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郭方 编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最大的特点是以欧洲大国的均势为核心,如果能够保持均势,那么和平就能维持,一旦某一方力量的增长突破了均势格局,最终必将导致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最显著的例证。二战结束后,这种局面被彻底扭转,昔日的英、法、德等老牌强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则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左右着整个世界的局势。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是东西方两大阵营在苏美两国主导下对峙的冷战阶段,欧洲成了冷战的前沿阵地,欧洲各国乃至全世界则成为美苏对抗的工具。在美苏冷战的同时,世界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不仅长期居于世界格局最下层的亚非拉走向觉醒,第三世界迅速崛起,而且以美苏和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也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通讯技术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形式和渠道越来越多,人与人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正在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从政治上说,欧洲的复苏与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则冲击着美苏的地位,世界多极化趋势初见端倪。1991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以苏联一方的覆亡宣告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势力迅猛发展的局面下,美国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今天的美国不得不面对团结的欧洲、和平崛起的中国、慢慢从冬眠中苏醒的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日本和巴西、印度等后起之秀的挑战,甚至以色列、伊朗、朝鲜等蕞尔小国也游走于大国之间,见缝插针地攫取利益。世界已经从美国一超独霸逐渐向多极并进转变。与此相应的是经济上的百花齐放,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仍然处于明显优势地位,但是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大为增强,如中国已成为新的“世界工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总体上看,二战后的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变,从政治主导向经济主导,从激烈对峙到和平交流,非政府因素与势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内容概要

  《全球通史10·世界新格局:1945年至今(彩图版)》将全球纵贯数千年,横跨五大洲的历史,以生动的语言、明晰的章节串连起来。《全球通史10·世界新格局:1945年至今(彩图版)》为其中之一《世界新格局》,书中包括了: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复兴欧洲——马歇尔计划、两大国际组织的对抗——北约与华约、分裂的德国,哭泣的柏林——柏林危机等内容。

作者简介

郭方,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研修,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史与英国史。曾发表有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有多部译著出版。

书籍目录

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崎两个世界的碰撞——朝鲜战争反共浪潮下的白色恐慌——麦卡锡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复兴欧洲——马歇尔计划两大国际组织的对抗——北约与华约分裂的德国,哭泣的柏林——柏林危机鲁莽的改革家——赫鲁晓夫都是石油惹的祸——苏伊士运河危机美洲的社会主义奇迹——古巴革命丛林鏖战——越南战争骄傲的高卢人——戴高乐末日情节,核战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叱咤风云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从演员到总统——里根抢占制高点——星球大战计划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超级大国崩溃——苏联解体世界多元化格局“分而治之”的南亚——印巴战争政治世家——尼赫鲁一甘地家族把石油作为“武器”——欧佩克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不结盟运动艰辛民权路——马丁·路德·金遇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华西西里的阴影——黑手党小国的无奈——收回巴拿马运河国王被放逐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灾难深重的土地——中东战争永远的斗士——阿拉法特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英阿马岛战争东方奇迹——亚洲四小龙被遗忘的土地——金三角野心与惩罚——海湾战争一个时代的象征——南非国父曼德拉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一体化之路创造投资神话——“金融大鳄”索罗斯改写世界的撞击——9·11事件恐怖大亨——本·拉登丰硕的科技文化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里程碑——人造卫星上天从地球到月球的千年梦想——“阿波罗”载人登月登天路上的殉难者——“挑战者”号我在美丽的日本——川端康成当代艺术魔法大师——达利坐在世界巅峰的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一网联天下——国际互联网从大爆炸到黑洞——“宇宙之王”霍金永远的摇滚之王——猫王普雷斯利世界梦工厂——好莱坞

章节摘录

插图:从战前的准备来看,北朝鲜明显要比南朝鲜准备充分。北朝鲜经过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军队,有苏联提供的以T一34坦克为代表的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在经毛泽东首肯后,还有两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族师被充实到北朝鲜军队中。相比之下,南朝鲜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装备。因此1949年北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南朝鲜军队所无法匹敌的。1950年1月以后,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北朝鲜和南朝鲜的驻军。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方面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但南朝鲜军队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仅仅三天之后汉城(今首尔)便失守了。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南朝鲜作战。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夺回台湾。7月7日,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联合国会员国派出军队组成“联合国军”,以帮助南朝鲜抵抗北朝鲜军队的进攻。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由美国远东驻军司令麦克阿瑟上将统一指挥。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在东北集结军队。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决定,一旦入朝作战,将使用“志愿军”的称呼。战争初期,北朝鲜军队节节胜利,到8月初,战火燃烧到了朝鲜半岛南部90%的地区,南朝鲜军队和美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9月,麦克阿瑟亲自指挥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仁川登陆,将北朝鲜军队一分为二,战局发生逆转。这时,中国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军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但是这番警告被杜鲁门视为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讹诈”而没有被重视。10月,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开始反攻并越过三八线作战。中国虽然作出强硬声明,高层领导人内部意见却不一致。由于美军轰炸了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同时美军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国中止了夺回台湾的渡海战役。这些都让中国备感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半岛。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的指挥下开始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中国军队入朝后,马上发起第一次战役,迅速扭转战局。中国军队的进攻让联合国军始料未及,战斗失利后的联合国军全线撤退至清川江以南。中国军队则频频告捷。虽然遭受到面对中国战事的第一次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认为中国的出兵只是象征性的,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中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以图合围全歼美军。美军和南朝鲜军队被迫全线突围,南撤至三八线,并于12月5日弃守平壤。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约80千米处,汉城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攻占。而此时的杜鲁门政府与联合国军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意见不和。杜鲁门希望避免与中国或苏联产生直接冲突,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则以军事上的胜利为优先,他多次提出过针对中国大陆的攻击计划,如大规模轰炸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台湾军队参战等等。这些计划明显有悖于当时华盛顿政府外交政策的言论,最终激怒了杜鲁门。麦克阿瑟被免职,其最高司令官的职务由马修·李奇微将军接任。美国在1951年1月13日提出停战建议,但是在顺利的战争形势面前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认为,中国有能力将美国军队逐出朝鲜半岛。事实上,中国军队在第三次战役结束时,由于缺乏军需用品,战争行动已经大受影响。联合国军对中朝军队装备有绝对优势,在美国空军的威胁下,中国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补给异常艰难。志愿军的士兵只能背负五天的粮食,到了第七天就弹尽粮绝,不得不停止进攻,联军则趁这时发动“屠夫作战”与“撕裂作战”,志愿军在联合国军的炮火下挨打,损失惨重。1月25日发起的第四次战役过于仓促,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后退,不得不放弃仁川和汉城,被迫全线后退100多千米,撤回到三八线以北。4月,朝鲜战场形势倒向联合国军。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至29日“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过三八线,志愿军被迫全线后撤约40千米,勉强阻止住联军的进攻。志愿军遭受到入朝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此后,双方转入对峙状态。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全球通史》共分10卷,选取了600多个主题,1500余幅图片,打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洪荒时代,到文明之光始从大河流域喷薄而出、普照后世,再到今日人类的文明百花绽放异彩,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画卷。培根曾说,学史使人明智;翁肯讲得更为深刻,历史是民族的老师。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件轶事,都能唤起我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我们也会从中得到宝贵的教益。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王成军本系列图书将全球纵贯数千年,横跨五大洲的历史,以生动的语言、明晰的章节串连起来。将古今东西方各个文明、重要事件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娓娓道来,辅之以珍贵、直观的彩色图片,让读者饶有兴趣地纵览环球千秋风云变幻,又能获得系统可靠的知识,是一部富有学术含量的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郭方

编辑推荐

《全球通史10·世界新格局:1945年至今(彩图版)》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