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亦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闫峰  页数:128  

前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传记》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头颅可断腹可剖”的铁血将军杨靖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化斗士鲁迅……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如今战火已熄,硝烟已散,英雄已逝,我们沐浴在和平的幸福之中。在和平年代,人们不会忘记为今日的和平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让我们用英雄的故事唤醒我们心中的激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内容概要

  罗亦农(1902-1928),男,汉族,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共党员。罗亦农1921年赴莫斯科学习,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莫支部委员。1925年3月回国后,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8月,出席党的八七会议,主张用革命的、武装的手段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并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代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等职。同年11月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同年底离开武汉前往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1928年4月2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6岁。中共中央在《布尔什维克》第二十期上刊发《悼罗亦农同志》文章,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

书籍目录

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代序)叛逆少年(1902-1918)私塾里的淘气书生书馆里用功的学生父亲眼中的逆子离家求学追求新思想(1918-1924)初到上海回乡探亲到苏俄去找一条出路将马克思丰义应用于中国(1925)学成回国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党校工作培养人才上海暴动的创造者(1925-1927)重返上海主持工作……工农武装斗争的领导者(1927-1928)后记 碧血洒龙华神州遍红花

章节摘录

  罗亦农在工作中还发现上海区委的组织太不健全,书记“包办一切太忙”,这样的组织结构很危险,一旦书记出现意外,很多工作都要停滞,针对这一情况,他要求各部委书记积极培养本地人才'健全组织分工。对于国民党的问题,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不应盲目地反对,而应加以利用,“应与国民党及国民军重要人物发生关系,过去是中央包办政治接洽,以后上海区委主席团应学会独立”,同时自告奋勇做“探路”人。  4月26日,出席中央上海区委联席会议,中心就是讨论上海区委提出的八项工运策略。在讨论联合战线的成员中是否应该包括工头、帮口时,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工头和职员甚至高级工人都靠不住”,不应联合;应“提出打倒帮口的口号,使工人离开帮口而人工会”,“否则,将被反动派利用来破坏我们群众”。但罗亦农却认为对这些人应区别对待,不应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对那些有开除、处罚工人之权的工头当然不应联合,但对管理权力小、利益与工人相同不过稍高点的工头“确应联合,尤其在外国厂中可用民族革命意义去联络他”免得他们“与资本家联合”。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罗亦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推荐图书


相关图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