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图录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作者:许洪新,严亚南  页数:378  
Tag标签:无  

前言

  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场革命使中国社会迈人了新的历史时期。从此以后,两千多年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皇帝被赶下历史舞台,任何人都不能再在中国复辟世袭的帝制。民主、平等、共和等新思想不胫而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陈腐的忠君观念被社会唾弃。留在男子脑后、被外国人侮称为“猪尾巴”的辫子被剪去,有辱人格的向皇帝、长官跪拜的礼节被废除。满、汉等民族之间公开的不平等状况宣告终结,中华民族朝着各民族平等、和睦的方向跨出了一大步。这场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同时,又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开启了大门。如果没有这场发生于一百年前的革命,没有打破这专制制度的桎梏,现今的中国不可能取得如此迅速的进步。  时隔百年,除历史研究者外,辛亥英烈们为变革社会、振兴中华而舍生取义的英勇业绩,当代的人们已不很了解。许洪新先生和严亚南女士的这本新书.不是对辛亥革命作任何艺术加工的戏说,也不对有争议的问题多作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旨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完整正确地介绍这场革命的历程,以期达到普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目的。  本书的记叙详略有致。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便在各地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各地更纷纷响应,最终建立民国临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如果将这些事件一一详细介绍,势必卷帙浩繁,这不是普及对象能接受的。于是,整体而言,本书在逐一记述介绍历史背景,革命党人活动,特别是作为辛亥革命标志的武昌起义及各地的陆续光复、南北议和、临时政府成立以及清王朝的最后倾覆等事件时,既有弹钢琴式的点到即止,又有如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之役、上海起义、会攻南京等于全局关系重大的事件作较为详尽的描述。于细而言,即便是在东北等地革命党人未能成功的起义,书中也有提及;对于一些重大事件,于详尽中加上笔墨不多的细节记叙,像对究竟是谁开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的问题还作了探讨,从而显示了故事性与趣味性。  本书对人物的评价也相当中肯。在以往,对于历史人物,包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评价过于苛刻。本书不以臧否人物为己任,主要以事实说话。于是,同盟会员、光复会员以及其他革命团体成员为革命前仆后继的高大形象自然显现。即便是以往被斥为投机或篡夺革命的立宪派人士甚至一些清朝的封疆大吏,其历史作用也得到客观体现。本书在提及原新军协统黎元洪、湖南谘议局议长谭延闽、江苏巡抚程德全时,有这样的数句论述:“原清王朝高官、立宪派代表人物在附和甚至被裹挟而加入革命后,虽以其意图于多方面影响了革命进程,但他们在坚持推翻清王朝、废除帝制、实行共和方面,表现都还坚决。”这一评论不仅对他们3人、同时对一批当时“反正”的清朝文武官员都是适用的。这种状况表明,即便在清王朝高级官员中,废除帝制、实行共和,也已成为共识。就像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在武昌起义第二天投身起义阵营后就没有动摇过,即便他是“投机”,也是冒着诛灭九族的极大风险。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推翻清王朝,并非仅靠革命党人的力量,而是他们团结立宪派人物,分化清王朝的文武官员,才取得的成果。  本书还可引发读者对辛亥革命成败得失作深入的思考。本书虽只是一本普及历史知识的读物,而非研究性著作。然而,辛亥革命的史实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如为什么似乎是盘根错节的清王朝统治,在不足4个月的时间里就彻底崩溃,成了中国历朝历代中覆亡最快的朝代,那就是民心向背。很多州府都是兵不血刃、传檄而定.当地的官员或是站到革命一边,或是挂印出走。一批封疆大吏能被说客说动,正表明即便是高级官员也都认识到清王朝已到了穷途末路。再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全凭群众捐输和发行公债、军用票勉强度日,列强拒绝临时政府借款,孙中山意图抵押汉冶萍公司、轮船招商局、上海内地自来水厂等企业的史实,又可以理解革命党人作出同意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决定的无奈。

内容概要

  本著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作者简介

  岳南,山东诸城贾悦镇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诸城五中、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现居北京。  
  著有《复活的军团》《日暮东陵》《天赐王国》《风雪定陵》(合著)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另著有以自由知识分子学术精神与情感命运为主体脉络的《陈寅恪与傅斯年》《从蔡元培到胡适》《李庄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等十部,其中《风雪定陵》《西汉亡魂》《遭遇兵圣》《千古学案》《万世法门》(合著)等十余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意、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销量已达数百万册,为中国最具全球影响的当代著名作家之一。

书籍目录

序章 烽火照京都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慌乱大逃亡
别了,北总布胡同三号
大师云集清华园
梁启超与李济的友谊
第二章 英雄辈出的时代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
从北大到柏林
狭路相逢
第三章 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
四巨头聚会
从殷墟到龙山
人类星光闪耀时
胡适在摇摆中前行
第四章 流亡岁月
战争催生的中央博物院
华北沦陷
炸弹落到梁家
清溪阁醉别
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
跑警报的日子
观音殿、尼姑庵的学者们
九州遍洒黎元血
第六章 又成别离
小酒馆奇遇
胡福林神秘出走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滇川道上的行旅
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梁山”
与毛泽东北大结缘
自立山头的甘苦
何处觅安居
第八章 扬子江头的来客
庙堂之困
梅贻琦在李庄
一场特殊的考试
第九章 似水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
林徽因与冰心成为仇敌
老金千里走单骑
第十章 大爱无言
状元府走出的才子
梁思永患病之因
在困境中突围
第十一章 归去来兮
李济的哀伤
吴金鼎与城子崖遗址
考古界两只学术大鼎
第十二章 三只新生代“海龟”
一代才女曾昭燏
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
发掘彭山汉墓
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
三百年来一大师
天涯涕泪一身遥
由长沙到蒙自
第十四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对花还忆去年人
北归端恐待来生
别了,蒙自
第十五章 国破花开溅泪流
炸弹下的书生们
鸡犬飞升送逝波
残剩河山行旅倦

章节摘录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在英国坚船利炮的打击下,清王朝被迫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签了字、画了押。之后,列强又以一次次的战争和外交勒索,通过不平等条约,至1901年已割去了大清朝八分之一的土地,劫夺了本息十多亿两的白银,还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租界、租借地、驻军权、路矿开发等等,严重损害了领土、司法等大宗主权。  但是,中国实在太大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太激烈了,而环视于中国之周的列强又太多了,谁也吞不下中国,却又都想独吞中国,至少多吞一点,这种彼此的制约才未致中国被瓜分。列强按实力各攫取了一份,形成了某种均衡,上面架着一个貌似统一集权的朝廷,这就是当时的清王朝。当然,这种均衡只是暂时的,随着列强实力的此消彼长,每每会打破这种均衡,对原来各自占有的权益与势力范围进行调整或再分配。1904-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就是日俄间因实力消长而为争夺中国东北权益进行再瓜分的战争。  所以,表面上统一的中国,瓜分豆剖的危险宛如一个巨大的阴影,时刻笼罩在这块土地上,笼罩在中国一些有识之士的心上。随着19世纪末列强为劫夺路矿权,掀起划分势力范围的割地狂潮,这一危险更日甚一日地压抑着先进的中国人,中国人民近代民族意识日益高涨。1903年,为俄国爽约交还营口,反增兵欲强占东北而掀起的拒俄运动;同年为抗议原广西巡抚王之春出卖路矿权、勾结法兵镇压会党起义的拒法惩王运动,以及为反对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引发的个旧锡矿工人起义;1905年为美国虐待华工而引发的全国性抵制美货运动;1908年为抗议第二辰丸日轮私运军火和1909年为抗议日本擅自修筑安奉铁路而引发的广东等南方各省与东北、京津各地抵制日货运动等等,都为其中之要者。  ……

编辑推荐

  时隔百年,除历史研究者外,辛亥英烈们为变革社会、振兴中华而舍生取义的英勇业绩,当代的人们已不很了解。《辛亥革命图录》,不是对辛亥革命作任何艺术加工的戏说,也不对有争议的问题多作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旨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完整正确地介绍这场革命的历程,以期达到普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目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辛亥革命图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