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的音乐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意大利﹞安德烈·波切利  页数:309  字数:203000  译者:郑淑芬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谁是阿摩司?在这个以第三人称写就、有如日记般私密的真实故事中,安德烈·波切利,风靡全球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带给我们另一段同样迷人的音乐。
  在极富诗意的文字中,波切利回溯早年岁月,描述了他的家人、朋友、最初的几段恋情以及初尝成功滋味的片刻,刻意避开名声的诱惑。在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段人生的真相,尽管这段人生注定会成功,但它就跟其他人的人生一样,也带着错误的开始,充满了疑虑、失望、痛苦。波切利以热情坦率的态度,以让人卸下心防的温柔,牵起读者的手,邀请读者进入他私密的感性世界——一个如此丰富、脆弱又复杂的世界,尽在本书中。
  这是一段真正令人难忘的“静默的音乐”,一如他美妙的歌声……

作者简介

  安德烈·波切利,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是近年来最令人赞叹的音乐天才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曾先后与知名歌手席琳·迪翁、莎拉·布莱曼等合作,全球唱片销量超过七千万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阿摩司已经学会倒数放假的那一天……他很快就能再度拥抱父母、祖父母,还有弟弟。他可以见到朋友,他们都等着要跟他说所有他不在的时候发生的事,然后听他叙述他在远方新奇有趣的生活,那跟他们的世界是如此不同。光是想到那些焦急期待的片刻,就让阿摩司的心里充满难以言喻的喜悦。唯有经历过与父母分离的痛苦的孩童,才能体会那种单纯的喜悦。 五月是个特别的月份,尤其是在意大利的寄宿学校中,多亏了向圣母表示敬意的歌曲以及“九日敬礼”(novenas)的活动,学童们每天都多了半小时左右的休闲时间,可以跟朋友一起玩。 此时阿摩司的朋友和老师都已经注意到阿摩司有着不凡的歌喉,所以每次有独唱的任务,都会交给阿摩司负责。就算是在合唱时,阿摩司也不会刻意压抑,因为他也喜欢听到自己的声音突出在众人的声音之上。也因为这样,有人就决定他应该在结业式上表演,就在初中部的戏剧演出之后。这是阿摩司第一次在真正的观众面前演唱,没有钢琴或其他乐器伴奏,一个人站在娱乐厅的舞台上。娱乐厅在重要场合时,就会排上好几排的折叠椅,大家都会参加,学生、老师、助教及其他职员,总共超过两百多人。 结业式绝对是学校日程上最让人引颈企盼的一天。活动由早上的颁奖典礼揭开序幕,学业成绩名列前茅或者有其他杰出表现的学生,就能获奖。午餐时大家都能破例喝一杯红酒,还有一小块甜点,而且几乎每次都是巧克力布丁。到了下午,大家就开始准备晚上的表演。表演是整天活动的高潮,每个人都竭尽心力与时间认真准备。 主要角色总是经过细心挑选,指派给最有天分的演员。学生们都认为上台是项殊荣,大家都用难以掩饰的兴奋渴望自己中选。 阿摩司没有得到任何奖项,所以他觉得很丢脸,虽然在大家面前唱歌也有风险,但若表现良好,也是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好办法。

后记

耐心看到此处的读者,我欠你们几个解释。你们一定能够了解,我写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呈现我真正的样貌(至少尽量接近),最重要的是,让你们了解我目前的心境和我的人生观。此外,也是让那些对演艺界感兴趣的人,从幕后、更衣室以及电视与电台的走廊间等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一行。    我给自己另外取了一个名字,书中的某些人物也用了化名。我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在叙述某些事件时,能谨慎忠实呈现往事,另一方面是为了尊重那些不愿意被提及的人,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身份与隐私。这样一来,我可以对事不对人地叙述一些不甚光彩的事。此刻,让我带着满怀的歉意、感谢与希望(请容我小小虚荣一下)——我或许窃取了各位一点点的宝贵时光,在它飞逝之前,让各位不至于太闲散无聊——就此向各位道别。    安德烈·波切利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上帝会唱歌,那听起来一定像是波切利的歌声。  ——席琳·迪翁    这个人是谁?我认为你们不需要我了,我不会比他唱得更好。  ——帕瓦罗蒂    他的内心、他的声音和他优美的外表都深深撼动了我的灵魂,感谢上帝曾经亲吻过他!  ——伊丽莎白·泰勒    每次听到安德烈的歌声,我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奥普拉·温弗里    我有幸和全世界最优美的嗓音一起歌唱。  ——艾尔·贾诺

编辑推荐

《静默的音乐》编辑推荐:令帕瓦罗蒂嫉妒、被席琳•迪翁誉为上帝的歌声,与莎拉•布莱曼共同演绎《告别时刻》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最新自传!勇气与天赋的真实之作,全球销量逾千万,感动无数心灵。自强不息的盲人歌唱家,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曾先后与知名歌手席琳•迪翁、莎拉•布莱曼等合作经典歌曲。多次在中国举办演唱会;2010年,他受邀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献上一曲《今夜无人入眠》,曾多次与中国音乐家宋祖英郎朗等合作,2012年冬季将在中国举行演唱会。

名人推荐

如果上帝会唱歌,那听起来一定像是波切利的歌声。——席琳•迪翁这个人是谁?我认为你们不需要我了,我不会比他唱的更好。——帕瓦罗蒂我有幸和全世界最优美的嗓音一起歌唱。——艾尔•贾诺他的内心,他的声音和他优美的外表都深深撼动了我的灵魂,感谢上帝曾经亲吻过他!——伊丽莎白•泰勒每次听到安德烈的歌声,我都忍不住流下眼泪。——奥普拉•温弗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静默的音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2条)

 
 

  •   如果上帝会唱歌,那听起来一定像是波切利的歌声。席琳•迪翁这个评价真好。很好的一本书。震撼。
  •   泰戈尔说,音乐来自那无声处。我想,波切利的歌声里就有那样的寂静。
  •   安德烈,波切利
  •   上帝关了一扇门,一定打开一扇窗,所以波切利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有个好声音。
  •   上帝没有给波切利一双正常人的明亮眼睛,却遗落了一副绝美的嗓音给他
  •   看了封面才知道唱Time to say goodbye的就是波切利啊,挺不错的一本书,很励志。
  •   拿到这本书特别激动,只因为非常钦佩伟大的歌唱家。生活曲折的经历教会我们如何在世事无常中学会坦然--快乐,泪水,遗憾,悔恨----所有的这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空旷----成了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感谢,一路同行,上帝对人类的恩赐通过您那美妙的歌声传达。自由追求生命赐予你的一切吧,这就是生命的意义。THE PRAYER DO PRAY FOR YOU .
  •   一边放着安德烈的音乐,一边品读他的文字,那是心灵的洗礼。
  •   喜欢听安德烈的歌曲,圣洁而美丽。一直在人民文学版和这个版本之间犹豫,不知道哪个版本更好。最终由于更喜欢这个版本的书名译法,选择了这个版本。书翻译的不错,流畅、优美,装帧设计也很漂亮,我很满意。
  •   喜欢安德烈的朋友都可以读下,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感动。
  •   静默的音乐,很感人的传记
  •   这是一个拥有天籁之声的歌者,每每听到他的歌,都会立即起鸡皮疙瘩。感动到不行。会看他的传记也是因为想了解他更多,下次决定亲自去看看他的演唱会。
  •   很伟大的歌唱家,身残志坚,非常让人佩服。
  •   这本书真心超值啊,一个盲人的奋斗史,歌唱得好,书写的也好
  •   笑得好干净好温暖啊~以第三人称写的,很真实~
  •   太感人了,一个盲人都能凭自己的天分和努力获得成功,非常喜欢,适合给孩子看。
  •   我喜欢的歌手
  •   喜欢他唱的那首“告别”,爱屋及乌,买了这本。精心淘的,上午下单下午就来了,都是塑封的,真心喜欢
  •   送人送传记最保险了,老少皆宜,这本是硬壳的,烫金很上档次。满意!
  •   刚收到,应该不错,喜欢听他的歌,虽然听不懂唱词,他的声音特别有感染力
  •   昨天买的今天就拿到了,想收一套这个丛书,感觉选得挺好的,都是比较新的传记。
  •   书不错 值得收藏 聆听天籁 感悟心灵 人们都需要自我净化一下
  •   很感人。无论身体怎么样,只要有信念,终会成功!
  •   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本人非常喜欢这本书!
  •   包装内容都挺好
  •   封面很好,硬壳的,烫金很上档次,摸起来手感很好的
  •   这本书便宜,
  •   Bocelli, ti amo!
  •   挺好的书!不错~~再次向快递师傅道歉,对不起!
  •   有用有趣的书。
  •   对自己挺有用的
  •   深受感触
  •   先屯着,包装不错。
  •   这种应该是精装吧?适合收藏,摆书架上也好看。
  •   不错,好书一本。做得挺精美的。现在市场上书太多,还是老出版社的有信心!
  •   刚到手,看了看封底,这套书选得挺好的,想都买了。很期待。
  •   印刷很清楚,装帧也很精良,看起来不错。内容还没看。
  •   !?
  •   因为喜欢波切利而买,还没细看,
  •   第一次读完传记。还不错。我很喜欢他音乐的多元化。
  •   没有想象中的波澜壮阔,描绘了从小的成长环境、家人、朋友,有着作者成功之前的成长和成名之后的感悟。
  •   语言平实淡然读来有令人安宁的力量
  •   个人经历的介绍,如日记感受娓娓道来
  •   慕名而来,喜欢,喜欢的读者推荐阅读
  •   就是这样吧,还没看呢,不知道怎样
  •   波切利一直是我喜欢的歌手,看了他的传记后,越发发现他不同于一般艺人,他有他的思想和深度。写作手法很特别,内容也让人受益
  •   内容和《别说再见》基本一致,只是后面多了一段近况。
  •   很喜欢安德烈,心情不好时听听他的歌,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振作起来
  •   没有质量问题,内容也不错
  •   很i喜欢andrea bocelli,我的偶像。邮递超级给力
  •   写作手法特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   美妙的何止是声音
  •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静默的音乐
  •   音乐 情操
  •   大社读物 质量有保证 收藏
  •      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一种幸福,黑暗里的光明;也没有人能真正懂得一种命运,音乐里的挚爱,因为它属于安德烈·波切利。
        七月流火,盛夏已过,那傲慢的余热也渐渐收起了尾巴,灰溜溜地躲开了去。早上上班的路上,一阵阵秋风突然钻进了人们的衣袖,不禁让人缩起了肩头更加快了脚步。耳机里的音乐响着,迎面的高楼半腰上两只喜鹊衔着树枝奋力地闪动着翅膀飞向那高高的顶层。它们要在这里开始预备一个幸福了,幸福地告别一个季节,也幸福地告别一群伙伴,在朝阳温暖的抚慰里披上一层早霞的光彩,满心幸福地预备一个家,也迎着夕阳的余晖静静地避开城市的喧嚣,呵,多好啊,一个幸福的喜鹊之家!逃离了艳羡的视线,望着人来人往大街,我不禁感叹:在这里,我该如何寻找我的幸福?
        《Time to say goodbye》,静默的音乐细细地流入耳际。
        听安德烈·波切利的歌好久了,并且他的歌声一直在我的耳畔回响,我总认为不管他得到过怎样的评价和褒奖,于我听来,那歌声里总是埋藏着一丝丝的忧伤。每每听到那歌声,闭上眼睛,他总是像一个遗失在黑暗荒野里害怕而又强装坚强的孤独行者出现在我的面前,静默,彷徨。但终究不是这样,也许忧伤的不是他,而是自己吧,幸福的人无论怎么回忆一段艰难的时光,他的眼角总是流露着幸福的光点,而忧伤的人却渐渐把一切变得忧伤起来,歇斯底里中,怎么也寻找不到一个幸福的出口。
        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是在看了安德烈·波切利的自传《静默的音乐》之后,我诧异于自己的发现,虽然在他的生命里有困惑的日子,有艰难的时光,但在字里行间里却没有我所认为的一丝丝的忧伤。原来他是个幸福的人,即使黑暗让他看不到属于他的存在,但他用所能感受到的一切修筑了属于他自己的幸福城堡。
        是的,一个幸福的城堡,一个谁也不能给的幸福的城堡。
        我不能想象清清楚楚的世界突然消失并且永远消失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更加不能感受在永久的黑暗里为了寻找一个给与自己光明与坚强面对的希望所能承受的一切,我想我永远也不会明白,但我知道,那歌声里埋藏的不是忧伤,而是深深的眷恋,对于音乐,更对于命运和灵魂。
        “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每一个父亲都是一个伟大的人,就像给与我们生命的母亲,他们又都是平凡的,从开始选择了你,也最终选择了一生为你。有着父母的爱,幸福,你还要去哪里去找呢?
        不可否认,安德烈·波切利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但上帝关了他的一扇窗,而他自己开了一扇门。他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与褒奖,每每站在台上都能赢得如雷贯耳的掌声与呼喊,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也让世界看到了他,而这一切都是他从自己的坚韧选择中得来的,他受之当然。而反观我们,没有得到上帝的宠爱,但不曾将你身体伤害,我们听得见歌声,看得见美景,我们能工作,我们有家庭,虽然亦有着艰难困苦,但我们总应该认真对待生命。有人用歌声歌唱,有人用文章诉说,有人将舞蹈飘扬,生命已是无上的赐予,生活更是一生的秀场,如此这般,我只要我的幸福,何来将幸福寻找?
        安德烈·波切利曾说过:对于我来说,音乐是一种基本需求,就像爱一样;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的命运,跟时间的流逝一样不可避免。这样真挚的话语让我深深信服,不是从语言上,而是从歌声里,从他站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从他诉说的故事里。
      深情的歌声里,我看到了你,你的幸福;静默的音乐里,我看到了你,我的幸福!
  •     
      
      “既然她有如此的美貌,又何须如此的演技!既然她有如此的演技,又何须如此的美貌!”有人如此评价《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扮演者费雯丽。借用这个句式,我们同样可以评价另一位多才多艺的巨星——安德烈•波切利:“既然他有如此的歌喉,又何须如此的智慧!既然他有如此的智慧,又何须如此的歌喉!”
      
      安德烈•波切利,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最令人赞叹的音乐天才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唱片全球销量超过七千万张。假如他来参加“中国好声音”节目,恐怕整个中国都会眼含泪花转过身来。
      他拥有世界上最华丽的粉丝团:罗马教皇、美国总统奥巴马、伊丽莎白王太后、摩纳哥王子阿尔伯特……
      他令乐界同人帕瓦罗蒂妒忌不已:“这个人是谁?我认为你们不需要我了,我不会比他唱的更好。”
      他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频频与世界顶尖音乐人合作。曾与之合作过的席琳•迪翁赞美他说:“如果上帝会唱歌,那听起来一定像是波切利的歌声。”波切利很喜欢中国,也曾多次在中国举办演唱会;2010年,他受邀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献上一曲《今夜无人入眠》。又多次与中国歌唱家宋祖英、钢琴家郎朗合作出天籁之歌。
      为他歌声动容的还有伊丽莎白•泰勒:“他的内心,他的声音和他优美的外表都深深撼动了我的灵魂,感谢上帝曾经亲吻过他!”
      ……
      
      是的,有了这样的歌喉,他真的不需要再擅长别的什么了。但是,他偏偏如费雯丽才貌双全一样,既有好声音又有大智慧,除了是著名歌唱家,1980年进入比萨大学学习法律的他,还是一位法学博士。同时,他也是一位作家。最新自传《静默的音乐》全球销量逾千万,成绩绝对不亚于他的唱片。
      其实单凭歌喉或才学,并不足以感动无数心灵。波切利自传如此畅销,还因为他有能激励无数人的奋斗史。在他巨大的光环下,阴影同样巨大。他是一位——盲人!上帝关上了他的一扇窗,却为他打开了一扇门。使他成为天赋、智慧与勇气的结合体!
      《静默的音乐》以第三人称写就、有如日记般自语的真实故事中,在极富诗意的文字中,波切利回溯早年岁月,描述了一个顽皮的盲童如何最终到达健全人也难于到达的高度,优雅又幽默的介绍了意大利那些如歌的风景,斑驳明媚阳光,说话夸张的母亲、与他一起沉醉于音乐的女仆、简陋的寄宿学校、崇拜毛泽东的青春期、以及最初的几段恋情、第一次品尝成功滋味、如何刻意避开名声的诱惑……
      
      犹如一段真正令人难忘的“静默的音乐”,看这本书一如听他美妙的歌声。在字里行间跳动的,是段段人生真相,虽然我们预知到书中的男孩注定会成功,却也跟其他人的人生一样,带有大段疑虑、失望和痛苦的唱腔。
      但最终,目不能视的波切利却成功的从这黑暗之中挣脱出来。他曾说过:“对我来说,音乐是一种基本需求,就像爱一样;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的生命,跟时间的流逝一样不可避免。”于是很多人认为是音乐拯救了他,其实不如说是他自己设法拯救了自己。他在书中写到:
      直到十二岁都只拥有有限的视力、到了十二岁又不幸完全失明的男孩子。当时他大概痛快地哭了一个钟头左右,彻底释放他的害怕与沮丧。之后,我可以这么说,阿摩司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他这种态度也帮助他的朋友和亲人跟他一样忘掉这个不幸。
      因此,可以说《静默的音乐》是一部“超级治愈”之作,堪比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很遗憾的,人们一直习惯于忽略那些身有残缺的人,哪怕他们天赋异禀。波切利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以智慧的心境、热情坦率的态度、让人卸下心防的温柔做眼睛,反让那些健全却看不见未来的人们去牵他的手,跟随他进入他丰满的感性世界——一个如此复杂又简单、脆弱又坚强的世界!他则神奇般的化身为能给人智慧和勇气,教会人们如何寻找光明和方向的导师!这怎能不让人们为之动容呢!
      
      安德烈•波切利出生于1958年9月22日。作为生日礼物,译林出版社适时出版了这本《静默的音乐》以向这位智慧、勇敢的人致敬,同时,也希望他的故事像他的歌声一样,让那些背对着光明的人,转过身来。
      
  •     众口流传中,安德烈•波切利的成名史俨然成了渴望被命运眷顾的人们最津津乐道的现代传奇。
      
      安德烈•波切利,1958年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7岁时开始学钢琴,随后又学长笛、萨克斯,小小年纪就对歌剧特别感兴趣。他自出生就患有严重的青光眼,12岁时一次踢足球的意外使他彻底失明,但波切利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当然他也并没有止步于此,在30岁之后又开始学习声乐。
      
      1994年波切利赢得圣雷莫音乐节新人奖,以一曲《告别时刻》红遍全球。他虽双目失明,却拥有“被上帝亲吻过的嗓子”,公认为是最有资格接替帕瓦罗蒂的人,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曾先后与知名歌手席琳•迪翁、莎拉•布莱曼等名家合作,全球唱片销量超过七千万张。
      
      《静默的音乐》作为波切利的自传讲述了他的寻梦之旅,有关信仰和感恩,乐观与坚韧,希望和梦想。这是一本希望之书,它激励那些即使是最疲惫的心灵,告诉那些仅仅是因为遇到挫折而受伤的心灵,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虽然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为什么活着,每个人又都有着各自的困惑。波切利在他朴实而温暖的字句里,向我们娓娓道来他顿悟的人生智慧。
      
      全书从小时候写起,青春期,到读大学,到最终选择音乐这条路。命运的不可预测和成功后的光明之路,看似矛盾不相及,最终却又走到一起。在波切利的人生之路上,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热爱,或者说是一种守望。当然在这份热爱与守望面前,经常会有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的打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这种坚持也终究会迎来成功。
      
      有人说人生的悲哀在于坚持了该放弃的,放弃了该坚持的,可是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谁又能说得清呢?在《寂静的音乐》这本书里,波切利对生命的思考似乎又多了一些哲学意味。当然即便是牵涉到哲学,全书却不令人感到枯燥。相反,他以优美而亲切的文字给世人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让人们体会到他的喜怒哀乐。全书描述的重点也不在于波切利的生活轨迹,而在于他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
      
      波切利失明之后,他的父亲经常凑在他的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可以让这个世界看见你。”我想正是由于父亲的爱与一次次的鼓励,波切利才最终走向成功。当然真正打动我们的,与其说是波切利顽强不息、追逐理想的毅力,不如说是其将残疾视若等闲的那份自尊与自若。书中可以看到对于青春的彷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却丝毫没有对残疾的自卑和自悯。
      
      在书接近尾声的章节里,波切利写了德国的那场演出,却并没有提到当时的成功,反而是在叙述他邀请埃托雷去看演出的过程。他想让这个老师再次评判他的为人处事,是否被环境的改变所腐蚀。可年纪大了的老师什么都没有说,只留给他无限猜想。也许在专业音乐人眼里,他的演唱不能和正统的男高音相提并论,但是波切利的嗓音比他们更多了些淡淡的哀愁,显得深情款款和格外有意蕴。
      
      有人说如果波切利当初选择在艺术上更进一步,他会在著名歌唱家的队列中拥有一个比现在更靠前的位置,也会拥有更专业的演唱以及富有金属质感般的嗓音。但是,那更专业的演唱未必会像现在这样让所有人痴迷。因为真正打动听众灵魂的,是他那稍显暗淡而又伤感的歌喉。
      
      泰戈尔说音乐来自于那无声处,我想,波切利的歌声里就有那样的寂静。
      
  •      一个意大利盲童,如何成长为世界第四男高音歌唱家的历程。
       打动我的,与其说是其顽强不息追逐理想的毅力,毋宁说是,将目盲、残疾视若等闲的那份自在和尊严。书中,可以见到青春的彷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却没有身有残疾的自卑和自悯。
       “静默……有益于灵魂,使其学会更好地认识自我。当我孤身一人,而别人喧闹地对彼此滔滔不绝时,我能更好地理解他们。”(Andrea bocelli)
      
  •     还是原来就不好?感觉文字匆匆忙忙,好多地方看得我一头雾水。文章到处出现:“波切利看到”,“波切利一眼发现”之类的句子,简直怀疑译者是不是已经忘记了波切利是瞎子。更多评论见个人博客。
  •   《静默的音乐》是一部“超级治愈”之作,堪比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有道理
  •   写的很棒··想读··
  •   他令乐界同人帕瓦罗蒂妒忌不已:“这个人是谁?我认为你们不需要我了,我不会比他唱的更好。”
    _
    帕瓦罗蒂撒娇。
  •   爱他的人,看不到他的静默!你们当自责!
  •   如歌般的文字让人在静默中静静地如享受音乐般在文字中沉醉
  •   他拥有世界上最华丽的粉丝团:罗马教皇、美国总统奥巴马、伊丽莎白王太后、摩纳哥王子阿尔伯特……
    这个粉丝团真强大~~~
  •   世界拥有黑暗也拥有光明,而我拥有帕瓦罗蒂。
  •   斑驳明媚阳光,说话夸张的母亲、与他一起沉醉于音乐的女仆、简陋的寄宿学校、崇拜毛泽东的青春期、以及最初的几段恋情、第一次品尝成功滋味、如何刻意避开名声的诱惑……
    评的到位。
    那确实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不过,这篇文章写得也很牛啊。
  •   这个世界太浮躁了,很难真正地静下来欣赏一些东西,静默有时候只是代表无奈……希望这本书能让我静下来
  •   看起来不错哦,M一个,待读
  •   真羡慕文章写的好的人
  •   歌声里,黯然神伤的寂静
  •   波切利的音乐是极好的,堪称天籁之音
  •   书中可以看到对于青春的彷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却丝毫没有对残疾的自卑和自悯
  •   在12岁的事故之前,他的右眼是可以看见光和颜色的。
    至于后来,也许是他想和正常人一样描写。应该不是翻译的问题,简单的动词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疏漏?
  •   去你的博客看了,虽然我们观点不同,但喜欢你的评论提供的不同视角^^
  •   呵呵。谢谢包容。
  •   不算是包容,对一个人或东西的看法,会受到以前经历的影响。我只是私下猜测,你对这本书的看法可能是受到一些评论的影响。而我是一片空白地去看,可能就不同。
    在歌唱这个领域,你比我知道的多,从你那里我也可以学到东西呢。嘿嘿
  •   倒是没有。我没想过要去看别人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好像的确这本书也没有什么关注度),完全是自己的感觉,花了一两天在地铁里面看完,看得有些匆忙是真的。如果是故意淡化他眼盲的处理手法看下来应该可以接受,不会有这么别扭的感觉。不过也感谢读者吧,至少让这本书翻阅了语言的屏障,让我真实地看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却没有太多了解的歌者。虽然媒体对他报道相当多,但老实说,我现在对媒体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了。
  •   的确翻译得太烂
  •   我觉得翻译得不错,挺有文采的,尤其是波切利的诗翻译得很不错。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了解,波切利很讨厌别人把他当残疾人来看待,我想在他的原文里,也会极力把自己描述得像正常人,不会刻意提到自己因眼疾需要某人的帮助云云。也许译者只是总重原文而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