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亚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英] 伊丽莎白·威尔逊(Elizabeth Wilson)  页数:330  译者:杜冬冬,施依秀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波希米亚开始在西方艺术界崭露头角,并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主角。它披着多种外衣,关乎天才、魅力与死亡,袭击了那些最富激情的年轻人。波希米亚人既是天才又是骗子,既是清教徒又是流浪汉,既是工作狂又是浪荡子。他们用口号、音乐、聚会反抗当时的权威社会,用不拘一格的装束凝聚起爱与和平的团结象征,用各种形式的艺术创新领导了文化先锋,用叛逆的生活方式传达着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他们,就是我们曾经错失的波希米亚人。时至今日,波希米亚的影子无处不在。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威尔逊,英国北伦敦大学文化研究教授,著名女性主义与流行文化评论家。著有《梦里的穿戴时尚与现代性》(1985),《都市中的斯芬克司》(1992),《黎明时分》(2006)等多部文化研究著作和小说。

书籍目录

序言一  波希米亚生命  1  新时代艺术家  2  波希米亚大舞台  3  书写神话  4  化平庸为神奇  5  波希米亚女人  6  女性角色  7  自由精神  8  独在异乡为异客二  波希米亚主题  9  日常生活的英雄主义  10  波希米亚之爱  11  体验无限  12  纵欲亦政治  13  大众的波希米亚  14  后现代波希米亚(人)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多莱丽娅和约翰的姐姐格温很亲近,1903年她们俩徒步前往意大利。但是只走到了图卢兹就止步不前,尽管如此,她们还是过了几个月相当狂野和独立的吉普赛生活,时常在旷野和谷仓中过夜,还起码有一次卖唱挣晚饭钱。这段时间内,多莱丽娅遇见了一位爱上了她的比利时画家列奥纳德,但奥古斯都和格温都劝说多莱丽娅返回英格兰和他们姐弟一起生活。伊达死后,他们终于渐渐安顿下来。奥古斯都在伦敦保留一个据点,而多莱丽娅和他的“吉普赛部落”则留在乡间,一开始住在多塞特的奥尔德尼岛,后来是汉普郡的弗莱恩府。在乡间,奥古斯都率领着一大群浩浩荡荡的孩子、朋友和门客,他的某个女婿后来直言道,这场面就像“鹿王带领着鹿群,击退一切敌人”。1917年奥古斯都·约翰的朋友、诗人弗朗西斯·麦克纳马拉抛弃了妻子伊冯娜,伊冯娜以及她的四个孩子也加入了约翰的大家庭。伊冯娜和奥古斯都有关系,但她主要爱的是另一个女人:诺拉·萨默斯。在弗莱思府,伊冯娜的女儿妮科莉特以及凯特琳和约翰家的孩子们一起过着无法无天的生活。这些女孩根本没去上学,因为父母们担心教育会“毁掉”她们的可爱。多莱丽娅的姐姐伊迪(麦克纳马拉曾和她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也住在这里,同住的还有一位名叫芬妮?弗莱彻的年轻女子。妮科莉特后来回忆道,这里“客人时多时少,或久居,或小住……还有一群群年轻的姑娘翩然造访”。她也回忆起这一大家子参加本地运动会时造成的轰动。多莱丽娅和伊迪穿着波希米亚服装,“芬妮一脸粗野,穿着自制的版印束腰短装,乱糟糟的头发上扣着一顶大草帽,站在那里就像《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娅,满身野草和毛茛”。“还有一大群流浪儿般的男孩女孩”。当地人从他们身边慢慢走过,瞪大眼睛看着这“一大群野人”,这个波希米亚的西洋景和“马匹、啤酒屋、射击场和椰汁摊子”一样受欢迎。多莱丽娅既是艺术家的终身伴侣、缪斯女神,又是母亲和女仆,她像很多波希米亚妇女们一样,创造了美好的家庭和生活,她全心全意地照料花园、整理居室、准备可口的饭菜,并为自己和孩子们裁剪古怪独特的服装。要容忍奥古斯都的不忠可不容易,不过她也获得了安慰,比如她和另一位画家亨利·兰姆有染。她对波希米亚生活的幻想矢志不渝。

后记

《波西米亚》的作者伊丽莎白?威尔逊在序言里说,为了避免陷入怀旧情调,她的这本书将不再使用编年体的体例,而是用主题研究的方式来拼贴波希米亚人奇特生活的万花筒。因为波希米亚人的传奇本来就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对于译者来说,这就是加倍的痛苦。这种万花筒似的描写就意味着大量运用典故,甚至是法文和德文的典故;全书中出现的人物比《战争与和平》还要多。主题研究式的文风还意味着各章都是横跨历史和各国的,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故事,众多片段是以作者密不透风的评论贯穿的。评论家可以从容推书而起,说:“我不能同意您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您表达意见的权力”,姿态高矣,还省却了麻烦;译者就没有这样的特权了,必须要忠实反映原文的意旨和文风,至少不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翻译小故事时虽轻快,大段严谨的议论和理论分析则像爬险坡一样艰难,笔头发涩。有时不得不停下笔,一再揣摩作者的意趣。如果有揣摩不到的地方,实为能力所限,还请读者诸君见谅。然而翻译如同功夫熊猫学武功,虽然达不到“Master师傅”即作者的内力,但是依样画葫芦一番,的确有所长进。本书的副标题叫做“迷人的放逐”,说到波西米亚人,看似和中国关系不大;但是迷人放逐的,在中国历史上可就是万古长青的主题之一。1968年新一代波西米亚人和知识分子掀起巴黎五月风暴时,就大张旗鼓地宣传一句中国禅语“智者见月,愚者见指”,意即以手指月,智者看到的是月亮,而愚者看到的是手指。顺着作者的指向,我们看到嵇康之风流似雅痞,刘伶之狂放似嬉皮,而阮成和猪一起喝酒的震撼,只能说是朋克。醇酒美人和文艺自不必说,甚至魏晋风流人士也有自己的大麻和LSD:五石散。山涛在歧途末路的纵声大哭,在本书文字的深处也能隐隐听得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让泉流山石,让鲜花开遍荒原,迎接这些旅人,在他们的面前,洞开着通往黑暗的亲切王国。  ——波德莱尔,《流浪的波希米亚人》每个属于波希米亚人的人,从文学家到职业密谋家……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处在一种反抗社会的低贱地位上,并或多或少过着一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在梦里不是孤独的,他有许多同志为伴。  ——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青年艺术家狂热地梦想生活在其他时代,他们特立独行追求心灵自由和不羁流浪,他们奇异古怪,超出了法律和社会规范,他们就是今日的波希米亚人。  ——费利克斯·皮亚

编辑推荐

《波希米亚:迷人的放逐》是关于研究波西米亚文化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新时代艺术家、书写神话、波希米亚女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日常生活的英雄主义、大众的波希米亚、纵欲亦政治、后现代波希米亚(人)等内容。 波希米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神话的化身。这个神话包含罪恶、放纵、大胆的性爱、特立独行、奇装异服、怀旧和贫困。一方面波希米亚已经死了,另一方面波希米亚又无处不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波希米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近日读到关于“波希米亚”的几行文字,感觉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形容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可以描述为一种流行和时尚,一种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一种矫揉造作的风格,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一种糜烂和放浪形骸的状态,如此等等。
  •   买这本书是因为蔡康永在微博上推荐的原因..也是因为想尝试一下不同味道的书.总是看片文学类的有点腻了..所以看看关于异域文化的书也是能长长见识的
  •   最愉快的购书经历,快递员就在我隔壁,第一次到快递员家中拿东西的感觉真爽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还没看,期待中
  •   书很便宜,当然装订不怎么好.波西米亚,神秘与幽魅.书的内容很好
  •   一直以为波西米亚只是个地方而已,原来远不至此。原来波希米亚是一种文化、是一个群体、是一处聚居地。
  •   对于想了解波西米亚文化的朋友来说 这本书的信息量很足
    但是如果能再多些图片就更好了
  •   不过有一点尘和折痕,像是保存过程中不够小心。
  •   挺不错的,彩图就更好了,
  •   挺好看的书 满意
  •   看蔡康永微博上照片 才买的 还没看哈
  •   稍有枯燥 不过还是不错的书 得静下心来看
  •   非常质疑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真正的波西米亚人那些画家村里漂流摇滚路上嚎叫的算不算真正的波西米亚族但还是比较喜欢那些有真才实学又经济独立的另类喜欢那些风格独特的波西米亚服饰做灰衫女做艺术家的灵感情人做性开放的波西米亚女都是痛苦的就像《悲观主义的花朵》里的“我”基本上就是自我作践自我毁灭
  •   还没看,不过是自己一直想买的
  •   读了一半就当做收藏吧,免得脱离现实太深。
  •   看到黄集伟博客里的推荐买的,果然好看。图文并茂,文字生动,还披露了好多鲜为人知的八卦~黄老师说这本书“料足,文字好,全无劣质历史教科书之类滥调调”,还颇为独到地从波希米亚人联想到了我国网友,非常有意思。
  •   本来以为是讲波希米亚的文化史。但这本书是讲细化的波希米亚文化生活,甚至只是讲了一个角落。翻了一下,文学性不强,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不过写的很细很够深度,可能对这方面需要的读者有帮助。
  •   这既是一部严谨的文化研究著作,涉及大量的术语、人物、作品及引证;同时又是一部引人入胜、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以形象的文字、丰富的例证,将波希米亚文化的形态、风骨、矛盾,以及波希米亚人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更多
  •   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对波希米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都有一定的描述,总体感觉还不错。
  •   在书店里看到.卖断了货.于是从网上买了.还更便宜.不错的文艺评论.还没看完,但是此波西米亚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波西米亚.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