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的隐喻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郭明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文学边缘的骡文本体裁,对监狱内囚犯这一群体进行扫描和观照,描述了高墙内的囚犯们的独特生存处境和生活状态。其中包括囚犯对正常生活的向往、对犯罪经历的反省,灵与肉的纠结,也有对人性的重新审视,所涉及案例包括背叛、乱伦、脱逃、疯癫、倾轧等,分别以故事的形式叙述和串联,鲜活的故事内容与可读性,让人有读小说的顺畅感,同时可窥见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监狱生活和囚犯群体的生活状态,对世人能起到一定的社会警示作用。

作者简介

郭明,法学博士、教授,兼图书馆长。1960年10月生于江南小城临平,汉族,祖籍肖山。少年适逢“文革”,幸得其母教诲,爱好读书写字。现栖钱塘江畔,自号“檀香居士”。1977年迄今,先后干过工人(8年)、狱警(12年)、教师(13年)。现任职浙江某高校,以讲授与研究犯罪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为业。刊有《中国监狱学史纲》、《监狱学论文选集》等著作及论文若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入狱第二章  背叛第三章  脱逃第四章  乱伦第五章  疯癫第六章  相残第七章  自杀第八章  倾轧第九章  惩罚第十章  改造

章节摘录

插图:就此,我们这些被剥夺了自由的犯人,你说他和生活有着多远的距离啊!L为什么要逃跑?因为他无法忍受这种距离。因为这种距离,他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他觉得他生活在一个无比空虚的世界里。你想一想,如果给我们每一个犯人配上一个女人,那么监狱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将生育孩子,于是,我们会忙个不停,土地不再荒芜,它必须长出粮食;交换会自发形成,因为需要生活必需品;我们会酿酒,还会创作歌舞;除了喂饱我们的孩子,还要给他们一些爱以及教育和别的什么,于是我们会生产文明的全部……可是,可是”说到这儿,囚犯K被自己的想法所感动,终于呜咽起来,“我们,这,这哪是生活!我们本来有自己的一份生活,虽然,很不完美,可现在完全像牲口一样活着了,比牲口还不如,牲口还有配偶呢。”K睡在苏林的上铺。K是下床时不小心把脚踩在苏林的肩膀上连声说“对不起”的那一刻同苏林互相认识的。那已是入狱后第二天的事情。在苏林的印象里,K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犯人。这样的人落到了监狱里,必有什么特别的犯罪原因。K不是苏林第一个认识的牢友。苏林首先认识的是z,那是在晚饭时,苏林从淋浴间回来不久,开饭的铃声就响了。等到值日的犯人把饭菜拉回来,101牢房的全体囚犯已经列队唱完了歌,在操场指定的位置坐成了一个圆圈。值日的犯人把菜桶拎到圆圈中间,他满脸喜色,拿着铁勺在菜桶上敲出了节奏:“嗨,今晚的菜不错噢,红烧肉丁小油方!听说省里的大官又来视察工作了。没看出来么,每次大人物光临,伙食就变了样!”Z坐在苏林边上,他随声附和:“我盼天天有大人物光临,这样我们每天都有肉吃!”“你又做梦了!”旁边的犯人Y挖苦道。据说,Z有一次梦醒,连连问旁边的人:“肉呢?我的那碗肉呢?”

后记

这本写成于10年前的小书《监狱的隐喻》,明眼人从其“思维、语言、文体”可以看出,它既非“科学著作”,也非“文学作品”,却兼有“学术思辨”和“文学叙事”的双重特征。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可从我自编的如下一则寓言“骡子的诞生”有所意会:有一天,一头老实巴交的倔驴(科学)和一匹风流倜傥的俊马(文学)在黄河之畔不期而遇,撞了个满怀。一番对错争执之后,互不买账,居然过起招来。不过,经过你来我往的几个回合,结果却胜负难分。正相持不下之时,一只蹲在近旁观战的奇模怪样的瘦猴(哲学)忽然走上前来,面带狡黠的微笑,一边劝导倔驴和俊马放弃“非驴即马”的愚蠢纠缠,一边建议双方不如取长补短、握手言欢。听完瘦猴的一通劝诫,驴马双方似乎有所顿悟。于是,倔驴主动上前,低头认错,而俊马羞愧不已,含泪自责。随后,在瘦猴居心叵测的怂恿下,两位不仅冰释前嫌,而且相约一路同行。但数日之后,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驴马牵手进入密林,趁造物主打盹的间隙,发生了骇人听闻的“野合”。不久,产下了一匹“非驴非马”的“骡子”。此时,作为推手的瘦猴虽不识“骡”为何物,却闻而大喜,手舞足蹈,四处声称,发现了一个哲学命题:“存在是一头骡!”

编辑推荐

《监狱的隐喻:来自铁窗内的人生故事》:为了探寻犯人们的真实生活,主人公深入高墙之内,“卧底”在犯人中间,遭遇一连串光怪陆离的故事:改造与惩罚,背叛与倾轧,灵与肉,权与性……引发深深的震撼与思考。一份监狱社会的田野调查纪行。一次穿越铁窗的人性探索。一个人文监狱学的骡文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监狱的隐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东西很好,物有所值,还可以
  •   书不错,顶!!!
  •   这书看的我真烦,我只看了前一两章,真的看不下去了,作者时不时的冒出两句英文作家显得矫情又无知,总之这本书我买亏了,真不该选,比《四面墙》和《残影》差太远了
  •   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个监狱学家,伪装成犯人在监狱里度过了几个月(究竟是几个月,书里都没明说)。作者曾向《监狱亚文化》的作者承认,那个监狱学家是虚构的,他本人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从真实性来看,它比不上《四面墙》,因为《四面墙》的作者“哥们儿”曾在监狱里服刑三年,而且语言文字的组织也更有美感。《监狱的隐喻》以大约13个犯人狱前和狱中的人生经历,涵盖了监狱里的主要现象:脱逃、乱伦、疯癫、相残和自杀。给人一种感觉:这些人犯罪的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情有可原的。最后两章是作者的关于监狱的思考和推理(但没有列出参考来源),想象中带领但丁参观中国的地狱,拜访福柯和马克思。这种想象周大新在《安魂》的后半部分也用到了,但从写作和出版时间看,《监狱的隐喻》2000年9月初稿,2008年2月定稿。应该是这本书作者在先。从调查的严谨、客观、全面性来讲,它比不上《监狱亚文化》。《监狱亚文化》作者向导师坦承,他不能伪装成犯人去进行调查。而是通过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监狱、精心挑选犯人访谈对象、加上监狱里无处不设的视频监控系统,四个寒暑假、四个春节不回家,完成的调查。在大量数据和事例的支持下,实事求是,观点更可信,如许多犯人在监狱里从“单面手”成了“多面手”。全书参考书目就列满了十页,每页18—22条,共约200条。
  •   有一句我觉得很好,男人和女人的距离,就是男人和生活的距离。很值得一读的书,就是可能自己水平不到,有些地方觉得有点绕,弄不清楚。。
  •   别我推荐的,看了不错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