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陈肯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真相即传奇2010年,美国政府公布的年度国防预算为6810亿美元,而秘密情报工作经费在其中所占到的比例竟然达到相当高达将近10%的500多亿。据说该预算公开后,这笔巨资的合法使用者——中央情报局即便不想对公众详细说明其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美国的秘密情报工作也无法继续在白宫深处悄然运行了。这笔对许多国家不啻于天文数字的经费究竟花在什么地方?美国政府在情报方面如此挥霍到底值不值得?便成了各界舆论所关心的问题,而对于情报机构运作的疑问也接踵而来。为此,美国从2000年起公布了部分在建国时期和冷战时期的秘密情报档案。随着这些档案的公开,美国秘密情报工作的神秘面纱由此逐步掀开……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美国“国父”之称的乔治•华盛顿便开始利用秘密情报侦察或欺骗敌人。为了更好的获得秘密情报,1790年他更促使国会同意为“秘密情报工作”拨付4万美元的经费,以此开始“秘密情报组织”的历史,而“秘密情报”这个概念也从那时起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从此后,“秘密情报组织”和美国一起成长壮大,最终演变成这个世界上最具神秘色彩、涉猎范围最广的政府官僚机构。之所以人们会产生美国秘密情报工作肇始于1945年的谬误,很大原因在于美国建国前期,其“秘密情报活动”一直是有针对性的,涉及的领域并不大,国际影响也相对有限。在乔治•华盛顿时代,秘密情报工作主要是针对美国军事层面的敌人进行欺骗。直到50年后的19世纪中叶,情报工作才开始呈现“扩张主义”色彩,同时也朝着商业化、民间化方向发展。从此开始,情报人员的工作不再仅仅针对敌对国家,而是为了各种政治、经济利益而搜集情报。他们不但揭示真相,同时也致力于对美国民众的欺骗与隐瞒。正是由于他们的大力蛊惑,美国的众多民众才开始相信许多被夸大的威胁。其中,不少美国的有识之士对此深恶痛绝,形象地把这些为了各种利益而“妖言惑众”的情报人员称为“推销员似的骗子”。其实早在1941年,英国海军情报主管约翰•戈弗雷上将也曾指出“所有美国情报机构都存有危言耸听的倾向”。为此,他还举了一个实证:当时美国国防部受命对德国空军力量储备作评估,令这位海军上将惊讶的是,国防部依据秘密情报作出的评估结果竟然比英国的“中情六处”足足高出了250%。就这样,秘密情报“夸大事实”的传统一直被延续下来,而根据它所披露出的事实也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传奇性。到“冷战”时期,秘密情报被“注水”的情况发展到极致,尤其是那些关于“共产主义威胁”的情报,或许是因为其内容和细节太过传奇,连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威廉•科尔比都带着调侃的口吻说,“冷战时期的秘密情报工作成为了一种带有诸多新闻媒体特征的现代事业”。正是基于这个影响,中情局在很多方面有时会过于大言不惭。例如在欧洲“社会主义阵营”轰然倒塌后,中情局立即把这项“业绩”记在自己帐本上。科尔比的接班人罗伯特•盖茨甚至吹嘘,帮助美国取得“最伟大的胜利”的就是美国的秘密情报人员。毋庸置疑,在一定程度上“冷战”的结束的确跟中情局情报人员的有效工作密不可分。但这并不等于它提供的情报都是真实或有必要作参考的;另外,美国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冷战结束后,曾一度想对中情局进行改革,使其缩小涉足的领域,从而淡化那些离奇的秘密情报给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在冷战中尝尽甜头的“推销员式的骗子”却并不想就此偃旗息鼓,伴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他们又开始“重操旧业”。一边用危言耸听的“威胁论”蛊惑民众,一边老练地促使中情局把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展到更多国家得更多领域。但深层原因还是那笔500亿美元情报经费,需要“合情合理”地落进了某些人的腰包。那么“某些人”究竟又是些什么人呢?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大片《007》,现在我们就按照影片的布局幻想这样一个场景:此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正漫步在深秋的海德公园,突然,从迷雾中走出一个穿浅灰色风衣的男子,在他的脸上深色大蛤蟆镜正好遮住那湛蓝而忧郁的眼睛,他那匆忙但有序的脚步带起几片略残枯叶;当你注视他的时候,这男子刻意拉了拉衣领,手腕上的黑皮带银壳“精工表”因此隐约闪现。这时,你可以请他去喝一杯,并像内行一样抱怨切尔西不该放走穆里尼奥。但此时千万别激动,因为和千千万万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影迷一样,这个德意志工业银行伦敦分理处的柜员只忠实于银幕上的007而不是现实中的中情局。这个美丽的姑娘当然可以漠视文化差异和这个异国男子结婚,但三个月后离婚时,她会失望地发现,这个家伙不但对家庭毫不负责,甚至对他的国家从来就没有任何突出贡献。这个例子要说明的是,秘密情报人员绝不会以如此“文艺”的形象穿梭或潜伏于世界各地。当然,你也大可不必去怀疑住在隔壁神出鬼没的河南人是中情局驻中国别动队主任。作为情报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不是“反常”,而是“常态”。他们往往是低调的,绝对不会时不时地在神色中露出鄙夷之色以此强调自己是某某名牌大学出身。他们永远是倾听者,也只是偶尔在谈话过程中会用你难以察觉地方式来引导你的话题。而一旦察觉到你受到过专业的训练,他们立刻就用优雅地谈吐及丰富的谈资把自己保护起来。当然,这样的人我们都极难遇到。这绝对应该是我们的幸运,否则,你绝对想象不到,一个能从美国国会里那些老奸巨猾的政客手里骗出500亿美元的骗子会怎样把玩你的命运。据一份秘密资料显示,美国的情报特工无一不是憨厚的“美国大男孩”形象。那些脸上带着“美国式推销员傻笑”的家伙受到中情局的长期青睐,他们屡屡受到征召。在接受培训后,他们便出没于世界各地,执行着各种秘密的使命。想要印证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困难,因为事实上大批爬上了中情局高位的人,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如果你观察历任中情局局长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推销员气质”真的是惊人得相似(参考书末附录照片)。更形象一些说,中情局就是一个把外形质朴的特工人员“推销”到世界各地,然后用同样的形象把搞到的秘密情报再推销到美国国会的专业推销组织。姑且不说他们的“产品”(情报)是否物有所值,但他们最终都把“客户”消化掉了,而中情局的金字招牌至今依然闪亮。由此,我们怀疑目前曝光的所有美国间谍的真实性。自然而然,与这些间谍一起曝光的事件其真实性也一并要受到怀疑。在没有彻底了解美国秘密情报工作所依仗的“骗子文化”真谛前,目前我们所谈论的真相全部只是猜测而已。所以说“真相即传奇”,因为最大同时也是真正的谜底从来没有彻底揭晓过。二百年了,“骗子文化”衍生出的秘密情报概念乃至中情局这样一个官僚机构,始终主导着美国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世界。那么多公众熟知的失败、那么曝光的丑闻,为什么都对它继续发展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没有任何影响?如果这都不能称作传奇,请告诉我,什么是传奇?

内容概要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卷 历史真容
 第一章 乔治·华盛顿的绝密王牌
  1“美国之父”出演的“谍中谍”
  2 乔治·华盛顿“崛起”真相
  3 美国秘密情报工作的“变态”
  附录 内森·黑尔
 第二章 “国家侦探社” 的盛与衰
  1 “美漂”创造的政治神话
  2 私营“国家机关”
  3 从神坛到地狱
  附录 美国各军种情报机构:
 第三章 “关键先生”的跨洋大对决
  1 约翰·威尔基的“情报帝国”
  2 “西班牙风格”间谍网
  3 暗战蒙特利尔
  4 最后的角逐
  附录 隶属于美国国家情报主任的美国情报界成员
 第四章 神秘的“U1”
  1 “英国化”的“带头大哥”
  2 黑鹰坠落
  3 危险的“伙伴”
  4 “U1”谢幕
  附录 硕果仅存的“黑屋”——MI8
第二卷 “冷战”备忘录
 第一章“全球鹰”升空
  1 秘密情报的“新面孔”
  2 “杜勒斯时代”
  3 核威慑下的“秘密对抗”
  4 毁灭性的“猪湾事件”
  5 “核战危机”的台前幕后
  6 “越战”泥潭中的CIA
  附录 你如何才能成为中情局的雇员
 第二章 关塔那摩秘密档案
  1 中情局的“古巴情结”
  2 “军事飞地”上的心理博弈
  附录 中央情报局组织机构
 第三章 穿梭在南亚大陆的幽灵
  1 从低谷中走出的中央情报局
  2 刀光剑影20年,战功赫赫的CIA
  3 追寻本·拉登
  4 中情局的“尚方宝剑”
  5 养虎为患
  附录 联邦调查局组织机构
第三卷 隐形政府时代
 第一章 欧洲黑手
  1 穿越250年
  2 美国的政治“推进器”
  3 锁定华尔街
  附录 彼德伯格俱乐部
 第二章 51号禁区——UFO和秘密武器研究
  1 目击罗斯维尔事件
  2 关于UFO与中央情报局
  3 中情局与蓝皮书计划
  附录 神秘的51区
结束语
主要资料来源

章节摘录

版权页:黑鹰坠落海因里希•阿尔伯特的公开身份是德国使馆的“商务人员”,他的博士头衔也不是加州西太平洋大学颁发的。至于说美国特工处怀疑他是德国的王牌间谍,也仅限于“怀疑”而已,并没有证据证明他的工作就是搞间谍活动。因此他在美国的行动也是相当自由的。1915年7月的一个下午,阿尔伯特乘坐的高架火车停靠到哈里姆站。出人意料的是,哈里姆是个小车站,火车却停留了很久。当然,也许并不久,只是天气太热了,在到达目的地前哪怕再停留一秒钟都会让人觉得时间太久。但阿尔伯特先生连抹了几把汗,眼皮子就打起架来。虽然站台上一片喧嚣,但即使是美国女郎与美军上尉的离别激吻也没有为他挡住困意,不一会儿德国博士就沉沉睡去。火车起步的汽笛声终于惊醒了沉睡的阿尔伯特,他一边嘟囔一边脱下自己的西装外套,把外套挂起来后,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惊恐地扭头看着自己的座位。当发现座位上空空如也,博士重重地跌坐了下来。一双日耳曼式的蔚蓝色眼睛里瞬时充满绝望。伯恩斯托夫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到秘密文件箱在火车上丢失的消息,绝望的阿尔伯特在哈里姆给他打电话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当时他真恨不得亲手枪毙了这个拥有高学历的窝囊废。但作为德国间谍组织的负责人,他的任务不是做刽子手而是把德国在美国的间谍活动搞得“神不知,鬼不觉”。所以他尽可能用平静的语气安慰倒霉的博士,说文件箱里装的秘密行动细节自己已经知道了,即使该死的英国特工偷去,也不会对德国间谍组织造成什么影响,他只希望博士尽快安全地回到德国使馆,其他的事他会妥善处理。伯恩斯托夫认为,“文件箱失窃事件”是英国人搞的鬼。其实,偷走文件箱的弗兰克•伯克是地地道道的美国特工,他不受英国特工部门调遣,他的直接领导是美国特工处。受英国人影响,波尔克一直留意着德国间谍组织在美国的活动,根据他的安排,美国特工处不但监听德国使馆的电话,任何出入使馆的人也都成为他们监视的对象。阿尔伯特博士办理入境签证起,就已经在美国特工处的严密监视下了。伯克受命专职“盯”他,当他在火车上睡着,伯克认为机会来了,立刻过去拿走他的文件箱,不久这个箱子便被送到华盛顿的“U1”总部。让波尔克失望的是,箱子里虽然的确装有德国在美国的行动计划,但并不能完全证明德国大使馆的间谍行为。说到价值,那就是美国人通过这些秘密文件知道,德国有意扰乱为英、法联军提供补给的美国工厂的生产秩序。对波尔克来说,这个情报的价值聊胜于无。按照波尔克的安排,德国部分秘密文件的内容被登载上了《纽约世界报》。世界报没有透露文件是怎么得来的,但这些被冠以“秘密”的文件内容还是吸引了民众的注意力,而美国情报机构这个行为的受益方则是英国。它们因此在舆论宣传上获得了一些优势,至少欧洲人认为德国在“后勤”方面搞破坏的行径有些可耻。随着秘密文件的公开,德国人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谍报组织已受到美国政府的监控。伯恩斯托夫果断决定,缩小德国谍报网的规模,一些秘密据点迅速被裁撤。这样一来,无论英国还是美国,获取德国间谍活动的情报越来越难了。波尔克敏锐意识到,自己的对手是个情报老手,遭受一次打击就很难再露出破绽,自己已经不可能通过监视德国使馆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了。他便试图从被拘捕的印度“卡德尔”党徒那里获取德国间谍的情报。卡德尔党的一名党徒很快就供出德国潜伏在美国为印度民族主义分子秘密提供各种支援的间谍,这个人叫沃尔夫•范•伊格尔,公开身份是华尔街的银行经理人。1916年4月18日,蛰伏了大半年的美国特工忽然出现在纽约华尔街,他们迅速搜查了伊格尔负责的秘密情报中心。说来也巧,伊格尔刚刚接到伯恩斯托夫的电话,伯恩斯托夫让他迅速把自己手里的所有秘密文件转到德国使馆,以防美国特工的突然搜查。伊格尔一刻也没有耽搁,放下电话后,他立即从自己的保险箱里把德国间谍网所有秘密文件取了出来,但就在尔后他手忙脚乱打包时,美国特工突然闯了进来。“伊格尔情报站”的覆灭对整个德国间谍网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美国和英国的情报部门也因此掌握了包括电话号码在内的有关德国间谍在北美行动的详尽细节。这样,德国间谍在美国的所有活动都将暴露无遗,即便伯恩斯托夫可以通过使馆的特殊地位继续从事间谍活动,但德国在美国的秘密情报系统确实是“名存实亡”。看来大使先生没有枪毙阿尔伯特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并不是这位有些粗心的博士最终把德国情报网推向毁灭。但这时给波尔克戴上“胜利者”的绶带还为时过早,虽然就打击德国间谍网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但他还是没有预料到,德国间谍会用“黑汤姆岛事件”来完成自己在美国的最后使命。1916年7月30日,德国特工在纽约的黑汤姆岛上引爆了美国军方存放的200万吨炸药(官方公布的数字)。但值得庆幸的是,事发在深夜,岛上并没有多少人,最后仅仅有三名男子和一名小孩被当场炸死,而装载这些炸药的仓库在强烈的爆炸中片瓦无存。客观一点说,有限的伤亡注定爆炸现场并没有多么血腥,但刺激人感官的是,被点燃爆炸的竟然有足足200万吨炸药,消息发出后,如果有人担心黑汤姆岛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可并不是大惊小怪。而民众对德国间谍的憎恨导致对整个德国产生厌恶和仇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让波尔克心里感到安慰的是,美国特工处迅速侦破了这个案件,德国间谍也被绳之以法。民众只是强烈谴责德国人制造的恐怖行为,并没有把矛头指向情报机构,这着实让不善驾驭舆论的波尔克大大松了一口气。但他心里肯定异常明白,自诩掌握了德国间谍所有行动的“常青藤机构”没有阻止事件的发生,应该算是失职的。波尔克难得会有这样的反思,对他这样的“精英”来说,不指责别人就已经算是反省了。事实上尽管成功摧毁德国情报网,但他领导的“精英情报机构”总的来说是个纯粹“外向”的机构,它取得这样的“辉煌”战绩也不见得是单纯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黑汤姆事件”前,许多美国人只是认为,德国间谍对美国法律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危害程度是相当有限的。直到黑汤姆岛事件发生,人们才认识到德国间谍对国家安全的危害性。但这种危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精英情报机构”自身促成的。正是由于它的“亲英”倾向,德国的间谍活动才最终演化成血腥的恶性袭击。更有这样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政府倚重的“常青藤机构”在相当程度上把美国强行推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的诱因当然不是“黑汤姆事件”,这个恶性事件只是让美国一些政客意识到政府被英国“操控”的危险性,他们要求政府能够有自己独立的主张,但这种呼声刚起,“齐默尔曼”事件随即发生,英国人非常巧妙地把“选择权”抛给美国人,这时即便波尔克这样重量级政客不替英国人说话,美国参战也是势在必行。在“亲英”思路带领下,这个国家不自觉得站到了战争前线,它已经无从选择。

后记

结束语可以说,美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秘密情报机构功不可没。而在建国之后,乔治•华盛顿也是一直励志于秘密情报机构的发展与完善。因为乔治•华盛顿始终觉得秘密情报机构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国可以通过秘密情报来掌握大量的信息,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对国家有利的,还是不利的,总之,这些都有助于国家的未来发展。而那时的情报机构,也显然带有着明显的华盛顿风格,那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能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那时,中央情报局的宗旨就是周总理的那句话:为人民服务。但是,美国国父、美国秘密情报机构的创始人乔治•华盛顿去世之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却在一点一点的发生着变化。在中情局的心中,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已经渐渐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则是越来越多的情报和对美国公民的无限隐瞒。还有,就是那无限夸大的作风和那一笔又一笔足以上世界各国都嗔目结舌的庞大活动经费。如今的中情局似乎已经离当初的宗旨越来越远了。人们常说:时代造英雄,这话没错。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确能找到不少的例子,但是,时代不仅能造就英雄,往往也会造就出堕落与腐败。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的中情局和当初相比简直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机构。贪污腐败更是随处可见,真不知道乔治.华盛顿要是知道了现在的中情局是这个样子,他的心里该是个什么滋味,会不会气的从坟墓里爬出来,然后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统统的一顿臭骂。但是不管怎样,美国中央情报局至今依然存在,依然在执行着他们的使命——每天都在搜集着大量的情报。甭管这些情报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总之,这就是他们的工作。也正是中央情报局成立的意义。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沧桑,中央情报局的风格与传统也是一变在变,但是,他们却始终屹立不倒。因为,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不管人员再怎么更迭,始终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他们要为美国政府服务。而且是永久性的。因为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美国变得更加强大,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都希望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不断地扩张。因为他们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他们要成为世界警察,甚至成为全球不可替代的霸主。只要这个目标一天没有实现,中央情报局就一天不会停手。就像当年乔治.华盛顿靠着情报机构赢得天下一样,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中央情报局搜集到的世界各国的情报仍然是向这条遥远之路踏出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自从建国以后,大量的爱国主义的电影与电视剧不断地出现在银幕上,尤其是最近几年,有关于情报题材的影视佳作更是层出不穷。虽然终归是影视,难免有些艺术上的创作。但是,通过这些影视剧作,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地下工作者的危险与艰辛,在他们的生活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候是能让你真正放松的,因为在你的身边,几乎全部都是敌人。他们不但要与敌人斗智斗勇,而且还要身手敏捷。他们必须拥有超高的智商,但还要善于把自己伪装的像平常人一样。因为只要你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然而暴露身份的后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经过残酷的严刑拷打,能够保住你自己的命就已经算是个奇迹了。但是,一旦你松口了,对整个战局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在被千万的国人唾骂的同时,甚至还会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可是,当我们赢得了最终胜利的时候,当那些千军万马在高喊胜利喊万岁的时候、当那些战斗英雄被祖国的人民高高抛向空中的时候,这时,却很难看见情报人员的身影。他们是战争中的灵魂人物,他们是战争中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但是,你似乎永远都不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往往为了一份情报,他们往往会抛弃妻子、隐瞒家人,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丢掉性命。但是,他们却得不到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胜利的花环。或许你会觉得老天如此不公,但是,这也恰恰体现了情报人员的艰苦与伟大。我们能够有今天这平淡安逸的生活,都是这些伟大的革命先辈用生命与鲜血换取来的。当然,我并不想说什么报效祖国建设国家的大话,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远离那些烦恼与不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充实与快乐。就算是对那些奉献了一生的情报人员与革命先辈们最好的回报了。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这些伟大的情报人员与革命先辈们!

媒体关注与评论

情报组织为美国的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总统华盛顿我们的情报机构能够让总统最快速度了解敌人从而作出正确决策。  ——美国中情局首任局长杜德万

编辑推荐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编辑推荐:2010年,一批被美国尘封多年的密档公诸于众,但很快又销声匿迹,为什么?据说有一些人对部分密档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在这个貌似正常的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阴谋: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曾经变身美利坚王国国王吗?美西战争难道在战争前就已决定胜负,150年前美国真的已经亡国了吗?可怖的古巴关塔那摩监狱的内部真实情况真如电视报道那样吗?本•拉登真的是“911事件”的策划人吗?美国正在制造一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世界政府吗?罗斯维尔事件并不是真正的外星人入侵,而是美国掩盖另一个巨大阴谋的幌子……对于厚厚的解密文件来说,这只是一本薄薄的书,但其中揭露美国隐藏的秘密却足以让世界震惊!一个屹立三百年不倒的情报帝秘史!美国总统借以制定国家策略的终极武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方,专门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情报并加以整理。这个地方的成员们无孔不入,既能窥见上帝的秘密也能知道外星人的企图。美国总统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这个组织的首脑进行会晤。从印度次大陆的战争到拉丁美洲的混乱、从美国独立战争到擒获拉登、从华尔街到神秘的共济会会议、从罗斯威尔事件到51区……总有一些神秘的人会出没在这些地方。他们戴着墨镜、身披立领黑色大衣,行色匆匆、来无影去无踪。有些人称他们就是“007”的化身,但他们却比“007”更加能力非凡。他们就是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成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也看过一部分书中说的解密,记得是去年年初,美国解密了1991年以前的将近1000个事件的秘密文档。那些文档,有的惊人、有的可怕、但更多的是令人气愤。正如书中所说,美国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什么坏事不敢做;没有什么谎话不敢说。也许就是因为这句话吧,我觉得这本书切中了美国,所以我才选择了购买这本书。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