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诗话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西书局  作者:金性尧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前言

1982年,作者为《书林》杂志开辟专栏,因起笔于冬日炉边,内容又多为历年编选古典诗集的心得积淀,故取名为“炉边诗话”。刊出后,即受到读者、学界的欢迎与好评。1986年初,应《书林》编辑部要求,作者将《书林》陆续发表的24篇随笔及同类作品30篇,结集成书,书名仍定为《炉边诗话》。    本书于1988年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文章除见于《书林》外,尚有部分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及上海《新民晚报》,结集时均经作者重予修订。    本次出版依据上海人民版,精选其中的30篇,以飨读者。    中西书局    2011年8月

内容概要

本书于1988年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中文章除见于《书林》外,尚有部分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及上海《新民晚报》,结集时均经作者重予修订。
本书的作者是金性尧,收录《夔州古柏》、《杨贵妃与李夫人》、《白头宫女》、《元稹悲怀》、《元白之交》等文章。

书籍目录

前言
七月流火
曹操乐府诗
潘岳悼亡
陶渊明田园诗
辋川秋日
李白大梦
夔州古柏
杜甫与李白
风雪夜归人的“人”是谁
韩愈贬潮州
杨贵妃与李夫人
白头宫女
元稹悲怀
元白之交
两三星火
《无题》诗中男性的女性化
孤山梅花
诗人王安石
激流中的苏轼
苏氏兄弟
黄庭坚与洞庭湖
朱淑真的悲欢
沈园斜阳
西风门巷
吴中四才子唐寅
金圣叹绝命词
机声灯影的蒋家楼
黄仲则之死
九州生气
青蒲饮泣

章节摘录

陶渊明一生,外承五胡之扰,内继八王之乱,还有桓温、刘裕那样有野心的权臣。他是一个大诗人,但他出生于哪一年,史无明文,以致生年有几种说法(今定为365—427)。他八岁丧父,父亲曾任太守,却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他自己的名字有渊明、潜、元亮三个,究竟名是什么,字是什么,又众说纷纭,沈约《宋书》中就说“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宋书》写成,上距渊明之死不过六十年,已不能明确的说了。他的诗,四言诗也写了不少,但和他的五言诗并观,差距很大。这一字之微,艺术上却像是两种水平。他的五言诗,用通常的语言,写通常的生活,随随便便写些随时在发生的事物,不用过高的嗓音却唱出了高妙的歌曲,不在斧凿上过分用力,却把一条可以让人游赏的山径开出来了,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新兴文体。特别是语言个性化方面,前人都没有他那样表现得鲜明。可是在南朝却不被重视,《宋书》中只略称他的志趣,对他文学上的成就未加评论。《宋书·谢灵运传》中历叙晋、宋诗人,也没有提到渊明。刘勰《文心雕龙》中没有提到他,钟嵘《诗品》中只将他列为“中品”。这两部书都是古代文论中的权威之作。到了唐代,才对他有所注意,但大多以诗歌形式作些即兴式的纪念之词,或借陶诗中故事如饮酒赏菊之类发挥一下,也没有真正触及陶诗文学上的成就。杜甫在《遣兴五首》中说:“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在《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中说:“陶谢不枝梧,风雅共推激。”自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以渊明之高,偏放于田园。”都是褒贬各半。到了宋代,对陶诗的赏析才形成高潮,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苏轼第一个提出来,说“近岁俗本”有将“见南山”作“望南山”的,“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卷一)。同时也体现了苏轼自己的欣赏水平。又如“刑天舞干戚”,一作“形天燕干崴”,也是南宋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提出来并予以纠正。总之,从宋代起,陶渊明诗文的声价就大异于前代,直到清代和民国。但有的言过其实,有的强作解人,如说《闲情赋》是在“伤故主”。晚清的钱振锂在《快雪轩全集》卷上中,却有这样说法:“渊明诗多不过百余首,即使其篇篇佳作,亦不得称大家,况美不掩恶,瑕胜于瑜,其中佳诗不过二十首耳。然其所为佳者,亦非独得之秘,后人颇能学而似之。”这恐怕是对陶诗评论中最严的一个了。他说得是否完全正确,是另一问题,但这种多少带些“异众”精神的立论,却是应该用青眼来看的。在学术上的诺诺连声的时候,何妨有寥落的谔谔之声昵。    宋代对陶诗这样重视,一是随着诗话数量上之增多,对诗的评论的机会也增加了。二是陶诗的冲淡质朴、时杂议论的那种风格,和宋人的口胃也有共通处。三是南渡以后,中原沦亡,而后人又对渊明有耻事二姓之说,即所谓义熙甲子之说,虽然有些人对这说法并不同意,但他弃官就隐,不愿同流合污,这一点却是大家都承认的,因而南宋人对渊明的品格志节也就特别尊重。清朝亡后,连遗老中的汉人,也效法“义熙甲子”,不肯书写汉人统治下的民国名号。这当然是怪事,却说明陶渊明每逢动乱时代影响便越来越大。    钟嵘说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曾引起好些人的非议,因为渊明在弃官后仍有他不忘时政的一面。其实,这话对绝大部分的隐士都适用的。朱自清先生在《陶诗的深度》中说:“朱熹虽评《咏荆轲》诗‘豪放’,但他总论陶诗,只说:‘平淡出于自然’,他所重的还是‘萧散冲淡之趣’,便是那些田园诗里所表现的。田园诗才是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钟嵘的评语没有错。”就渊明的本愿说,他也确实是想隐不想仕。其次,陶诗固然有鲁迅先生说的“金刚怒目式”,甚至还有被萧统讥为白璧微瑕的《闲情赋》,但他的主要倾向,他的整体,还是冲淡、恬静和自然。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举陶诗《读山海经》的“亭亭明开照(指竹),落落清瑶流(指水)”两句,说:“岂无雕琢之功。”这两句是否可看作“雕琢之功”,固一疑问,即使如此,毕竟只是个别而非全貌。    如果说,陶渊明有什么伟大地方,那末,他的伟大就在于真实,他的隐居确是连灵魂一同隐居的。田园诗里说的话,都可以使人相信不是假话,不是卖弄清高,不像看某些隐士的作品,还要让人想一想:是不是老实话?钟嵘说:“每观其文,想其人德。”这话是对的。许□《彦周诗话》说:“陶彭泽诗,颜、谢、潘、陆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赋之于诗,无一点愧词,所以能尔。”也就是不虚假的意思。隐逸并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行为,它的本身终究是消极的,但在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中,还是能表现出他的本色。    这里试以《归园田居五首》中前三首为例。    这一组诗是他辞去彭泽令的次年所作,时年四十二,也是陶诗中最有层次之作。他对朝夕相见的普通事物,都是从感情上来评论它们。    第一首中,有地几亩,屋几间,后檐有哪些树木,前堂有哪些花果,远望村落,近看墟烟成何景色,狗在哪里叫,鸡在何处啼,门庭没有尘杂,所以虚室才有余闲。前因后果,左顾右盼,“大合细入”,琐琐写来,不慌不忙,却又显得大气盘旋。诗是千百年前的人写的,但这些景物,却又活动在我们的可见性之中。    第二首,因为地处野外,人迹稀少,由静到动,便将门关上,来到田头去找乡人。相见之下,要说的便是桑麻已经长大。“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无杂言”是说没有世俗的客套话,三字中有人情,有性格。接下来“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将桑麻长重提一笔,加强诗人闻语后的内心感受,并由桑麻想到土地,自然极了。一切有个性的作品都是不带做作痕迹的。末两句“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补足他的欣慰心情。因为他老是耽心霜霰会伤害桑麻,和杂草一同零落,如今桑麻日长,才始了却心愿。元人刘履以为这是忧朝廷将有倾危之祸,未免热心过头,实也是一种标签。    第三首,草盛苗稀,生怕豆不能长,只好早夜都到田间治草锄土。道狭露多,务农本是苦事,但能和自己的志愿不违反,还是人生一乐。末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却要从深一层去理解。衣服上沾着一点露水,本来谈不上惜与不惜,但诗人在这里是和惜衣沾作为对立概念而存在的,即与不违愿形成矛盾:要末是为了惜衣沾而离开田园,要末是任凭露水沾衣而安居田园。诗人选择了后者。这两句诗就有更高的哲理上的意蕴。苏轼在《东坡题跋》卷二中说:“览渊明此诗,相与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意思说,为了不肯隐居而在浊世中做了愧负操守的事情的人太多了。虽是借题发挥,比上述刘履的话要贴切些。P20-25

编辑推荐

金性尧先生的《炉边诗话》收录了《李白大梦》、《夔州古柏》、《杜甫与李白》、《风雪夜归人的“人”是谁》、《韩愈贬潮州》、《杨贵妃与李夫人》、《白头宫女》、《元稹悲怀》、《元白之交》、《两三星火》、《机声灯影的蒋家楼》等文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炉边诗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金性尧先生讲古典诗词欣赏推荐给有兴趣的读者
  •   金性尧老先生对文学的个人理解。
  •   很不错的小开本书,纸质好看着舒服,内容透彻明了,可读性很强,“炉边”看诗,平添几分暖意
  •   一直都想买这本书,因没货等了好久,这次买到了,真好。
  •   这本书读起来轻松而有趣,仿佛给你机会认识一下古代诗词大家。
  •   书不错,给老爸买的,很喜欢
  •   娓娓道来,意味隽永
  •   封面破损,要求更换
  •   品相旧点,内容大家之作,值得一读
  •   《边炉夜话》一本小书,茶余饭后翻一翻,很能增加一些别样的见解。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冷僻字没有注音、注释,这就增加了阅读的麻烦,使读者不能准确的理解文意。如果加上一些难字的注音、释义那就很适意了,就不失为一本好书。
  •   喜欢金性尧先生的书,设法尽量收集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