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共青团员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作者:张昊  页数:287  

前言

  致一位百岁老人的答卷  记得是二OO六年七月的一天,我上班刚进屋,就发现桌上有个字条。同事告诉我,是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位姓穆的同志找我,见我没在,所以留下了姓名和电话。我按照电话号码和对方取得了联系,方知是市人大一位叫武光的同志要找我,因一时联系不上,才通过平西纪念馆的同志和我联系。我于是按照纪念馆的同志提供的号码,将电话打到市人大。电话接通了,立时,一个清脆而洪亮的声音传来。他说他叫武光。简单的几句寒暄之后,他问我还写不写书。我说还写。他就说你能否上我这儿来一趟。我因要去趟香港,便说从香港回来立即去。  从香港回来四五日后,我去了市人大。武光身材不高,动作略显迟缓,但目光明亮,思维敏捷。他让我猜一猜他的岁数,我说大概有八十一二岁。他一笑,用手比画一下说:九十四岁。我便有些惊讶了。一个近百岁的老人,竟如此精神矍铄!当时,电视连续剧《暗算》热播刚过。老人说,地下革命斗争,隐蔽战线有三条线:一条是像《暗算》里所写的秘密情报工作;一条是争取和瓦解敌军工作;另一条就是在城市中开展秘密的建党建团工作。他说,写城市地下工作的书有一部,就是杨沫写的《青春之歌》,但《青春之歌》写的是青年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正面写城市中共青团秘密工作的还没有。我明白老人的意思,他是想让我写一部反映这方面内容的书。我感到为难。我说我对这方面的生活一点都不了解。他就说,抗日战争你也没经历过,你怎么写出那么厚的书?他指的是我的长篇小说《铁血平西》,这部书分上、下部,总计九十万字。我深受感动,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竟戴着花镜,一点点看我的小说,而且在书中夹了不少字条。我再无话可说,决心应老人之约,写一部反映三十年代北平共青团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  老人把他的长篇回忆录《冬夜战歌》给了我,要我做参考。他又给了我一些别的书,包括他自己写的反映自己所经历的斗争生活的《征程漫漫》,和反映文革经历的纪实文学《不是梦》,由别人写的《武光传》的部分章节也给了我。  从北京回来,我抽空阅读武光同志给我的几本书,渐渐地,便被他非凡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从而对这位老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武光原名张青甫,上高级小学时就开始了革命活动。自三十年代初起,先是秘密做共青团工作,后来又做党的工作。解放战争前夕,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新中国建立后,武光先后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自治区第一副主席,文革后又相继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诸职,是一位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久经考验的职业革命家!  小说《我们是共青团员》参考了武光同志回忆录《冬夜战歌》中的部分章节的资料,用艺术的手法,集中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北平共青团组织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面对艰苦生活的煎熬,以及随时可能流血牺牲的危险,克服千难万险,在城市中秘密开展地下革命工作的既波澜壮阔而又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  毋庸讳言,小说主人公燕宇平,多少有一点近似武光同志。武光的经历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他年仅十四五岁时,就接受了做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的启迪。十七岁时,担任国民党深泽县县党部执行委员、宣传部长,“戴着白帽干红事”。两年后又悄然到北平,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在北平做共青团工作时,为了生存,也为了掩护,当过洋车夫,冒充过“大学生”,身份几经变换,名字也改过无数次。他和其他共青团员一起,秘密发展团员,巧妙地进行宣传,捣毁放映污蔑工人阶级影片的影院,为要求国民党抗日,砸过国民党北平市党部……他因此屡涉险境,但始终不屈不挠坚持斗争,把革命当成自己的天职。后来去石家庄做共青团特委书记工作时被捕,被关进环境恶浊的石家庄临时监所,此后转押天津,被天津高等法院强判五年徒刑,相继在天津和北平的监狱坐牢。在狱中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并以英文、日文和中文速记法为基础,研究成功“狱中速记术”,(实际是拼音新文字),用以记事,令国民党监狱方难以破解。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刑满释放,他冒着敌人的轰炸和扫射,几经辗转到达西安,为了找寻党组织,一心奔赴延安,却因故未能成行,转而成为开辟晋南根据地的一名主要领导人。  但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纪实文字,需要讽动必要的艺术手段,塑造鲜活感人的艺术形象。而回忆录是按照时间顺序记事,特别其中一些人物,如走马灯一样出场快下场也快。因此,小说《我们是共青团员》在内容和情节的安排上,就要适当虚构和细化。在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则完全按照艺术手法,除主要人物外,其他人物,为了前后照应,贯通全书,有时不得不把发生在几个人身上的事集中到一两个人身上。至于人物设计,因为艺术需要,有时回忆录中只有一句话,到小说中则要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此外,三十年代前后,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从人物关系上讲,简单地可分为革命阵营和反革命阵营。但同一阵营中情况又不同,革命阵营中,有人坚定忠诚,有人徘徊动摇,甚至叛变;反动营垒中,又因各自地位和利益的不同,在历史舞台中的角色也有不同。  拉拉杂杂写了一些,不知意思表达清楚否。我也曾想,武光老人要我来写这样一部书,不是为了留下自己百年人生中一段辉煌的记录,而是要给今天的共青团员和青年们一份赠礼。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以及无数革命者,为了中华民族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前辈们奋斗的每一点印迹,都是国家和民族历史足迹的一部分,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前辈人的奋斗和牺牲,以及今天人们的努力奋斗,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胜利。历史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来,终于传到了今天的青年人手中。新世纪的共青团员和青年们,肩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读一读《我们是共青团员》这部书,定会有一定启发和感悟!  愿今天的共青团员和青年们喜欢这部书!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老一代革命家武光同志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的纪实文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以共青团员的革命斗争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本书分为地火、南下、炼狱三部分,以艺术手法,集中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以北平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共青团员,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笼罩下,面对随时可能流血牺牲的危险,积极开展地下革命斗争的生活场景,场面波澜壮阔,情节跌宕起伏。
  全书生动刻画了燕宇平、苏小凡、黎晖等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共青团员的英雄形象,将革命青年的理想、志向和爱情融入复杂凶险的隐蔽战线之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征程。
  书中还穿插着百岁老人与年轻采访者关于地下革命工作的对话,为如今的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课。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地火
 第一章 “洋车夫”的斗争生涯
 第二章 挂虚名的北大学生
 第三章 团委负责人会议
 第四章 到门头沟矿区
 第五章 宣传反“围剿”胜利
 第六章 当爱情成为藩篱
第二部 南下
 第一章 洋博士北大难堪
 第二章 砸北平国民党市党部
 第三章 为南下示威而斗争
 第四章 在南下的列车上
 第五章 南京城的示威游行
 第六章 历史将记下这一页
第三部 炼狱
 第一章 营救被捕同志
 第二章 石家庄被捕
 第三章 荒唐的法庭审判
 第四章 在北平 第一“模范监狱”
 第五章 奔赴抗日前线

章节摘录

  为了选择开会地点,黎晖一连跑了好几处地方。他先是想利用一个团员的住处。那是一个在中法大学读书的学生I临时租用的房子,在德胜门内羊肉胡同一个大杂院内,院子很深,要穿过两道门才能到后院。但院子也很窄,本来房与房的距离不过六七步远,对面屋子两口子说话这边都能听见。再加上临时用废砖头和木棍破席片搭的小厨房或盛煤的棚子,最窄处连对面两个人推自行车都要侧身才能通过。而且大杂院人过杂,要是突然间闯进几个人来,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还想到了前门火车站附近反帝大联盟青年部一位同志的家。反帝大联盟是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群众的反帝组织,青年部由共青团北平市委员会派人负责。但前门一带过于显眼,特别到晚上,不仅有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四处活动,还有连小胡同都不放过的穿着浅黄色制服的宪兵。宪兵的巡逻都是循一定线路绕来绕去,一个晚上不知要巡逻几次。最讨厌的还是那些无孔不入的嗅觉像狗一样灵敏的特务和暗探,他们穿着普通人的服装,有时还扮成洋车夫和街头行乞者,叫人难以辨认。没早没晚,这些人会像旱地蚰蜒一样出出溜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跟踪、盯梢。发现可疑情况,马上像影子一样步步紧跟,而且分工明确,有人盯梢,有人去报信。警察得到消息,会马上采取行动。做秘密工作的,既讨厌和鄙夷这些人,又对他们无可奈何,因为这些人随处可见,遍布北平的大街小巷,所以又不得不躲着他们。  黎晖也想到了北海后一个秘密地点,和花市大街东侧一条院落挤挤挨挨的胡同,但又觉得不合适。  这天黄昏时分,黎晖独自一人来到宣武门内一条南北向的大街上。他站在路边,随意看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在一片散乱的如流水一样行进的洋车当中,由崇文门到宣武门的标有“5”字的一辆电车正巧驶过。随着电车发出的“当当”的铃声,行人和洋车不由都知趣地躲向两边。很快,电车到站,停了下来,有人开始下车。宣武门内是最后一站,电车停靠的站是倒数第二站。下车的人很多,穿长衫短裤的都有。忽然,黎晖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人是共青团员,叫章海,和他不在一个支部,平时也没有工作关系,但他认得他。章海到这儿来做什么?他是辅仁大学的学生呀,跑到南城来干什么?  或许是出于革命生涯的警惕性,黎晖竟油然注意起这个叫章海的学生了。只见章海下了车,从人群中挤出来,两三步便跨到了便道上,随即扭头向右手一个胡同走去。  黎晖偷偷跟了上去,但没走几步,却发现章海不见了。黎晖找了半天,终于在一盏昏黄的路灯下发现了章海的身影。只见章海背对大街,面冲临街的一个四合院的墙壁,在和一个人说话。两个人似乎说得很投机,有说有笑。章海边说边比划着什么。黎晖想看个究竟,便稍稍走近几步。街上来来往往行人很多,他夹在人群中,假意向西走,装作鞋带开了,低下头系鞋带。就在“系鞋带”的当口,黎晖瞥了前边的两个人一眼,顿时吓了他一跳。原来那个和章海说话的人,也是个大学生,但却是个有名的托派分子_沣_。和托派人物说话?这不是背叛是什么?起码是丧失革命立场。  黎晖看得真真切切,一个共青团员,确实在和一个托洛茨基分子谈话,而且谈的时间很长。但他又不能停下来,或是再靠近些,听听他们在谈些什么。一则街上人多,声音嘈杂,很难听清。再则如果再靠近,对方也会把他认出来。他只好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信步从两个人身边走了过去。但他却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他要向燕宇平汇报,并且要求在组织中讨论这个问题。对一个和托派分子亲密接触的人怎样来处理?最好是把这样的团员清除出组织。  黎晖离开两个人,又走了一段路,忽然一个新的想法在脑际产生了:是呀,开会为什么非要在北平城里转悠呢,去城外开不更安全些吗?从宣武门大街向西,出广安门向南扎,没多远就是卢沟桥。“卢沟晓月”是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过两日就是“望”日,几个“大学生”去观赏卢沟晓月美景,决不会引起旁人注意。但要在那里开,得事先和燕宇平商量。北平共青团组织早就派有骨干,到卢沟桥畔的长辛店铁路职工中做铁路工人的工作。长辛店是铁路工人集中的地区之一,一九二三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长辛店是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这里早就有革命传统,特别在铁路工人中,拥护共产党,打倒封建军阀,是不可动摇的信念。这里不仅有共产党的秘密组织,还有共青团组织,有铁路工会,以及各种各样的职工补习学校和识字班。工人工作十分活跃。长辛店虽然有警察分所,但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也无可奈何。  想到这里,黎晖如释重负一样,感到身上轻松多了。没在街上再多逗留,他就叫了辆洋车,坐上车自宣武门奔西四牌楼方向赶。过一夜后,他要把有关会议地址的安排建议直接告诉燕宇平。  ……

编辑推荐

  北京作家张昊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我们是共青团员》是根据老一代革命家武光同志的真实经历改编创作而成,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以共青团员的革命斗争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另一条隐藏战线惊心动魄的地下工作。小说具有相当的文学水准,堪称纪实版青春之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们是共青团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