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与易学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作者:向世陵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维形态,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发展走向“造极”高峰的根本理论标志。     理学是儒学在宋代的新生,又称“新儒学”,新儒学之“新”面貌,最突出之点就在于对汉唐儒学的整体否定,它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破旧立新”。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它起始于占卜但高于占卜,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     那么,理学与易学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那就我们一起打开向世陵的这本《理学与易学》吧!

作者简介

向世陵,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顾问等职。发表高质量论文若干,出版多部有影响的专著,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次获得学术奖励。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宇宙的化生 一、闻天地之数  (一)天地人物的生成  (二)天数与地数  (三)太极的作用 二、先天学的“心法”  (一)心迹、图“中”与心法  (二)一分为二  (三)先天图与“数往”“知来”  (四)一生二与一二之间  (五)太极、人极与“一实万分”第二章 保合太和说 一、“保合太和”意义的发掘  (一)“保合太和”与皇权的昭示  (二)太和“中涵”两体  (三)“始终条理”与重“时” 二、太和与阴阳的保合  (一)胡宏的阴阳和合  (二)朱熹论阴阳二气的保合 三、太和一两与阴阳一字  (一)王夫之的太和论  (二)阴阳两字又是一字第三章 形而上下说 一、形而上下说的字面意义  (一)《系辞》的形而上下之说  (二)唐代经学对“上下”问题的认识 二、宋代理学家的形而上下说  (一)张载与二程的形而上下说  (二)湖湘学的道器“非异体”说  (三)朱熹的道器一物与理气二物说 三、明清气学对形而上下说的总结  (一)明中期气学对宋学的承接  (二)明清之际王夫之的“天下惟器”说  (三)戴震对形而上下的重新解释第四章 继善成性说 一、继善成性说在宋代的兴起  (一)继善与性善  (二)胡瑷、周敦颐的初步辨析  (三)张载“继继不已”的继善成性说  (四)二程与苏轼的继善成性说 二、朱熹对继善成性说的规范  (一)“继善成性”的字义  (二)多层面多角度的展开 三、明代易学哲学在“述朱”中发展  (一)薛瑄对继善成性的解说  (二)蔡清对朱学的折中和修正 四、继善成性说在王夫之的总结  (一)道善性之“序”与“继”的地位  (二)善、性先后与孟子性善  (三)性、才之分及对张载“善恶混”的修正第五章 生生之谓易 一、传统儒学的“生生”说 二、宋初学者之论“生”意  (一)胡瑷论“生”及其与前后思想的关系  (二)欧阳修的“天地以生物为心” 三、张载、二程的“生生”论说  (一)张载论“易简”和“生物为本”说  (二)二程的“动之端”为心和乾元生生说 四、朱熹易学哲学的“生生”之说  (一)乾主生而坤成物  (二)如何是“天地生物之心”? 五、王夫之的“生”意体系  (一)乾坤并建的生生之基  (二)动态生生的天地之心结语参考文献跋

章节摘录

  孙盛不满于王弼的《周易注》,但其所言王弼对爻变、卦气、五行等象数易的“摈落”却是实情。至于由此将“泥乎大道”,则在于孙盛与王弼的立足点有所不同:王弼是倡“忘象得意”的,故须“摈落”易象;而孙盛则是主张“易象妙于见形”的,故不能离开象、形。所以他认为王弼之论桎梏了《易》之大道。但不论是王弼还是孙盛,他们所由讨论的形、象、意的本身,就已经是建立在以象数易学为主导的汉易的变革的基础上了。  由于这一变革,魏晋义理易学正式出现于中国哲学的舞台,此后,以义理为主又兼顾象数成为易学发展的主流。易学在汉魏之际的哲学变革中成为新的哲学形态——魏晋玄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理论催化剂。与此类似,宋代易学对于理学的产生,也起到了几乎同样的先行者的作用。  事实上,原始儒家经典中,能够适应宋明哲学发展要求的最重要和最恰当的文本就是《周易》。五经中的其他经典,如《尚书》、《礼记》等等虽然也受宋儒重视,但大都重在其部分篇章和节文;《春秋》虽然是全书一体,但明显侧重于社会政治思想而非典型的哲学理论。只有《周易》既是全书一体,又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学的义理思辨。虽然玄学曾经以义理学取代象数学而推动了易学和哲学的发展,但玄学的重心主要落在有无、言意等问题上,对于后来在中国哲学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太极生成论、上道下器说和穷理尽性的思辨等重要资源,玄学家们囿于自己的理论兴趣和时代使命,是没有注意到的。  比方,《周易》和易学能够与理学的创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离不开对《周易》主要是《易传》思想内容的发掘。《周易·系辞下》在文中提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说,描述了中国社会从渔猎到农业、到市场交换再到依靠天命和奉行无为的社会政治主张出现等历史发展轨迹。但进入汉唐时期,儒家学者似乎“忘记”了哲学是文明的精神标志,文明的起源同时意味着哲学的萌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宋元明清是理学文化由造极走向衰微的时期。两宋是中华文化学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造极期。所谓造极是指度越汉唐、和合三教、学风创新、学术繁荣的新时代,是学术多元、学派林立、大师辈出、自由论辩、成果辉煌的新时代,这是中华文化的和合创新,中华学人的智慧凝练,五千年文脉的绍承发展。  ——张立文

编辑推荐

  《理学与易学》宋元明清学术围绕以理学为主干的儒学共生繁荣,合力推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走向最后的高峰。理学内容的丰富性折射时代思潮的多样性,既要入其内,更要出其外,既有理学与释、道、易各家及周围社会的横列。也有从宋明到现代的纵贯。理学的时代虽离我们远去,但通过它而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命脉仍然在代代流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学与易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