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诗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邱芬  

前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有诗、词、赋、曲艺、建筑、戏剧、民俗、绘画、雕刻、烹饪、医药、服装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已经深深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综观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既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地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和创新。例如,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入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不断地被改造,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影响了韩国、日本、朝鲜等近邻,而且也影响到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由此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重视。    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长达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很深。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常常钳制和禁锢文化学术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封建糟粕。当然,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期仍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本套丛书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编者

内容概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节日诗词》讲述了节日诗词的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节日诗词》包括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与寒食节等内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书籍目录

第一章春节 元朝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迎春歌 迎春 除夜有怀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客中除夕 九江官舍除夕 岁除即事 春节看花市 元正诗 除夜 三年除夜 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 探春令 元日 爆竹行 岭外守岁 客中守岁 守岁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守岁 春联 卖花声立春 弦歌行 鹧鸪天丁已元日 送人我门来除夕 淮阴岁除咏门神 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 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 水龙吟除夕 打灰堆词 正旦蒙赵王赍酒 岁日作 岁尽应令诗 压岁钱 拜年 甲午元旦 奉和元日诗 第二章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夜 上元夜 上元夜忆长安 上元 忆秦娥 蝶恋花密州上元 青玉案元夕 永遇乐 临江仙都城元夕 小桃红江岸水灯 诗日 上元竹枝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十五夜观灯 正月十五日夜月 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 柳梢青春感 京都元夕 元宵 打灯谜 生查子元夕 元夜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好事近 明月逐人来星河明淡 第三章清明节与寒食节 清明 长安别 清明夜 清明日忆诸弟 清明日 清明 临安春雨初霁 采桑子 破阵子 清明插柳 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 清明日 清明日龙门游泛 苏堤清明即事 和孔密卅l五绝东栏梨花 寒食寄郑起侍郎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郊行即事 木兰花慢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清明日狸渡道中 寒食 寒食寄京师诸弟 寒食即事 寒食二首 寒食 寒食野望吟 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 寒食日题 寒食夜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阊门即事 寒食 清明呈馆中诸公 寒食 寒食城东即事 寒食行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第四章端午节 同州端午 端午 端午帖子 五月五日 临江仙高咏楚辞酬午日 端午 竞渡诗 竞渡曲 重五 乙卯重五诗 渔家傲 喜迁莺端午泛湖 五日观妓 五丝 浣溪沙 小重山端午 第五章七夕节 迢迢牵牛星 七夕 七夕 七夕 七夕 七夕 牵牛织女 七夕 七夕穿针诗 七夕 他乡七夕 七夕 辛未七夕 七夕穿针 鹊桥仙巧夕 七夕 七夕 第六章中秋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 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中秋月 八月十五夜月 水调歌头 中秋月 寨儿令明月楼 嫦娥 望江南 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月二首 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秋 御街行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 咏月饼诗 第七章重阳节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 张郎中崔员外 九日置酒 重阳 惜春令 摸鱼儿重九 沉醉东风重九 九日闲居 九日 九日龙山饮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重阳日至峡道 九日作 九日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醉花阴 九日舟中 登高 九日 九日齐山登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九日与友人登高 鹧鸪天九日登亦松绝顶 九日登石头城 甲辰九日感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日蓝田崔氏庄 重九会光化二园 第八章腊八节 大腊 腊日 桂州腊夜 腊八日早漫成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腊八日夜直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小年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诗 腊八粥 第九章冬至 冬至宿杨梅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冬至夜 小至 冬至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辛酉冬至 冬至 满江红冬至 渔家傲冬至 冬至宿斋时郡君南内朝谒因寄 九九歌(一) 九九歌(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节日传说 ——清明寒食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冷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介子推的一直跟随着他。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他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于是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军士上绵山搜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众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了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而将他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传谕全国,每年的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干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一段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节日诗词》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节日诗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闲来翻阅,也会偶有感悟和心得,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