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时代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长春  作者:徐斌//颜邦逸  页数:254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是已经逝去的社会生活的总和,而逝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又总是前后连续——的,不顾前便不能知今,更不能瞻前。所以,鲁迅先生有言:“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测将来,洞若观火。”(《鲁迅全集》第四卷)  历史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类的生活史、奋斗史、发展史,就其本质的主导方面而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从历史哲学的层面来看,“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如此认识,中国的古圣先贤早有滥觞,只要在古籍中稍加搜寻,就不难找到很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经》)“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学史。”(龚自珍《尊史》)如此等等,读来无不深受启迪。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的表述则更为激昂和切当:“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重视历史,历史不过是检验他的逻辑结构的工具。”(恩格斯《英国状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史意识强烈而又有大量史籍史迹遗存的国家,目前正处于一个振兴的时代,历史对国人的现实意义,自不待言。然而,浩如烟海而又书之以文言的正史、杂史、野史和史论著作,很少有人能够通读。仅以一部《二十四史》或《资治通鉴》,若无旷日持久之备,寻常人莫敢问津。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些有见识的学者一直在积极地为广大青少年编写各种通俗历史读物,渐渐地蔚然成风,至今已有相当的积累,如(《上下五千年》等较为大型的历史读物也有多种问世。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电视台开办的旨在满足大众趣味的历史讲座,还有一些历史剧,都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视率。一时之间,兴起了一个温度不低的“历史热”。无疑,这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意识都大有裨益。  当然,如此规模宏大的文化活动不可能尽善尽美,一无疏漏,存在某些不足也在情理之中。众所周知,“每个新的一代都必须以自己的方式重写历史”,每一次重写历史都是承续这筚路蓝缕的一环,但是我们有责任尽全力跨越疏漏的草创阶段,奉献给炎黄子孙有关本民族发展脉络的最好的读物。  基于这样的宗旨,我们首先将自己的叙说视为历史的还原和本来面目的恢复,坚决屏弃“戏说”或“演说”式的眩惑。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颇大。历史不可能重演,记载史实的文献零碎而各有其选择性。为了把一件史实叙说得清楚而完备,我们往往不得不参阅多种史料,反复对勘、比较、分析,然后将最接近史实的文字以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在这部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以(《二十四史》为底本,辅以(《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系列史籍,参用历代笔记野史,择善而从。即便是以某一人物传记为主的故事,我们也没有简单地将史书中形成的传记译成白话充数、一般都要爬梳诸书,并在“书”、“志”和其他相关人物传记中钩稽史料,加以充实。  其次,我们深知,历史是一个大的系统,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其间都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作为一个不断运动的进程,每一历史事件都有前因后果,决不能从中割断开来。所以,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尽量避免孤立地叙述一人一事,尽量避免儿童故事式的简化叙事或茶余饭后式的猎奇叙事。于是,读者才能看到这套丛书中囊括的一千多个倚伏钩连的故事。  再其次,记载历史事实的文献鲜不受撰史者、评史者的制约,一些有名的评议常被附在文献上,与之同在。这很容易造成重写者叙说的偏离和歪曲。显而易见者如《二十四史》传后的赞语,《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之类,这是较易于识别并处理的。而渗入历史人物与事件中观察角度、材料取舍和各种隐性评价,即所谓的文献的“选择性”,则是很难剥离和剔除的。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区别,常常就表现在这里。为此我们颇感踌躇,既不免效法李卓吾(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李贽)与古人对话,又不能不勉力追随学术前沿的骏足,行文之间难免不呈露匆遽之态,唯望读者理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只有站在现在的顶峰,才能解释过去”,这是治史者的箴言,也是叙史者的高标,我们愿以此与同好共勉。

内容概要

  《喋血的时代》以正说历史为宗旨,主要以《二十四史》为底本,辅以《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系列史籍,参用历代笔记野史,反复对勘、比较、分析,然后将最接近史实的文字以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并在“书”、“志”和其他相关人物传记中钩稽史料,加以充实。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五千年沧桑之通史,讲炎黄子孙一千余瑰丽多姿之故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史意识强烈而又有大量史籍史迹遗存的国家,目前正处于一个振兴的时代,历史对国人的现实意义,自不待言。然而,浩如烟海而又书之以文言的正史、杂史、野史和史论著作,很少有人能够通读。于是便有了这套《二十五史通讲》,《喋血的时代》为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篇——《喋血的时代》。

书籍目录

魏蜀吴三分天下孙权劝进司马懿出仕文士杨修夺嫡争斗册立太子曹丕称帝兴师伐吴火烧连营白帝城托孤伐吴败绩诸葛亮辅佐后主邓芝使吴张裔归蜀秦宓巧答再使东吴疑兵退敌发兵南征七擒孟获诸葛亮兴师北伐曹叡睿即位速擒孟达魏延献计姜维降蜀挥泪斩马谡周鲂诈降石亭之战郝昭拒降围攻陈仓曹真伐蜀木牛流马四伐中原两军对峙病逝五丈原生死斗智魏延被除曹氏政权的衰败铜驼入洛阳天下至巧平定辽东曹叡托孤明升暗降一胜一败司马懿装病高平陵事变司马兄弟专权谋国大权在握擅废魏主毋丘俭兴兵文鸯扬威淮南平叛挟帝东征攻破寿春忍无可忍公然弑君姜维伐魏与蜀国灭亡费祖祎遇刺兵围狄道城段谷设伏避祸沓中密谋伐蜀汗不敢出听信巫言阳平关失守轻兵偷渡刘禅出降收捕邓艾复国不成乐不思蜀司马炎建晋灭吴司马炎称帝暴君孙皓陆抗守边攻心战术万民堕泪杜预上书势如破竹水军建功贵族争豪与世家子弟羊车选侍上行下效谏臣直言石王比富闹剧收场路边李苦名士吝啬信口雌黄阿堵物杀人劝酒痴帝恶后与“八王之乱”白痴皇帝太子选妃阴毒贾南风考测傻儿杨贾争权铜驼荆棘一石二鸟刚直取祸除“三害”坑害太子计废太子赵王起事绿珠坠楼狗尾续貂三王讨赵斩杀齐王流民领袖李特起义烤死长沙王忠臣嵇绍重建“汉国”战乱又起暗杀张方八王去七晋国的覆灭与重建杀人如麻两攻洛阳八骑起家王衍误国永嘉之乱胡笳退敌称帝江南站稳脚跟节俭兴邦前后两赵的生死搏杀锁腰谏帝靳准之乱改汉为赵谋士张宾回军北上突门巧战昏醉败亡重用文人石勒读书衣锦还乡石虎篡位万人游猎父暴儿残暗杀亲弟烧死亲子羯族灭族冉闵之死立志北伐的英雄新亭对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枕戈待旦收复失地忧愤而死王府索盗搬砖励志治理荆州爱惜物力陶母封鲱王敦叛乱与被平定有所忌惮苟灌乞师王导求友攻陷石头城伯仁之死敏慧司马绍假睡免祸温峤智归巧计脱身平定叛乱桓温三次北伐庾氏失势为父报仇李雄传侄成汉灭亡我见犹怜殷浩北伐咄咄怪事扪虱而谈再伐北方三伐北方枋头之败东山再起化解兵戈桓温病亡君臣联手创大业暴君苻生苻坚登基全家改姓杀一儆百连升五级老妪授学智取晋阳秦燕决战花言巧语大业告成姐弟受宠临终良言淝水之战前后一意孤行大举伐晋名士风范洛涧大捷草木皆兵折断屐齿前燕反叛悲剧下场刘裕代晋建宋戏言遭祸王恭起兵兵不血刃桓玄称帝刘裕反桓新月阵胜敌青泥奇捷死地后生暗伏忧患自乱阵脚刘裕称帝厉行节俭刘宋从乱到治废杀少帝为兄报仇谢晦兵败体恤民情恃才傲物知过能改乘风破浪自毁长城公主救儿密谋政变范晔服罪刑场作别拓跋焘统一北方进据中原立子杀母逆子弑父重用崔浩暴君赫连大夏被灭唱筹量沙统一北方古弼直谏宋魏大战两败俱伤死守悬瓠修史惹祸高允直言惹恼显贵讽刺挖苦功败垂成合守小城不战而退拓跋焘受辱盱眙激战坐失良机恶人告状南朝宋齐更替杀父弑君自相残杀少年暴君以腹为靶南齐开国节俭治国胡作非为血腥屠杀毁佛制钏东昏被诛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改革昙曜开窟让位于子险些被废锐意改革一语惊人妙计迁都移风易俗宗起起宗数步成诗梦想成空北魏的分裂与两魏大拼杀营造庙宇敛财聚富兵民暴动葛荣聚众河阴之变以少胜多设伏毙贼散财交友统领降卒韩陵之战长途驰奔两魏分裂小关之战汉将勇猛左右为难沙苑之战痛失猛将侥幸逃脱邙山大战左膀右臂痛失股肱玉壁血战尸骨一冢一曲高歌萧衍与梁朝的始终开国之初四度为僧谋逆不究叛国罪行逆子居心十恶不赦鱼弘“四尽”太子萧统侯景归梁密过长江猛将虎威起兵归梁智守台城台城陷落大开杀戒废立自专食肉泄愤敬帝复立保卫建康从北齐到被周凌辱皇帝显露峥嵘改齐称帝暴君丧命禅位太子北周开国亲痛敌快“无愁天子”俊美兰陵王围猎误国将士寒心亡国之君

章节摘录

  文士杨修  曹植的智囊清一色都是文士,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杨修。  杨修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四世三公,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成年之后,杨修成为丞相主簿,以其才华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进军汉中时,杨修随行。当时形势非常尴尬,欲前进有刘备率军阻拦,想后退又怕守不住。正在犹豫不决之际,夏侯悖入帐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答道:“鸡肋。”  口令传开后,众人都觉得很古怪,杨修却参透了其中的玄机。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这个口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准备班师回朝了。”  果然不出杨修所料,曹操很快就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大家都称赞杨修有先见之明,而曹操却因为杨修说破了自己的心事而暗生不快。  夺嫡争斗  曹丕和曹植个性相差很大,曹丕处事谨慎,而曹植却不拘小节。曹丕抓住这些把柄,就用金钱买通宦官和曹操身边的侍从,让他们在曹操和他宠爱的卞氏面前讲曹植的坏话,什么终日酗酒了,什么谩骂大臣了。听得多了,曹操便将信将疑起来。  有一次,曹丕想把他的心腹朝歌县令吴质找来商量对策。私自召见外地官员,是一件让人犯疑的事,曹丕就想了个办法,把吴质装进一个大竹箱子里,用运绢的车辆把他拉到许昌。吴质见到曹丕,就告诉他必须想办法让魏王疏远杨修,这样才能彻底打败曹植。  吴质私自回京这件事被杨修发现了,他赶紧向曹操做了汇报。曹丕很快得到密报,当时就傻眼了。吴质却乐了,给曹丕出了一条妙计:“我马上化装出城。等我回到朝歌后,你继续派车往回运绢,别忘了在车上装一个大竹箱子。”  曹操听了杨修的汇报,就派人仔细检查朝歌来的运绢车,竹箱子倒是有一个,但里边装的是绢,哪里有什么人影。这件事发生后,曹操对杨修起了疑心。  曹操喜欢曹植,还因为他的文采极好,而在这方面曹丕远远不是曹植的对手,心里十分着急。吴质又给他出主意说,既然文才赶不上人家,那就干脆不跟他比这个,来个以情动人。  有一次,曹操出外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临别的时候,曹植当场念了一段自己写的文章,而曹丕一言不发,只是抹着眼泪跟父亲告别。曹操很受感动,也掉下了眼泪,却不知道这是背地里有人给曹丕出的高招。  在智囊们的精心策划下,曹丕在夺嫡的争斗中逐渐占了上风。就在这时候,又出了一件大事。曹植擅自坐车在封地邺城(今河北临漳邺镇)的驰道上招摇而过,私自出入王宫外门。驰道是魏王的专用道路,曹植这样做是明显的违禁行为,而这类违反王法的任性而为,曹植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曹操大怒,下令将负责车马的官员处死,立曹植为太子的念头也改变了。  册立太子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被正式册立为魏王太子。曹丕能走到这一步,除了吴质等人的出谋划策,还最应该感谢崔琰和贾诩这两个人。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还没有立太子,他就让官吏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是一件大事,所以众官全都密封作答,只有崔琰一人公开说道:“《春秋》说要立子以长,再说五官中郎将(指曹丕)仁孝聪明,应该让他继承您的大业。”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众人都以为崔琰必然支持曹植,想不到他居然会支持曹丕,这让曹操喟然叹息。  曹丕知道曹操有意立曹植为太子,就央求曹操的谋士贾诩给他出主意。贾诩说:“希望将军修养品德,勤于学习,日夜孜孜不倦,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这就够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炼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里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一声也不吭,曹操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答话,他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  曹操笑了,他明白贾诩的言中所指,袁绍、刘表废长立幼,结果招来灾祸。贾诩的话让曹操终于下定决心,并在当年把曹丕立为太子。他担心曹植同党太多,日后对曹丕不利,就找了个借口把杨修杀掉了。  曹丕称帝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死,终年66岁,曹丕袭爵为魏王,继续执掌朝廷大权。汉献帝以为曹操一死,自己就可以亲政了,于是改元建安为延康。他实在是打错了算盘,曹丕可不像曹操有那么多顾虑,刚一当上魏王,就和华歆、贾诩等人多次秘密商议称帝的事情,有时竞通宵达旦。  就在延康元年(220)秋天,曹丕的一帮亲信进殿劝说汉献帝让位。太史丞许芝声称他看过天象,帝星隐匿不明,魏当代汉。华歆、李伏等人搬出谶文祥瑞,说什么天下归魏早有预兆,还威胁汉献帝说,如违天意,必遭大祸。做了三十多年挂名皇帝的汉献帝不想交权,一大群顶盔贯甲的军士冲了进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枪,吓得汉献帝浑身抖成一团。  第二天,这伙人又闯进殿来,华歆等人拿出事先写好的禅位诏书,逼迫汉献帝盖上御印,表示汉朝的皇权是汉献帝自愿让出的,这在名义上要好听一些。曹洪、曹休又领兵冲进内宫抢夺玺绶。曹皇后是曹操的女儿,但她忠于汉献帝,将玺绶扔到轩下,痛哭不止。  曹丕一连接到两次禅位诏书,都假模假样地推辞了,直到御史大夫张音带着玺绶和第三封禅位诏书赶来,他才不再推让。  延康元年(220)十月,曹丕满面春风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魏文帝,改年号为黄龙元年,国号为魏。东汉王朝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编辑推荐

  《喋血的时代》由治史专家,旁征博考,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尽沧桑之通史!  文学名笔,字雕句琢,讲炎黄子孙,一千余瑰丽多姿之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喋血的时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