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的九月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周小尔  页数:245  
Tag标签:无  

前言

  为了忘却的纪念  罗迪  灰白色的天空好像巨大的容器,每次抬头看的时候,好像天地就那么大。  热腾腾的锅,咕噜咕噜煮着热辣的汤汁,鲜红的辣椒凑满一锅油汤,用筷子拨拨,里面有肉丸,脆皮肠,豆皮,粉条,白菜和土豆,还有硬硬的牛肉片,雾气中他一边笑一边吃着东西,当时喝酒了吗,不记得了。  那样一个人,他不紧不慢地说话,对待陌生人非常礼貌。他的头脑聪明,思维像咬合紧密地齿轮机械一丝不苟。他的笑浅浅的,带着干净,警醒的表情;他和愚蠢没有关系。他高而瘦,手臂上肌肉紧实,肤色健康。  四年前,他二十一岁。  吃完火锅的那个晚上,在出租车上他说了很多,他的过去,他的母亲,他的学校。他的语速适中,声音不高不低,叙述条理清晰。他的过去有很多可说的,整个聆听的过程不会乏味。在他身边感觉没有任何紧张或陌生的感觉,肩膀没有靠在一起,但可以感觉到彼此身体的热气。九月的夜晚,依然潮湿炎热。  夜色中他的侧脸线条分明,被一个才认识了三个小时的异性这样看着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他并不在意。他转过头,又是一个微笑。很多人会喜欢这个笑容。  那晚从出租车上下来,他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洗了个澡,躺在陌生的床上。这一切没有人看见。他用最舒服的姿势将自己深深陷入床垫里,那是一张沙发床,但他感觉不错。关掉灯,窗外清冷的月光照射进来,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失去自己的睡眠,他做了一晚的梦。但他不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征兆。  那天晚上,他梦到了她。  屋子里空气很浑浊,厚厚的窗帘挡住任何一丝光线透射的可能。她打开灯,啪啪,昏暗中地毯上依稀有一些痕迹,没有打扫干净的痕迹。皱了下眉头,她不是太在意整洁,但她相信一切应该井然有序。她伏下身子,仔细整理起地毯来。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穴突然急速跳动,全身的血液一瞬间冲到大脑里,耳边响起非常纤细的尖啸声,这个声音会持续一段时间。她闭上双眼。  很多疯狂的想法在眼前一闪而过,很多时候她想过一种疯狂的生活。冰冷,暴力,混乱,带有攻击性;眼神锋利寒冷仿佛一把尖刀。把自己喜欢的人装进麻袋里,他们昏迷的样子好像陷入很深的睡眠,洗干净他们的身体,每一寸皮肤都要干净。他们的脸,鼻梁,嘴唇,紧闭的双眼,睫毛,还有耳朵。这一切美得让人绝望。要知道这一切不会一直属于我们,他们总会被抢走,一些人,一些事,还有时间。他们走的时候没有征兆,离开以后留下遍地狼藉。  她害怕一片狼藉的感觉。  他的唱片整齐地叠放在柜子上,她知道他喜欢音乐,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否则怎么写作?另一边是书柜,他更喜欢阅读,喜欢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吞食的感觉,阅读是一个人的娱乐,所以他永远不必担心缺少搭档。他很爱写作,文字跳动到屏幕上的瞬间迅速死去,有些东西无法记录,虽然你可以把它们排列的很美。  他想写一本小说,断断续续,在小说里他一直寻找一个人,遇到了几个人,拒绝了一个人,忘记了一个人。他总是没法下定决心,和自己的战争让他厌倦。这样吧,不,还是这样吧,不行,这样那样都不行,做不到,没办法,然后睡不着,他逃开那张床,趴在窗口一根一根地抽烟,火星在夜风中若隐若现。  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在我们死之前我们不会太多去想这个问题。死亡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但它是一个最通用的结局。没人会对此有所异议,因为生命被带走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场司空见惯的毛毛雨。没人会对自己的结局产生怀疑,因为我们都会死掉,我们每一个人。   这一切符合逻辑,这种推断没有漏洞。她仔细想想,的确没有。她走到房间的尽头,空气好像越来越稠密一样,但是没有关系,一切干净整齐。她走过去,带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好像一只轻巧的小鹿慢慢踩进昏暗的森林深处一样。   就在那一个点,他埋下头,他看见她的脸,她洁白的皮肤被擦拭地非常干净,每一丝脉络都清晰可以见。她的头颅就这样在他的手心里,像一朵花一样安静。   四年时间恍然大梦一场。四年前的那个夜晚,已经像坏掉的怀表一样,被永远埋在时空废墟的尽头。   今天,他二十五岁。他写了这本小说,为了记得,也为了忘记。有些东西文字无法记录,但依然会带来某些启示。写作和阅读不能拯救任何人,但还是能给继续的旅程带来一点勇气。   而她,在阳光的那一端,或多或少,得到了答案。   2004年9月,我认识了他。他学核物理,大学三年级。高而清瘦,聪明,整洁,自律。他借宿我家一晚,从此成为挚友。   2009年6月,我在轻度忧郁症中为他写序。我们彼此相亲相爱。

内容概要

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结束漂泊,回到这座曾生活多年的城市;他在世人如织的街道上寻找那个令他魂萦梦牵的女人——九月;他孤零零地像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这正是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 宛若一曲“挪威的森林”。

作者简介

周小尔,生于长安,天蝎座。平生最擅长混迹于校园,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以及美国田纳西大学核工程系,现攻读密歇根大学核工程与放射科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以写作自娱自乐,零星发表短文数篇。热爱猫,热爱烟酒,并由此认定热爱生活。《那不勒斯的九月》是周小尔的长篇处女作。

章节摘录

  1  这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  收音机里女主持人的声音一入夜就变得气若游丝,令人昏昏然。不过以此种语调讲述冷锋过境时的万物凋敝,倒是拂去了人们心头隐约的悲凉。  “在这个温暖的时刻,一定不要忘记为你的家人、恋人和朋友送上一份祝福。它可以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一束鲜花,或者仅仅是一张卡片,一条短信。告诉他们,你爱他们,并且将始终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主持人喋喋不休。  他喜欢随身携带那台深蓝色的CD面包机,是好几年前二十岁的生日礼物,款式落伍。但还是每到一地,放下行李,便打开调频,和播音员交谈。当然,这种单向的交谈也可以叫做倾听,只是嘉羽坚持说,内心的回应是不必让对方听到的,说出来的东西就像跳出池塘的鱼,并不能长久。如果广播里的谈资太俗套,他就切换到CD模式,用音乐取代言语的聒噪。他想,假若实在想表达,不如唱出来。  这会儿他站在房间里,棕色的家具边角都已破损,白净的床单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里,粗纹地毯泛出灰色,老旧的电视机是上个世纪的古董,还有厚重得足以杀死黎明的窗帘,只有空调令人满意——它兢兢业业送出暖风,用最轻的声音。有那么一会,他被这种标准单调的配置搞得晕头转向,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  嘉羽一边推开窗户一边将毛衣拉链拉上。  干燥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枯枝败叶的味道,他听到皮肤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十三楼,天空像死去了一般。城市像栋巨大的澡堂,乳白色的雾气缭绕,通体透明的楼宇发出的光亮被悬浮的杂质漫反射,边界模糊,身姿臃肿。  他浑身上下散发出长途旅行的味道,霉味、烟味和油腻味,整个人像被泡在下水道里,呼吸困难。饥肠辘辘,他觉得自己是一只疯狂生长的蚕,迫切地渴望桑叶的芬芳,但疲劳让他宁可待在房间里,至少先睡一觉。  楼下有人在滑轮,一男一女牵着手小心翼翼地前行,身体毫无节奏地前后摇摆。女人的身体突然歪在一边,男人上前搭救,却双双摔坐在地上。笑声朗朗,顾不上疼。远处那辆车,闪着应急灯在停车场绕圈,从蛇形轨迹来看便知是新手。他想象驾驶座上是位柔弱娇小的女子,转弯时常常因为打不过方向盘而手忙脚乱,才会练了一会就意兴阑珊地打退堂鼓。嘉羽凝视着尾灯,光斑火红而微弱,仿佛将熄未熄的烟头。他俯身从箱子里摸出一包烟。  2  三个小时前,嘉羽在发动机的轰鸣中醒来,头痛欲裂,这疼痛起源于左边太阳穴,爬过千回百转的沟回,到达右边大脑,仿佛一队人马在颅骨内轰轰地奔行。抬腕看了看表,距着陆还有半个小时,但昏睡使他错过了晚餐,空乘已经在预报地面温度。  窗外漆黑的天穹压向地面,一线光亮挣扎着,在大幕合拢前照亮了西山影影绰绰的峰峦。机翼下已是城市的边缘,孤独的高速公路像一束喷泉发散出去,融入了城市的经纬之中。农庄和田地七巧板似地铺了一地,细密的纹路早已模糊不清,但不难猜到那青黄不接的色调。再往前,光点密集起来,银色和黄色之间霓虹闪烁。渐渐出现后工业时代的迹象,钢筋混凝土建筑从土壤中生长出来,威力巨大的汽灯照亮成片低矮的厂房,兴奋得令人不安。  上小学前,他的家安在一座巨大的工厂里。这工厂被丢在荒僻的山边,到最近的县城也要坐长途汽车颠簸两个小时。工厂像一座独立王国,用围墙和铁索与四野相隔,而内部五脏俱全,学校、医院、剧场、百货商店一应都有。当地的农民进不得城,工厂就是他们感受现代化的唯一场所。在年纪小小刚懂得分辨优越感时,嘉羽就学会了趾高气昂看待围墙外的人,自己则是真正的城里人。甚至在入睡前,想到家属区被高墙环抱,楼房坐落于家属区,家在楼层深处,厚重的棉被安放在家里的床上,而自己包裹其中,心头就会涌上一股暖暖的安全感。安心地睡到天亮,将对黑暗的恐惧甩到墙外。  清晨的太阳在楼群间若隐若现,灰色的大院里渐有一抹金黄,晨练的老人三三两两散布其间,有一种辽阔的寂静。人们等待电流干扰声的忽然响起,四短一长的读秒声后,气宇轩昂的男中音宣布睡觉时间结束,北京时间到来,大喇叭准时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新的一天悄然开始。  母亲做好早饭就去上班,嘉羽翻身趴在窗台上,一边咬着茶叶蛋,一边迎接一天中最美妙时刻的到来。上万职工在朝阳下人头攒动,洪水般涌出家属区,漫过马路,又洪水般流进生产区,机器开动,马路对面在一瞬间震颤起来,而背景音乐依旧是广播里雄壮的主旋律。他每每被这样的场景震撼,捏着剩下的半个鸡蛋心潮澎湃,仅仅是万余人,就让一座城死去,另一座城苏醒。  多年之后,那间工厂倒闭,厂房地皮统统盘出去,王国分崩离析。母亲在那之前就去世了,父亲再娶,嘉羽进城上学,再没有回去过。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那不勒斯的九月》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作者对自身的一次观察和解读,以及对人生与世界的一次梳理与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说。  ——清华大学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侃  嘉羽从美国留学归来,却发现物是人非,带着一身的创伤,他不得不独自寻找杳无音讯的爱人,事件就此展开。细腻优雅的文笔与宛转曲折的情节相得益彰,讲述不可错过的精彩故事。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马修·弗朗西斯博士

编辑推荐

  没有永恒不竭的爱情,只有永远不变的对爱的证明。  是的。爱在这里,不是救赎,不可浮虏,也不是秘密,它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原动力。清华大学才子周小尔孤独青春狂想曲,讲述一个寻爱的故事。  作者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美国田纳西大学核工程系,密歇根大学核工程与放射科学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那不勒斯的九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九月的爱情,格外动人心弦
  •   青春啊,
  •   反复看反复看。故事情节耐人寻味,文字用词细腻到位。
  •   包装不太好。封面有些脏 本想用来送人的。 不过这个价格也差不多了
  •   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介绍觉得挺喜欢,目前还没有完全读完,不过图书相符度蛮高,也推荐大家看看
  •   物超所值!真的值得一读!
  •   很不错 值得购买的说
  •   很适合大学生看的一本书
  •   很早买了只看了个大概 嘿嘿
  •   读后没什么感觉。文字还行。但有点模仿的味道。
  •   这批书买的都是好书,都还没来得及看
  •   非常感人的书。值得一读
  •   很言情,不适合我看
  •   送给同事先看了,不错的书
  •   一直在看着 很不错哦
  •   不好不坏
    故事前半截有点沉闷 很多描写坏境的
    但也坏到要扔了书
  •   这本书,放在了书架里面,一直没有机会能够好好的阅读,但那时感觉还是不错的
  •   内容看着还不错 就是那书啊 外面都弄脏了
  •   小说写得不错,不过怎么觉得没有那么大气
  •   额。 挺喜欢里边的插图,很生动。
  •   有些美好注定是要逝去,能做的也只有缅怀
  •   本来是失恋的时候看到的书 以为只是一本教导你如何治愈内心伤痕的书 读完之后 觉得其实所有的爱情的本质都是一样 所有的自我 所有的爱 所有的人 都只是你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 于是嘉羽选择勒逃避 于是梅纹选择了放弃 但是放下所有的情绪后 其实 学会原谅自己内心的自私和懦弱 学会真正的敞开心扉 学会接纳他人 才是最好的治愈办法
  •   购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转角咖啡屋那本书,觉得这个系列的书本应该都挺好看,结果有点小失望。可能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写书风格,总的来说,还算满意,但不是非常满意。
  •   一般吧,名字可能是这本书的最好的地方。
  •   书面很有fell
  •   封面有点发黄 纸张一般
  •   送的书是旧的.封面是黄色的...不太满意.~!
  •   可是为什么出现在我的购买记录里面,我没收到呀。
  •     又孤独,又美好
       ——读周小尔《那不勒斯的九月》
      ◎夏朵
      最初看到这个故事,还是在《青年文学》上。星座特质或者性格使然,第一眼便是惊艳,接着孜孜地看了好几遍,全然不知好几个月就这么过去了。更进一步的动作是,把作者在文中提及的几首歌全部找出来听了一遍,也有惺惺相惜之感,仿佛是知己知彼的多年好友。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自己都惊叹自己,真是大有张爱玲三详红楼梦的痴劲。又想到她谈到创作时说的那句: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么看来,我是爱这个故事的。痴就痴一点,写作、阅读本来就是痴人说梦,红楼是一梦,黄粱也是一梦,南柯还是一梦。林下夕阳的梦,纸醉金迷的梦,花落知多少的梦。《那不勒斯的九月》或许也是周小尔的一个梦,一个长长的,又是短短的梦,始于青春,终于死亡。死亡的结局太过酷烈,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可以永久地做下去的梦。
      嘉羽是出国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他爱上了九月。离开,是为了回来,异乡始终不能成为故乡,更重要的是,没有九月,他只感到大片的荒芜,那是他最初的爱。他几乎是带着一种决绝的姿态回到这里,然而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没有线索,只有信念,他在城市的汪洋人海中寻找九月。DJ梅纹在男友望熙的照顾下过着优越的生活,然而内心的巨大空洞却无法填满,因为种种迹象显示着爱人的心已经在渐行渐远。梅纹的车撞上了魂不守舍的嘉羽,他们因此结识,竟是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境地。梅纹想与嘉羽在一起,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嘉羽却从头就没有给自己预留余地,他要找到九月,他相信自己就要找到了,只是没想到最后是在相机里看到九月和望熙的照片。两个人的命运在此交叉,嘉羽有一些知道,但他还想亲自向九月求证,他骑着单车踏上了寻找九月的亡命之途,他在天堂上永远伴着九月曾经的笑脸。
      扉页里,小尔写道:感谢TRACY,她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个TRACY大概就是九月的原型。有一种理论说作家终其一生只是在书写自己的经验,这个故事就算不是照搬现实,也有小尔本人的现身其中,友人的序言可以作为佐证。我喜欢这种诚实、坦白的态度,不是当红偶像写手的那种脂粉气或者狷介气,而是赤诚的面对自己,像写别人的故事似的书写,在里面流着自己的眼泪。
      天蝎座的理科男,学的还是核工程,似乎应该是有一种精光锃亮的理性光芒,刀裁般的分明。小尔的文字倒是全然看不出这些。双线索叙事的路子有一点像村上春树,但又不是场景切换得如同分镜头那样的斩钉截铁。而是,让故事自己发展,两个人像两股水流一样最终汇聚在一起,而不是人为安排好了,预设了结局之后对其进行合理化诠释。这样一来,更接近自然一些,也更适合作者那种淡淡哀愁而节制有度的语言。我欣赏这形式,也喜欢这内容。
      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思念可以熬过时间,天涯海角也能见面,能把同心同爱者分开的,只有不可知的命运。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就此理所当然地在它面前缴械投降。像嘉羽一样,有了一个信念,便可以度过凶险,抵达那个洁净的彼岸。这或许才是这个故事中可以称之为意义的东西。
      
  •   望熙的原型是我学长,怎么都觉得有点……哈哈
  •   改成漫画本倒更好看。
  •   “把作者在文中提及的几首歌全部找出来听了一遍……”我也这么干了。
  •   我也是在青年文学上看的,真的很喜欢。
  •   青年文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