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丑红楼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作者:俞雷庆  页数:259  
Tag标签:无  

前言

  《红楼梦》是我最爱的小说,那意思是,很多情节对话哪怕都已熟透,却仍百看不厌,仍被牵动情绪,并时时有新的发现、领悟,因为现实生活的推动,反转回来,却在《红楼梦》里获得新的认知。  当十多岁时,每爱看“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日常生活拥有沁人心脾的力量;二十来岁,开始惊叹,好像刚刚张开眼睛,发现一样物什的好,怎么可以这么好,好得无话可说。以后的日子如水,《红楼梦》更似一位老友,可以与之互动。在现实生活中浸得久了,回首一看,种种性情思维,都在《红楼梦》里待着呢,以至常常失笑——赵姨娘说要趁着家里的领导都不在(贾母王夫人等服国丧去了),“撞丧的撞丧去了,挺床的挺床(王熙凤小产)”,干脆闹一下,“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报仇”,并且也容易混过去,“莫不成两个月之后,还找出这个渣儿来问你不成?”那又撒泼又畏缩的心理,极尽传神。还有贾政,纯属意外收获,不喜读书的贾宝玉竟然有题联做诗的才能,于是时不时地带他到社交场合作秀;一次不意中得了个关于娩婚将军林四娘的奇异传闻,便要大家做一首,贾宝玉与众不同,要做一首长歌行,认为“方能恳切”,博得众人起立拍手赞叹,贾政也难得“合了主意”,拿起笔来,准备“你念,我写”;贾宝玉边思忖边念句,到起承转合的关键一句,“众人拍案叫绝”,贾宝玉便问贾政可使得,若“使得,我便一气连下去了;若使不得,索性涂了,我再想别的意思出来,再另措辞”。贾政一听,便喝道:“多话!不好了再做。便做十篇百篇,还怕辛苦了不成?”真是不讲道理啊!不过这话的逻辑我听着非常耳熟,仿佛今天的家长要求孩子多多地做功课,成百道题地做着,不管效率,怕啥辛苦?又没叫你做别的?如贾政训斥贾宝玉说:“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朝廷高官训子,也像隔壁邻居讲的话。  我常在《红楼梦》中看见今天的人情现实,这令我吃惊。

内容概要

  黛玉之苦缘于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缘于身世飘零之苦,是生命本质的苦,若是一个只求物质的人,如此富贵的环境真也可以“夫复何求”,何苦之有?贾宝玉必须生得这般好,非因其“衔玉而诞”、“大有来历”,而在他一生事业,与美为伴,焉能自身容貌,平庸凡俗?这诸般令人心酸的逆境,仍不能改变香菱的天性,她是天生成的,所以曹雪芹用这么温柔怜爱的词句——“香魂返故乡”——为她送行。贾母将自己的权威用得非常恰当,领导艺术高明,一向如此。人性,是这样一个自成体系的内部世界,当事到临头,“公府千金”贾迎春的悲叹和今天或无钱上学的女孩是一样的:“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苦?”八十回的《红楼梦》就结束了,曹雪芹的笔墨到此为止,伤感戛然而止,悲凄端倪方露,支离破碎的世界需要每个人自己去面对,而“美”,是其中最最脆弱的,除了凋零湮灭,没有别的结局。

作者简介

  俞雷庆,198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进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至今。长期从事艺术杂志和艺术图书的编辑策划工作,泊学渐悟。  从艺术而观人生,由人生而悟艺术。因对《红楼梦》爱之甚深,愈涉世而得之愈多,故有此心得之书。

书籍目录

自序读红楼引子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故事调包计的局限无故寻愁觅恨的人才华相当的贾府亲戚早逝独守各薄命贾母对黛玉极致的疼缘起于缺失的教导黛玉之苦群芳之冠宝钗的博学淡定处世薛林双峰并列薛林问的龃龉同杯姐妹宝钗是黛玉的注魁首交替占面对严酷现实脂评的后三十回情极之毒秦可卿之谜秦可卿的病众人的反应贾瑞的死纳闷和疑心焦大的使命天生丽质难自弃悬梁了断好事终上等女孩儿在美面前人人平等贾府中的丫鬟们要做平儿那样的人平儿的心胸平儿与秋桐平儿与探春有权不用平儿与尤二姐怜悯之心赵姨娘贾政与赵姨娘赵姨娘不服气针尖对麦芒大闹怡红院探春的理探春庶出的明白人针线引出的事一双精致的鞋不招人待见一只断线风筝另一番薄命响亮的一巴掌贾宝玉红人贾宝玉貌若春花在美面前低下头去难忘之意怀念的美感礼仪也是一处美循性而为忠于自我美的宗教天生我才主角原来是这样的梦兆绛芸轩的真意艺术是不能老实的美是脆弱的赤诚的心没有林黛玉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人箼不可杜撰一缕邪气刘老老打秋风富而好礼的窗口形象来而不往非礼也刘老老的活色生笑在朝与在野之别因缘深埋王熙凤王熙凤的几面为人旧二奶奶灭新二奶奶王熙凤的伎俩和想象力的风月宝鉴王熙凤与尤二姐之争王熙凤的理财人生脂粉队里的英雄哭向金陵事更哀王夫人最最贴切的母亲感觉兼其他简单的道理养儿防老王夫人的规则篱笆力不从心之后果多么中国的思维贾母中秋笛音好眼光与好物什衣服引出的故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女孩们的保护神老太太是头一个爱美之人和睦的情谊才是真意贾母的忧心香菱惨烈遭遇天性便是天生成的一切苦吟诗之乐苦吟诗之真相最悲惨的景象曹雪芹的绝唱

章节摘录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故事  《红楼梦》为闺阁昭传,这是作者早已言明的,作者“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其问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际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红楼梦》又名为《金陵十二钗》,十几个在“薄命司”里的女子命运,严格说来,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十二个女子命运,构成了这部书的主线。警幻仙子说,一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尔省中十二个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而这十二个女子之冠首,即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俩和贾宝玉是《红楼梦》绝对之男女主角。  【调包计的局限】  八十回的《红楼梦》,还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悬疑,而高鹗的续篇也流传了百来年了,越剧《红楼梦》更使普罗大众理所当然地认为,林黛玉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洞房花烛时绝望焚稿而死,一众逼死她的人依次为:王夫人、王熙凤、贾母,简单得很,使用调包计,可以解释前八十回中深情的贾宝玉何以会人洞房,经此一节,黛玉含恨死去,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但在这个过程中,薛宝钗的尊严丢失了,林黛玉的矜持荡然无存,以贾宝玉如此能体揣黛玉之心的前八十回中之缠绵,转眼竟成冷漠,亦复可笑。贾宝玉在前八十回中,除非病了,每天是必去看林黛玉的,若黛玉病了,黛玉是时常病的,他必不时地去问候,怕她有个好歹,他曾说:“我就是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如何黛玉病重致死,他竞不知她的境况?当然,高鹗为了自圆其说,安排宝玉丢了玉(贾宝玉的玉,到高鹗那里就变得有些妖气),神志不清,他病着,故不能去看黛玉了。“调包计”使悲哀的故事因此变成了迫害的故事,格局陡然小了下来。  更有荣宁两府的老祖宗贾母,阅历如此丰富的权威人物,她之疼惜黛玉,是黛玉唯一重要的监护人。贾母心中最清楚了,要是没有她,黛玉在贾府就没有这个地位,情形如同父母的监护。事实也是,贾母生育贾赦贾政两个儿子,女儿不知道生了几个,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回中,说到黛玉之母贾敏时,冷子兴道:“老姊妹三个,这是极小的,又没了。”而贾母初见黛玉时说:“我这些女孩儿,所疼的独有你母亲,今一旦先我而亡,不得见面,怎不伤心!”可见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心爱的小女儿,又先于贾母而亡,贾母对女儿的疼和爱必将转移到黛玉身上。从贾敏初亡,贾母即遣男女船只来接黛玉,而且必欲其往,就可见到贾母的这份疼惜。也许为了最重要最珍爱的孙子宝玉,贾母会委屈黛玉,会不顾她的感受(这感受不是那个时代会考虑和接受的,即使当事人自己也不这么认为),但绝不会如高鹗所写,冷心冷脸到连黛玉死都不管。贾母是很智慧的人,她的阅历和地位已使她脱离了势利之境,没必要那样做。  【无故寻愁觅恨的人】  黛玉肯定会死,且是早死,但肯定不是高鹗所写这般不堪。在过程比结局更重要的今天,这个宝黛钗三人最后的关系更令人难以忍受,在这里,人生的憾事没有了,比如不能由自己左右的健康生死,非由自己言行过错而遭受的打击,不能由自己控制的外部环境和运势。所谓命运,在潮起潮伏时,好看的,是人在其中舒展的身姿。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家族的败亡,也许并非曹雪芹主要感叹的,因为时运之类,确乎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掌控的,他关心的,是一干“无故寻愁觅恨的人”。谁是“无故寻愁觅恨的人”?“富贵闲人”贾宝玉、无端垂泪的林黛玉,我在多年之后才深深体味到“无故”两字的分量。不是说身世坎坷,令人唏嘘就能产生同情,也不是命运无常生死不定,就有使人悲叹的感染力,一个人随波逐流被动承受外部生活磨难,内心的一切郝跟着外部情形走,好似一个外部世界的标签,那从来不是有力的文学作品。如果贾宝玉规规矩矩地念书写’字,林黛玉安安分分地与姐妹们读书做针线,然后家族遭难,死的死走的走,落难故事而已,哪来拥趸者众的《红楼梦》?若非“无故折腾”,人性哪得发展充实?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的个性不被很多人喜欢,都认为她爱耍小性,却不看她是对谁,在何种场合耍小性。比如那次贾母给薛宝钗做生日,因是十五岁将笄的年分儿,所以规格上比林黛玉稍高一些,还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林黛玉心里自然不舒服了,但她也只是对贾宝玉耍了一下脾气,当贾母让她点戏时,她还礼貌地推让王夫人等先点。  八面玲珑的薛宝钗,也经常遭遇“圆滑、世故”的恶评,其基础则在于她之善做好人。可是生活中身边若有这样的好人,体恤入微,为你排忧解难,又不以这好来向你索取回报,以人之常情而言,难道你还恶她不成?  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都在充分日常的日子里,在我们眼前展开活动。在从前那些历代小说戏曲中都出现过的小姐们,养尊处优,弱不禁风,礼仪周全,但人生内容却全在一段恋爱婚姻,看上去都大致相同。而《红楼梦》的内容却广阔许多,悲愁欢喜,基于多种多样的人生遭际和主观禀赋的冲突,就看这一对众所周知的情敌,在那些日常活泼泼的日子里,我从没看到过今天差不多已成定论的敌对关系,而是相反,正因为相反,才要特别说一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故事。  【才华相当的贾府亲戚】  要说敌意,在一开始,林黛玉对薛宝钗还是有的。这也很正常,林黛玉和贾宝玉同吃同住同长大,她爱哭,耍耍小性,周围人也习惯了,突然来了个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所以深得人心,连丫鬟们都与她亲近些,林黛玉的不快是很自然的。这是某一种平衡被打破了,薛宝钗具有打破这种平衡的能量。但是后来,随着她们在一起的生活交流逐渐深入,一种新的平衡产生了,在那里,林黛玉和薛宝钗惺惺相惜,她们之间的交情比之与贾府的几个姐妹都要深。这也很正常:第一,她们的才华都高于贾府三春,相互之间不相上下:女人与男人不同,因与功名远离,才华相当更容易成为挚友,她们能在同一层面上相互理解;第二,她们都是客居于贾府,宝钗对黛玉说:“你放心,一我在这里一日,找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有时候,王熙凤说话具有惊人准确的概括性,她说:“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人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说明薛林两人都头脑清楚,明事明理,各具特质而又各有把持,只可惜她们不是贾家的人,这使她们在心理上更容易亲近。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友谊到何种份上,八十回中的交待是远远不够的,而后来人又多受高鹗影响,生生将薛林两人敌对起来。高鹗让黛玉死,宝钗嫁宝玉大致是不错的,但他让黛玉因嫁不成宝玉而死却大违前八十回的常理。前八十回中黛玉的弱病已入膏肓了,她哪至于需要这样有失尊严地落入贾府的圈套,被一个调包计逼死。我特别不能忍受的是,一到了八十回后,林黛玉就变得鬼头鬼脑起来,竟说一些劝贾宝玉取功名的话,这在前八十回断断不可设想,这本是薛宝钗史湘云偶尔说说的话,都在一向体贴女孩子的贾宝玉面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羞辱。一次是他“咳”一声,拿起脚来就走,把话说一半的宝钗撂在那里;一次是正言相告史湘云:“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臌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并且严正宣布:林姑娘要是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视功名如粪土,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深厚感情的基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二人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改变了这一点,那他二人还有什么意思呢?林黛玉一跑到高鹗笔下就变成一个俗不可耐的、贾府穷亲戚一样的人,一门心思、探头探脑要嫁宝玉,听得宝玉已定亲的片言只语就自戕绝粒,形象委琐;听得自己有可能嫁宝玉,又起死回生,惹得贾府议论纷纷,商议着把她嫁出去得了。这哪是那个孤高自许的林黛玉啊!在高鹗的词典里,林黛玉这样寄居亲戚家就该是这种境遇和心态,他甚至语句直白粗俗地写林黛玉的心思:“身子不劳,年纪又大了,而老太太和舅母又不见半点意思。”简直是急不可耐。她的心思辗转亦在一段婚姻:“若父母自在,早定了婚姻,但若别处定了婚姻,又如何得宝玉这般人材心地?不如此时尚有可图。”宝玉在功名场中如何算得是人才?又图的什么?看看前八十回中黛玉的心思展露那是她恰巧听见宝玉说她从不说那些劝他知经济的混账话,说的话就和她生分了,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喜者果然是个知己,惊者竟然不避嫌疑,人前公然赞扬,叹者为何又有“金玉”之论,悲者无父母为己申张刻骨铭心之言,且病渐成,恐知己都做不长久。这是多么贴切的恋人心思,又是多么缠绵的伤感疑虑。林黛玉在这里既已确认与宝玉相互间的感情,又心知肚明自己活不长久,直言“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按今天的话为林黛玉道一下她的遗憾,不如说是时问不够,事情尚未成熟到婚姻阶段,途中黛玉就倒下了。又何须她临终手指怡红院方向,情场落败者般的失意道:“宝玉!宝玉!你好……”  【早逝独守各薄命】  黛玉之薄命,既在她无父无母,寄居亲戚家中,更在她之早逝;而宝钗之薄命,乃在于她嫁宝玉后,宝玉出家,使她失夫守活寡。金陵十二钗之悲剧,在她们个个结局悲凉。但若要论黛玉之死是贾家败落之前还是之后,宝钗嫁宝玉是在何种境况下,这我们一概不知。但黛玉早死在前八十回中是愈言愈明确的,因她的病是越来越重的,从她自己心知肚明命不长久(第三十回),到她对宝钗说:“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时候我是怎么个形景儿,就可知了。”(第四十五回)在第六十三回中,群芳开夜宴,黛玉掣的签上是一句旧诗:莫怨东风当自嗟。还有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

编辑推荐

  贾宝玉一出场,以区区小孩之身,就显示他是中国男子中的异数,薛宝钗是林黛玉的评论和注释者、林黛玉但有新词句出,薛宝钗似怀有普及使命的人,总有一番阐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丑红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