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信仰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法) 葛兰言  页数:146  译者:汪润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信仰,只不过它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对传统道德的坚信不疑。
  儒释道的本质是什么?
  神、鬼、祖先与祈福仪式有怎样的微妙联系?
  情歌对唱如何演化成天地信仰?
  在这里,读懂沉淀5000年的国民文化
  在中国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宗教的地位。
  佛道,不过是妄图逃避苦痛时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苍赐福的交易;儒教,毋宁说是现世相处的哲学;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则除去追忆过往的仪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们能够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功利性,使中国人的信仰失掉内在的虔诚,也使中国人失掉本心的纯粹。
  知己文库 (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中国人的本色》,《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修养》

作者简介

  葛兰言,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汉学家,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的学生。葛兰言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节日与歌谣》《古代中国之舞蹈与传说》《中国人的思想》《中国的文明》《中国的封建制度》等。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民间信仰
 1.乡村生活 
 2.民间神话与传说 
第二章 封建宗教
 1.贵族的生活  
 2.土地崇拜 
 3.祖先崇拜  
 4.神话故事的创造  
第三章 官方宗教
 1.儒家士大夫  
第四章  宗教的复兴
 1.道教  
 2.佛教  
 3.结论:现代中国人的宗教情结 

章节摘录

  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中也可以找到这种城乡对立的证据。这种古来有之的城乡对立在古代无疑比后世更为明显。在封建时代,与城市居民不同,乡村人以左为尊;如我们所知,没有什么比各自的方位原则更易区分城市和乡村这两类人了。目前我们还无权认为这种差异是基于种族的不同,也不能视为是世族等级的分割。因为这两部分人经常彼此交流,有关历史名人往来于城乡之间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这种城乡对立同他们的群居生活方式的差异有关。在描绘城市生活的文献中,就有表现城乡不平等价值观的词句。乡村与城市生活的对比,其实就像是农民与贵族生活的对比。他们本质的区别是乡下人,或者说普通人、平民有适合他们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而这意味着贵族的礼仪不适用于平民,即“礼不下庶人”。  如果没有《诗经》中所保留下来的诗歌,我们可能无法得知古人的风俗习惯。这部诗歌集在王公贵族的眼中,有了象征意义,受到他们的尊崇。这些经过贵族之手再创作的诗歌,在其主题和诗歌语言方面却仍然保留着乡村野趣的灵感。如果把这些主题汇集起来,并用社会学方法分析,就能够成功重建一幅乡村生活画卷。但无论以何种方法进行重建工作,无论在文献中如何求证平民生活的蛛丝马迹,这个乡村生活画也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中国内陆视为一个整体的看法是合理的:它消除了地域和历史的特殊性。毕竟这点不足是微小的,只有那些历史狂热者才会对其中的个体事件和精确的年代问题痴迷不已、对这种缺陷不可容忍。在整体重建过程中,记录下这种特殊性的机会就更少了;如果这一缺陷严重地损害了历史的整体面貌,也早就会被人指出来了。  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大约始于公元前8世纪,止于公元前2世纪),当然也可能在此时期的前后,各个城邦的联合构成了中华民族联盟体(即华夏民族,其主要是在黄河流域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广阔的边界似乎也可以包括南方地区),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大致就是乡村生活的情形。  ……

编辑推荐

  中国人大多不会对自己所崇拜的神寻根究底,祭供,充满着现世报的功利,培养着自己自私自利之心。  没有信仰的纯洁性,或许更甚于没有信仰。  一个伟大的民族,既不会妄自菲薄,亦不会妄自尊大。她会拥有一群众志成城的民众,这些民众能够秉持做人的底线,追求做人的极致,有尊严,有自由,有信仰,淡定、自信、和睦。  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善于了解自己,知己之得失,纳天下之精髓,而成万世之敬仰。她的民众会自省、自尊、自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成人之至善、至真、至美,而遗后世以良风益俗。  在这里,我们精选国内外关于中国及其民众的种种著述,期待着我们这个国家以及我们自己能够——做回自己!  ①《中国人的精神》  ②《中国人的德行》  ③《中国人的修养》  ④《中国人的信仰》  ⑤《中国人的本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人的信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抛弃了信仰,更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信仰又是做什么用的.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悲的.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但身边发生的一切也确实如此.比如我的一些朋友,本来以前还喜欢一起谈天说地,但现在却每天不做正事,只想一朝发财.可是谁都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虽然这本书说的是民国时期的中国人,但是很显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到现在仍旧适用.希望看过得和没看过的都能细细品味,这本书绝对能让你每次看都有另一种感觉.
  •   这是对于中国人的解析,看了应该会有感触和感慨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比较简易,不错了,慢慢读了。
  •   这就有些老生常谈了,看看吧。还可以的一本书
  •   书挺好的,挺喜欢的,不错哦
  •   说的有理。
  •   值得国人一看
  •   儿子学校用,应该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吧!
  •   我是电影剧作,对我设计中国人物性格来说,很有参考价值,写小说方面也有用,其它,行业来说,就不清楚了
  •   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先生早就写过了,法国人从信仰角度再写一次
  •   此一系列书,我买了很多,这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便是探讨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的评价,在国际上现在略有提高,但是存在的很多问题,解决的很少,国民性问题,鲁迅提出来到现在,依然不容忽视。也许鲁迅只是开始,而真正要去了解,要去改变,振兴中华,还得努力,还得多学习、多思考。
  •   本书作者是二十世纪初叶的法国汉学家,是社会学大师涂尔干的弟子。本书从社会学角度来考察中国的各种宗教。本书原版出版于1922年,中译本应该以为《中国的宗教》。这个中译本没有附上原有的参考文献,显得很不专业。
  •   在这个快没有信仰的时代,真的需要好好从书中找一下了
  •   不值得购买,随便 看看就好,葛兰言的另一本可以买
  •   对于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解读,我尤为感兴趣,但是,这些外国人中,也分&;ldquo;三六九等&;rdquo;,况且对中华历史难免有误解之地,所以仅供参考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可以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   看待自己身边人
  •   交叉印证学习,是进步的必要条件
  •   本来想当资料书的,但是内容是在是不行啊!
  •     葛兰言,1884年2月29日出生于法国东南部Drome省,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汉学家,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的学生。他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研究。
      在《中国人的信仰》一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段话:“中国人大多不会对自己所崇拜的神寻根究底。祭供,充满着现世报的功利,培养着自己自私自利之心。没有信仰的纯洁性,或许更甚于没有信仰。”已经在几处地方看到有学者引用此段发表意见说,葛兰言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其实葛兰言要表达的本意应该是“没有纯洁的信仰,比没有信仰更为严重。”纵观全书,我实在找不出作者否认中国人有信仰的意思,他只是被庞杂的中国式信仰弄得很头大而已。
      虽然看起来无从理出头绪,葛兰言还是尽可能地寻找到他认为合适的切入点来探讨这个话题。他所引用和依据的材料记载几乎全部来自于鲁国,因为“被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奉为祭祀礼仪的典范,恰恰就是由鲁国的封建宗教归纳衍生出来的。”
      本书共包括四章及一个结论。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论述了封建宗教和官方宗教的状况以及影响。第二章中描绘了土地崇拜、祖先崇拜和信仰的主要形式,作者希望借此揭示在宗教生活形成的过程中信仰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第三章着重描述了士大夫阶层,并阐述了把儒家思想定义为“官方宗教”的理由;第四章名为“中国宗教的复兴”,主要介绍并分析了道教和佛教在中国宗教史上的作用。最后总结部分论述的是中国当代宗教,作者尝试考察现代中国人的宗教情感,并提出一个问题:这世间最好的信仰就可以通向真理吗?作者提问至此却并未给出答案。
      以下我将大概随作者的论述顺序展开思路。
      第一章的题目是“民间信仰”。作者用“他者”的眼光,以中国史料为依据向我们描述了封建社会早期(大约始于公元前8世纪,止于公元前2世纪)乡村生活的情形。他瞩目的地点主要是在黄河流域中部和东部地区。关于当地房屋的形态、方位布局、果园农田、农民生活起居、亲属关系、婚姻模式和节日活动等方面,葛兰言都用简练明晰的语言表述得很明白。
      但是当看到葛兰言关于“盛大的狂欢活动”的描写,我却不得不对作者作为“他者”的客观性提出质疑。
      “相互交换并不是为了直接的物质利润,每一个家族都为自己的劳动果实而自豪,都希望展示自己的财富;相邻的家族也一起来到村社集会中,邀请对方分享自己的财富:通过这种慷慨可以赢得对方的尊敬。在这些隆重的家族集会上,平时离群索居,自我封闭的农民们此时才会意识到富足美满,感受到自身在公共角色中的力量,并且对相邻家族的敌意也自然消除了……”
      这段描述,字里行间暗示着一个早为人类学家所认可的字眼——“夸富宴”。但我却从作者的用词中嗅出了西方游牧民族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早期的中国农民过的是家族式群居生活,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我不敢认同葛兰言所谓“相互交换”是“希望展示自己的财富”。封建社会早期的中国农民有没有财富观念确实有待论证,而“慷慨”赢得“尊敬”似乎也是典型的欧式思维。我更愿意相信,中国先民是通过辛勤劳作、质朴善良、热情好客获得谷物丰收和社会的认可,而不是挥霍财富赢得尊敬。而对于相邻家族的“敌意”,更容易出现在逐水草而居的西方游牧民族中间,固守土地自耕自作、“自我封闭”的中国农民,不见得对邻居有什么“敌意”可费心思量。
      运用史料记载作为研究材料而非亲自田野调查的不足之处就在这里,学者只能通过想象而非实践来进行研究。尤其是身为“他者”,稍不留意就会被本身所固有的思维所干扰。既成理论的“夸富宴”,似乎变成了填空题的模板,如此轻易地套在了中国先民身上。由此我不得不对“夸富宴”理论提出质疑:会不会这个概念提出的最初,也同样是由于掺杂了西方现代学者的思维干扰和误解呢?
      葛兰言在这一章提出了“圣地”的概念,并且认为,在圣地的每一件事,以及节日里的每一件事无不有益于万物;竞赛中所有的行为和程序都对万物有象征和指示的作用;反之,圣地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也都是对人类社会的暗示或警示。但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好像没有谁更有特殊的价值,也没有谁被安排了特别的结局。这一段描述事实上触及到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实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的特定事件是有象征意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点或事件因此变得神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在祭祀场合被置于神坛虔诚膜拜的草扎偶像,在祭祀活动结束以后,也不过是扔在地上被人踩来踩去的一堆草而已。世上万物,皆因其特定时期内的特有物用而被重视优待,也因物用不再而被弃置一旁。空气阳光虽有用,但因其易于取得而不被赋予价值。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里,只有当他带着这意义之网到达某地,赋予此地以特殊的意义,此地才被称之为“圣地”。而当人们离去,此地复归荒芜寂寥,本身不再具有神圣意味。中国民间信仰的运作规律亦是如此,神的崇高称号是被人们赐予的,而人们乐于赐号于他是因为相信他能够带来作用和影响,这种理念和西方那个无所不能、创世造人的上帝或真主安拉完全是两码事。
      正如英语中把东方的“龙”翻译为dragon,而实际上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指体型敦实、身巨头小、长翅膀、会喷火、脾气暴躁的凶猛恶兽(更近似于恐龙),与东方游云降雨、有鳞有爪的吉祥图腾完全是两个概念。由此可见,厘清东西方文化概念之中的细微差别是非常必要的,能够避免许多误会。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提出的大小传统概念,“大传统”是指引导文化变迁方向的精英文化,“小传统”是指提供真实文化素材的、由乡民和俗民所代表的大众生活文化。葛兰言所提及的“中国人的信仰”,无疑是就“大传统”而言的。在第二章“封建宗教”和第三章“官方宗教”之中,重点描述的都是封建贵族和士大夫的生活模式与信仰。在第二章里,作者逻辑缜密地论证了中国人对于天地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及传宗接代对于中国人信仰的重大意义;第三章则主要论述了士大夫地位的崛起、儒家思想的大概内容与成为主流“官方宗教”的过程。
      但是葛兰言将儒家思想定义为“儒教”甚至“官方宗教”,对此我表示不予认同,理由如下:宗教的基本要素必须包括教主、教义、神职人员和宗教经典。一、儒家虽尊孔子为“圣人”,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没有作为教主必须的神圣性;二、若说儒家思想是教义,其中也没有包括关于死生大事等等的一套完善系统理论指引;三、说到神职人员,被葛兰言称为“准神职人员”的士大夫阶层,本身并不是如西方神职人员那样负有布道宣讲的任务,他们只是一群以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生活行止的知识分子;四、就宗教经典而言,无论是基督教的《圣经》还是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作为宗教经典都是以统一内容的形式发到每个教徒手中的,语言简明易懂,内容千百年不变,如同“标准作业流程”一般权威。可是没有哪个宗教的经典会像儒家思想这样,频频被解读和注释(其中以朱熹、程颐、王阳明等人最为特出),甚至历朝历代地作为科举题目成为入朝致仕的门路。儒家思想是动态的、被“用”的,而不是单纯作为神圣的宗教经典被遵循的。
      从来没有哪种语言像汉语这般奇妙,它的每个字眼都对应着好几重意思,当一句话被表达的时候,其意义在可供联想的相邻几个语意范畴里流动。汉语似乎缺少一种精确性,但是它可以用一个短句包罗许多层次、许多方面的含义。无论是《圣经》还是《古兰经》都只可能有一种确定的解释,而《论语》、《道德经》以及各种佛家偈语,若是资质、阅历不同的人同时听到,却能领悟到不同层次的含义。种种解读的可能性也就造成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小传统”类别多样,内容丰富。
      葛兰言明智地意识到:“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道教代表了中国人最本土的哲学本源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宗教,就与民间习俗和传统信仰观念相始终,成为它们的避难所和保护者……倘若这种认识正确的话,道教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本书的重点。”看起来葛兰言已经隐约意识到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重点应该在于道教,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沉迷于博大庞杂的道教典籍之中,忙碌于对道教仪式、典籍、仙话等等形式上的解读,而略过了道家思想作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根本精髓所在。
      正如他所抱怨的那样,出自“老子”之手的《道德经》已经被翻译了数十回;汉学家们对这种过度的翻译颇有微词,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译本可以体现名词术语的应有之意。
      其实穿透语言障碍来看,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的要义,《道德经》中已经表述得很明确了:“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三十四章)圣人并不希望作为教主被摆上神坛膜拜。而是以“无为而治”的形式引导人们安居乐业,这才是最重要的。百姓仿效圣人去做,圣人却不自居功,功名弥于无形最好,所谓“和光同尘”“道隐无名”是也。
      所以我的结论是:中国人信仰的大传统和显在层面是儒家思想,深层本源(隐性层面)则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道法自然”,小传统中民众以“物用为神”作为行动指导来生活,由此衍生了多姿多彩的民间信仰。
      信仰的范畴远远大于宗教,宗教尤其是宗教形式对于中国人来说并非生活必需品,无论有没有超脱世俗的对于死后世界的思考,最终还是要回到当下的生活中来踏实过好每一天;至于旁人说中国人有没有信仰,或者信仰的纯洁性怎样——毁誉随他去,一点都不妨碍中国人把华夏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的精神生生不息地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葛兰言著.汪润译.中国人的信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2.5.
      
  •     很有趣的书,以另一个视角观望中国的书。。我们在谈论信仰问题时,总是以宗教信仰为判别。。却忽略了一个人的信仰也不应该单指宗教信仰。。
      想起一句话:无论我们信不信仰佛教,我们都会去叩拜佛祖。。正如我们一丝不苟的完成祖先留下的习俗,无关乎虔诚的信仰
      
  •     葛兰言的这本《中国人的信仰》还是挺不错的,虽然读起来感觉有些枯燥。在薄薄的一百来页书中,葛兰言就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从民间信仰、封建宗教、官方宗教三个章节进行了论述。中国人的信仰这个论题可大可小,而葛兰言在这么区区数页之内将这个问题阐述的如此美妙也的确不容易。时至今日,研究中国人信仰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葛兰言的这本书还是被人们纷纷引用,足见葛兰言的功绩。
      尽管中国人的信仰这一议题让人感觉枯燥乏味,可是看看书中所讲述的问题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书中所提到“天人合一”、提到的“黄泉”。而对于中国人生活的作法事,葛氏更是用寥寥数语刻画出了中国人的形象:“道场演法事令人敬重,而不是敬重演法事的人。和尚和道士只不过会些法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用;中国人会把所有能够掌握传统或只要能奏效的秘密仪式之人邀请在一起。对于一般的城里人来说,和尚和倒是甚至都称不上法师,他们只不过是些术士。”同样葛氏还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三教合一”,葛氏指出“现在所谓的“三教合一”的方法不过反映出人们对任何宗教教义基本上都是漠不关心。中国人并没有按照宗教信仰把人们分成不同的群体;按照以往的传统,中国人会同时向和尚或道士求助,甚至是有文化的人、官员。”
      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子,或许“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思想让我们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葛兰言提到的这些问题;也可能是我们认识到了但是不愿意承认,但无论你承不承认,事实就是摆在那里。三教合一的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底色已经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整个民族文化的心里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人们对传统的接受,不仅在于正统的经学研读和学校教育这种大渠道灌输,而更为普遍的是旧戏、说唱等小渠道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点需要指出的就是,这本书的译者给予书中的注释太多了,以至于影响阅读。没有这些注释也是可以很好的理解文中的意思,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就算译者知道葛兰言是涂尔干的学生,那又怎么样呢?我知道葛兰言是涂尔干的学生!
  •     整体上来说,葛兰言有用莫斯的巫术理论套到中国宗教上来的嫌疑,而且来自涂尔干的神圣和世俗的解释在很多方面很牵强。没看过那本《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maybe那里会好点。。。
      
      用《诗经》看中国古代的生活与宗教,总觉得有点。。。不过葛兰言对于中国宗教中的很多见解还是很有建树的。比如对中国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儒道释三教合一的看法很是独到,颠覆了很多。他还认为中国的宗教信仰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迷信这个观点也比较新颖。
      
      有空再写今天有点困嘿嘿~
  •   说的不错!
    期待!
  •   嗯嗯 有空就来写 最近太忙了 。。。各种神马浮云飘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