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养你十八岁

出版时间:2004-04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老周  页数:276  字数:11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在儿子13岁时把他领出校门,在儿子18岁时又把他赶出家门,他从此什么都没有了,又什么都有了,他自认为找到了自己……“我只养你十八岁”只是现象,在现象的背后是拒绝教育绑架的顽强信念,而骨子里则对人生的自由或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老周以他西北人特有的倔强说,我就是要给这个毫无想象力的种群生产一种快乐生活的样式。儿子的教育不过是碰在他枪口上的一个东东而已……故事的结局可能不那么美满,不符合中国人追求完美结局的阅读习惯,然而它给你的可能更多……本书用谎言般的文字讲述了一段真这的教育故事,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前途和人生的期望,忧虑和迷惘,为这个时代的教育留下了一笔无法抹的见证。

作者简介

老周。1955年生。上过山,下过乡。一直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从把自己的儿子领出校门的那一天起, 他的事业和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后下海,从事过十余种职业。在儿子18岁后,把思想和生存的重担交给儿子, 成了自由人。现居北京。
中国恢复高考后最早一批教育学硕

书籍目录

自序 解放宣言第一章 少年退学 狗拿耗子 家长的问题出在哪里 大学死了 AA鸡蒙太奇 谁无过 阳光灿烂的日子第二章 梦中飞翔 苦命 大难不死 释梦第三章 武汉学球 愚蠢的教育 放飞 未遂族 荷尔蒙冲动第四章 网吧成瘾 你到底要什么 两难困境 发现新大陆 双刃剑第五章 北漂进京 电影果 编辑部的故事 行为艺术第六章 接触媒体 引子 过电第七章 一厢情愿第八章 老家补课第九章 自立谋生第十章 多余的话第十一章 暴走墨脱第十二章 行万里路后记

章节摘录

  少年退学  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海南,初秋的一个下午,晴。老师打电话让我马上到学校。我已经预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一路上都在考虑该说什么。想着想着就烦了,我们当家长的招谁惹谁了,凭什么动不动就被老师召来唤去?  我和老师打过招呼后场面就僵住了,双方都在端着。老师等我承认家教不严,教子无方,似乎在等我求情许诺三番后再酌情拿捏。我心里直搓火,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当家长的必须听从老师的传唤,可这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我这不是也来了吗?此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教育学者的耻辱,更是一个家长的耻辱,一个普通人的耻辱。  老师只是说她横竖教不了这个孩子,让我带到校方发落,另请高明。我当时真想质问她:“子轩是以全校拔尖的入学成绩进到这所省级重点学校,进到你的班来,怎么半年就变成这样子?就算家长有责任,老师就一点责任没有?这样的学生你教不了,你们想教什么样的学生?”我明白了我此时扮演的角色,我是她传来的,她今天传我来是要拿我找到某种感觉。面对此情此景,除了调整心态低头当一回孙子,我估计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于是,我说出了憋了很久的话:“你学过教育学,听说过一句教育名言吗?——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说罢,没等她下逐客令,我拉起孩子的手就走,一走就没有再回头。  我对退学事件负直接责任,但我当时的选择经历了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时冲动。事件发生前,他母亲曾被传到学校多次,每次都带回满腹牢骚跟我吵架,抱怨我从不去学校见老师。终于有一次,她说再也不去学校了,她受不了这份难堪。我因此郑重向子轩出示了黄牌,如果再让老师把家长传到学校,立即退学没商量。当时我向他交代清楚了我将采取的行动以及种种后果。他做了保证和检讨,游戏规则就这样定了。打这以后,我们的心都悬着,子轩老实了一阵子,终于又滋事了。  作为当事人,子轩已到了知道后果的年龄。在他领红牌的一刻我们都没有感到突然。  成了网吧的“腕儿”  子轩退学后,一直在家里面呆着。出了校门,只能在家学习了。我帮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坐镇家中盯着。我知道这不是个好办法,但这不是做文章,眼前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管不了许多了。  一次,我骑着摩托车带着他四处兜风,无意中看见一个乒乓球馆就进去了,这一去不要紧,以后他天天都要去。刚好,那个球馆有曾经受过专业训练的小教练,正在招生。我给他报了名。我没想过将来指望他吃这碗饭,就他当时的状态,找个正经事让他做,至少可以避免他在外面学坏。后来我认识了武汉体院一位有名的教练,我决定将儿子送到教练那儿练球去。我给儿子买好了飞机票,让他一个人去。儿子问我:“体校在哪儿?”我说:“鼻子底下有张嘴,你不会自己问吗?”13岁的子轩背着旅行包只身登上飞机,自己去了几千里外的武汉。  竞技运动是游戏,又是名利赌场,如果一个家长仅仅只是从追求名利的动机出发,这个家长也许是在做世界上最愚蠢的投资生意。我看重的是竞技运动过程冲击极限的经历,看重公平竞争的游戏精神,我知道子轩会以失败告终,但我希望他能尽可能冲得更高一些,冲到自己的极限就满足了。出乎我的意料,子轩的运动生涯不到两年就结束了。小轩跟着教练训练了两年后不想打球了,因为老当板凳队员,他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子轩回来后,跟着母亲去了出生地兰州,在一所私立寄宿学校读初中二年级。但只上了一个学期他就上不下去了,毕竟他已“出队”了两年。小轩又从学校退学回到了海南。子轩一回到家我就问他,你打算以后靠什么吃饭。他的反应是一脸茫然。回答说,没想过。我想和他打开天窗说亮话,但我甚至连天窗在哪儿都不知道。  子轩终于发现了做梦都想去的地方——网吧。严格的教育不结正果,倒发展出他干特工的才能,他在我眼皮底下巧妙地运筹了上网费用和时间,等我发现时,他已成了附近街头网吧里的“腕儿”。子轩只玩MUD,他极力解释MUD的种种好处,他说这是电脑玩家的顶级游戏,他的网上玩伴都是北大、清华、华工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我也考虑过MUD游戏将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与同龄人相比,他也许失去了不少,但也得到了许多,比如说泡网吧,至少他比他的老师先进入网络数字化时代,至少他在BBS上发表的“大作”比学校里的作文训练瞪着眼睛说瞎话说假话要强。  被我“踢”出家  我工资虽不高,但供子轩吃饭读书不成问题。我开始带他拜师。我将儿子拜托给一位多年前的棋友、如今已卓有成就的量子物理学家。物理学家每周给儿子上两次数学课。为子轩补习数学是我的主意,我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能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只训练了一个月就停了,子轩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虽然我老早就告诉儿子,成人之后自食其力。但小轩一直认为我只是吓唬吓唬他,并没往心里去。1999年11月8日,是小轩18岁生日,我郑重其事地对儿子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这让子轩恐慌和措手不及。他极不情愿地从我那里搬出来,在外面租了间小屋。他硬着头皮外出找工作,但处处碰壁。身上的钱所剩无几,每天只以方便面充饥。对此,我不闻不问。  吃了半个月方便面,实在挺不下去了,子轩跑到烟台找奶奶求助。姑姑和奶奶将他送进烟台一所高校自费学外语。我趁休假赶回烟台把他领回了北京。我将他介绍到一家平面设计公司拜师学艺,学徒期间公司不支付工资。我每个月借给他1000元。  子轩在平面设计公司学艺进步很快,也许这是当年玩网络游戏的意外收获。只学了半年,他就能独立干活儿了。没文凭,没资历,没名气,小轩的路走得很艰难。有一段时间,他一直揽不到活儿干,没钱吃饭,没钱交房租。但这一次,他没有逃跑,也没去向我借钱,他到一家礼品店打工,活儿很累,一个月才挣600元,但子轩毕竟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来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1)1999年10月,中国青年报发表《咱们不玩这个游戏了》。全国几十家报刊转载。  (2)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以《父与子》为题破天荒地连续三期报道。  (3)央视《父与子》节目获中央中视台1999年年度记录片金奖。  (4)几乎同时,上海电视台《有话大家说》也对他们进行了报道。该节目的主持人即现在央视《实话实说》当家人和晶。  期间,著名电视策划人杨东平曾建议老周到《实话实说》栏目做客,老周以“孩子小、节目影响大”婉拒。  湖南卫视亦派人联系报道。  (5)2002年10月,中国青年报名记者吴芯雯发表《我只养你18岁》,该报随后刊登二期专栏文章,讨论老周父子的故事。全国网民同时在各大网站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仅老周下载的自认为有价值的网文就有几十篇。  (6)2003年2月,《读者》杂志转载吴文,在老周的熟人及广大读者中激起极大反响。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忏悔书。已有人称此书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版的《忏悔录》。这是一本悲悯书。情急之下,他喊出了:让我把你们全解放了算啦。这是一本自由书。“不玩”也罢,“拒绝”也罢,都是对自由的祈往。这是一本真实书。老周骂得凶,做得绝。他是现今罕见的能保持言行一致的真人。他让儿子丢弃的,他自己先丢弃……    这是一本热点书。教育问题为广大老百姓关注。这可以说是民族之痛,时代之痛,本书正戳中此处。这是一本创新书。全书犀利的文风,奇丽的意象,令人手不释卷的故事叙述方式一改过去教育类图书的枯燥乏味,开教育类图书写作之先河……这是一本声讨书。这是老周声讨中国现存教育制度的书,但是全国人民可能会在读完本书后齐声声讨中国第一逆父老周。   总之,这是一本令你或者兴奋或者恐惧甚至愤怒的“另类书”,一本令你无法无动于衷的书,甚至可能引起全民讨论或声讨的书,因而也是一本无法不火的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只养你十八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书本不错,内容也值的推荐,我喜欢
  •   没有印象了
  •   这是一本让家长心惊和思考得书,我的孩子还小,不过却引发我每个状态的思考。以前就借阅过这本书,因为喜欢,自己就又邮购一本慢慢品位。但是拿到书的那一刹那,很吃惊,很失望,书的正面、北面好像玩了很舒服的“滑行旅游”,哎!家里看了几年的书也没有这种状态,从邮购来到现在过去半个月了,我拿出来看,还是不忍心,只能在这里说说我的“不舒服”,也呼吁一下管理邮购图书的各个环节,从你们手里发送的是一件商品,是否带着当时很坏的情绪?
  •   看过这本书对我们有孩子的父母来说,有一定感慨,但似乎对现实不太实际,有些言语可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起发
  •   以为这是一本很棒的书,不过好像比想像中的差
  •   传统的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个书里的父亲,其实应该算是这个教育下成功的失败品.他根本没有对人本身的尊重和对自己的恰当地认识.全书只看见他举者正义或者正确的名义做着不正确的事,然后把这一切的失败归罪于妻子儿子的品行和智商.买了看看也好,学学一个自以为是的父亲和丈夫怎么冠冕堂皇地掩饰自己的失败的.
  •   这本书对目前的教育体制确有批判,父母看看还行,但是不适宜让孩子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