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戏剧史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何其莘  页数:443  字数:3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戏剧文学是继抒情诗和史诗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文学体裁,也是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英国的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弥撒。在近一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英国的戏剧创作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流派,也出现了诸如马洛、莎士比亚、琼森、萧伯纳等一大批重要的剧作家。其中莎士比亚的大量剧作不仅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也是对近四百年来英美文学的影啊最为深远的文学巨著。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英国戏剧进行的研讨,不仅仅考察和学习了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有助于了解英国文学的全貌。而且,由于剧本的成功与否更多地依赖观众的反响,因此,戏剧比诗歌和小说更直接地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流派、社会风俗、观众的喜怒哀乐。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本英国戏剧史实际上也包含了许多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内容。在近一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英国的舞台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剧作家。企图在几十万字的篇幅中囊括所有的剧作家是不现实的。因此,这本戏剧史只记述了每一个戏剧发展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以及他们各自为推动英国戏剧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最初产生编写一本中文的英国戏剧史的想法是在1990年国家教委高校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为我的英文教材《英国戏剧选读》举行的专家审稿会上。这本教材于1992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文学课的主干教材已被国内一大批重点院校采用,也多次重印。1992年,我的科研项目“英国戏剧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获准列入国家资助的“中华社科基金”研究课题。这个项目的先期成果曾以论文形式刊登在《外国文学》杂志上,部分被收入了王佐良、周珏良教授主编的《英国20世纪文学史》(外研社1994年出版)、王佐良教授和我撰写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外研社1996年出版)及李赋宁教授和我主编的《英国中古时期文学史》(外研社2006年出版)。在此,我愿对译林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所有支持该书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时时想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将我领进英国戏剧这一研究领域的尼古拉斯·兰森教授(Prof.Nocolas Ranson)和我的博士论文导师锡德·里德教授(Prof S.W.Reid)。在分别了十几年后,1998年去美国参加国际会议又一次见到了他们。可以预料这样的机会以后也不会太多,但是,他们循循善诱的音容笑貌将是我终身难忘的。谨以此书作为对两位老师的感谢。何其莘2007年11月于京

内容概要

全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英国戏剧进行了研讨,从而考察和学习了英国文学,书中记述了每一个戏剧发展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以及他们各自为推动英国戏剧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全书共19章,分别为莎士比亚、琼森、鲍蒙特和弗莱彻、马斯顿和其他喜剧作家、韦伯斯特和后期悲剧、一个戏剧黄金时代的结束、德莱顿、王朝复辟时期的风俗喜剧等等,书后附录有主要剧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何其莘,男,出生于1947年7月,62岁。广东大埔县人。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西宁军工厂工人,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助教、讲师,美国阿克伦大学及肯特州立大学英文系硕士生、博士生,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系主任、副教授、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系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理论和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书籍目录


第1章 英国戏剧的起源和中世纪的英国戏剧
第2章 十六世纪前期的英国戏剧
第3章 马洛、基德和其他先驱者
第4章 莎士比亚
第5章 琼森
第6章 鲍蒙特和弗莱彻
第7章 马斯顿和其他喜剧作家
第8章 韦伯斯特和后期悲剧
第9章 一个戏剧黄金时代的结束
第10章 德莱顿
第11章 王朝复辟时期的风俗喜剧
第12章 十八世纪的英国戏剧
第13章 十九世纪的英国戏剧
第14章 王尔德
第15章 萧伯纳和他的社会问题剧
第16章 两次大战间的英国戏剧
第17章 二次大战后的“新潮流”
第18章 品特和他的同代人
第19章 “第二次浪潮”
附录一:主要剧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三:索引

章节摘录

与其他剧种相比,喜剧的存在和发展则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历史阶段社会文化的特色和观众的爱好,因此,在各个时期,喜剧往往有不同的概念和含义。这种变化在19世纪末开始变得尤为明显。例如,18世纪的亨利·菲尔丁认为恐怖的或反常的东西根本不可能成为喜剧的主题,但在王尔德的同代作家w.S.吉尔伯特的笔下,折磨被看成是“无害欢乐的来源”。到了20世纪50年代,怪诞更成了喜剧的主题,哈罗德·品特在50年代末的部分剧目被称作是“威胁喜剧”。然而,喜剧又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剧种,因为喜剧在舞台上成功与否往往要依赖观众所熟悉的角色和技巧,因此,当其他剧种的作家在推出新剧时强调他的剧作与前人的区别,喜剧作家则强调他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当然,这种对传统的继承并不表示喜剧一定反映社会的现状,因为讽刺剧常常是颇受欢迎的一个喜剧剧种。《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讲的是一位少妇在准备放弃她的社会地位、丈夫和女儿而与情人私奔时被她的母亲说服,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她的母亲在20年前犯过同样的错误。这是一个观众熟悉的故事,30年后,W.S.毛姆的《圈子》(The Cirele,1921)和诺埃尔·考沃德的《不成熟的想法》(The Young Idea,1921)都取材于同样的故事。在全剧开始的时候,温德梅尔夫人正在准备晚上的生日晚会,桌上放着温德梅尔勋爵送给妻子的生日礼物:一把制作精美的扇子,上面印着温德梅尔夫人的名字。这时,达林顿勋爵来访,后来,伯威克伯爵夫人也来了。他们带来的消息就像是一盆凉水泼到了温德梅尔夫人的头上:温德梅尔勋爵一直在私下与一位名叫厄琳太太的女人会面,而且还给了她不少钱,而这位太太在伦敦社交界的声誉很差。开始温德梅尔夫人根本不相信这会是真的,因为他们才结婚两年的时间,女儿只有6个月大。但是,她的怀疑很快被丈夫锁在抽屉里的账簿证实了,上面如数记着他送给厄琳太太的一笔笔钱。正在这个时候,她的丈夫回来了,马上夫妻两人就争吵了起来。当温德梅尔夫人听丈夫说要请厄琳出席晚上的生日晚会时,她简直要跳起来了。在丈夫的坚持下,邀请信派人给厄琳太太送去了,但温德梅尔夫人决心要在晚会上羞辱厄琳太太。晚会上一些男女对温德梅尔勋爵邀请厄琳太太也感到不理解,因为他们周围的女士对厄琳太太似乎都有点谈虎色变。但是,温德梅尔勋爵则简单地解释说他是在6个月前认识厄琳太太的,而对其他事情则拒绝透露一个字。当厄琳太太出现时,在场的许多男士都被她的气质所吸引;很快,女士们也被她的谈叶所打动,伯威克伯爵夫人甚至来向温德梅尔夫人道歉,因为她自己在晚会前说了不少厄琳太太的坏话。为了使这次晚会能够成为厄琳太太重返社交界的契机,温德梅尔勋爵一直陪着她,这就使他年轻的妻子更感到无法忍受了。再加上达林顿勋爵一直在煽动温德梅尔夫人离开她的丈夫,温德梅尔夫人给丈夫留下一封信,离家去达林顿勋爵的家里等他了。幸好厄琳太太及时发现了这封信,信上的言辞就和厄琳太太20年前在离开她的丈夫和女儿——现在的温德悔尔夫人——时所写的一模一样。强烈的母爱使她下定决心,一定不要使她的女儿重蹈她的覆辙。温德梅尔夫人与厄琳太太在达林顿勋爵房间里的一段对白是全剧的高潮,也是最动情的地方:开始时,温德梅尔夫人一直把厄琳看作是可憎的“第三者”,因为对她来说,自己的丈夫把大笔钱送给这样一个女人是没有任何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的,但是,厄琳太太告诉她:厄琳 你一定要相信!这是真的,就是因为他对你的爱才使他屈服于——你随便什么都可以——暴政、威胁或者你喜欢的名词。但是,这是因为他对你的爱。他希望你免受羞愧,是的,羞愧和耻辱。

编辑推荐

《英国戏剧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英国戏剧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绝对经典。绝对经典。
  •   作为休闲读物,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