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的比较夏山的毕业生一对一的个别谈话自治机构——学校大会男女合校没必要让孩子工作游戏至上孩子是天生的演员舞蹈+音乐运动=游戏英国政府督学报告书教育部与夏山的关系夏山的前途第二章 养育孩子不自由的孩子自由的孩子爱与赞许恐惧与伤害自卑感与幻想破坏行为与价值观说谎≠不诚实责任与义务服从与纪律奖励与处罚大小便问题饮食的习惯健康与睡眠清洁与服装玩具与创造性不吵才怪礼帽与礼节金钱与爱幽默与玩笑第三章 性的教育“危险”的性游戏不回避性的问题手淫裸体猥亵同性恋滥交、私生子与堕胎第四章 宗教与道德无须教孩子信仰宗教无须对孩子进行道德训练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说脏话并不可怕无须审查孩子的读物第五章 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残忍来自大人孩子犯罪是因为缺乏爱孩子偷窃是情感上不满足少年犯是社会的问题医治孩子要用爱让孩子做他自己第六章 家长的问题恨生恨、爱生爱被宠坏的孩子权力与权威嫉妒与占有没有爱的婚姻焦虑的父母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第七章 问题与答案一般性问题关于夏山的问题关于养育孩子的问题关于性的问题关于宗教的问题关于学习的问题夏山的宗旨

章节摘录

  本书讲述了夏山学校(Summerhill)的故事。夏山创建于一九二一年,位于英格兰东萨佛克郡的里斯敦镇,距离伦敦约有一百英里。  简单介绍一下夏山的学生。有些孩子五岁就来到了夏山,有些则十五岁才来。孩子们一般在学校念到十六岁,我们通常有二十五名男生、二十名女生。  学生按照年龄分成三个班级,小班从五岁到七岁,中班从八岁到十岁,大班从十一岁到十五岁。有些学生来自英国以外的地区,现在(一九六八年)我们有两个北欧学生,四十四个美国学生。孩子们也按班级住宿,每班有一名保姆。中班住在一幢石头房子里,大班则睡在茅屋里,只有一两个年纪稍大的学生住单人房间。男孩二到四人共用一个房间,女孩也一样。宿舍里没有内务检查,也没人替他们整理,他们完全自由。同时,学生没有规定的制服,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穿他们想穿的任何衣服。  报刊称夏山为“放任学校”,暗示它是由一群无法无天的野蛮孩子组成的学校,因此我觉得有据实报道夏山的必要。我写得不免有点偏心,但我愿意尽量将夏山的优点与缺点一起呈现出来。它的最大优点是培养出了未被恐惧与仇恨摧毁的健康自由的孩子。  很显然,让活泼可爱的孩子坐在课桌前学习没什么用的东西,这样的学校是坏学校。除非他们认为学校理应如此,或者作为父母,他们需要孩子驯服、没有创造力、能迎合以金钱定成败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人才会认为这种学校是好学校。  夏山开始时是一所实验学校,现在却非如此,它已成为一所示范学校,因为它证实了“自由发展”是行得通的。  当我和妻子创办这所学校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我在普通学校执教多年,对其他的教育方法也很了解,但我知道所有那些教育方法都是错误的,因为那些方法是以成人的观念来决定孩子该怎样成长和学习的。在开始采用那些方法时,心理学还是一门无人知晓的科学。  所以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有人说我们勇敢,其实这并不需要勇气,所需要的不过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坚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而不是邪恶的。四十年来,我们这一信念从未动摇,而且更加坚定不移。  ……

编辑推荐

  其它版本请见:《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本书中夏山学校校长尼尔以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个案,为家长和老师逐一解开种种教育难题。本书于1960年出版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本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已经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夏山学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1条)

 
 

  •     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反感,虽然它是一本600所著名大学推荐的教育必读书目,如果你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来读这本书的话。
      
      这本书是给那些想给孩子真正的快乐和健康的人读的,这是一位勇敢、智慧、有经验,精通儿童心理学的一位教育先行者为了探索如何给到孩子真正的快乐和健康并成功的找到答案的人所写的书。
      
      所以,我并不建议每个人都去读。它叙事简洁,但理论艰深,许多简单的事例背后却有长远的深意。它具有强烈的心理学时代背景和宗教时代背景,在那个需要打破很多东西才能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代,教育先行者需要有足够激昂、坚定的意志和足够的勇气。这是一本读到一半你可能还在怀疑和反对的书,但是当你通读全书后,你会发现,快乐与健康之路豁然开朗。
  •      是在立人的推荐下读的夏山,说实话,读完夏山并没有非常强烈的去改变当代教育的冲动,而是不断的用书中的语言来诊断我自己被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中各种传统、道德、评价、批判等各种压力对自由心灵的束缚,判断自己现在所产生的痛苦、焦虑、压抑和以前经历的种种联系。这样的反思线索是夏山给我的最为珍贵的启发。在看完之后才知道自由是多么的重要。
  •     这本书是断断续续读看的,先看的《窗边的小豆豆》,然后才知道这本书,看了开篇,远没有《窗边的小豆豆》有趣,所以扔下了,最近清理书架时又找出来看,越看就越入味了,不仅是教育孩子,对我自己的成长反思影响也很大。
      
      好的方面:
      1)书里在极大程度上提倡给人以自由,我相信自由是真正的发展,但作者又这个自由不是放任,而是“我尊重你,你尊重我”的自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的自由,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自由。
      
      2)摒弃道德判断,但也要遵守社会规范(这一点书里有提及,但提及得不多)。道德是变迁的,是人为的,有时候以道德判断来是对的事情,多年以后却发现错得离谱。
      
      3)对宗教的反对,作者的观点是基督教对原罪的感觉,佛教对来世的信仰,都是功利的爱。宗教问题是我一直困惑的,我感到没有信仰的迷茫和痛苦 ,但我又找不到一个能说服我自己的宗教,所以我一度很盼望孩子能够信仰一个宗教,随便什么宗教。但看了这本书我放松了心情,也改变了主意。
      
      4)性的解放,这是书里提到的很多的,也是很大胆的。之前对此模模糊糊有些概念吧,但我读的书不多,也是在这本书里才看到明明白白的性解放的主张。这不仅带给我教育孩子方式的改变,也是自我反省的巨大改变。
      
      局限:
      
      1)对手工的过分强调,对学知识的反对。我赞同不必去学无用的知识,比如对有些孩子来说中学学什么高数,还不如学点会计更好,也赞同我们现在的学习过多的来自间接经验,应该走进大自然,应该身体力行,从而获取直接经验,木工本身也是解放身体,但社会的发展不同了,间接经验也是有其好处的。何况对有些孩子来说,读书要比做木工有意思得多,一味的强调动手也是另一种不自由吧。
      
      2)书中可以明显看到作者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比较大,但弗洛伊德本身现在也是有一些质疑的,性或许不是全部。他在书里给了很多论断,比如玩铅笔是对阴茎的模仿,例如也有说什么什么就是对生命的恨之类的,但大多是论断,而没有说明为什么,这多少让人有点难以信服。又由于他本人有性压抑方面的问题,所以有没有可能他夸大了性压抑的影响呢?对这点,我了解得不多,所以无从判断,先存疑吧。
      
      3)作者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但他是一种定性的方法,而不是定量的方法,有点像中国的文化,有些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觉,他只能给出原则、理念,而具体实行需要教育者本身是个智者,需要教育者的悟性,也就难以标准化和传承,所以这种教育理念本身也难以推广。大概这也是为什么东方有大智慧,却在科技上总被西方超越的一个原因。
      
      总体来说,什么都不完美,人也不可能完美,我们都知道不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无菌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我们不可能也不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无菌的社会环境。教育也一样。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完美,完全自由的夏山教育也一样不完美。
      
      最后说说,为什么要读教育或者发展心理学这一类的书。做了妈妈以后,很多人跟我说,哎呀,你对孩子真是倾其所有。但我觉得不是我给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给了我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一个修复我过去成长中问题的机会,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
      
  •      这本书我看了很长时间,其中有自己懒惰的成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全书组织逻辑相对比较松散,文字表达也有些晦涩。
       说到内容,正好与这本书的文字表达成反比。我从这本书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坐在这里写的时候,好像一下子又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内容,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变化:在发脾气之前,我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一下,他这样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在批评他之前,我会想一下,他的行为有没有影响别人,他这样做,是不是他的自由?在做决定之前,我也会考虑,如果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角度,我的决定,对他是否公平。
       看到很多网友都评论,都说尼尔的夏山在中国是不现实的,这点我完全承认,甚至在欧洲,能够完全按照尼尔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应该也是少数。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体会最深的,是从书中处处体现出的,作者对孩子的爱和包容。
       记得小巫有一本书叫做 接纳孩子,其思想与夏山的教育理念相仿,都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耐心地等待孩子长大。我想,在中国,虽然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糟糕透顶,但是作为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家长,我还是有能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地成长。
       外部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只要能够从心底里真正地接纳孩子,平等地看待孩子,我们还是能够给孩子一个相对健康和宽松的小环境的。
       鉴于书中的主题与论述相对散乱,我会将夏山作为自己的一本工具书,把作者谈到的问题罗列在此,在自己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去翻一翻,去体会作者对孩子的包容和真爱。
      1. 乐园一样的学校
      a) 夏山是个什么学校
      b) 夏山的一天
      c) 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的比较
      d) 夏山的孩子们
      e) 一对一的个别谈话
      f) 自我管理的孩子——学校大会
      g) 男女合校
      h) 没必要让孩子工作
      i) 游戏至上
      j) 孩子是天生的演员
      k) 舞蹈+音乐
      l) 运动=游戏
      m) 英国政府督学报告书
      n) 教育部与夏山的关系
      o) 夏山的前途
      2. 养育孩子
      a) 不自由的孩子
      b) 自由的孩子
      c) 爱与赞许
      d) 恐惧感与伤害
      e) 自卑感与幻想
      f) 孩子的破坏行为与价值观
      g) 说谎不等于不诚实
      h) 责任感与义务感
      i) 服从与纪律
      j) 奖励与处罚
      k) 大小便问题
      l) 饮食的习惯
      m) 健康与睡眠
      n) 清洁与服装
      o) 玩具与创造行
      p) 不吵才怪
      q) 礼貌与礼节
      r) 金钱与爱
      s) 幽默与玩笑
      3. 小孩从哪里来
      a) 危险的游戏
      b) 不能回避的问题
      c) 最初的探索
      d) 光着身子
      e) 黄段子
      f) 同性恋
      g) 滥交、私生子与堕胎
      4. 孩子应该遵从什么
      a) 无需教孩子信仰宗教
      b) 无需对孩子进行道德训练
      c)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d) 说脏话并不可怕
      e) 无需审查孩子的读物
      5. 孩子的问题
      a) 孩子的残忍来自大人
      b) 孩子犯罪是因为缺乏爱
      c) 孩子偷窃是情感上不满足
      d) 少年犯是社会的问题
      e) 医治孩子要用爱
      f) 让孩子做他自己
      6. 家长的问题
      a) 恨生恨,爱生爱
      b) 被宠坏的孩子
      c) 权利与权威
      d) 嫉妒与占有
      e) 没有爱的婚姻
      f)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7. 问题与答案
      略
      
  •     教育是什么?对夏山来说,就是让儿童与生俱来的善良、兴趣、天赋得到自由的发展和满足,"培养出一个自由、快乐的街道清洁工远比培养出一个神经质的科学家更重要"。
      
      如何培养?尼尔先生相信,人的天性完全可以可以引导自我发展,而任何自以为是的父母或教育家进行的说教、欺骗、压制都只会带来种种问题。因此教育就是要提供充分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自行制定和执行符合社区利益的秩序,并能按照兴趣决定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
      
      这种自由体现在学校秩序、情感培养、课程安排的各个方面。
      
      秩序上,夏山的老师不会对孩子强加一套规则,也不会进行道德说教,一切以学校的自治大会为准。在夏山这个小社会中,校长和老师绝对不比学生拥有更多权力和地位;相反,所有人是平等的,一人一票。
      
      情感上,尽量"疏"而非"堵"。如果一个孩子骂人,或玩大便,那就让他骂个够、玩个够。得到满足之后,这种兴趣自然会消退。越是用恐惧、欺骗的手段,这些兴趣反而会转移到潜意识层面,更难以解决。
      
      课程设置上,学校没有固定的课表,孩子是否上课,上什么课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有相当的时间花在玩泥巴、扮强盗之类的游戏上,或者木工、手工之类的课程上,极端情况:一个孩子直至16岁毕业也不认识字!但据说这个家伙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陶艺设计师。
      
      尼尔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发的学习愿望,即便你用种种手段,强力也好,奖励也好让他暂时臣服,那当这些手段终于消失的那一天,这种动力也就不复存在了;而如果某种兴趣是自发的,哪怕荒废多年,缺乏很多知识技能,这种自发的兴趣也可以激励人奋发努力,在短时间内补足所需要的东西。
      
      只是,夏山所给与的自由是否太极端太多了一些?指导是否少了一些?这其中的界限又在哪里?毕竟儿童年幼时,对社会和自我的发展缺乏概念,对各种教育模式也缺乏概念。(不过话又说回来,父母和教育家们又凭什么确定自己比孩子更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和人生?)如果过于放羊,当面对正常教育培养出来的同龄人,是否会发现自己的弱势而心有怨恨?又是否会希望自己曾经出自正常的教育系统?毕竟,当初来夏山,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而夏山学生的反馈似乎有效回击了这点怀疑。当2002年夏山差点被关闭时,学生们坚定的站在了夏山这一边。
      
      也许正是这种信任、自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培养了人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加上由兴趣产生的持久推动力,使人即便离开了夏山这个理想的自由之地,仍然能游刃有余?
      
      说到底,夏山的教育者们对人的天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坚定的信心、甚至信仰。而我还没有。
      
  •     为什么喜欢读有关教育的书?不只是对教育的兴趣,更主要透过对教育的回想和反思,是对自我形成的深层认识。
      
      弥漫于世的教育几乎都是“反生命”的教育,这是这个世界既无聊又悲剧的根源,也是个人充满恐惧和空虚的原因。“尊重生命意味着欢乐、爱、有趣的工作、嗜好、笑声、音乐、舞蹈、为他人着想,以及信任人类。反生命等于责任、服从、利益和权力”。虽然反生命的一方一直获胜,至今不变,但夏山学校的出现,及后来者的跟随,终会吹入一丝生命的气息,而谁能拒绝那真正的爱、自由与快乐呢?
  •     最近的天天,异常的逆反。
      吃饭,不要!
      刷牙,不要!
      洗澡,不要!!
      睡觉,更不要!!!
      
      有时候不得不被逼得咬牙切齿的想,小孩子真的是好烦啊!
      
      正好这段时间在看阿朱借我的《夏山学校》。书中说到要给孩子自由,让她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她有权利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让她感受爱,而不是限制和敌意。说到自由,这个真的很难把握,这样年纪的小孩子,自由要给一个什么样的度呢?怎样才能做到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甚至道德训练和教育,并且坚定不动摇呢?
      幸运的是,尼尔还告诉了我自由的意义: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之中,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他打比方说,强迫一个小孩不要扔石头和强迫她学拉丁文是两回事。扔石头会牵连到别人,但学拉丁文只和她自己有关。我总算觉得自己有一点点懂了。加之近年来严重觉得自己缺少自由,渐渐将要发展成失去自我了,心情焦躁烦闷无以言表,推己及人,这样虽然不妨碍别人就可以得到的自由,大概也没有多少年吧?成年了的我们是如此的身不由己,明明是自己的事,却要考虑那么人的感受,除了每天默念“不自由,不会死”一百遍聊以自慰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不知道自己幼年以及现在的经历给自己留下了怎么样的阴影,总之,我不得不承认我不是一个洒脱的人。所以,我决心,在最大限度上给天天自由。
      
      我尝试:
      不要吃饭是不是?那你先到一边玩儿吧。饿了自己过来吃。唯一的要求是,过了吃饭时间,就只能等下顿了。
      不要刷牙是不是?那就别刷了,我是真心的侥幸的想,一次两次不耍牙,应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吧。
      要自己刷牙是不是?那就让她一手牙刷一手牙膏,一边挤牙膏一边慢慢刷,我在一边先洗衣服,做完一件事情就问她一次好了没有。我一再催问下,天天说,妈妈我一边洗澡一边刷牙好吗?那么好,你脱了衣服再继续刷。玩儿到洗完澡,她也总算肯把牙刷牙膏放下来了。
      不要睡觉?那么你要做什么?讲故事?好。小朋友真的是为难自己啊,明明很困了,还要对着书讲故事。我就这样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的讲,天天时不时地坐起来,或者爬起来站一会,我猜她是为了抵抗倦意,努力让自己不要睡着吧。一边哈欠连天,一边说不睡觉,到最后,实在撑不住了,转过身去,很快就睡着了。
      
      我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矫枉过正,是不是太纵容她了,只是我自己觉得,如果别人这样待我,我必定是快乐欣喜的。其实天天似乎也未必是真的不想做这些事情,只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吧。要不要这样坚持下去呢?
  •      300页儿的小书我居然读了一个星期,实在很抱歉,读到一半就失去了兴趣,也没有想要倾诉的欲望,不像<窗边的小豆豆>有种想到处找人说说的感觉,甚至想搭乘时光机穿越到二战时期的巴学园和小豆豆一起掏厕所找寻她丢失的钱包,然后冲着站在旁边看我们掏厕所的小林宗作校长呵呵的傻笑。
       大概是叙述方式的不同,让我对<夏山学校>有些许的偏见,当然,书中大部分观点我还是认同的,比如尼尔提到的爱与自由,我觉得这是孩子生下来就该享有的权利,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只不过,这些孩子们这些与生俱来的权利都被自以为是的大人们以各种方式给剥夺了,所以,最该接受教育的是我们这些“满腹经纶”的大人们,还有书中提到的消除权威,不要教训孩子,不要过分阻止孩子手淫,其实,从大的方向来看,都是围绕着自由这个主题展开的,可想而知,自由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尼尔所说的自由并等同于放任,像夏山学校一个孩子的家长任凭孩子在屋里上蹿下跳,踩脏刚洗好的沙发,打破室内的东西这是不是有点放任的意思,任何一个完整的自由其背后必有一个强大的经济支柱。对于尼尔说的爱,百万个人演中有百万个哈姆雷特,我的理解是,让孩子感觉到充分的温暖,快乐,和幸福。
       读完书我习惯的搜索了一下作者和书评,维基百科没有相关的资料,百度和谷歌的词条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关于尼尔的教育经历只字未提,虽然说像哈佛教育学博士,剑桥心理学导师之类的标签说明不了什么本质的东西,可简单的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真的无法说服我挑剔的大脑来完全信服于他,我很怀疑书中最后他关于男孩玩铅笔的结论,原话是:铅笔等同于阴茎,男孩玩铅笔是因为被禁止玩他的阴茎,矫正的方法是找他的父母来,告诉他们不要阻止小孩自慰,我小时候就很爱玩铅笔,无聊时,思考时,我认为小孩玩铅笔就像小狗看到骨头会流口水一样,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没必要非要想出一个理由 来解释这种形而上的东西,看来尼尔受弗洛伊德迫害不浅,我承认,部分被压抑的欲望属于性,但绝不是大部分,毕竟社会在进步,现如今人们的精神世界已大不同于上上世纪,所以我们还要以辩证的角度来读这本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便说一句,我玩铅笔时还不知道自慰是什么东西,现在已经不玩了,觉得很无聊。
      
      
  •     这本书的作者Neil就是是夏山学校的创始人。现在的夏山学校由他的女儿管理。他们所有的理念都很好,我去之前一直很欣赏,也很赞同。可是,当你真正进入到那个学校里面,真正面对面地看到那些孩子、旁听了他们的school meeting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些孩子其实并没有得到好的教育。
      
      这个学校的确和主流社会的教育理念很不一样,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造了自由的环境。但恰恰是这种自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一个孩子在14岁之前都没怎么上过课,每天打电子游戏,或者做木工活。我当然不会说他把时间都浪费了,但我怀疑他的生活质量,而且很难说他长大之后回想自己7岁时做的这个决定会不会后悔。
      
      这种学校把孩子们都给毁了。我要是家长我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去。
  •     英国的夏山学校一个奇怪的学校,这里没有逃学,因为学生可以选择上课或是不上课的,夏山学校没有考试。这里每一个人拥有的权利都是相等的,无论他多大,是老师还是学生。这里没有恐惧,因为这里没有强迫。我们都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当学生真的表现出他们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往往会被吓得不知所措。然而,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却感面对孩子们的真实自我,当因为没有人参加竞选时,尼尔竟然宣布夏山自治会解散时,我非常钦佩尼尔的勇气。
      
       也许尼尔全部的信念就在于坚信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也许夏山学校,是未来所有一个学校的起点。
      
      
  •     居然有这样的学校,居然是上世纪前50年的事。校长即作者尼尔受佛洛依德和蒙台梭利影响甚深,在蒙氏教育风格中融入了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
      夏山学校学生的年龄可以到16岁,相当于初中毕业,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蒙氏学校招这种年龄的学生,因为这种年龄很快就面临现实社会中残酷的升学战了。
      尽管尼尔说从小自由的学生可以在1-2年时间学完正常教育下7-8年的知识,我表示怀疑。另一个怀疑是,我国不乏有童年/少年放任自由的孩子,最终快乐吗?未必。
  •      Education音译——爱就开心。对于教育,多少是出于不求回报的爱?很少!好的教育首先都是家庭教育,拯救“不好”的孩子,应该首先拯救他们的父母。谁会来帮助父母呢,多少父母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意识到自己应该再次成长呢。有条件的爱,不会开心,不是Education!
       《夏山学校》这里面描绘的学校和教学理念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算是相当的特立独行了,有很多伟大的实践、真诚不虚伪的行动。
       但这学校的自由不是放纵,奖励错误行为也不是为了强化,而是为了治疗。这里的孩子能在相对自然的,没有被工业文明污染的环境中成长。非常难能可贵。
       唯一挑个小刺:那个年代里,尼尔校长对待同性恋的态度还比较落后,还认为是不健康。其实21世纪的现代医学、心理学已经不把同性恋界定为疾病类了。有些同性恋是天生的,并不是童年的焦虑导致的假性同性恋。
       不过尼尔校长已经非常伟大了。不仅充分用移情来治疗那些被工业文明污染的孩子,还显示并实践了真正的宽容和爱,无条件的爱。
      
      
  •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但是在看的时候,感觉到了震撼。这是一种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完全地放开孩子,完全地任由孩子自由成长。
      
      此放手非彼放手,不是简单地放开,完全不管。其实,放手比抓住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更需要耐心和努力。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古时候的诸子百家。
      
      老子:道家,讲求无为而治。有些像文中倡导的,万事万物讲求和谐,倡导自然发展;
      韩非子:法家。万事万物皆定下严密的流程与规定,强调法制。
      
      我的理解,道家相信人性本善,只要环境没有给他强加影响,孩子们一定会按照其自己的特点,长成有用之才。而法家,其实是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在法家制定的流程、规矩之中行动,才能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如果出了圈儿,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本书的思想有些像是道家思想。可是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制度,都是类似法家思想制定的。他们先认为人性本恶,然后制定出来规章、制度,并且让违反规定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倒是我们的社会,认为每个人都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会自觉自愿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仔细想一想这些,挺有意思的。
  •     羡慕:上小学的时候,就看了《窗边的小豆豆》,对巴学园是羡慕之极。
      
      遗憾:带着小时候的憧憬,看完了《夏山学校》。对于已经当妈妈的我,遗憾在中国找不到夏山学校、找不到巴学园。
      
      无奈:虽然对两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很是赞同,但迫于现实的环境,孩子还得继续在现行的、毁人的教育体制下学习。
  •     这是本很好的讲诉用行动实践自由教育的书,对孩子不加压制,给予适当和比较正确的引导,与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在孩子对性的问题感兴趣的时候不加打压和惩罚批评,而是让他们去满足这样一个正常的兴趣。只是我对里面某些对孩子长大以后的不好的行为与自小被禁止手淫联系在一起持怀疑态度。例如书中写道孩子长大后会自杀是因为他小的时候被禁止手淫,这我还是没能理解与认同的。但总体上书里的观点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一下!
  •     http://blog.xuite.net/hanchiang/education/5236293
      在很久之前讀了這本書,依稀記得對於那種自由學習的嚮往,卻看到這個令人費解的消息,一個無法徹底解決的難題。
  •     -这种学校也就是个乌托邦,谈谈理念好了,在当下的中国无法存在。
      -这种理念——完全尊重孩子,放任自流——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可以试验,成功率也能接受。但对于家长来说,根本不具备操作性,因为你没把握孩子是成功的那部分还是失败的那部分。
      -这个理念基本是蒙特梭利的理念,但蒙特梭利是在幼儿园里面搞,成不成的没什么标准。而夏山的校长却把这个试验搞到了17岁,风险比较高。
      
      -我相信,这个学校的理念已经部分融入到西方的教育体系中,虽然它本身已经不存在了。但在中国,继承自苏联的教育体制,现在僵化守旧,无法自我革新了。
      新的教育理念不可能在公立学校中大规模尝试。政府与教育当局又严密控制,私立学校木有生存空间,创新教育理念没有了实验基地,中国的教育只能这样僵化下去,改革无法进行!
      对于中国的孩子,这是悲剧。对于家长,最好的结果,也只能试着让自己的孩子在这幕悲情大戏中扮演一个不太悲情的角色罢了。
      命运如同一条漫长的河流,人就像水中的鱼,间或能跃出水面看看前路,却依然无法改变命运的走向。
      
      在专制制度下,僵化守旧的何止是教育,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被严密控制,民间力量被打压,创新被遏制。政府裹挟着整个社会,像一辆在黑夜中疾驰的火车,不问前路如何,只顾向前.......
  •     早就爱上夏山学校啦!
      
      夏山学校确有其校,在英国,距离伦敦100英里左右,现在还是一个国际学校。在网上查 summerhill school 就可以查到。两年多前曾经很想送女儿到该校读书,无奈跟学校联系后发现付不起学费,一年的学费折合成人民币需要至少30万元。参观一下是可以的,学校每年有几个固定的参观日。日后去英国一定要计划去学校参观一下,算是圆一个梦想。
  •      昨天,和朋友一起带孩子去书店。看到被放在青春小说里的这本书,力荐她买了下来。
       之前,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读。刚读到的时候,读的我激情澎湃,半夜都不肯收手,还规划着如何像尼尔一样,给孩子设计更自由的生活。读过后,心情渐渐平复,我和孩子,都还要面对具体的生活。
       “梅花香自苦寒来”和这本书所倡导的让孩子“舒展地生长”哪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呢,混沌啊!
      
  •     和贝博士(http://blog.sina.com.cn/u/1740330944)聊天的时候,他提到了这本书,就在一个叫做快书包(http://www.kuaishubao.com/)的网站上下了订单,买了两本,一本自己看,一本送给有个10岁孩子的公司老大。
      
      快书包在当天晚上约定的时间送到了我的楼下,而我却还在外头和一堆的朋友扯淡,都是些巨大的命题,关于未来,关于梦想,关于杂志和图书,关于我们无法安放的躁动的心灵。
      这时候儿子已经在自己的屋子里面睡着了。
      
      迟迟滴不愿意打开,有些迟疑,有些不安,怕发现太多真相,太多无奈的选择。但终于还是在看完了所有买到的东野圭吾的恶俗的侦探小说之后,看完了村上春树的1Q84之后,翻开了这本。
      
      书的尺寸正好放到我最近换的背包里面。我每天背着她走在北京的路上。在地铁里,从容了就打开看。
      
      看了几页之后,我打算持续两周背着这本书,在我每天都要做的地铁上,明目张胆地打开,并且把封面立起来,让所有眼睛扫过我的人清晰得看到这本书,就算是对一本好书的一个回报吧。
      
      昨天看到了50页。我决定之后每次见到人,商务谈判也好,休闲扯淡也罢,我都会用10分钟来推荐这本书给他们。就算是对一本好书的支持吧。
      
      前两天,儿子第二次开始看《窗边的小豆豆》,年近9岁的他,在书里做了批注,当然主要是划线——直线和弯弯的曲线。睡觉前他说,他也要一个巴学园。等我看完了《夏山学校》,我还会接着给他看。
      
      
  •     今天是六一,恰巧我昨晚读完了这本书。
      当然当然我早已经过了欢度儿童节的年龄,但是但是我仍然为自己的童年伤感着。断断续续。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规矩的孩子,父母的乖乖女、老师的尖子生。但我真的真的一直住在一所以恐惧为名的小屋里。我胆小怕事,懦弱而不安,总是期望别人能怜惜我、帮助我,不仅要牵着我走更要扶着我走——过了好多年我才勉强能够承认和面对自己的这一面。
      其实父母并不怎么打我,但他们在我心里种下的恐惧是如此深刻。因为,其实,他们心里也有一潭深深的恐惧。有时候我想,威胁、恫吓孩子也许并不是最有效的震慑方式,把你心里的恐惧变成漫天漫地的阴影笼罩在孩子的生活里,才是最可怕的。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心里埋怨父母。但现在不了,我忽然明白了他们的不容易,明白了他们也不愿意这样,明白了他们也曾努力克制过,只不过结果就是这样了。
      而且,人始终要承担起自己的生命。而且,每个人的路都不那么好走。
      
      读这本《夏山学校》,我的心里时时掀起阵阵隐痛。不是因为童年不堪回首,而是我的经历加上老尼尔的慈悲,那滋味难以言说。有遗憾,有珍惜,有悲愤,有彷徨。还有,对自己历史的尊重,和对各种际遇的感恩。
      今天,我真的很想对当年小小的自己说一声,节日快乐!
  •     教养孩子是一件既幸福又复杂的事情,每个家庭都难免留下遗憾。但重要的是,不要给孩子留下伤害。
      《夏山学校》说的不仅仅是夏山学校。“夏山”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的本质在于尊重孩子、关爱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快乐地学习、自由地成长,成长为没有恐惧、阴影的阳光儿童。
      而且,它成功了。
      从夏山学校走出来的孩子,一个个开朗、自信,对自己、对人生、对未来都有成熟的看法和把握。
      在爱与自由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用尊重和宽容教育的父母,不但相信孩子,也相信自由。
      
  •     因为有了小孩,所以找了先关于孩子教育的书读。
      
      这本书,真是经典了。
      尼尔的思想,放在现在看依然先进。所以,由衷地佩服他。
      
      当然,在中国这个现实的环境,我真的没有勇气完全按照书里的说法让我的孩子完全意志的自由。
      力所能及吧,力所能及的平等对待他尊重他,力所能及的不约束他让他自由想象发展。
      
      书真是好书,每个父母都该读读。这样我们的孩子应该能更幸福自由些。
  •     
       这两天在看《夏山学校》。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惊世骇俗的教育书籍,不过远没有看《窗边的小豆豆》那样的震憾。虽然,巴学园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因为经过几年的成长,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无所适从的妈妈。
      
       在基本的理念上,我跟尼尔是相同的。比如:对孩子的教育要从爱和自由这两个基本点出发;从心理的角度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没必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礼貌和教养;无须对孩子进行道德训练;仅仅传授知识的教育制度是失败的;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和思想灌输则是伤害……我很赞赏他这段话:“那些不热心的学生在训练之下念完大学,将来成为没有想像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他们本来也许是上等的技工、顶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但我不知道,在孩子成为“没有想像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和“上等的技工、顶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之间,我有没有勇气放弃前者,而选择后者。从理念上我可以很激进,但在现实中,只能选择稳妥的道路.这就是一个不彻底的自由主义者的人格分裂.
      
       对于宗教教育问题,我是赞同尼尔的观点的:无须也不可以教孩子信仰宗教。不过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像尼尔那样反宗教。可能是因为宗教对于尼尔来说,意味着权威、束缚、反人性,是与爱和自由的对立面。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宗教则是慰藉和解脱。权威、束缚来自威权。
      
       性教育方面,我也比较认同尼尔的观点。但我本人是比较保守,有自身的局限性,恐怕很难做到。
      
       不过我想,尼尔的观点,放在今天的西方,也是比较激进的。在中国,恐怕只能用惊世骇俗来形容。尼尔在解决夏山学校与家庭观念冲突产生的矛盾时,采取的是最彻底的方法,请家长把孩子带回来。尼尔不是上帝,他是佛陀,只渡有缘之人.我们似乎很难解决,家庭理念与学校制度、社会背景冲突的问题。但我们无法把其它的一切关在家门以外.如何平衡,是个很难把握的问题.
      
      
  •      伟大的季羡林 老师说过
      
       把学校分成 幼儿 小学 中学 大学 博士 实在是无奈之举。 因为人
      
      是不同的,有特点的。
      
      
      
       国际上评价,丹麦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相信每个人都
      
      有他不可替代的地方。
      
      
       夏山学校的宗旨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我的理想也是当老师,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总之,夏山就是一个充满爱的 地方
  •   但我觉得不是我给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给了我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一个修复我过去成长中问题的机会,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 好!
  •   我也觉得不是我给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给了我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一个修复我过去成长中问题的机会,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
  •   “为什么喜欢读有关教育的书?不只是对教育的兴趣,更主要透过对教育的回想和反思,是对自我形成的深层认识。 ”写的真好
  •   300页的书读了一个星期,挺正常的速度啊,为何说“居然”?楼主读书这么快啊。
  •   还好,本该两天就可以读完,可惜读着读着就没了兴趣,就拖了时间
  •   去过了~?
  •   嗯,去过了。你现在在哪里啊?
  •   我在米国了,读研来着,你也去英国读研了? 我以前看过一个杂志介绍过这学校,当时心里想着,还有这么好的学校啊。看来最美好的都在幻想里啊
  •   嗯,这学校的理念的确挺好的,但可惜只限于理念吧。感觉它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   请问你是否是去过这个学校了,很羡慕,但是我想你提到的问题很多人都会
    想到,比如这些孩子如果过分自由是不是对她们有利,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深入探讨下去,也就是人到底是否需要学习现今这个社会的知识,因为所谓的知识各个时期保留下来的知识,到底是否一定需要去学习。
  •   是的我去过那个学校了,但只是一天的时间,跟校长有一个座谈,然后旁听了他们的一个school meeting。我之前很很赞同他们的理念的,到现在我也认为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对他们的发展有好处。但是我发现那个学校有点儿走极端,过分的自由其实是把孩子的视野给局限住了。那些学生的状态很散漫,没有manner,而且在school meeting上有很多孩子走神儿。整体上看就是没有年轻人应该有的那种朝气。所以我觉得学校和老师在一定程度上的介入还是有必要的
  •   现在的夏山,是不是以前的夏山?当年有个一个睿智的老人家做为模仿的目标,孩子们是不是会获得和现在不一样的精神食粮?
  •   有可能。据说是跟之前Neill在的时候不一样了,但具体怎么个不一样我也不是很清楚。现在是Neill的女儿在管理学校。
  •   一个人是否有自我创造的潜能,而他的潜能有多大。假如去除其他的因素,不要教材,不要鼓励,给予他安全的环境,让他的智力自由发展,剩下的就是人真正的价值了。
  •   人生只有一次,选择哪种都是在实验啊 不过我还是觉得 儿童需要有一定的刺激和指导才能更好地成为适应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的人 如果你不需要他成为适合社会的人 那就不需要苦心去思考什么教育 让他顺其自然好了
  •   同意。一个人的潜能在他人的有效帮助下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把成长的任务完全交给孩子自己,还说是给他自由,是不负责任的。人的生命都有限,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让彼此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成年人有责任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孩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不能限制他们的自由,这二者之间的平衡比较难把握,需要智慧和爱心。但不管怎么说完全放任自由是不行的。
  •   我发现那个学校有点儿走极端,过分的自由其实是把孩子的视野给局限住了。那些学生的状态很散漫,没有manner,而且在school meeting上有很多孩子走神儿。整体上看就是没有年轻人应该有的那种朝气。所以我觉得学校和老师在一定程度上的介入还是有必要的
    人生只有一次,选择哪种都是在实验啊 不过我还是觉得 儿童需要有一定的刺激和指导才能更好地成为适应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的人 如果你不需要他成为适合社会的人 那就不需要苦心去思考什么教育 让他顺其自然好了
    一个人的潜能在他人的有效帮助下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把成长的任务完全交给孩子自己,还说是给他自由,是不负责任的。人的生命都有限,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让彼此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成年人有责任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孩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不能限制他们的自由,这二者之间的平衡比较难把握,需要智慧和爱心。但不管怎么说完全放任自由是不行的。
    -----------------------------------------------------------------
    以上的话觉得都很好,有价值。
  •   LZ认为这本书对于小孩的教育有没有借鉴意义呢?
  •   我没有小孩儿,所以很难说。我觉得这本书能够提供的一个比较好的建议就是:有必要给小孩儿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但是完全模仿夏山学校的做法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
    另外,我理解夏山学校想要传达的一个信息是:要让小孩儿学会面对真实的自我,不压抑自己的创造性和好奇心,学会寻找自己的兴趣、寻找发展自己兴趣的机会。我觉得这个目标是很可取的,只不过在不同的环境里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采取不用的方法帮助孩子往这个方向发展。
  •   楼主对于教育期待太多在某一个方向的期待太多............
  •   哈哈,是,我是挺相信教育的
  •   夏山的没落,不是因为夏山的模式,因为教育不可能有一个定式的,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不一样的.夏山没落是因为,尼尔他经历过很多,思考过很多,然后他能够洞悉人性.很多东西,不是武断,而是他就是知道.归根结底,尼尔很聪明,但是他的继任,不应该是自由发展的儿童,而应该是和尼尔一样的人.
  •   关注
    :)
  •   对待夏山 其实更多的需要包容 毕竟在这个充斥着连锁快餐式教育的时代 有这样一个崇尚相对自由和民主 真正关心孩子作为人的兴趣和权利的学校 已然相当不易 作为一个教育行业从业者 我由衷的如此认为。 另外 创始人的离世 会给每个组织和理论带来重大改变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对此 我们也不必苛求 试想 十年前的我们的想法与此时此地的想法 会完全一致吗? 以此来要求一个机构或理念一如既往 毫不改变的进行或演变下去 也是毫无道理的 事实上 也多半仅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
  •   PS 这篇评论的标题改为 其实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美好 更符合事实
  •   恩,题目已经修改。石话实说说得有道理。现在想想很大程度是因为尼尔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而认可他的人(包括我)真心希望夏山能够很好地实现那个理念,从而实现其他主流学校没有办法实现的教育理想。
    所以说对于现在夏山的失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我自己内心的过高期望。不过虽然不赞同夏山现在的一些做法,但我的确还是觉得它应该继续存在下去,原因是夏山能够提出自己的理念,挑战主流的教育体制,并努力维护一种很宝贵的教育理想。理想与实践的差距是在所有地方都存在的,所以的确不能以此来否认夏山存在的意义。现在的夏山不仅为一些认可它的家长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培养孩子的空间,而且对于一些不认可它的人也提供了很多反思的素材和灵感。
  •   英国的教育体系下也是这样吗?相对于中国英国的教育系统应该
    会更加为儿童考虑,比如在英国也有华德华的教育体系存在。
  •   英国相对宽松,主流教育体制比中国更人性化。但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相似。
  •   "英国相对宽松,主流教育体制比中国更人性化。但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相似。" 非常赞同。最近加入一所英国背景的教育机构,感受尤为明显。英国教育总体比我国教育更人性,更实际,是事实,但本质上的确有很多地方是共通的,有些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这点上看,夏山值得尊敬,尼尔值得钦佩,真的。
  •   我国的童年放任自由的孩子,是被父母放任了,父母没有给他们爱,甚至好大一部分变成了留守儿童,跟书里的自由根本不是一码事.书里强调要自由,更强调,要爱,一切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   有道理.终于看到一个透彻点的解释了.无为而治.
  •   ^_^,的确,禁止手淫和自杀的关联度的确很难衡量,但似乎揭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因为人性的被禁止,从而衍生出对生命的低估。
  •   性压抑,会让人性意识、性教育障碍,从而导致人格的不健全发展。性变态大多数就这样啦。直到人格过度扭曲,自杀就会发生。满意吗?
  •   英國夏山學校面臨關閉給我們的啟示
    陳漢強
    去年5月,英國教育部公布了一份報告書,列舉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指出夏山學校的九項缺失,例如:「夏山沒有訂定短、長期的教學計畫,也坐視不管學生上不上課這個脫軌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聽任其好惡(inclination),未達其能力所及的標準。」「有些學生長達二年『放棄』數學。」「夏山的教育方式等於放棄了教育的責任,並且是一種管理和領導失敗的例子。」「夏山讓許多學生誤把偷懶當自由。」「男女同一浴室洗澡,違反1989年公布的『兒童法』及當地政府的『勸告』。」「學生滿口粗話。」1992年,夏山慶祝建校70周年校慶時,英國第4頻道電視台有1小時夏山學校的專訪節目,播出學生滿口髒話,學生在游泳池都裸泳,追殺一隻校園裡的野兔時,曾受到英國人嚴厲的批評,但校方卻辯解說:「與其禁止學生在校內講髒話,不如讓他們講個夠,將來到社會就不講了。」「那隻野兔得了絕症,才把它追殺。」看了這段節目(我有這段錄影帶),我只好雙手合掌說:「阿彌陀佛!」
    去年英國教育部部長布隆克(David Blunkett)給夏山半年的時間改善,否則便要勒令停辦。不過自1990年以來,皇家督學(HMI)就曾給過這樣的警告,但夏山依然倖存至今。這次教育部長要玩真的了,而夏山的校長羅瑞德赫(Zoe Readhead)的辯解則是:「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Education is not filling a bucket but lighting a fire.),「不論你認不認同夏山的教育理念,不論你會不會把孩子送來夏山,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對於主流學校的教育方式,夏山是一個另類的選擇,我們必須讓它繼續存在。」從本週一起,英國政府設立了一個學校上訴法庭,將以一週的時間,開庭審理夏山學校被指控為教育品質低落的案子。
    作者從1968年起曾經三度訪問過該校,對尼爾的部分理念很是欣賞,也參加過他們的「學生大會」,對他們培養學生自治的精神,印象深刻;對他們逆流操舟的努力,也頗同情。不過學校畢竟不是一個休閒中心,也不是一所娛樂的殿堂,辦學不是製作綜藝節目,只要大家快樂就好。學生不能愛上課就上,不愛上課就不上,整天可以在學校旁邊的森林中嬉戲。沒有教科書,沒有考試固然快樂,但是快樂只能是教育的副產品,不是主產品,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追求人類永恆的價值。夏山沒有課表,沒有教科書,沒有考試評量,老師也沒受過教育專業訓練,這種地方,怎能稱為「學校」?希望國內的教改人士,不要把夏山的教育方式當成教改的萬金油,夏山不是教改的急先鋒。
    在台灣頗享盛名,但在英國卻無人敢恭維的夏山學校
    (Summerhill School)已面臨被教育部勒令停辦的命運。夏山是一所
    學生全部住宿的學校,學費很貴,一年約合新台幣45萬元,目前
    只有63名8-16歲的學生,其中48名來自外國,只有15名英國學生。
    在教育思潮上被定位為浪漫派自然主義(Romantic Naturalism)的產
    物,是1921年由一位名作家尼爾(A.S. Neil)所創辦。他過世後,由
    其夫人接任校長,她退休後由他們的女兒羅瑞德赫(Zoe Readhead)
    接辦。尼爾的辦學理念是:「使學校適應學生,不是學生適應學
    校」,「我們的學校寧願培育出一個健康的清道夫,也不願培育
    出一個精神不正常的學者」,「夏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學校」,
    「夏山不分年級,沒有教科書,也沒有課表,上課是自由的,學
    生愛上就上,不愛上就不上」。對於性的問題,尼爾說:「兒童
    時期的異性撫弄,是引導未來健康及平衡性生活的最佳之道。」
    這樣的辦學理念,在保守的英國,當然該拿「最佳勇氣獎」。諷
    刺的是,在日本和台灣,還有不少教改人士一心嚮往其教育體
    制,森林小學便是夏山的「複製品」。
  •   不十分符合中国的传统道德伦理,如果孩子将来需要在华人的环境下生活的话,反而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有变成“怪人”的风险,不过家长可以借鉴一些夏山的理念,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这样更适合我们中国的情况
  •   夏山的理念更符合回归自然本体,回归人性初始,这不关乎对错,只在是否认同,但为什么如此符合人性的学校却没有形成世界教育的趋势?因为对创办人和老师的要求太高,(这种高指得是如何真正懂得和孩子的相处之道)这种高就像是东方文化的悟“道”一样,悟的到就是悟的到,悟不到你就是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教会你,而现在世界主导的西方文化其核心就是“普众”,并且通过非常理性的方式,如教授课程,系统化学习等等,老师也好,校长也好,都是通过像一个个已设的程式那样被学习到,缺失“悟”的过程,自然是无法领会到夏山的精髓,而日本,台湾那一个个竞相效仿的学校更是容易东施效颦(日,台估计还好,有这个心再加上较高的从业者素质,比较容易“悟”到),中国就更难了,有心无力倒还算了,主要是教育从业者都没这个心。我相信,即使是中国的孩子,送到夏山去,回来不但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更能带动一股清新之风,这个世界本就应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只有一种价值观。
  •   这个学校真实的存在过
    怎么能说是乌托邦呢?
  •   哦,我的意思是说这样的学校没法再存在了,呵呵
  •   是呀。。。
  •   看成这样,白看了.
  •   不好意思才看全你的抱怨
    早点儿带你的孩子出来吧
    那一天李跃儿华德福之类的也被打压
    那就彻底玩完了
  •   孩子才三岁,还小,带出去现在条件也不具备。
  •   那打算送到那个幼儿园呢?
    还是Home School
  •   现在在上一个公立幼儿园,北京市第三幼儿园。
  •   哇!这好地方呀。。。
  •   好什么啊,呵呵,就是认命而已。看再多的书也没用,还是随波逐流。
  •   不考虑巴学园和华德福?
  •   坦白讲,没有认真考虑,因为离家太远,不方便。
  •   这个学校还存在 现在还是面向全世界招生 不过学费较高下面是他们的网站http://www.summerhillschool.co.uk/ 但是日本曾经有参考夏山学校建造的“巴学园”,在1945年毁于美军对东京的轰炸中,后因校长小林先生去世而没有再重建。
  •   自家老祖宗留下的“因材施教”,实施起来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更别说那种近乎放任的自由教育了。
  •   能进这种学校的孩子,本身有一种自我保护的能量,拒绝、抗争、不妥协、蔫掉、总之让爹妈没辙然后绕不过去。。。
  •   体制外的力量可以办到。请看大理那帮在家上学的孩子们。
  •   為了一己私利(除了這個還有什麼?)把孩子帶進中國這活地獄的父母都是有原罪的!我們不能拒絕出世,卻能選擇離開!
  •   一个依附现有教育体系,但内心独立自主的,HOME SCHOOL的三个小屁孩的父亲,能做到就是尽可能积极吧,以自身重头来过的勇敢和洞彻未来二十年的智慧去做一个尝试。同道的朋友,多交流吧。可以Q我17941402,郎博王,菠萝派爸爸。
  •   牛人,就是很少的.
    人生,就是不公平的.
  •   但是每个人适应现实的能力和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孩子在自由的同时,也让他尽量接触他所能接触的现实,他会懂得如何适应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