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作者:柳美里  页数:249  译者:翁家慧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生》为感人肺腑的作品。图书甫一出版,立刻引起巨大轰动,迅速荣登各大书店畅销书榜首。全书生死交织、温馨感人,在令人感怀而惊醒落泪的同时,却又生出无限的勇气和希望:与早年男友重逢,竟在他的癌症晚期!在他生命最后八周的时间里,她唯一能做的,只是记下他的离去,以及离去之后的空白……

作者简介

  柳美里,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6岁从横滨名门高中退学 学,不久进入剧团做演员并开始写作,1992年以小说《鱼之祭》获37届岩田国士戏剧奖,创造了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纪录。1995年以《家梦已远》获泉镜花文学奖、镜间文艺新人奖;1997年以《家族电影》获芥川奖,成为日本极少数三十岁之前获得此奖的作家之一。他依托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伤的《命》、《魂》、《生》、《声》等作品,被誉为日本最重要的“私小说”代表作。

章节摘录

  我偷偷看了一眼东由多加,他已经憔悴得眼窝深陷。呼吸很不均匀,吸入的气短而急促,呼出的气长而微弱。我的视线又转向点滴瓶,他吸气的时候,瓶里的药水一滴都不往下掉,呼气的时候,则吧嗒吧嗒直往下落。冰冷的液体每次滴答而下,东的身体就会随之发出些可怕的响动。这响动每每把我从简易床上惊起。两天前看过的X光片,怎么也不肯从我的视网膜上撤离。从片子看,他左右肺里已积满了水,侵入肺部的癌细胞变得像棉花糖一般大。东现在就像个溺水的人,连肺里也进了水。若是真溺水了,还能把他救上来,可现在,水积在东的身体里,不断往上涨。难道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不断往下沉?  观察着东呼吸的频率,一旦他出现窒息,我立刻跑出病房,奔向护士值班室。国立癌症中心中央医院的走廊上铺着地毯,这细密柔软的地毯吸尽我疾疾的脚步声,留给病房一片安宁。  “他的呼吸很不正常。”  我不得不跑向护士值班室,焦急地向护士诉说。护士和我一起来到病房,一边仔细观察东的脸色,一边给他测脉搏,然后,又对着手表数点滴。  护士低头走出病房,我紧随其后。  “点滴时不时停止,这是怎么回事?”  “病人呼吸不规则,点滴也跟着没规律。”  没人比癌症中心的护士有更多机会接近死亡。对我和东,这不是寻常的场面,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忐忑不安,可在这些护士看来,不过是稀松平常的景象。我只好打消向她诉苦的念头,走回病房。  关上灯,黑暗使我痛苦得难以呼吸;开着灯,灯光生生刺痛我的双眼。于是,我打开厕所的灯,虚掩着门,让一线光亮从门缝里漏出来。  再次躺回简易床。不知是床还是我的身体,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将双手叠放在胸口,望着天花板。没想到和孩子分离竞如此痛楚。我并非害怕丈阳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有町田康和他的夫人敦子——试世上我最信任的两个人,丈阳将平安成长。我难过的是,出生才两个月的丈阳,就要经受与母亲的离别。也许,此刻他正因听不到母亲的声音、闻不到那熟悉的肌肤香味,而陷入不安。这一刻,我无比痛恨自己,既不能挽回和东的时光,也无法弥补和丈阳错失的瞬间。  不论是在怀孕时,还是在分娩之后,我都未曾深刻地感受过所谓的母性。毕竟,快要临盆的时候,东的癌症急剧恶化,悲伤一直占据着我的心,孩子即将出生的喜悦也荡然无存。  如今,我和孩子天各一方,反而深深体会到,他是我十月怀胎孕育的新生命。我的子宫已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巨大的空洞。我的身与心,均布满了空洞。  侧耳倾听这空洞,好似听到丈阳单调的哭声在里面不断回响。  回想起小学时,在图书馆借过一本书,书上记载着这样一个实验:把几只小兔从母兔身边带走,运到海滩彼岸,然后将小兔一只只杀死。同时观察另一边的母兔,竞发现其脉搏变化与死亡的小兔一致。当时,只觉这是个骗人的故事,遂心情烦躁地合上了那本书。  而今,自己做了母亲,才明白过来,一旦丈阳有事,我不可能感应不到。即使我们远隔千里,也能听到他的诉说声在我耳边回晌。一想到丈阳那略显苍白的眼睑,我不由得抱紧双臂,用体温慰藉自己。  东喉咙里又传来声音。他吐出了这口气,呼吸总算顺畅起来。我为这每一次呼吸亦忧亦喜。东还活着。  一旦离去,意味着一切都将结束,而活着,就孕育了无限可能。不管看到多么令人绝望的x光片和验血单,我都不能放弃会有奇迹出现的信念。这一信念,是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夙愿。最初,希望癌症彻底消失;接着,退而祈求东能再活五年,至少两年、半年……就这样,我的祈求变得越来越卑微。如今,我只祈求神明能祛除他的疼痛、呼吸困难和幻觉。如果一直看着他的肉体和精神衰败下去,我的精神也将彻底崩溃。难道,我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晨曦从阳台的缝隙里流进来。又是新的一天,什么都没有改变。不变令人痛苦,变化却令人恐惧。要真有什么变化,那就是

编辑推荐

  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大学作家凄美情爱力作,出版一周即登上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生死绝恋,感动东京!  即使看到地狱,也要把一份真情完整地描述出来,这就是柳美里。  ——林真理子(著名作家)  生与死在这里弥漫着罕见的冷酷而又温暖的气息。  ——著名作家、《空镜子》作者 万方  我们相遇于十五年前。那时你三十九岁,我十六岁。  你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渊博高远的老师,宽厚慈爱的父亲,血肉相通的兄弟,肝胆相照的朋友,温柔如水的情人……  后来,我们走失了。  若非你到了癌症晚期,我们会重逢吗?  眼睁睁看你滑向寂静的死亡深渊,我无可奈何,唯有记下你临去之时的笑容、你的叹息……  仰望苍穹,唯一能做的,只有哀哀书写你的离去。  与空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0条)

 
 

  •     看完有种已经很久没说话的感觉……
      
      基调太沉闷了,所以如果站在是否可推荐的角度上是不会推荐的,并不是文笔内容什么的原因,而是不大喜欢这种感觉。可能是没怎么看过此类书籍的原因吧。
      
      看完和所想的有差距,书中简介里的“温馨感人”没太感觉到,更多的是无力感。加上后半部的一个突发事件,让我感觉到女孩长期一个人在家好危险,还有不要单独一人去日本……不知道是不是这部分的内容让我对整本书的感觉不好。
      
      可能还是看书太少涉及范围太少,对这样风格稍不同于往常所看就会有一些难消化。但当初是因为它的封面才从还书架上将这本书拾起,也算是有一定的缘吧。
      
      书中所述的作者的日子有些不易,希望她后来是活在阳光里的。
  •     原本以为一本不会在心里留下太多痕迹的小说,却因为最近过多的生离死别而在心里留下的太多的感慨
      
      《生》写的不是生~却是面对死的无奈与无力,20岁的我们是不是到了要面对人生八苦之一?最近耳边充斥着太多的死亡信息,却也看到了太多的新生儿的降临
      
      生生死死就这样相交替,在用现实告诉我们生命的永无止境
      
      朋友们的坚强让我动容,我无法体会到他们面对亲人逝世的内心震荡,毕竟,姥爷去世已经是18年前的事了,而那时,我只有2岁。
      
      对逝去亲人的人宽容一些吧,因为,我们,我们这些亲人还健在的人比他们多了一份亲情;多了一份亲情,也就多了一份温暖
      
      生者看着死者走向死亡,看着爱的人走向死亡,这是怎样的一种无能为力啊,正如柳美里所说:眼睁睁看你滑向寂静的死亡深渊,我无可奈何,唯有记下你临去之后的笑容,你的叹息…… 仰望苍穹,唯一能做的,只有哀哀书写你的离去。
      
      
      我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     哪怕生命只剩尽头,
      
      也要坚持下去。
      
      生,便是一种希望。
      
      命,更是一种寄托。
      
      我们从出生便在倒数,
      
      生命的倒数。
      
      过完这一天,
      
      就越来越接近死亡。
      
      即使这样,也要开心地生活下去。
      
      为了我们每个人的“东由多加”
      
      为了我们身边的“丈阳”,
      
      好好活下去!
      
  •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有限却又未知
      而 东的生命也是有限的 有限却又有一个已知范围
      就像一次生命的倒数 每一天的递增 都是一个奇迹
      而奇迹的延续 带来的未必是一种喜悦 而是一种无形的负担
      奇迹究竟会延续到什么时候
      抗癌药物有用么 换了医院 换了治疗方案 换了病房 换了医生 能不能将这份愿望延续下来...
      
      【真正的爱 并不需要迫不及待地表白 而是要耐得住时间的折磨 始终站在所爱之人身边】
      
      柳&东之间的感情 是爱么?
      丈阳的存在牵绊住了柳的一同赴死... 她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生死相随 一定要在没有牵绊的情况下 才能做到吧...
      
      一本清淡的小说 蕴藏着清淡的文字 &哀愁的意境... 弥漫着一种疲惫的错觉.. 从陪护的疲倦 排班的疲倦 分身乏术的疲倦 对丈阳思念却力不从心的疲倦.. 像一片安眠药 融化在胃里 发酵出的精神力量...
      
      
      东的死 是解脱... 带着遗憾 带着那份残念 带着他的爱与回忆...
      “我死了 你也会死吧” 最后 柳为了丈阳 亦或者其他 没有一同赴死 东会是失落 孤单? 还是 欣慰 祝福呢?
      
      皆化为尘土 带不走 也留不住...
  •     合上书,没有腰封上写的那般感人落泪。
      日本人的确擅长细节的描写,可以深切感受到东的痛苦和顽强,柳美里的痛苦和无助。若隐若现的他们感情的真挚。
      
      也许太过于痛苦的经历,只能用细碎的语言来表达,在烦热的夏天,忽然有点失去耐心,感觉翻不完的细碎对话。
      
      没有情节的描写,只有最后丈阳和东之间貌似重生的希望。
      好想她用一句话就写完。
      丈阳就是东的重生,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     
      我从来都以为自己不怕死去.不过是鲁莽的"勇敢"而已.
      但要不要猝不及防突然死,但要不要苟延残喘然后死,要不要安然终老这样死.嗯?  
      
      我也还有那么多梦想想要实现来着.生命是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从前我这样思索.觉得无论如何都没有终点或归于无限.噢我哈利波特看多了抱歉. 
      生命可能就是线段罢了.头是头,尾是尾. 
      反倒是别人身上,看得更真切. 
      被疾病所迫只能够苟延的情况下,坚持无疑是最伟大的.最高贵的 生命力. 
      我又开始觉得,无论怎样的自发的站在自己角度上选择的哪怕是意念上的死,都是懦弱.   
      
      然后说爱情.绝对是升华到通常观念之上许多的爱.恢宏.
      他们所有人之间. 
      只是我看到那"谢谢"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好想哭.是遗言啊.第一声也是最后一声谢谢,是遗言. 
      我觉得谢谢实在宜于分隔出永别的界限.无聊如我们.
      谢谢二字到底可以给人多大的打击和绝望啊有时候.
      ,我是说有时候. 
  •     小说中的第50页:“我想起去年十一月最相拿到我家里来的康乃馨。它们不停绽放,似乎在等待去纽约接受治疗的东归来,要说最相和东有什么相似之处,那么他俩都是内心开满鲜花的人。也许,用“爱”来称呼这鲜花更为合适,真正的爱,并不需要迫不及待地表白,而是要耐得住时间的折磨,始终站在所爱之人身边,明白这一点的人,也深知等待的惨烈。但不管等多久,心中永远开着不褪色,不枯萎的鲜花,这样的人比起那些心中无花的人来,却更容易被出卖和伤害。
      
      Page 50 from the novel: “I remembered that Zui brought carnation to my home last November. They kept blooming, waiting for Dong back from his treatment in NewYork. If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Dong and Zui, it will be that they all have flowers in heart. Maybe it is more “love” than “flower”. True love is not to announce eagerly, but more to endure the time’s torture and always support the one you love. Realizing this is to realize the cruelty of waiting. No matter how long the waiting, she has forever blooming and never-fading flowers in the heart. But these people, compared to those who having no flowers in heart, however, are more likely to be cheated and hurt.
      
      
  •     痛苦在言语的身边沉睡。沉睡,沉睡。
      
      一直睡到接近那些名字,那些名字。
      
      经过了逝去般的沉睡,便将重生。
      
       ——保罗·策兰《来自遗稿的诗篇》
      
      自从12号去往南开报到以后,日子就没再平静慵懒过,整日被繁杂而琐碎的事困扰着,连书都几乎没有时间看进去。不过还是坚持着看完这本《生》,不停地转换地点、挤出一切事间的缝隙来看——在宿舍里短暂休息时,在教室里等待开会时,在食堂吃饭时,在门口等待照相时。。。思路变得断断续续的,情感也总是刚刚哀伤起来却又突然刹住。这样做是无奈的,我不能不去参加活动,也无法舍弃这本书。甚至,这篇读后感也是在宿舍里的其他人都忙着缝军装上的领章时,我抽空划在纸上的,感觉就好像书中的柳小姐,疲累而紧促地书写着。
      
      由于种种原因,柳美里的“私小说”系列(之前我已经写过关于第一本《命》的顾后感)的第二本《魂》一直没有在我手里。本想忍忍,觉着一套书还是要按照顺序来看比较妥当,但终于还是率先读起了《生》。明就是受不得新书放置在书架上的诱惑,却还自慰道反正所讲述的就是那点事儿,《命》里已经有个大概,跳着看应该也不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的。
      
      可我读了才发现,这四本书并不只是单纯地在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或是那种话语雷同感情相似却显得粗制滥造的衍生物,而是在从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角度,来细细地为读者讲述着这个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的故事,这个混杂着生与死,守护与背叛的故事。
      
      我曾经在看完《命》的那段间隙里猜测过后面的三本书都会主要侧重于讲什么,当时想是“魂”听起来应该与东有关,“生”大概是讲丈阳的出生和抚养,而“声”则是尾声,是美里与丈阳之后的生活。不知道其他两个怎样,反正一翻开《生》,我就知道我的推测完全错了。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地看过几篇《命》的书评,原来大家与我一样,都是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叹”上——惊叹整个日本社会的扭曲,慨叹柳的孤僻的性格与特立独行的行为,哀叹丈阳的父亲把这母子俩抛弃的行径,却很少有人提到东与丈阳,这两个书中的男主角,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一个。
      
      但《生》所带给人的感觉是与《命》完全不同的感觉。由于跳过了《魂》,所以在我看来,从《生》的第一页开始,东就突然变成了卧床不起的癌症晚晚期患者,而柳的变化更大,她不再是《命》里那个孤独却桀骜,果断却慌乱的女作家,而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无助与迷茫,疲累不堪却要强打精神的病人陪护。她像是东的妻子一样每天的照顾他,为他担忧,日渐憔悴。整整一本《生》,就仿佛是在听这个女人在昏昏沉沉地喃喃自语,她正在失去比亲人还亲的人,却正在拥有一个一天天长大的新鲜生命。东,丈阳,这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可她却没有办法把他俩一起留在身边:当她照顾东的时候就要将丈阳托给别人,而当她想要好好照看丈阳的时候东已经默默离开人世。这女人,如何能承受这样两难却又不能遏止的分别?
      
      她简直快要疯了,往昔的那些与东相处的美好日子总是会萦绕在脑海中,与残酷的现实交错混杂,她竟开始觉得,也许东的病,就是她一手造成的。我总是会担心她会比东先倒下,确实,若不是东一直都抱有生的希望,坚强而乐观,或许美里早已支撑不住。
      
      这就是我说我事先的猜测是错误的原因。《生》并不是着重的讲活着的人,或是新生的婴孩儿,而是在描述东这个濒死之人。他的身上有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吸引别人,能够给予人正确的指导和坚定的力量,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感染着他人,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素昧平生的人愿意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他,因为他们,都不想失去东身上的有关于生命的希望。这使我想起了那篇著名的小说——《最后一片藤叶》,当那位老画家冒着风雨在墙上画下那片叶子的时候,是在守护着另外一个生命,也是给自己的心灵一份慰藉。
      
      或许,濒死之人比正常活着的人更懂得生,更珍惜生,他们虽被病痛困扰,却周身散发出生命的光彩。这便是,为何这本书叫做《生》,而书中又为何会写这些。因为柳所指的“生”,是另外一种生,是不遗余力的求生,是精神力量的重生,也是东给予给他人的生的希望。
      
      
      
      柳最终还是没能见到东最后一面,不过我想,这并不是惩罚,而是爱与疼惜:不想让你看我阖上眼睛的那一瞬,只是想要你和丈阳好好地活下去。丈阳啊,你是接替我来到这世上的,一定要替我好好地爱你妈妈。。。
      
      有一种宿命的味道悄然蔓延开来,东与丈阳的生命,仿佛是在进行接力,一个出生了,一个就将走向死亡。而丈阳,几个月大的丈阳,竟然会在东过世的那一刻,在远离医院的自己的房间里,爆发出悲戚的哭声。或许就像东说的,这与血缘无关,在丈阳第一眼看到东的那一刻,在东第一次抱起丈阳的那一刻,生命已然交接。他们两个,都是注定陪伴着美里的人。
      
  •      我一向看书很快,昨天吃完晚饭的时候约摸看了一个小时,今天吃完早餐之后看了一个多小时,看完了柳美里的《生》。大概有一些地方没有看懂。
      
       买《生》是一种机遇。远道到东山口地铁站的书店买杂志,买完了之后闲逛。本来就想买日本作家的书,然后就看到了渡边淳一……摆在旁边的是安静的柳美里。封面很清淡,褐黄色的底面和长满的小花。翻开来,大概知道是一个年轻的芥川奖获得者,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看《生》也是一种机遇。其实误以为是安妮宝贝《莲花》里面内河和她美术老师的加长翻版……至少故事大纲看起来像。我一直很迷恋内河的爱情经历,对她若干年后和初恋情人相逢的情景印象很深刻。
      
       我并不喜欢这本书上面做的宣传文案,包括什么“生死绝恋感动东京”和看起来貌似纪念一段黄昏恋的矫情文字,在我看来这些统统没有办法解释《生》。《生》是一本乏味的、安静的、痛苦的、美丽的记录。不断辗转在生与死之间的故事,逐步为读者捧出了生的光芒。因为在后记中看到丈阳的成长,想起了东由加多说的转生,眼泪不断地涌了出来。
      
       文字很平实。只是一种很纯粹的记录,记录着作者忙碌而痛苦的护理生活。然而频临死亡的东由加多和新生的丈阳交相辉映,如同死的阴暗和生的希望;病房的沉闷和对樱花与温泉的期盼、病的绝望与那位开朗的佐藤医师交错着。这本书呈现着一种质感,一种交叠的层次。
      
       从文字而言,在平实的文字底下,其实暗含着充满了吸引力的曲折。东由加多病情的加重是一个线索,随之而来心理的变化和各种各样发生的事情与细节的安排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无论是事实也好,虚构也罢,那段家里遭贼险遭强奸的故事,成为了某种标志。这样一个转折让作者的心理变化有了强大的张力,迅速跟上了东由加多病况加重的节拍。随后的包括那段吼声——“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频繁的回忆、越来越明显的挣扎和疲惫,让主人公逐渐崩溃的精神与东由加多的死亡相照应,命运的曲折和艰辛表现出了可怕的湮灭,增添了死的份量。与此同时,东由加多吃韩国料理,东由加多为丈阳制作绘本,东由加多始终以为自己可以多活一些,东由加多始终放不下对丈阳和柳美里的牵挂,还有各种各样的人一同关爱和料理着东由加多,丈阳一天又一天的成长……这些安排都非常独到,把生的希望渲染得淋漓尽致。细致的描写和叙述把生与死的不和谐都处理得非常素净。而且或许是因为一切都围绕着东由加多和丈阳,字里行间含着一种说不尽的力量。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生》可以让生与死的矛盾变得那么融洽。作者并没有去探索为什么生为什么死这样的无聊的哲学命题,没有说出“生和死互为起点”的俗套理论,而是把目光投向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会说“人终究敌不过一死”,也会说“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但是较之生存,每个人都更害怕死亡。
      
       作者在叙述中,不断让我们感受到了生的艰辛与不易。可是从她为东由加多做的种种中,让人明白即便生是多么的痛苦,人依旧在拼尽全力地与死亡拼命地斗争,如同每一个人都有活的艰辛与苦涩,但是每一个人都想活着。
       作者把丈阳作为了结尾的注脚,或许是想告诉我们——我们希望活着,恰恰因为活不能被选择。活是一种惯性,无论我们活的怎样颠簸,但是只要活着……活伴随着快乐与痛苦,它们相互交织的狼狈其实证明了活的意义。活就是全部的意义。活就是希望。
      
  •     虽然刚翻几页,但明显和《命》是不同的感觉,个人感觉从《命》中体会不到那种悲戚,而是一种平淡中的震撼,感叹生命的美好,因为它讲述了一个生命的诞生;而《生》则诞生于一个绝症患者,同样是一条生命,一个是走向未来,一个是走向终点,感觉一定是不同的~~
  •     如题,就是絮絮叨叨的记叙,没思想 没故事 没内容 没文采 就是因为是文字工作者(不能说是作家) 随便写点什么都能出版 称为作品?
  •     一直觉得 日本人 对待死亡的态度 是很特别的 因为他们能够透过死看到生
      
      当然 对于这样一本书 一本写着自己的生活的书 并不是柳美里表达她对死亡的态度的一本书 但恰巧是她写在书里 那种面对死亡而突如其来的对生的态度 和 对生的一种使命感 或是说 是看到自己如何生活着 才真正让人动容
      
      看过柳美里的命 魂 生 声 我觉得生命是突然在面对死亡的时候 才带来强烈的对比和震撼 对于柳美里来说 东的死 激发了她生的一种延续 她才会从生命的最深处 写出这样感人的文字来
      
      就是这样的面对生命 带着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悲痛 以及战胜死亡的对抗 还有那种期待生命能够延长的渴望 柳美里将伤口一再拨开 她说她的记录 她的写作 从来不是为了疗伤 而是为了纪念
      
      这才是这本书真正动人的地方
      
      并非是叛逆的女子爱上了年长的男人 并非是一个有妇之夫抛弃了情人腹中的孩子 也并非一个未婚母亲和一个垂死男人的相依为命
      
      这书中的记录 特别纯粹 特别本质 是三种生命的结合 是为了活着而面对死亡 战胜死亡 逃避死亡的相互信赖
      
      忽然觉得 没有什么比这样看似脆弱的三个人更坚不可摧 这就是柳美里笔下的故事 她笔下的生和死
  •     柳美里。生。
      她在扉页上写着。献给已逝的东由多加先生。
      
      我原本是没有信心去写下去。只是这一次。是必须坐下来。记下这些。是必须。不是随便选择。最近阳光好的出奇。车子在行驶过程中有稍微的颠簸。在这样的情况下读它。外面有很多声音。有时候车上的广播会被打开。有时候周围的人会做些短暂交谈。他们却不能扰到我哪怕丝毫。这里有个气场。阻止了一切外在。这里只有柳桑。东。丈阳。阳光透过车窗打着斑驳的光影断断续续的流淌过书面和手背。明明都是生的颜色。却成了死的墓志铭。
      
      两个被命运抛弃的人。再次相互给予却是十年后。彼此穿梭在被告知生命有限的时间里。即便你有很认真。只可惜不能重新再来一遍。
      
      东和丈阳。一个是被医生宣告只能再活一个星期的男人。一个是出生才两个月的婴儿。这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男子。现在正逐渐接近。并将和为一体。丈阳出生的时候。东曾经说过。婴儿来接引我来。我想。这世界上。有人将生。有人故去。人世间就是这么一回事。
      
      每日每夜。陷在为东担忧又为丈阳牵挂的戏剧情节里。你可以觉得桥段老旧。你也可以觉得柳桑夸张又煽情。可你真的愿意读到最后。你才会明白。原来真的惊讶不已。无话可说。
      
      读到中间。有很多次觉得困难。而且在不断叠加。书被越看越薄。东由多加那生的气息随之渐渐削弱。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向死亡靠近的过程。书面封条上写着。生死绝恋。感动东京。可我没见柳桑说过一句我爱你。就像书上写。东先生身上有一种力量。能让别人为了他去做某些事情。这里。已经不是寥寥几语简单表达可以计算清楚的。柳桑就是特殊存在。连同她爱人的能力。都是无可比拟。我看过有人曾这样写她:情深情涩。只因有爱。
      
      接近尾声的时候想。还要不要读下去。结局就是这样。对。就是你的想象。世界虚无。剩下柳桑和丈阳相依为命。东先生他离开了所有人。一个生命成长。另个生命消亡。这是很多人的面对。只是柳桑独自承受时。显得那么为难。丈阳还在。没有东的血缘却要继续东的使命。柳桑因为这样而被禁止心灰意冷。轻轻的合上书。用手捂住张的很大的嘴巴。告诉自己不许发出哭泣的任何声响。不要吵到东由多加先生才是。直到最后停止眼泪流出的时候仍然不知道在为谁这样的伤心。是柳桑。还是东的离去。总之。这些最不愿看到的结局成为现实。你只能立在那里。心中尽是悲凉。会为束手无策而感到命运无奈么。会为无能为力而深感生命单薄么。你只管说你会。还是不会。不是不肯妥协与屈服。而是力量。信念。希望。通通比不上癌细胞不断的扩大。比不上疼痛带来的折磨。比不上命运安排。
      
      明明是生。写的却是死亡。写的是死亡。却处处是生的盼望。生生不息。只要我们愿意。柳桑看样子已经明白。东先生的意思也是如此吧。
      
      
      
      写到这里看了一下时间。00:00。
      东的声音犹在耳畔。我死了。你也会死吧。
      总要有一个人先走。剩下的人为你写下碑文。
  •      《命》、《魂》、《生》这三本书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未婚先孕的作者被孩子的父亲——一个有妇之夫抛弃,决定一个人将孩子生下来。与此同时,她曾同居10年的前男友东得知患了食道癌,两个被命运所抛弃的人再次生活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庭”。一个无依无靠的新生命即将诞生,另一个曾经无比鲜活的生命却即将消逝,生与死仿佛幽暗的天空中两颗错身而过的流星,各有各的命运,却在交汇的一刹那放射出奇异的光彩。然后,孩子出生了,一天天长大,东的生命却一天天走向尽头……最后东死了,很悲哀的结局,可是奇怪,我却觉得这三本书并不是讲述悲哀的书,也不是讲述爱情的书(尽管《生》的腰封上很煽情地写着“生死绝恋,感动东京”),只是有种处于命运洪流中的淡淡的无奈——无论东如何努力挣扎,终是逃不脱死亡的阴影,肉体与灵魂都一天天地走向衰竭;而新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也并不因外界环境的恶劣而受到丝毫的阻碍,生的顽强与死的必然一样,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宛如无法熄灭的熊熊烈火。
      
       就如《生》的封页上保罗·策兰的诗句“那些名字/经过了逝去般的沉睡,便将重生。”东这样坚强的人,大概是会重生的吧,因为他热爱这个世界,牵挂着这个世界上他所爱的人。经历过死亡的爱与痛苦的人,应该不惮于来生的苦与累。即便如我,随着这三本书,仿佛也伴随着他们,经历了死亡到来之前的一切——痛苦,却并不可怕,因为这是一个命定的结局。而且痛苦是属于观看死亡的人的,至于死亡者本身,则逐渐摆脱恐惧,期待着解脱。死的人进入一个新的轮回,生的人要坚强地走到死亡那一天,世上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一条起点与终点都被规定的路,一条找不到岔路口的路。东死了,丈阳在慢慢地长大,一个生命接替了另一个生命,他们之间有一些相关,但终究还是各自独立的,每个生命都要走过自己的“出生,强大,衰老”与“消逝”,每一步都带着强烈的自我印迹。
  •      总算等着《生》了。虽为生,写的却是死的事。不过有所进步。文字干净了许多,似乎柳桑的笔法醇厚精进了许多。柳美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起码对我而言。不知为什么,突然觉得读她的文字很像吃某种食物的味道。芥末这东西,餐桌上常见,淡淡的绿色,看上去那么柔和,但吃进去就知道厉害了。同样,读柳美里的文字,看着柔和,尝着辛辣,余味杂陈。柳桑似乎很喜欢保罗·策兰的诗,题献上引用的就是这位苦难诗人的诗。不过,国内的资料里找不到这首,鉴于本人也不会德语,也只能暂时搁置。下面这首献给柳桑:
      
       它已不再
       是这种
       偶尔和你
       浸入时间
       的沉重。这是别的东西。
      
       它是重量,遏制了空虚
       并
       伴随了你。
       它像你,没有名字。也许
       你俩是同一个字。也许
       有一天你也将这样
       叫我。
       ——来自保罗·策兰
      
      P.S《声》不知何时出炉?谁人知道?
      
      
      
  •     名字為生,寫的卻是死亡。
      寫的是死亡,卻伴隨著生的期望。
      生死之間,
      是愛讓我們一直繼續著。
  •     一个生命逝去,一个生命成长。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行进。
      但是当这一切被同一个人独自对待,
      孤独,不安,支离破碎,
      忧伤得无与伦比。
      柳美里的勇气令人钦佩。
      情深情涩,只因有爱。
      
      封面是淡淡的粉红,却有点清冷,或许冷暖只是转眼瞬间吧。期待最后的《声》。
  •   额~~~我都不想看了……
  •   我死了。你也会死吧。
      总要有一个人先走。剩下的人为你写下碑文。
    喜欢这两句~嘿嘿~
  •   而是力量。信念。希望。通通比不上癌细胞不断的扩大。比不上疼痛带来的折磨。比不上命运安排。
      
  •   总要有一个人先走。剩下的人为你写下碑文。
  •   我很自私,我会作先走的人。
  •   那我给我们写完墓志铭以后就随你而去~~~
  •   如果我活到可以写你的碑文......或是你生存到我在地里腐败。
  •   被留下来的往往会遭受更多的痛苦,但选择作为留下来的人一定会好很多。因为,不然,怎么办呢?
  •   估计,我死了,你也不会有感觉!
  •   死了。你也会死吧。
      总要有一个人先走。剩下的人为你写下碑文。
  •   阳光沐浴,一个人静静坐在夏日里某个树荫下的草坪上,点燃一支烟,缭绕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会寻得那属于自己的爱情吗?
  •   当你身体发黑的时候,
    希望我能吃掉你的癌.
    ---------涅磐乐队的歌词.
  •   啊。我想先走。
  •   张爱玲曾说过,我的前世,是烟花女子。
    我的前世,是烟花女子。
    是那种如轻烟飞花的女子。
    命运就像行云流水,裹着我东游西荡,我可能是绿波中一点淡淡的浮萍,也可能是天涯游子身后擦不掉的暮霭。很多人自嘲说是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你知道为什么那么轻么?是因为,她是个烟花女子。
    知道苏轼的人,也许都知道琴操。一个琴韵如水,冰雪聪明的烟花女子。最后为了那个心仪梦绕的文人,出家礼佛。并且终至于夭亡。
    所以,当她们不得不选择一次来生,就不得不选择做一个女人,来实现她们曾经支付生命都实现不了的梦想——拥有一次完美的爱情。
    有些女人是专为爱而生的。听起来很可笑,但是你看到她时,你会发现,即便她不是艳若桃李,即便她奇丑无比,还是有一种风韵让你再次回头,那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幽怨、沧桑;还有一种玉碎剑折的决然。那是你几度梦里苦苦追逐却总也看不透的灯下美人,只要一个背影,你就知道,她能给你最热烈最持久的感情。
    我们在今世苦苦寻找,但是啊,不是所有的因果都在这一世完美,所以,我们积聚了那么久的情感只好在另一种视野里成就一段神话,极度耗尽心血后,郁郁而终。
    有一种女人,前世是烟花女子。(注:转帖)
  •   情深 何须寿?
    无情 寿何用?
  •   楼上的好有禅意~
  •   明明是生。写的却是死亡。写的是死亡。却处处是生的盼望。生生不息。
    这句真好。
  •   喜欢保罗·策兰?
  •   读到三分之一突然看不下去了
  •   楼上的体验倒是奇特,为何?
  •   读下去。真的很为难。。明知道结局。
  •   它是重量,遏制了空虚

    伴随了你。
    ----------
    真美~
  •   看到《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