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经典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页数:310  译者:黄灿然,李桂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什么读经典》的第一版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编辑,在蒙达多里出版社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书”丛书中出版。除了给予这本书以书名的那篇文章,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  这一版的《为什么读经典》完全重印了该书的第一版,包括由埃斯特尔 ·卡尔维诺签名的卷首语。我们转摘了卡尔维诺在1959年春天为回答《新论点》杂志向当时主要的意大利作家提出的“九个问题”(第38—39期,1959 年5月—8月,第11—12页)而专门写的答案,作为作者的前言。将卡尔维诺在1959年的喜好—这些喜好仅仅用一句短语(“我爱……因为……”)来说明—与他相同和随后年代的文章里那些经过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喜好(特别是关于相同的那些作者)加以对照,作者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介绍: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到:“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 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13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书籍目录

为什么读经典.
《奥德赛》里的多个奥德赛
色诺芬的《长征记》
奥维德与宇宙亲近性
天空、人、大象
纳扎米的七公主
《白骑士》
《疯狂的奥兰多》的结构
阿里奥斯托八行诗举隅
杰罗拉莫·卡尔达诺
伽利略的自然之书
西拉诺在月球
《鲁滨孙漂流记》:商业品德的日志
《老实人》,或关于叙述速度
狄德罗:《宿命论者雅克》
吉安马利亚·奥尔特斯
司汤达:知识作为尘云..
给《帕尔马修道院》新读者的指南
巴尔扎克:城市作为小说
狄更斯:《我们相互的朋友》
福楼拜的《三个故事》
托尔斯泰:《两个骠骑兵》
马克·吐温:《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
史蒂文森:《沙丘上的凉亭》
康拉德的船长
帕斯捷尔纳克与革命
世界是一颗朝鲜蓟
加达:《梅鲁拉纳大街上的惨案》
蒙塔莱:《也许有一天清晨》
蒙塔莱的悬崖
海明威与我们
弗朗索瓦·蓬热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格诺的哲学
帕韦泽与人祭...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象是在重温的书。这是关于三十一位经典作家,最好的入门书……卡尔维诺向我们开放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秘密书架,取下书本,朗读精选的段落,注视着我们的惊讶……  卡尔诺的追求是:用心写作诉诸情感,用脑写作发挥想像。对于我曾有番想法:想像本身已经足以给人类提供永恒的价值取向,而并不在乎这一想像的意义何在,它本身就是独立的存在,已经具有终极意义。卡尔维诺讲“必须承认它是一种少数人的倾向”;据我看在此倾向上真正达到“以精神秩序战胜世纪的混乱”程度的,恐怕只有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两人。  (止庵)  ——中华读书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什么读经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为什么读经典
  •   好书可以陶冶情操
  •   理解别人的视角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