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棺夫日记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日)青木新门  页数:208  字数:100000  译者:左汉卿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落魄诗人青木新门于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辍学后,因缘际会踏入殡葬一行,一做就是近四十年。每天见识各种各样的死者,以及与他们生离死别的亲人,青木从最初的心怀恐惧,到泰然自若,再到心生慈悲,最终在生死边界大彻大悟。  用双手让逝者以最安详、最真实、最美丽的面容与亲友道别,对纳棺夫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是道德也是慈悲……作品以诗人的笔触和哲人的睿智,清澄而旷达地写就星空之下最温柔的生死悲欢……

作者简介

青木新门,日本作家、诗人、著名纳棺夫。
  1937年出生于富山县,早年在中国东北度过。早稻田大学辍学后,一度经营餐饮业,因经营不善倒闭。1973年,因缘际会之中加入丧葬礼仪一行,做纳棺夫迄今已近四十年。1993年,将多年的日记心得整理成书出版,感动了万千心灵。

书籍目录

纳棺夫日记 第一章 雪雨时节 第二章 死之种种 第三章 光与生命写在《纳棺夫日记》成书之后后记文库版后记

章节摘录

  纳棺夫日记  第一章 雪雨时节  今晨一早,就看见立山上已有落雪。  一股透骨的寒气在我的全身游走。从今天起,我就要开始汤灌和纳棺的工作。  答应接下这个活儿后,犹豫了两三日,但既然应承了人家,也不好反悔。咬咬牙决定,硬着头皮干吧。  所谓“汤灌。,是指清洗尸体.可不是真的伺候死者沐浴,而是用酒精把尸体擦拭一遍,再穿上叫“佛衣。的白色寿衣,为之梳头整理仪容,把两手摆放在胸前,并在手上戴上数珠,等等。“纳棺”则是指将“汤灌”之后的尸体装殓。  我第一单生意的对象,是一个七旬老人的尸体。我时运不济,老人是个大块头。他生前是个木匠,喝了酒后,从酒馆骑自行车回家,在路上摔倒了,头撞在路边排水沟的沿儿上,因而致死。  我人这行以来,一直只看别人干这些汤灌、纳棺的活儿,虽说见识了不少,然而一旦亲手来做,却难得要领,全身较劲,满身大汗。尸体的胳膊大都僵硬,很难顺利地穿上寿衣。  系腰带时,如果不像拥抱一般紧紧搂着尸体,根本无法完成。  我干这些活儿的时候,死者的二三十个亲戚朋友都屏气敛声地观看。  我一开始对死还抱有些许恐惧和厌恶,渐渐地,这些情感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是焦急和极度紧张,最后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捣鼓一番,总算是干完了。  尽管如此,在我即将离开的时候,虽然守夜的诵经已经开始,丧主还是亲自送到大门口,跪坐下来双手触地,朝我深深施礼,诚恳道谢。这情景让我觉得有些奇妙。  回到家,我打开热水器,放水洗澡,妻子对我的举动满脸惊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部优秀的作品将一位纳棺夫的生活描绘得忧郁而惆怅。  ──《纽约时报》  ★我真诚而由衷地对纳棺夫的生活世界和那些仪式怀有浓厚的兴趣,我想找到大多数人隐藏在谎言外衣下面的真实,找到生死背后隐藏至深的真实。  ──泷田洋二郎(《入殓师》导演  ★这是一段亲身“纳棺”历程的感受,从家庭、感情、亲情、宗教、科学……来尝试解析生死的现象与意义,以及他自己的过程与品味。  ──李岗(知名导演)  ★青木新门以全新的视野照亮了这个时代,成为了我们的新灯塔。作品探索生与死的界限,让人忍不住深思再三!  ──高史明(日本知名作家)  ★这是一部罕见的杰作,其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生死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毕生问题,但这里用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的方式来观察。  ──马克·谢林(评论家)  ★作品可以说是奥斯卡上最不被青睐的一部,但它最终以罕见的题材和罕见的角度打动了所有评委。  ──《东方早报》  ★这部杰作将一位纳棺夫的生活与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万万千千人无不为之泪下。  ──《新民晚报》  ★这部优秀的作品以独特细腻的讲述方式,赢得了世人的普遍赞誉。  ──《北京青年报》

编辑推荐

  ★奥斯卡大奖电影《入殓师》原著  ★诗人亲历纳棺四十年  ★清澄旷达 大彻大悟  ★日本最著名“纳棺夫”记录星空之下最温柔最神秘的生死边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纳棺夫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2条)

 
 

  •   纳棺夫日记(奥斯卡金像奖电影《入殓师》原著。日本最著名“纳棺夫”记录星空之下最温柔最神秘的生死边界!)
  •   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200页的《纳棺夫日记》。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本好书,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2009年还荣获了奥斯卡小金人。但我还是犹豫了很久,才买下了这本书。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亲身体验”。和很多读书朋友一样,我们是恐惧死亡的,厌恶它的,唯独在它的面前,我们是无法淡定,无法从容的。甚至书的封面:一片黄叶,即将凋谢的叶子,意味着终点、结束。
    虽说职业不分贵贱,但有时候,我们还是对从事与“死亡”有关系的行业的人,心存戒心。说起职业,过去人们把演艺界的人称为“戏子”,是一种卑贱的职业。现在却把艺人称之为明星、偶像。
    青木新门,拥有一个任何都要“绕道而行”的职业 - 纳棺夫。甚至他的妻子都说他“肮脏污秽”,他的叔父也因此职业与他断绝交往。青木新门的生活也因此一度跌到低谷。一次偶然的机会,为自己的前女友的父亲纳棺,就是这位自己曾经爱过的人,给了他勇气。“左右认识喜怒哀乐的,不过是人心简单的取舍。然而有一天,你发现芸芸众生中,有一个人完完全全地承认并接受你现在的模样,你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雪雨时节”和“死死种种”写得如此感人至深,写出了人生的生死离别的最真感受。青木新门从最初的恐惧到心生慈悲。第三章“光与生命”对我来说,读起来有点吃力,因为叙述了很多关于佛教的理念与智慧。第三章需要慢慢去解读,去体会。
    也许以下这句话,最能代表《纳棺夫日记》意义吧 -
    佛教开悟:如果一个人靠切身体验获得了关于生死的真理,那就是明白了处于漫长的永恒中的一瞬般短暂的人生如何重要,如何宝贵,品尝到活着的喜悦,从而让自己在任何情形下都能从容地活下去......
  •   如果有个人站在你面前,告诉你,他是一个纳棺夫,你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没有读这本书,我想,我会像大多数人那样(应该是大多数吧),就算不致讨厌,也会有点恐惧吧。
    不过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的看法。纳棺夫本该像医生一样,受到大家的尊重。他们让死者走的时候,面容如内心一样平静…… 青木新门从最初进入这一行,到四十年来和死者的接触中大彻大悟,想是冥冥中的安排吧。
    封面那片快要凋零的黄色叶子,真是很触目。

    死者不会说话,因而也便没有谎言;死者内心平静,无形中也感染着纳棺夫,把他的文字也雕琢地很是淡然,那样看透一切的清澈。

    很喜欢这本书,决定去看看电影,希望能拍出这种感觉。
  •   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考虑过死的问题;只想过,以后死了,烧成一把灰了,可以就埋在树下,不行就撒在海里;有人想念了,对着树对着海,说说话就好。所以,也不会去想太深的东西,书里面第二章、第三章是打算以后再慢慢看的,这一部分是作者见多了死亡后结合宗教的想法;而在我不长的生命里,见过的死亡仅仅局限于家里的老人家,或者是对社会上死亡的不平,深刻不起来。
    在看这本书时,会想起《入殓师》里面的场景,特别记得电影结束时,大提琴家在田埂上拉琴的场景。作为电影,情节的设计更紧凑更有冲突;而作为一本日记,更多的是私人的想法和感悟。特别喜欢里面P27~28篇幅的内容,主要是在说他一个朋友的眼神让他对这个职业改变了想法,进而他改变了行为,做的更专业。这让我想起最近锵锵窦文涛说的一句话,中国现在最缺少的是职业精神,很赞同。之前在央视八套播了套电视剧《仁心仁术》(好像是这个名字,讲医生的,估计能在央视播出来,肯定是歌功颂德的那种),里面有一段内容是刚升上做院长的某主角对着领导在说医生的难处,让我听的相当的不爽。当然,不在其位,不知其苦;但是在自我评价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的说自己多难,做的多好,都是别人的误会和有色眼镜,如此片面的说法,就算他说的多对,目的也很奇怪吧,一点客观性都没有。
    还提到有很多的家人不愿意接触自己亲人的尸体,说这是纳棺夫的事,但那是亲人啊;也提到在死亡后的超度仪式的形式化,我们这边不也是这样,在我成长生活的地区,人死后的仪式是做给生的人看的,证明够孝顺;更多提到了人们对这个职业的厌恶,社会上不也是有很多的工作是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么?课本里面都告诉我们,干一行爱一行,还告诉我们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但是现实呢?
    值得一读的日记。
  •   名校毕业的诗人因生计所迫沦为纳棺夫。却逐渐从他人的疏远和自己的鄙视中,浴火重生,勇敢地选择,去正视这份为死者带来临行时刻的尊严和美丽的职业。他进而感悟到生死本为一体,不知死,焉知生。不能平静淡然地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死亡,就不懂得生命的春夏秋冬,生活的轻重缓急。死者的表情多是平静美丽的,生者却往往因各种烦忧惧,而显得面目可憎。这位诗人纳棺夫,为死者敛容正衣,也为生者洗心拂尘。
  •   先是得知 入殓师 这部电影,才开始关注这部原作。书的前小半部分介绍了作为纳棺夫的日常工作经历及生活情感经历,在中段开始探讨宗教与人生。相对而言,前段较为容易让人接受,中段开始就有些晦涩难懂。但这本书不为过一本好书,依然可以让人感动泪下,领悟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   我承认是先看过了电影后又买了书的。
    从生者的角度看,死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死去的人的身体,想想便觉得可怖。
    而“死亡”的话题,或许只有通过阅读和品鉴艺术作品时才会不小心被提及。
    可为什么我们对死亡的惧怕是如此之深?
    现在才知道,对于“死”,或许我们只有畏,没有敬。
    我们担心有一天自己也会与之不期而遇,我们忧惧着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与之早已安排下的会面,于是我们宁肯闭上自己的眼睛。
    这本《纳棺夫日记》值得一读再读。


  •    纳棺夫,一个有责任而慈悲的人,尊敬。
  •   这本书的作者,站在一个纳棺夫的角度,揭开死亡的面纱,让我们观看其真正的面目。
    秉承了日本文学优美温和的叙述风格,虽然写的是死亡,仍然让人在阅读的时候体会到一种美感,哪怕是死亡的美感。
    没有惊惧,没有可怖,只是一种安然的,沉静的阅读体验。
  •   在生死边界大彻大悟,星空之下最温柔的生死悲欢
  •   通过本书,让我们认识到纳棺夫们不一般的人品与精神世界。
  •   看电影的时候,非常敬意/惊异日本人能如此善待死亡。
    这个残忍的民族,令人发指的事情何止千万,
    但在这里,在这位青木这里,
    死亡竟是如此庄严。
    很震撼。

    图书很漂亮,尤其喜欢封面。
    万木萧瑟,枝叶落尽,
    却独独留下一片,橙红发亮……
    是希冀,是回味,还是憧憬天堂?

    文字沉静而庄严。
    每几页,便有“庄严”二字。
    对死亡的敬意,对死者的敬意,对生命的敬意,
    都在这“庄严”之中。
    死亡不是终结,死亡只是生的一段。
    生命如潭,死亡是潭水乍起的皱纹。若无死亡,生命便是死水一潭。

    他做得很平静,澄澈,有如对待一位身边老者。
    人既去,万事空,最后一程,必须有尊严……
    对到这里,泪水涟涟,感慨顿起:
    不知我之将死,当是何种景况,是否如万木萧瑟里的一叶橙红?
  •   是看了《入殓师》了解这本书的,最喜欢这部电影,所以买了这本书,现在也很喜欢这部书,感觉世界安静了
  •   纸张很好。看了入殓师买了这本书,似乎没有电影那么有感染力,作者的感悟涉及到日本的一些传统文化和佛教思想,有些难懂,但总体很不错
  •   先是看过电影《入殓师》,亦如以往的日本电影的风格。阅读的意义在于穿行于他人的生命中以丰富自己的人生。
  •   很喜欢作者这样娓娓道来般讲一些或大或小的道理,其实活着需要勇气,死更需要不停地找出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无论大道理还是小道理,都抵不过亲身历经。
    看着作者有过迷惘,有过犹豫,会自责,会叹息,仿佛能明白什么我执、我念的,都不过是活着的某些障碍,如果度过了,可能就无限接近真意了。但是,所谓红尘俗世,看不透是正常。
    曾开玩笑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岂有安静之时,消停之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或者只暗潮汹涌,也都是活着的坎儿。活着就率性而为,而当某一天面对死亡也能安然了。
    生和死都不是需要夸大或忌讳的事。千年月照千江水,千江水映千年月。太多东西不变,而更多东西在变。能把握的就抓紧,不能把握的就放手。生如是,死亦然。
    很佩服这个独特而有勇气的青木新门。人生有多少个四十载,一沙一花里自然有着世界和宇宙,放眼的时候一定要看着脚下,然后一步一步前行。他只是和我们谈谈他的经历,他的发现,这些都是不错的,在他看来。如果我们也觉得不错,那就更好了。
  •   旅程,是的,死亡只是踏上了另一段旅程,而入殓师则是帮助人们安稳地踏上这一段旅程。日本佛教文化中“虚无寂灭”,“轮回转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生的勃发与死的流转异曲同工。生与死不过一线之间,死亡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死,其实更是阐述不同的生:死亡不再是冰冷可怖的结束,而是优雅从容的超脱!
  •   入殓师非常喜欢,但到这跟书是原著,立刻拿下,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实接触到了不同人的人生
  •   要是在看过 入殓师 的基础上看原著会更懂作者
  •   很喜欢入殓师那部电影,所以就买了这本书
  •   看了电影后买的书,书中加入了更多思考的东西,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佛家的感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对生死产生更豁达的想法!
  •   這不是小說, 也不是紀實文學, 但卻都有兩者的特點,
    然而由於作者的個人主觀論述較多,
    且傾向於宣揚日本佛教的道理,
    所以可以作為一本文化雜憶之類的著作觀之.

    由詩人到殮師再到暢銷書作家和有關佛理與人生的演說家,
    這是一個多麼不平凡的經歷,
    尤其是作為殮葬師的特別經驗,
    直接讓作者啟發寫這書的動機,
    然而由於作者悲天憫人的詩人性格,
    也特別令這書充滿人生智慧,
    讓人讀起來非但沒有半點恐懼,
    反而獲益良多.

    後記:
    這是我讀這書的最強烈體會:

    [金子美鈴] – 大豐收

    朝霞燦爛
    今天豐收
    大尾的沙丁魚
    撈上來很多很多

    海灘上
    熱烈如廟會
    大海裏
    成千上萬的沙丁魚
    正舉行葬禮
  •   书中有的内容令我深思,整本书读起来很庄重,有种肃穆的感觉,觉得入殓师很神圣,很遥不可及
  •   看过电影《入殓师》所以才想买这本书,3.9折买入,真的很合适哦
  •   相当喜欢的感觉的,入殓师什么的想到乙一了啊……
  •   看过《入殓师》,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书,新生命的诞生是美的,死不也是吗?这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
  •   是可以涤荡心灵的书吧,但是作为原著可能不像电影那样紧凑,没有那么强烈的情节感。但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的书。
  •   淡定生死
  •   看了电影,再看原著的~
  •   看了电影再买了书,给心灵再一次清洗。
  •   很喜欢这本日记 让人安静 让人沉思 让人感动。
  •   本人很拍死,所以很少看关于死亡的书,因为看过由其拍摄的电影,才买的这本书,看过之后很受感动,强烈推荐!
  •   看了电影,急切的找书来看。虽然不太一样,还是很感动。通过它,对日语学习产生了兴趣。
  •   和电影不一样的感觉。更加沉静,却也更加有力。

    生如寄,死如归。
  •   终于看完了,但还有一点纳闷的是,这样的类似于随笔或是散文类的文字,怎么就能拍成电影呢。有时间,下来看看。
  •   看过电影,专业二字博大精深。原著一定要看的。多说一句:包装和配送差强人意。
  •   很喜欢这部电影,找来原版的书看看,感觉跟喜欢电影,可能是有更多的艺术加工,这本书有很多的感悟,觉得不错
  •   很不错的书,是收到电影的吸引才买的书,很感人。
  •   电影很平静,蕴含思考的力量。书的描写很细致。我不是佛教徒,因而对宗教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对这种淡定面对生活的态度很赞赏。
  •   直到前一阵,这辈子才第一次见到死人。去的路上,竭力控制心跳,看着车窗外的景物转移注意力。树干上干枯的树叶一晃而过时,忽然就想:人离开这个世界,就如枯叶掉到地上。枯叶可有恐惧?可有枯叶同伴为它伤心悲痛?说到底,人同树叶一样,同属自然万物,若不是把自身的生命看得过重,或许对死亡不会有那么大恐惧。

    看到这个封面,突然就想起了上面的事。有了死,生之宝贵和短暂才显出来,所谓的意义才显出来。而思考死,也是为了活得更好。所以,死亡这问题,不应该回避。
  •   看了电影才来买的,
    很不错,性价比高,情节也行,值得看看
  •   为了写论文而买的,还没看,但是电影不错。
  •   和电影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书还不错。
  •   不好看,还是电影好看
  •   着重心理描述,与电影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   电影不错,不愧是得奖影片。小说也很不错,没有那么多煽情,淡淡的渲染,很亲切
  •   真本书,让我有一边读一边做笔记的行动。关于人的虚伪,作者并没有直言而是在淡淡的语气中透出了对社会虚伪,对人虚伪的无奈与悲哀。是一本让人会反思自我的书。值得一看!
  •   死亡是一个令人探寻的话题,新奇,害怕,恐惧,但还是要执著地进入。
  •   灵魂的洗礼,心灵的升华!
  •   静下心来看,不然看不懂
  •   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温情。一遍遍得看,感悟生与死。
  •   生与死 是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   很爱的书!很美!很好!
  •   孩子自己订的书,想带到学校,可是送的稍晚了些
  •   这本书将一个我们不是特别了解的职业展现在眼前,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就像书里说的那样:。。。作为一个看门人为死去的人门送行,说一声再见,珍重!很震撼,故事情节很曲折,但感人泪下!非常喜欢这本书!
  •   书印的不错,书写得更加不错
  •   果然要是真的要看,还是买书比较好,但是书的封面比较容易脏,最好有一层透明的胶纸包着
  •   书很好,这个价钱真是值了。最后章内容有点晦涩,读了一半放弃了。。
  •   很不错哦。值得一读。当当还是很给力的。
  •   死是什么话题呢?
  •   近距离接触了死亡
  •   文字的魔力不只在视觉上。
  •   前面不错,后面的内容个人不是很喜欢
  •   还没仔细看,粗粗看来还是不错的
  •   买来送人的,经典之作,值得买
  •   还没拆包装。看样子不错。
  •   内容未知,因为还未阅读
  •   挺新颖的是不常见的题材 很长知识
  •   还没看完,只能等待后期评价。
  •   感觉还好,还没看
  •   快递给力 非常喜欢这本书
  •   没有想象的精彩,不过也还好。
  •   真的不错哟 值得一看
  •   跟想象的很不一样
  •   纸质很好,清晰,我喜欢
  •   细致的刻画,值得品味
  •   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
  •   要很认真的看 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   还没有看完,因为有点胆怯。。。不过,确实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东西。
  •   都是一些佛教的东西,看起来其实有些乏味。
  •   物流很快 包装很好 书很值 5星好评
  •   很好,其实故事内容很平淡,再说了,对于长期在火葬场带着的工作人员来讲能有什么新鲜事儿呢!不过通过作者的描写,总是让你心里酸酸的,体会很多,当然也学到很多!
  •   挺奇怪的,读完了就两个字:神圣
  •   自能自己去看。。。
  •   纳棺夫, 即负责殓葬事宜的礼仪师。在生之时刻,许多人都想竭尽全力去争取高人一等的人生,或富裕的家境;或显赫的地位;或**的事业。昆德拉说,死亡终使人们变得绝对的相似。在死之时刻,人们都想获取最后的尊严,这件事无关贫富,无关地位,无关功名。《纳棺夫日记》就是一本对最后时刻的记录。死亡本来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请不要再用孤独来修饰,纳棺夫就是那个陪你走完最后人生路程的人。“与其美丽的死,不如快乐地活”,从事四十年纳棺夫工作的诗人青木新门先生这样忠告生者们。
  •   “有人认为所谓开悟就是准备好了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地死去,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开悟,是在任何情形下都能从容地活着。”作者在书中重复了几次这句话,我想这是他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也是在纳棺夫生涯中最大的感悟。

    死是一个很忌讳的问题,很少有人喜欢面对这个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人似乎看破了红尘,置生死于度外。那是一种勇敢,但是我想更勇敢的应该是看穿了生死,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死亡,将死亡看做呼吸、睡觉那样的平常事,然后用这样的心态去勇敢地活着,是更加勇敢的事情吧,看看现在的世界,已经有多少人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所以,如果自认为自己是个无所畏惧的,深明大义的,清明高远的,潇洒倜傥的人,那么,就为了自己勇敢地活下去吧,然后有尊严地死去。活得美丽,才能死得绚烂。

    是从电影知道了这本书,《入殓师》和以往的好莱坞电影差不多,有很强的故事性,看得舒服,有所收获。看了书之后,才发现,其中的精髓,那些大彻大悟的知识是无法用电影表达出来的。

    所以,衷心地向作者表达敬意。
  •   每当人们面对死亡总会不断思考,死亡让人从浮躁中沉静下来。纳棺夫是天天面对死亡的职业,这种特殊的职业也让作者不断的审视自己和人生,也有许多领悟。我敬佩作者因为他能真正热爱自己这个与众不同的职业并赋予热情和尊重。但书的内容太少了,让我有点失望,也许由此改变的小说和电影更有看头。
  •   书才看到第三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人生的喜怒哀乐不过是人心简单的取舍,游走在生死边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电影入殓师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原著的内容明显是更丰富,它不仅是介绍了一个貌似励志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对生死的感悟。
  •   真心喜爱电影《入殓师》才买的。前半部跟电影差不多。后半部是关于对佛经感悟的日记内容。
  •   这本书还行!小时候看过中国版的《太平间的故事》一个中篇小说,该小说通过一个看太平间的老头的视角写透了世间人情冷暖。几十年过去了,该书的一些情节现在想起来还令我唏嘘不已!看到日本人也写了一本此类的书,怎么也要看一下,看看日本人的生死观是啥样?看罢后感觉书整体上故事性不是很强,更多的是通过佛家的禅理展开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这需要时间去慢慢体会,常读常新来日方长!
  •   因为听说电影才买的这书,电影没看,书翻了两页,感觉内容不是很多,正如书名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的。
  •   喜欢那部电影,所以读读原著。
  •   电影看过,很是感动,书应该也不错
  •   最初接触到这个职业是从杂志上得来,对于这个职业,中国很多人可能还不太能接受吧,但是我很佩服他们,能一直坚持在这个行业中,给死者最后的尊严。
  •   书是因为电影才买的,拿到就看了。可能是期待太高,所以看到后面开始讲佛教净土宗时,我就有点坐不住了。不过书中对于生与死的价值观还是值得推崇的。嘛,我可能阅历还是不够,还是更喜欢直观的电影一些些。
  •   虽然书不厚,但内容还不错,不过,引用了好多佛家的语言,比起电影不是那么精彩。是一本精神上的书。老师推荐买的,总体还满意。
  •   刚买了,还没看,不知好不好。电影看过两遍,看的好感动。为此才买的书,但愿不要让我失望。
  •   书的后半部就全部是对生与死的探讨了,觉得作者对于自己工作的细节描写的挺少的。
  •   也许还未来得及深度吧,在浅浅的翻阅一遍过后,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标题所注的没有电影来的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