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食香港

出版时间:2012-9-1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晓莫  页数:183  
Tag标签:无  

前言

香港,自回归后,便应了当年艾敬的那首歌中描绘的情形——我就可以去香港啦。尤其开通自由行后,香港成为广大内地游客最热衷的出游地区之一,人们念念不忘地徘徊在铜锣湾Sogo、北京道一号,痴痴不倦地在海港城的巨幅品牌广告橱窗外,顶着烈日排队。但也有掌故颇为熟悉的自由行人们,早已摆脱了在顶级品牌店门前膜拜的“低级趣味”,孜孜以求,希望寻觅到香港的真正滋味。比如,他们逛小街穿穷巷,目的只为寻找一处传说中的美味,东奔西走,其“忍热负重”不亚于那些在名牌店排队的人。本人就曾经属于这个人群中的一个,盖因工作与兴趣的双重关系。也因为有兴趣的成分,那些追求之苦,变得不但苦中可以寻乐,在追求过程中所看所感所想,都让人产生更丰盛的收获……世上哪来此等好事,既完成了工作,还满足了口腹,更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在这样的收获下,女人最在乎的身段儿,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为什么那么爱香港?朋友们问起来,常常无言以对。想说的太多,一时间不知道说哪句好!其实香港当然并非一个彻头彻尾梦幻童话真善美的弹丸地,它也有很多对外来者甚至本地人来说,都非常不招人待见之处。有时碰到一些不近人情之处,甚至直想用上朋友常说的那句“Look,that\\\'swhyIhitHongKong!”不过,这句话是另一本书的内容,不在此处讨论。因为,纵香港有千般不美万种不堪,都跟我喜欢它爱它,毫无矛盾。开放自由行以来,我对它始终带着热恋期的盲目,钻街串巷游走闲逛,就已获得超高密度多巴胺,对所有他人眼中的不如意不满不屑充耳不闻视若无睹。这也令我在朋友圈子里赢得了一定程度的美誉度——尤其是我亲自“三陪”(陪吃喝、陪逛街、陪购物)过的女性朋友们对我的评价都甚高:“跟你逛香港挺舒服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不疾不徐,不用担心交通线路;买东西的眼光也不错,参考价值很高,甚至还有些特色店可以介绍,建议和意见也都给得恰到好处;最妙的是,完全不用操心吃什么,跟着你吃就对了……”喂喂喂,麻烦暂时停一停嘴。拜托,这种高级“三陪”导游服务,在国外都收费很高的好不好!的确,之所以掌故有些熟悉,也是拜几年来觅食写稿赚钱做吃货的生涯所赐。不知走错了多少冤枉巷子,吃错了多少碗没名堂的饭菜,花掉了多少辛苦卖字挣回来的银子……这次第,若不是多巴胺作怪,怎么可能让正常人理解呢?自然,同时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矫情地发条微博做声明:“来吧,飞行家!带一笺写给不知名的情书,我们上路;在一个拥挤城市的街头巷尾寻找爱情般的痴迷感受,香港,我要跟这个城市谈恋爱!”香港作为开埠百多年的自由贸易港,观察它的美食特色和研判背后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一部另类的城市发展历史。琢磨香港各色美食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发现这座集合了各色人种、文化和美食趣味的国际化城市的多彩一面。好吃、爱吃、会吃的香港人,在这样的美食环境滋养下,变得更“牙尖嘴利”,而越发推动着城市美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美食,竟也成为城市中可以大说特说、深挖细究的一种文化特质,这本书,就是希望借故事、借一个“内地人”对香港人文的观察,展示那些美食,说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内容概要

香港作为开埠百多年的自由贸易港,观察它的美食特色和研判背后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一部另类的城市发展历史。琢磨香港各色美食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发现这座集合了各色人种、文化和美食趣味的国际化城市的多彩一面。

好吃、会吃的香港人,在这样的美食环境滋养下,变得更“牙尖嘴利”,而愈发推动着城市美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美食,竟也成为城市中可以大说特说,深挖细究的一种文化特质。这本书,就是希望借故事、借一个“内地人”对香港的“寻吃觅食”,展示那些美食,说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晓莫,资深媒体人,港澳自由行达人。
  
于《南方都市报》(深圳)任职采编10余年。期间,为国内不少杂志特约撰稿,并曾于《上海一周》、《新京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开设时尚、美食专栏。
   90、74、94的三围跟寻吃觅食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难拒绝高卡路里、高脂肪、高糖份,不计成本,不吝牺牲身材。
   往来多吃货,谈笑尽关食。
   是个贪心的人,不想漏掉生活的任何细节。

书籍目录

中环
2超爱茶餐厅
11 纠结爱上“蛇王芬”
14 饼饼泰昌店店红
18 分子料理,对食材的礼赞
23 兰芳园:奶茶故事从这里开始
28 米其林三星照耀池记云吞
30 繁华都市里的寂寥晚餐
34 九记牛腩非常牛
39 莲香楼的淡定早茶
44 咖啡馆,女人心灵小憩地
油尘旺
52 百年大计:Jimmy\'s Kitchen
57 好吧,我拜倒在蚝裙边下
62 太平馆西餐厅:我来自广州
67 抓住吃货味蕾的PHO
71 “意大利喏”
75 牛肉赞歌
79 港式快餐打横看
85 美都餐室——带你穿越半世纪
88 摇身一变,靓猪扒!
91 走私一份净鱼蛋
94 北京饺子在香港
98 排队吃点心?
103 旺角爱情小调
湾仔
110 太兴与“芬蒂”
115 无肠公子的炼狱生涯
120 喜喜,骆克道的救命茶餐厅
123 小笼汤包的秘密
127 龟苓膏,不治性病治心病
130 凤厨栖香港,北角撞“才神”
136 北角的阿鸿究竟是不是帅哥一枚?
明星饭堂
144 明星开店,招牌好使吗?
149 明星追捧,无分贵贱
152 鸿星海鲜酒家——味道才是王道!
155 华星冰室——陈奕迅挚爱
158 喜记避风塘辣蟹——明星消夜地
162 新记餐厅——全港最简陋VIP区
165 其他明星饭堂
街边小吃
168 北角鸡蛋仔在九龙
170 地铁茶叶蛋,重在解馋啊!
172 买三块表,不如吃一份煎酿三宝
175 6号码头鱼蛋香
177 许留山甜品:许我留一手
181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不知道为什么,人生第一次到香港,第一次走进茶餐厅这种地方,就猛烈地分泌了胺多酚,产生了强大的一见钟情,并迄今数年热爱之情不减,有时遇到很难吃的茶餐厅,也非常大度宽容地:“下一次一定不会这么不好运的。” 有时候仔细想想,这才是真爱情啊。 若这份如此包容大度的情感是对着任何一个人类,想必再怎样的一对怨偶佳人儿,也必修得正果吖! 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我也点算了自己热爱茶餐厅的缘由,也可以追溯或找到一些根源。 2.菠萝油又是菠萝包的升级版吃法,不晓得出处,吃起来建议仍旧沿用吃货法则,不理过去未来,只在当下享受。 据说有阵子菠萝油被评为“香港十大不良零食”之一,盖因菠萝包本来已经用上不少“重口味”原材料制作了,还要在中间夹上一大片厚厚的黄油,当然为健康饮食者所不齿。作为反方辩手,我有理由推测出,评选“十大不良”的人们跟伪道学家们过从甚密;又或者,我还可以更加心怀不轨地认定,这评选也许是人们想推广菠萝油等“不良食物”的另一种反炒作法,让不知、不爱的人,也边尝边骂,以再三确定“骂得真有道理啊,你看你看,真的是很不健康的吃法啊!”然后气哼哼地干掉一整个,罢了还要来杯丝袜奶茶调和干燥的口感,将罪过都归之于人类追求食物口感的恶趣味上。 呵呵,好吃的东西,实在都是太邪恶啦! 翠华的菠萝油一样用上现今最流行的“冰镇”吃法。所谓冰镇,无非是将一块齐整整的黄油切片,放在几块碎冰上出场。冰暂时保持着黄油的形状,吃货自己亲自拎起来,夹进切好的菠萝包中间,似露非露些端倪,重要的是要张大嘴,一口咬下酥脆的皮、弹性十足的包和仍在适咬硬度的黄油,让黄油在口腔的温度下与菠萝包混合一团,在嘴里江湖大战。吃的人必须微闭双眼,仔细品味口腔里的故事,然后自然不自然地发出“唔唔唔”的含糊不清的感叹声。 人类享受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就是“唔唔唔”了吧! 3.蛋挞据说来源于英国,当然当初也不是眼下这个样子。在爱吃之余,对食物的掌故和人物八卦略有所知,会让你陡然变得可爱起来,赢得人群的关注指数也会上升。对于掌故和八卦,我似乎更爱后者。比如安德鲁和玛嘉烈分手,潸然卖掉配方那件事,就比了解蛋挞制作过程本身好玩得多。不过主次要先心中有数,不然全然变成一个八卦爱好者,年头久了只会被人叫做“八婆”。 关于泰昌蛋挞最大的八卦,当然是它曾经吸引到一个红鼻子的著名英国佬的喜爱——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彭定康爱泰昌世人皆知,在任期间经常叫人外卖回来给他吃,即使是离任数年后再回香港,居然也旧情难忘地去到中环的泰昌饼家买蛋挞吃,真心痴情吃货啊!这消息当时还上了香港各大报纸的头条,泰昌的老板估计那段时间做梦都在偷笑,这得省下多少广告费啊。对一个饮食类企业来说,省了,就等于赚了。

后记

打开味觉,就可以打开人生作者:知名首饰设计师、装置艺术家张小川初见晓莫,是一起去南通寻访传统蓝印花布的一次旅行中。一开始看到她,觉得她有点“疯婆子”,打算还是少招惹为妙。但迫于坐在她隔壁,出于礼貌还是说说话吧。谁知随着话题慢慢深入,从旅游聊到生活、家庭,聊到子女教育,聊到与父母的关系……,才慢慢放开心态,重新认真地看眼前这个整天开玩笑的女人,原来有着一颗细腻、理性、科学的心。我们其实有许多观念上的共识,这让我十分惊讶和珍惜。后来有一次有个机会在晓莫家住了一晚。我一直在观察她的厨房。这是我的一个习惯,从别人的厨房里,常常能获知许多关于主人的信息。比如不少有经济基础的朋友家,厨房硕大、厨具锃亮光洁,但细看便知极少煮食,那些工具很少被使用,而且工具与烹调方式及食物也完全不搭配。那些精美的厨具无非是从杂志中学来。看到这些,常常会感叹,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质?初见晓莫的厨房,锅里还盛着之前做好的菜,掀盖一股香气扑面而来,顿时觉得饿了。铺着“乡村气息”台布的桌上有各种不同的食材,面包、果酱、各种调味。这样的厨房和桌面感觉很迷人,而这样的厨房则是一个有诱惑力的厨房、充满对食物理解和想象力的厨房,是一个与家人、与孩子们快乐相聚的厨房。我想,晓莫的乐天开怀和理性细致,会同时表现在很多事上,有时让我措手不及、有时让我开怀大笑、有时让我默默佩服。我也曾与晓莫把臂同游香港,被她带着穿梭于街市和各种餐厅,行程间完全超出了我自己去时对香港的印象,更别说那些美食了。一直认为,开放的味觉和开放的思维同等重要。同理,味觉不开放的、局促的人,在思想和生活其他方面有也很难放得开,这是我观察了许多人的结果。看着晓莫书里介绍香港美食的文章,再次激起了我对食物、对香港的小街小巷,对那些街巷间常常弥漫着的香味,产生了无限遐想。而晓莫的文字中介绍那些美食的粤语名称,也是香港美食的一大特点,许多有趣的名字可以看出还港人文化的直率和幽默。吃这回事,总是能令我感到快乐和安慰,甚至在吃的时候也能产生许多奇思妙想。而与三五知已好友一同享受,则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乐体验。从美食切入,交流八卦、探讨人生,旁顾帅哥美女……,这一切都无不令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开始接到晓莫让我写书评的“任务”时,还在想,要不要绞尽脑汁说些俏皮话,放些潮流语进去。后来发现,就像对食物的感觉,语言的至高境界就是真实、真诚、不做作,用心加持。平时我们吃到一个真正用心做出来的食物,身体的不同部分都能体会、感受到,胡乱用调味料是绝不可能模仿堆砌出来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朋友晓莫出书,简介里说到自己的三围:“90、74、94cm的三围跟寻吃觅食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难拒绝高卡路里、高脂肪、高糖份,不计成本、不吝牺牲身材。”    现在不是生活困难时期,晓莫还要“寻吃觅食”,吃货的本色昭然若揭。吃货,雅的叫法是“美食家”,不过,我觉得武汉人的“好吃佬”更准确传神。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又说:“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就是要情不自禁,心心念念都在这件事上,除此无大事,如此,才能算得上是好。 一个好吃佬住在靠近香港的地方,有比这更幸福的吗?没有了。或者说,如果就在香港呢?可能反而麻木不仁。所以,住在离它近的地方,有些距离,也不错,多了寻觅的乐处,寻觅的前提是陌生,得到不容易,必欲先朝思暮想一番然后费力气得之而后快。寻觅的快乐可能有时比真的吃到还要来得大——偷着了不如偷不着——当然,这句话晓莫必定不赞同。 香港是好吃佬的乐园,原因有二,一是这个城市强烈的世俗之爱一直没有怎么受到譬如说政治之类的打扰,就像它一直闷声发大财一样,它也一直闷声过日子。晓莫说:“香港的确不是天堂,它只是个美食天堂。”有篇寓言小说写一只海鸥把飞翔的尽善尽美当作是自己的天堂,香港人就把食物之类做得尽可能的好吃看作是自己的天堂。 二是香港的杂。杂也是丰富。以中国而论,没有什么城市比香港更杂了,它什么元素都来,都接纳,都有,和而不同。本来,中国的食物特点就是不厌其多与杂,把什么都调和到一起的功夫世界一流。香港把这个杂多的特色发挥到极致了。  据说约十年前,晓莫就恋上了香港的食物,一直到现在。有一次跟着晓莫去香港觅食,我们被她领着走街串巷,在一些拐弯抹角的旮旯空地里找到好吃的,还听她讲各家各户的故事,比食物更多的八卦,离不开食又不能仅限于食。比如在港岛有家卖龟苓膏的老店,似乎是1904年开业的,而龟苓膏据说最初是帝王家用来消炎治疗性病的……惜乎我对吃食一事大抵是“我来过,我吃过,我忘了”,除非是文字,虽不能说过目不忘,但到底要记得长久一些。其实晓莫也是这样的有心人,但凡她吃过,觉得好,也会形诸文字,这么多年下来,终于有结集,于是有了《觅食香港》。这样的书值得有一本,去香港时可以按图索骥。不去的时候,随便翻翻,美食的秘辛是饭桌上受欢迎的谈资。

编辑推荐

《觅食香港》编辑推荐:自称为“吃货”的晓莫,10余年间不停往返于深圳和香港之间,她为什么这么爱香港?因为香港是她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美食天堂”。她“难拒绝高卡路里、高脂肪、高糖份,不计成本、不吝牺牲身材”,只为常遍香港美食,把“吃货精神”贯穿到底,难怪香港饕客欧阳应霁、纪晓华也要诧异她对香港饮食的了解。“跟着晓莫吃香港,就对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觅食香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7条)

 
 

  •   说到“吃货”,好像很多都是自嘲的感觉,但真正的“吃货”不是能吃,是会吃懂吃。吃的境界很多层,沪帮菜的浓油赤酱,粤菜的生猛海鲜臒气小炒,川渝的麻辣重口味,还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各地美味。很难得一个“捞妹”自居的“北方人”,坚持常年到香港去,吃很正宗的香港地道美食,还写出这种很真实的“吃货精神”。吃货女人经常是口不对心,爱美爱吃都会说要减肥瘦身的,说到为“觅食”不吝身材,不顾三高,这高调地说出来,单是这份勇气,作为女人的勇气,真是不折不扣的“吃货”!饮食上地道的做法,很传统的,在香港可以得以保存,可以生存。香港这地方又是华洋结合,很西化的东西也在大行其道,形成了很奇怪很独特的,又很合理的混合。众所周知,香港这地方多数东西要靠大陆供应,但看得出香港的饮食界人士还是很坚持自己的手艺的周全,真材实料,按足数十年如一日的方法去料理,在香港这种大杂烩地方保持,很是难得。
  •   借故事、借一个“内地人”对香港的“寻吃觅食”,展示那些美食,说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   吃货一枚,下一个目标就是——香港,带上晓莫的书去觅食!
  •   到香港都会走街窜巷的找美食,不过其他城市也是一样,要吃就要吃最地道的。努力地当好一个吃货!
  •   吃货一枚,一直想来一次香港自由行,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美食攻略……这下有书可当导游了,太好了!
  •   强力要求组团,早几年很多香港同胞组团回大陆品美食,看到这书以后要求写书的“吃货”组团到香港品美食,希望也有旅行社推广这方面的“吃货团”。
  •   “吃香港,跟着晓莫就对了”
  •   把汉堡,奶茶,云吞面,鱼蛋,牛腩这类东西都吃出个文化内涵来,这什么人来的?这些也就是咱们老百姓的日常美食,不是一说到香港就是海鲜鲍鱼龙虾鱼翅的,那是浮云。
  •   看了书发现香港的美食真心多呀,从普通的茶餐厅到贵价的大酒店的美食,都那么好吃,看得我真想立刻就去香港吃一圈了。
  •   在“国外”众多城市中,在香港吃东西是最感觉不到有不惯的,但所听到的语言最像“外国”,如果在酒店中吃东西,叫东西吃,说国语还不如说英文沟通方便。不过东西真是好吃,无论是哪个地方的风味,正不正宗难说,满大街吃货是真的。
  •   感觉书里介绍的很多香港菜都很地道呀,而且图文并茂,简直就是香港美食地图了,找个时间带上这本书去香港觅食吧。
  •   书里描写的香港美食看起来都很地道呢,带着这书去香港觅食应该不会走冤枉路了。。。。
  •   《觅食香港》,香港美食指南
  •   跟着晓莫,去跟香港谈一场“味觉恋爱”吧。
  •   香港的美食最大特点是什么人都可以在香港生根,所带来是一种文化的生根,当然食物文化也会生根,带来的是一种坚持和执着,也留住了这些味道。
  •   以“吃货”的名义跟香港谈一场味觉恋爱,哈哈,我正好就是一枚吃货,找个时间去香港吧!
  •   香港自由行美食指南
  •   五一打算去香港来一次自由行,这本香港美食指南正好给了我帮助。
  •   除了什么分子美食和生蚝其他都是很平民的,什么香港明星也都很平民(在香港,回来大陆就不是了)。不会象有些“内地明星”一样“装X”,好吃才不管你如何呢。
  •   不错的港式美食指南,找个时间带上书去香港吃喝吧。
  •   港式肠粉,港式蛋挞,港式云吞,港式奶茶……书里描写的香港美食都那么地道呀。
  •   书里介绍了很多香港美食,越看就越想去了,这个五一就去跟香港谈一场味觉恋爱吧!
  •   吃货到香港要按书找吃的,不然对不起“吃货”这名。
  •   香港就经常去,还是有些地道的美食没发掘,这次不会漏掉啦
  •   作者果然是吃遍香港的地道吃货呀,书里的介绍很赞。
  •   很喜欢欧阳的那本《香港味道》,他推荐的不错,香港美食也不错。
  •   到香港有美食地图了,按书“搵食”。
  •   吃货大爱,不知道啥时候能去香港试试
  •   我纯一吃货,去香港一定要去试试
  •   书里介绍的美食都很吸引哦,看了之后越来越想去香港了。。。。
  •   这句话在本书的P73----在香港这样一个放心率高达85%的美食之都.....我不知道各人看到是什么样的心情?
  •   香港美食可真丰富呀,从南到北,从中式到西式,一应俱全。
  •   去香港一定要先看的美食指南呀。。。。
  •   很地道的香港美食地图呀。
  •   很地道的香港美食攻略呀,除了基本的介绍,还有Tips呀。
  •   书里介绍的香港美食真的很诱人哦,没赶上五一假去一趟香港,等到端午假期要去瞧瞧。
  •   不错的一本介绍香港美食指南。
  •   去香港不错的美食攻略
  •   看电视电影,香港茶餐厅里都是什么烂仔,无业游民没事坐在那里。现在看来最地道的地方美食还是在茶餐厅里啊。
  •   最爱美食,无论是重口味的川渝,还是不拘一格的东北乱炖杀猪菜,最爱的还是做啥是啥味的粤菜,看来还是香港这种“资本主义”社会保持得好点啊。
  •   其实看作者照片,也不是那么“不顾身材”,但对喜欢美食的,大不了吃完再减吧,都是这样说的.....怀疑中....彷徨中....
  •   每次到香港,都惊叹香港的“港菜”保持得很高的水准,这个地方连淡水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弹丸”之地,对食材挑选严谨,对传统烹饪方式的坚持,对世界各地风味的相互融合,对各民族饮食习惯的包容,对某一种事物追求和发扬到极致.....或者,这就是一个小渔村经过百年的发展,到现在这样“东方之珠”花花世界,香港人精神的某一个支撑点吧?
  •   中环、油尖旺、湾仔、铜锣湾、北角……看来作者真的吃遍香港了呢~~
  •   没多少“饭”啊?不错,真可以以吃遍香港好多地方。
  •   年前买的,读起来不错,一家大小假期去了趟香港,带住这本书去,也吃了不少介绍的好吃之地,果然不错。吃来吃去还是茶餐厅适合一家大小,东西不贵,各有各喜欢,出品也保持不错。
  •   北方人吃香港,还不错的角度,不错的选择。
  •   吃东西无非是两种意义,一个是生存的生理需要,一种是心理精神层面享受。一般真正的吃货能把这两种状况结合起来,在满足了饱腹之余还能享受食物。到了大吃货的阶段还能对其食物的背景,来历,趣闻等把食物加上“佐料”,能让一起分享的人感到愉快,欢乐,神奇地把普通简单(并不是不美味,好吃与否这个问题太难说得清楚)的食物提升到精神层面上去。有了这样的“指导性”觅食指南,看着都心情愉悦。
  •   很碰巧,国庆长假到HK吃了书里写的两个餐厅,一个是九记牛腩,还真是对得起排了大半小时队。另一个是许留山甜品,还行。回来看到有这本书,想回味一下,仿制一下清汤牛腩,值得怀念的美食。
  •   书不错,应该是正版的,下次去香港可以去吃了
  •   每次到香港都是客户朋友带住吃,没多少自己做主,看来要按书上的去找找,试一下是否属实。
  •   去香港就是为了吃
  •   吃最地道的地方美食才是最能认知这地方最传统的文化,无论是朝代的更替还是潮流的变化,传统的美食总是不变的。
  •   心灵去吃点“精神粮食”,看这种美食介绍还是要先来点“物质粮食”垫肚,要不然口水会把书弄湿......就不好了啦。
  •   觅食香港,不错,是我想要的。
  •   以后去香港觅食就有指南不怕吃亏了。
  •   香港觅食--觅食香港。
  •   一本非常好的香港市井觅食地图指南。
  •   当初看过书后再找到试过好后,回来也就说过一遍,赞扬过这里面的东西后,我收到了不下十来个电话不同的朋友来问我到香港还有什么地方好吃的,这样的朋友除了再买几本给他们发过去以外还真不知怎么办?不过还好是5折买的,哈哈!流汗中....不过朋友的信任还是很安慰的。
  •   粤式的茶餐厅去过不少了,找个时间去香港,去一下地道的港式茶餐厅,对比一下先。
  •   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朋友是这样的,有这些“吃货”做朋友,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幸福,起码不会烦点菜吃什么?在吃的时候和你讲故事,典故,这样的事比菜还更吸引。
  •   老实说还不算很会吃,但这种吃的态度和觅食的心还是很不错,点子也很准,“吃点”也不错,毕竟是“过江龙”,哦不是!是“过江凤”。
  •   有中式,西式的,中西结合的,越南的,欧洲的,本土的,还有怪胎的,这是“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啊,也就香港这个地方才会有这样的故事,还可以好长好长。
  •   貌似没什么介绍高档的香港食店,平民化才是大众想要的。
  •   买了这本书,去到香港就不怕找不到好吃的了
  •   还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最近要去香港,很多好吃的,都会去试试,值得买
  •   带着这书去香港找吃的,都可以不用导游了。
  •   请出版社帮忙联系作者,去香港时通知我,带我一起去,一星期内吃的的不论价格,我包了,我买单!谢了!
  •   去香港找吃的去。
  •   维港两旁的灯饰烟花,多种风情的街道,琳琅满目的货品,还加上如此地道和丰富的美食,这才是东方之珠的魅力最怀念的地方。
  •   香港人又喝早茶的习惯,有空要去试试
  •   香港的总有点混合得有各地各时的味道。
  •   很向往香港的饮食,但没去过香港,先学一点理论知识。
  •   能在到处游走,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把工作当成享受,对人生有一定的要求,身体要健康,最重要的是好东西要和人分享,这才是能做好一个“吃货”的基本条件。
  •   挺一般的 对香港比较了解的就不必买了
  •   看来作者为了写这本书走遍了香港大小角落呀,虽然并非港人所著,但感觉很地道。。。。
  •   作者以自身感觉的文字去描述一样样喜欢的美食,很不错,看了让人想去尝试
  •   香港~其实更多的向往是那边的剧情气氛
  •   不用带奶粉了,去香港就老老实实照顾自己的肚子好了,不要亏待自己啊。
  •   準備去香港玩時參考用
  •   我经常去香港,这书不错
  •   为去香港做准备
  •   里面有香港各餐馆的详细地址,挺实用的。各招牌菜也列在上面了,可供参考。
  •   到香港不单有打酱油,不单有什么“包包”,还是要对的住自己的胃。
  •   粤菜还是香港做得精致地道,为什么?求解!
  •   其中几个如“太平馆”,“莲香楼”等广州也有这样的字号,不过好像是“物是人非”了,下次到香港去好好试一下,比较一下看看如何。
  •   还行的美食指南吧。。。。
  •   “干爹”变成了不那么好的意思,“吃货”现在也成了褒义词了,时代真的不断在变,连词的意思也在变。
  •   和很多专注写旅游美食游记的书籍一起买回来的,本来只是推荐的一本相关联的书,没想到成了这一批里面最值得读的游记,虽然写的餐厅不见得是自己最爱吃的,但作者的出发点和人文感怀很值得一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非常用心写出来的文字
  •   吃是一种境界,觅食是一种态度。
  •   大吃货一个,喜欢。
  •   开团吧,我报名参加,喜欢的就是这种街头巷尾的地道美食,这才是美味的皇道。
  •   作者自称是吃货,我也是 哈哈
  •   这个主动说是自己吃货,真是好样的。
  •   努力做好一吃货--不容易啊。
  •   真是吃货
  •   一本不错的吃货指南。
  •   做吃货不简单,会写的吃货更不简单,能写得好的吃货....哄哄的。
  •   是很不一般的“吃货”,北方女人敢吃蛇了?!敢吃”禾虫“不?!加上吃”36“,你就真正的”大吃货“了。
  •   包装不错,适合吃货的我
  •   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去,第一顿我都会是那些国际连锁快餐之类(当然,有人带和请的时候例外),但搞清楚之后我会吃最本地最特色最风行的。从一个地方的最地道最风行的食物可以看到这地方人的各种最真实的性情和“三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