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皮肤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孟晖  页数:283  字数:1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孟晖女史的两种新著《金色的皮肤》和《唇间的美色》同时出版,两书和而不同,体例有别。孟晖女史在《金色的皮肤》后记中说:“当初,本来是想把这几年在报刊上发表的短文编成一个随笔集,不要太长,十万字左右。但是我照例干劲过大,一旦动手就停不下来,把能搜罗到的东西都攒在了一起,结果,《唇间的美色》的初编稿达二三十万字,严重突破了预想。已经有朋友们在忠告我,不必总拿又厚又沉的书劳烦读者。我自己也感觉到,这些零碎小文章如果过于密集地扎堆,让人读来读去也读不完,难免要显得可厌。于是想到把涉及当代生活的闲评碎议抽出来,单组成一本小书,聊供大家消遣。因此就有了这本《金色的皮肤》。”

作者简介

  孟晖,女,1968年生于北京。达斡尔族。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联书店做编辑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及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史稿》、译作《西方古董欣赏》(与人合译)、《我不是杀人犯》、《战争与电影》等。

书籍目录

安达卢斯的歌者
为那古老写下最后一笔
消失的身影与坚持的身影
淑女也爱吃
质感琳琅
耽美也王道
烛光的守望
竹书纪年
美少年工程
要出金?凯利了么?
吧唧嘴不算现实主义
“圣男”时代来临?
人民需要故事
中国人的风仪
从未被超越的经典
指给我通向诗的路
都是开心事一场
小贝学舌
风中的玫瑰
感悟柏拉图
故事即将绽放
女球迷在蒙锥克山
肥皂皇马
论佩大爷的倒掉
皇马的《山坡羊》
天涯若知己
皇马使人进步
红杏妖娆
冠军杯的吟唱
独自球迷
活活踢成烈士
点球之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男球迷看热闹,女球迷看门道
当足球照进历史
向着古希腊远航
乌菲齐之后,谁会相继到来?
“要有光”很难吗?
中国何止是风情
重归普拉多
听万物诉说黄金岁月
蒸汽机时代的风景大师
玻璃的水晶
钻石岁月
包豪斯:一个“南泥湾”的故事
从水晶宫到水立方
西班牙语是小语种?
两句西语走天涯
咖啡从此拿坡里
菖蒲花时的喜相逢
淘宝柬埔寨
没见过这么柴的堂璜
历史在艺术中苍翠
幸亏动漫讲文化
火宅里的风月
天鹅的犯罪现场
特工无敌思密达
记录的战场
金色的皮肤

章节摘录

  淑女也爱吃  在时尚廊书店围观殳俏新书《元气糖》的发布活动,摆满了一个书架与一个展示台的美食读物简直让人眼晕。  不知殳俏的读者中有多少像我一样,根本是老舍《正红旗下》里那位老姑奶奶的风格:爱吃,但不等于会吃。也许正是因为馋懒兼具,才最喜欢通过别人的妙笔得到“意淫”的满足?反正我一向以忙为借口,很多要紧著作都拖着不读,但遇到谈吃的书却舍不得漏过,从清人编的《调鼎集》到英国考古学家写的《宴飨的故事》,有一阵还爱看《纽约时报星期天版》的美食专栏——当真篇篇都是极漂亮的散文。  就我其实有限的阅读经验来说,“体验派”中最能激发神往的是王敦煌的《吃主儿》,书中的“丝瓜炒鲜核桃仁儿”超级刺激口水,殳俏的“整盘煎鹅肝松露烩饭”简直都赛不过。“考据派”则当推王仁湘,他的《饮食考古初集》告诉我们,商王妃妇好的墓里就已经随葬有汽锅了!可惜,国内学者关于传统饮食的研究往往题材严肃,文风洗练,如《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敦煌饮食探秘》等,实际上内容引人入胜,但却难以吸引更大的读者群。  相比之下,欧美学者显然更能照顾群众情绪。如被引入到国内的《绘画中的食物》,梳理欧洲油画中的食物形象的变迁,引导读者理解文化史的知识。不过真正精彩的是马丁·琼斯《宴飨的故事》,介绍新兴的食物考古学如何把当代侦破犯罪所依靠的“法医学”运用于出土陶器上残留的蛋白质痕迹、干尸里的胃容物以及……粪化石。读者简直可以感同身受生物考古学家们发现一个古罗马高级官员住宅里的厕所深坑时的那一股子兴奋,正像所有恐怖的侦探故事一样,坑中竟然沉着一具不幸的失足者或被害者的遗骨!  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无论哪个社会都必然对饮食活动极为重视,因此,食之道最是时代风俗的映镜。在时尚廊的活动上,看着殳俏、沈星等几位女士唱和活跃,我倒觉得,女性与美食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淑女与吃”,什么样的云烟沧桑啊!历史上,无论中外,长期宣扬的都是“淑女不吃”。董小宛为冒辟疆精心炮制各式美馔,自己却顿顿只吃一小碗茶泡饭就几小缕咸菜;郝思嘉的黑人保姆也力赞韩媚兰最有闺秀范儿:俺就没见哪个小姐比她吃得更少的!然而真相诚如萨克雷《潘登尼斯》所揭露,名媛们在公开场合简直什么也不吃,但会偷偷让女仆把一盘冷肠送到自己的闺房里。  正因为“淑女不吃”的往事是如此漫长与普遍,贝蒂.戴维斯主演的《彗星美人》中披露的一个当时的社交习惯便特别嘹亮:如果女性只约女友到餐厅中进餐谈天,不准男人参与,与宴者都会特意戴上淑女小帽一只,亮出这次聚会的性质。绅士们在餐厅碰到头戴时髦小帽的女子,打招呼之际便会意道:“啊,是和女友一起进餐啊!”  我一直好奇当时的好莱坞怎样兴起的这一风气?是整个美国的上层社会都如此吗?如果有哪位作者为我们讲述,现代女性如何走出厨房与客厅,在餐厅、咖啡馆这些空间赢得合法的存在,最终形成“我爱吃我自豪,我饕餮我骄傲”的无敌气势,那多过瘾!  顺便说一句,中国历史上,至少在宋代的大中城市,女性进茶坊饮茶是被允许的做法,到了上元等节日,贵族女眷还可以在大酒楼上设宴为乐。当然,这些活动终究要比今天更多规矩的束缚,不可能如现代女性一般自由自在。  听万物诉说黄金岁月   说起来真是少有的享受:与艺术史专业出身的年轻同事一起欣赏尼尔·乔丹的名片《夜访吸血鬼》,被两个人独占的舒适的现代化会议室,前身却是禅堂的厢房。西方的迷离夜晚似乎随时要从电视机屏幕上流溢而出,扑身融入高窗上的东方古寺的如水静夜。追随着几个孤独怨鬼的饱浸暗血红色的纠缠情结,让我俩迷惑的,还有那一个个华美无比、似曾相识的画面和场景。分明是虚幻的夜谭,电影制作者却以最严肃、准确的方式,再现往昔时光的物质风貌。吸血鬼是不死的,于是,随着二百年的时光流转,宛如华多作品的、闪烁着丝绸光泽的十八世纪上流社会沙龙,转成为仿庞贝风格的、新古典主义的吸血鬼们的隐居之家,然后代之以工业时代的煤气灯下的夜巴黎……甚至在最紧张的时刻,一盘大虾被掀翻在地这样一个小细节,也被精工制作成荷兰静物画的再现。我和同事被招得像醉酒一样兴奋,看到影片中最血腥和变态的一幕,却呈现如典型的十九世纪学院主义油画作品,这迷醉达到了极点,一起拍着大腿喝彩不止。  相比之下,一部历史题材的国产大片,却让我的几个历史专业的朋友从头到尾看得乐不可支,效果倒像是在看电脑动漫,害得我以后再不敢起和专业人士一起看历史片的念头。我自己看另一部历史大片的时候,坐在一旁的朋友不得不自始至终用一只手提着我的脖领,不然我会笑得从椅子上滑下去。  这样的中西对比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前些日子向一位电影界人士提起来,那位人士感慨:“人家的美工多认真啊……”欧美影业人员艺术修养好,更有职业精神,这确实是事实。可是,恐怕问题并不完全出在影人身上,国内对于古代风俗、物质生活的研究过于粗疏,没有给他们提供坚实的创作基础,才是问题的症结。一本《18世纪法国室内艺术》(约翰·怀特海著,杨俊蕾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在手,这种感觉就愈加强烈。对于二百年前民族黄金时代的生活细节,法国人的掌握就可以精确到这样的程度:关于一幅作于1725年的油画《吊袜带》,书中指出,“布勒制作的座椅、书架和钟表明显是15到20年前的东西,可涡形腿椅子却是新近流行的”。  按照国内的标准来衡量,可能《18世纪法国室内艺术》显得缺乏思想,缺乏观点,缺乏理论体系。其兴趣似乎只在陈述,陈述各式各样的,关于人的,以及由人而生的物的细节。然而,如果有耐心细读的话,我们就会感受到,科学的进步,思想观念的变化,政治局势的风云,审美趣味的潮涌,通过这些物,以及隐藏在物后的人,以最敏感的方式一一表现出来。作者在《绪论》中说,“18世纪法国室内艺术的历史是一个如此广阔的题目,以至于很少有作者敢于进行涵盖整体的尝试,而是更喜欢聚焦于某个方面”。实际上,正是因为有大量学者从事“聚焦于某个方面”的、分工非常细致的研究,才有可能让本书“涵盖整体的尝试”如此丰富和准确。但是,在我们这里,似乎并不鼓励学生进行类似的对物质现象的研究,被批准的论文题目,大致是“某画家的艺术特色”、“某作品的时代审美精神之分析”之类。对于“物”的鄙视,大概恰恰沿袭了旧士大夫的心路,以为万物皆下品,唯“气”、“韵”为高;宁尚清谈,不屑实务。  当然,国内很多文物鉴定专家、历史学家对于各自专业领域内的研究,也达到了非常精深的程度,其水平并不逊于《18世纪法国室内艺术》的作者。但是,这本书在另一层意义上也不无启发:它不仅停留于对物的陈述,而是由物及人,关注促使物产生的人的动力。在这一点上,本书可说反映了近些年西方艺术史研究的热点:器物之“美”不再是孤立的、抽象的、绝对的存在,艺术的支持者“主顾”的构成,行会、工厂等生产机制,技术、材料等生产手段,乃至气候、地理等天然因素,都是影响器物形式、住宅面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都是必须加以研究的对象。融合在日常风俗中的审美活动,也就变成了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的反映,成了物质社会的一个精神镜像。  读着书中对于18世纪法国,特别是巴黎的时尚生活巨细靡遗的介绍,看着插图中那个时代灿烂鲜华的物品,异国的一段黄金岁月顿时变得如此真实和贴近,以它华丽而实在的质感,征服了我们的心。有如此水平的大量研究成果做参考,也就难怪《夜访吸血鬼》之类影片的创作人员可以对古代生活驾轻就熟。一部虚幻的鬼片,呈现的物质生活环境竟然具有响当当的真实感,让鬼故事都显得令人信服;我们以真实历史为题材的影片,人物活动其中的场景却全靠创作人员的诗意发挥,全靠形式化、舞台化的景片来撑场面,这实在是个让人惊异的对比。  其实,商业电影卖座就成,倒不必深究其是否符合考古精神。只是这其中的问题引人深思:历史的研究者们,以及时时会在创作中反映古代生活的艺术家们,究竟准备给自己,以及给民众,提供一个怎样的关于往昔中国的记忆?是像《18世纪法国室内艺术》这样一个新鲜得如同我们自身经历一样的欢腾猛流?还是一条仅仅跌荡着气和韵的难以把握的脉线?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色的皮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金色的皮肤》孟晖女史的两种新著《金色的皮肤》和《唇间的美色》同时出版,两书和而不同,体例有别。孟晖女史在《金色的皮肤》后记中说:“当初,本来是想把这几年在报刊上发表的短文编成一个随笔集,不要太长,十万字左右。但是我照例干劲过大,一旦动手就停不下来,把能搜罗到的东西都攒在了一起,结果,《唇间的美色》的初编稿达二三十万字,严重突破了预想。已经有朋友们在忠告我,不必总拿又厚又沉的书劳烦读者。我自己也感觉到,这些零碎小文章如果过于密集地扎堆,让人读来读去也读不完,难免要显得可厌。于是想到把涉及当代生活的闲评碎议抽出来,单组成一本小书,聊供大家消遣。因此就有了这本《金色的皮肤》。”拥有作者签名,富有收藏价值。
  •   孟晖的书要收,而且还是签名本!
  •   这是买的孟晖的第二本作品。可读性强,支持。
  •   这本是随笔集,没有之前的几本好看,不过也还行,无聊时读读也不赖
  •   用一种散文般的文字,将你慢慢的带入一个有趣的世界。悦读中。
  •   不错,但是不幸也压皱了,又是没法复原...但是签名本到手的惊喜还是冲不淡的~
  •   我的第一本签名书~~~赞一个!
  •   换一个视觉的表达,不错。
  •   排版看着很舒服,内容不错,有趣味性
  •   给公司买的,质量很好,当当的老顾客了~·
  •   挺不错的吧,内容比较轻松,模块化,不用担心断掉就读不懂。装帧也不错。
  •   是她的随笔,买来看看。
  •   情节很精彩,封面好看
  •   有签名
  •   确实就是一本随笔集,若是想看孟晖老师以往作品里对古代文化研究的童鞋还是别买了,当小品文看看倒还是蛮不错的~
  •   刚拿到手翻了一下还没细看,字好大,印得很疏阔,算是孟晖的感想类散文吧
  •   孟晖的书多数以女性的视角为出发点。
  •   书不错,值得一读,适合闲来读读
  •   签名本,优雅的文字,细细品读!
  •   半价的签名本
  •   签名本,买来收藏了。
  •   九十作者的生活与爱好随笔,文笔很有个性,但比不上她的专业书好看
  •   不错的书.有点意思.
  •   作者第一次写有有关西方的随笔记,很好看喔
  •   印刷和纸质都很好,文字还行,
  •   是随笔啦
  •   冲着孟晖的名头去的,她的书我本本必买。可是,这两本真的让人有点失望,也许是因为对孟女史期望太高,当做一本杂文集来看也不失精致,可相对《花间十六声》等,水准下降好多,难道已是江郎才尽?
  •   内容一般,且不是签名本,孟晖的这个集子水平下降太多,东拉西扯没啥意思
  •   作者说这本是写“中国现实生活”——难道她的生活主旋律就是看足球迷帅哥再为自己辩护吗?如果这样,那么我无话可说。
  •   明明写着签名本。签名在哪里。根本就没有嘛!没有签名就不要误导人嘛!搞什么嘛!
  •   还签名本呢,连个印刷的签名都没有!赤裸裸地欺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