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女

出版时间:2011-5-1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诒和  页数:153  字数:4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坐牢十年,和女囚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作者说,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情?罪小说系列《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杀夫、肢解、装坛、入狱、赎罪……
  三十年后,真的刘氏女也许已经走了,作者把她落在纸上,不写政治,不说制度,沒有直接刻意描写那个年代的丑陋,甚至连愤慨也沒有,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內心。
这是作者第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
◎小说人物表
苏润葭  女囚,M 劳改农场女性中队小组长,原是一贯道点传师
杨芬芳  女囚,M 劳改农场女性中队副组长,高大强健
吴艳兰  女囚,劳改中队卫生员,水平比赤脚医生还低三等,也是一贯道
小妖精  女囚,劳改中队伙房里的漂亮女犯
刘月影  女囚,因肢解癫痫丈夫老魏,入狱多年,刑满释放后留在 M 劳改农场就业
张雨荷  女囚,从省城来 M 劳改农场的戏剧学专业大学生,要坐班房二十载
易风竹  女囚,易疯子,二流子,属劳改中队政治犯罪的二工区
李学珍  女囚,劳改中队文化程度最高的,留美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疯疯癫癫
巫丽雪  女囚,高中文化,像吉普赛女郎,劳改中队里被指疯了的,多是有文化的
汪杨氏  女囚,劳改中队六十岁上下的老病号,高血压,原是富农分子
骆安秀  女囚,浑身牛皮癣,与劳改中队里的张雨荷一起为汪杨氏收尸
邹今图  女囚,劳改中队里绣工出色的,原是县城里的大小姐
黄君树  女囚,属劳改中队政治犯罪的二工区,原是某机关的会计
老 魏  刘月影丈夫,患原发性癫痫,没法治,妻子成天吵,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
老 姐  老魏之姊,嫁给省外一个煤矿工人
栓 儿  老魏与刘月影之子,一岁多时即丧父
覃天聪  刘月影刑满释放之后的厂部恋人,军犯,上海人,搞无线电的
母 亲  覃天聪之母,丧夫,厉言反对覃天聪与刘月影结婚
中队长  M 劳改农场女性中队最高长官,与指导员均为总负责人
陈干事  M 劳改农场女性中队司务长,队部管伙食的,脸蛋漂亮,身材发胖
邓干事  从农业专科学校分配到 M 劳改农场女性中队,管二工区,梳一双辫子,爱笑
唐干事  M 劳改农场劳改干部,女囚汪杨氏收尸入葬时的当班人
穆干事  J 劳改农场劳改干部,家里原都是种地的,对犯人干活要求苛刻
老 钱  J 劳改农场有名的反改造分子,因贪污入狱,被穆干事毒整过“抖尿”
小 戴  J 劳改农场有名的反改造分子,原是惯偷,与老钱被犯人戏称“钱袋”

作者简介

章诒和,安徽桐城人,生于重庆,居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顺长江,水流残月》《这样事和谁细讲》等,并和贺卫方合著有《四手联弹》。
章诒和的微博t.163.com/1642658000或t.sina.com.cn/1907616172
◎作品往事
冯亦代(翻译家,《读书》杂志发起人之一):听罢回家,三日后打来电话,说,“两晚没睡好,小愚(章诒和的小名),你写出来吧!多么好的小说,也是一部电影。”
吴祖光(剧作家,京剧《红娘子》作者):
听后,他在客厅走来走去,激动地对我说:“诒和,把你刚才说的,落到纸上,就是中篇。赶快写吧!”
蓝英年(翻译家,《寻墓者说》作者):“文革”期间她被投入监狱……我没有过她那样的经历,但对她的经历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我有“反右”挨批判和“文革”蹲牛棚的经历。我的经历乘上几倍便是她的经历。
邵燕祥(作家,《找灵魂》作者):其实,以你的一生,以你近来写作的贡献,你已经不愧为“一粒铜豌豆”,“一只快乐的牛虻”。
贺卫方(北京大学学者,《四手联弹》合著者):愚姐是戏曲文学方面的专家,本身即为作家,并以多部作品在汉语世界里树立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拥有大量痴迷的读者。
萧瀚(中国政法大学学者,《法槌十七声》作者):瞬间之念,即可杀人。之后,我请教了法学家萧瀚,他告诉我:就有一种犯罪动机,叫无动机。
孙郁(鲁迅博物馆馆长,《百年苦梦》作者):
和章诒和只见过几次面,印象却很深。她全不像坐过牢狱的女人,开朗的性格和爽快的谈吐让人想起学院里的老师。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作者):
章诒和的小说,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它在叙写“文革”的深度和力量感上,都超过了余华的《兄弟》和贾平凹的《古炉》。
丁东(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者,《冬夜长考》作者):说到散文……一些人只知道把眼睛盯着余秋雨。其实,最棒的散文出自章诒和。我说她是“文起当代之衰”。
谢泳(厦门大学学者,《靠不住的历史》、《书生的困境》作者):读到了她写的几篇手稿,的确非常精彩。

书籍目录

第一节
到 M
劳改农场很有些日子了。若问,我最主要的感受是什么?回答仅一字:饿。是的,比乞丐还饿。流浪于城市街头的乞丐也饿,但他们在菜市场能找到废弃的菜叶,可以在垃圾桶里淘到过期饼干或变质罐头。在这里,什么也找不到,啥也没有。有的是铁窗、栅栏、网丝和岗楼。
第二节
汪杨氏死了。这个六十岁上下的妇人就死在我一侧,隔了四个人,离我八尺八远。是清晨被苏润葭发现的:大家都起来了,她怎么还赖在床上、躺在被子里,一动不动。苏润葭连叫几声,也没动静。
第三节
冬季渐渐地来了。天黑得早,收工回到监狱天空已是深深的蓝色。一盏低瓦数的灯,孤零零地亮着,模糊又朦胧。电灯没把房间照亮,倒显得整个监狱十分阴暗……接近年底时的一件大事,就是每个犯人必须以书面形式总结一年的改造情况。
第四节
苍穹高渺, 星光闪耀, 很静了。我把纸放周正,钢笔捏在手里。刘月影开始了漫长的讲述——“我住在 C
市旁边的一个县,干的是农活,向往的是城市。我身体好,人也算巧,那点农活算不了啥。有空就爱聊天,老打听城市里的情况……”
第五节
决定了的事,刘月影是一定要做的;不仅做,还要做好。杀的时间,定在老魏再次发病的时候。用不着刀或其他凶器,她有的是力气,两手攥住脖子一掐,老公即可一命归西。重要的问题是对尸首的处置,杀人的真正难处正在于此。
第六节
躺在窄窄的床铺,紧紧裹着棉被,可还是觉得浑身冰凉。凉气是从心的底部冒出来的,根本无法抵御。而老魏那颗被锯下、被腌制、被浸泡的脑袋,就在眼前不停地滚动和摇晃。我希望刘月影来自原始部落,那时对暴力的定义和用刀砍下人头不觉得有啥。但刘月影不是原始人,她实在是太可怕了!
第七节
刘月影满刑了。我以为犯人刑满释放,会有个仪式,哪怕很简单。结果,令我失望,也让我愤怒。晚点名的时候,中队长说:“刘月影今天刑满释放,留场(指留在劳改农场)就业。”——完了?完了。就这么一句话?就这么一句。犯人无偿劳动十余年或几十载,得来的是一句话。
第八节
刘月影到达成昆铁路工地已经是下午时分,母子见面的场景平淡得出奇,出奇地平淡。栓儿只说了三个字 :
“你来了。”答也是三个字:“我来了。”“你跟我走吧。”栓儿走前,刘月影随后。一路无话,儿子不想说,母亲害怕讲。唯一的亲情仅表现在儿子接过母亲的手提袋。
第九节
归队后的刘月影,第二天就出工了。当班的干事让她歇一天,她不肯。说自己一个人呆在屋里会胡思乱想,受不了。经过这次痛断肝肠的探亲,可谓杀夫之后又失子。刘月影渐渐也想通了,开始调整生活的船头,做鞋给自己穿,工资发了,钱给自己花,隔段时间,要到山下的厂部(即劳改农场的机关所在地)去赶场,那里有供销社、小商店和小吃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氏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2条)

 
 

  •   知道这书要出来的消息,第一时间买了读了,当天读完,写了一篇简单的读后感,今天再买书,看到顺便贴下,这是在帮出版社做广告,嘿~

    所有的伤口都是故事

    章诒和曾说她这辈子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充其量不过是一场孤单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她拿起笔,也是在为自己寻找继续生存的理由和力量,拯救即将枯萎的心。

    这话,带着悲凉的温暖。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一个个故事叠成的。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的人,肚子里该盛放着多少故事?从《最后的贵族》到《总是凄凉调》,她用文字叙述了一个人的爱与乐、苦与仇,也给那些原本不该如烟的时代往事注下了浓厚的一笔。

    相比章诒和之前的“往事系列”均为散文,新出的小说《刘氏女》,可能会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用句不合适的流行语:做厨师的怎么搞起兵法呢?反了,反了!——其实,早在1979年,在她去图书馆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小说后就定下了。

    “我在监狱蹲了十年,和女犯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不少女囚进了监狱,又有了新的故事。《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她在自序中说道。

    小说通过“我”张雨荷(章诒和的谐音)的所见所闻,带出囚犯们的往事。主角色刘月影的杀夫、肢解、装坛,章诒和写得冷静“无情”,读之心抖。同时,浮现了一件发生在家那边的真实故事:某情侣不合,女方提出分手,男方请求还在一块,未果,杀掉女方,尸体放在床底下好几天,直至出现腐烂味,男方以肢解、分尸处理。听闻这事后的第一反应,和看到刘月影的杀夫故事是一样的:这,怎么可能?

    现实,又分明上演着最真的惊悚片。对此,章诒和说:“特别是犯罪情节,我再有想象力,也写不出来那个孩子—那个一岁左右的儿子。别说是我,就是劳改干部在看了刘氏女的档案,也是倒吸凉气,觉得离奇到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刘月影的入狱、赎罪,到底是在一个没有爱与理解的世界,难以走向阳光,就像小说最后写的:风,就是人生。

    在书中,处于相对次角的易风竹,倒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她满嘴脏话、黑话,自况“只会骂人,不会说话”—“老公日你的家伙”“日你妈呦”,等等。试想:可能看似粗野的人,背后自有她或他的一套朴素的生活智慧。也不知最终的命运如何,甚为惦念。

    再说几句闲话。与牛津版相比,大陆版平装本增加牛津版没有的《刘氏女》笔谈、人物小记。两者的装帧也是各具特色,牛津版封面凝重些,大陆版偏明亮雅趣。封底绣上鱼的两只鞋垫,是女囚亲手绣制送给作者的。章诒和说,“监规不许犯人彼此接触,更不许过密交往。所以,她们的感情表达往往是无言的,对你好,就偷偷塞过来一块窝头片。”这让人除了能看到监狱里的种种荒诞之外,还是能看到人性的微光。

    在笔谈部分,章诒和还讲述了一段细节故事,这也和那鞋垫上的两条鱼相照应:我后来也学着做针线活儿,做了一双灰色的鞋垫寄给母亲,左脚鞋垫脚心部分绣了一个“女”字,右脚脚心部分绣了一个“马”字,两只并拢来看,就是“妈”了。
  •   诒和先生因言获罪,在监狱一住十年,用她自己的话说,“和女犯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若把她的故事付诸纸笔,本就是一部传奇;然她在监狱十年间所见所闻,更教人匪夷所思。女犯们的殊奇人生,经她的笔,一字一句缓缓道来。一部《刘氏女》,有狱中生活情景的白描,半盆水洗澡、饥饿、污言秽语、艰辛劳作混杂着纳鞋底绣鞋垫的期盼;有犯人们彼此争竞又相互依偎的剪影,为一块布片勾心斗角、一点热水引发的争斗、一杯红茶温暖整间牢房;有女犯曲折料峭的犯罪经历,弑夫、肢解、腌制、装坛,终因儿子一句稚语导致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更有的是女犯们在极端的生存环境下对家庭、亲情的极度渴望,对爱情、对正常生活的希冀与向往。
    习惯写散文的章诒和多以《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为读者所知,《刘氏女》是她第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以女犯们为原型的“监狱系列”小说,章诒和共计划写出四本。《刘氏女》最先付梓,读来就是对一场对人性的拷问。
    主人公刘月影是一个单纯的姑娘。嫁人的目的单纯,一点彩礼、可以进城住、婚后可以进工厂,足矣。至于丈夫的相貌家世、为人如何则一概不知,甚至连最基本的健康状况也不晓得问一句。对生活的要求单纯,“送我一根扎辫子的红缎带,都能高兴老半天”。情感单纯,对儿子是深切的爱,在监狱里哪怕有一点时间也用来给儿子绣鞋垫,日夜只盼得出狱与儿子团聚的一天;对丈夫则是单纯的嫌弃,嫌弃他的病。甚至连她杀人的动机都那么单纯,只因为羞于让人家知道自己是“羊角疯的婆娘”。
    单纯是那个时代人普遍的状态。教育的缺失导致常识的缺失,人的基本价值判断来自于情绪而不是理智。学校和监狱,二者至少兴建其一。教育的作用是让人理性,是思想的浸润与陶冶,让人知道什么事不该做就一定不能做,防患于未然,是积极的;监狱的作用往好听了说也是教育,只不过这教育是“劳教”,用肉体的惩罚与折磨强制磨掉被监禁者的棱角,是事后教育,是消极的。治世,学校多而监狱少;乱世则反之。秦始皇时“褚衣塞路,囹圄成市”,乱象即生。
    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教育,都是为了让人知道什么不该做。而什么应该做,原本就被揣在内心深处不为人知可能也不为己知。监狱大火时,刘月影又背又夹,救出了两个女犯。大火里哪有那么多时间思前想后考虑立功呢,刘月影的救人,跟杀人一样又是“没有多想”的结果。就是一个“没有多想”,不经意地暴露了她本性中的怜悯与善良。
    人性中的美好多么难得,即使它经常来自于自私的源泉。刘月影期盼见到儿子,是因为她渴望亲情,希望被家人承认;追求爱情,是因为期待生命的完整。健全的社会应该给人提供实现这两者的条件,如果不能,至少不要阻碍。
    监狱意味着禁锢,人们因为妨碍了他人的自由而在这里失去自己的自由。而长期的禁锢总是会带来两个结果:对牢狱生活的习以为常和对自由、对爱的热切向往。每个犯人都会渴望自由,然而当自由真的降临时,不见得人人都能接受。风雨如晦的夜晚,重获自由又复归来的刘月影凄厉地高喊“劳改队永远是我的家啊”,让人眼前一恍,仿佛看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出狱不久就吊死自己的老头儿布鲁克。监禁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停止的生活。鱼缸里的鱼,只保持七秒的记忆,从这头游到那头,看到的就都是新的。对人的监禁则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用很多年的时间强化这一天的记忆。一旦停止,就意味着改变,就会本能地不适应。
    监狱也让人冷静。章诒和就是在狱里想明白了,自己之所以屡屡受挫缘于看什么都不顺眼,还说了出来。安迪在狱里想明白了,爱要表达出来,不要总是让自己爱的人失望。李尔王也是在监狱里看清楚了三个女儿各自对自己的真实态度。
    在监狱里,越是受到压制的东西,越是被渴望。女犯人满嘴脏话源于她们被压抑的欲望,彼此依靠取暖是因为她们渴望被爱。我甚至猜测,在那种极端的生活状态下,会格外容易产生同性的“爱情”。因为那是一个过于寒冷的地方,唯一的热源只能是内心的爱,而犯人们是见不到异性的。为了压制犯人的正常欲求,就有高体力高强度的劳动。肉体的累可以消弭一切,包括思考。就像部队对军人的第一步训练就是走正步,直走到昏天黑地让你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想,为什么要走正步。于是剩下的唯一反应就是条件反射的服从。
    章诒和说,这部小说写得很吃力。但它的口吻很冷静,很美,用的是一种人在事中却置身事外的达观写法。也许正因为写的是不理性的故事,才更需要作者恰到好处的把握。她的笔下,这些把理性放逐的人们终于自身也被放逐。把丢掉的东西重新找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还是让我们期待,理性从来不会离开。
  •   故事既命运《刘氏女》 对章诒和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她是章伯钧的女儿,读过她的《往事并不如烟》。最近对这本书的报道和消息很多,于是带着好奇就看完了。 《刘氏女》字数不多,四万多字,就是一个中篇,所以小书不大,还是精装,很漂亮。封面上画着两条鱼,介绍说是章诒和在劳改农场中,“同改”(同时改造相当与同志)送她的鞋垫上的图案,很漂亮。 关于五六十年代的劳改农场,有过好多人进行了描述,从二十年前张贤亮的《绿化树》《我的菩提树》,到现在的严歌苓笔下的《陆犯焉识》,这段历史的确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描写,不过在这么多的作品中,我了解的关于女犯人的却只有这一本,可以说即使在监狱中,男犯和女犯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个故事其实是真实的,章诒和在劳改农场服刑十年,刘氏女就是她的同改,因为那个年月,犯人们尤其是女犯人多数都不识字,所以每年写小结的时候,章诒和就忙了起来,也借机了解了很多同改的经历。其中刘氏女无疑是最惊心动魄的一个。刘氏女出身于农村,无比羡慕城市,当有一个机会嫁到城市的时候,就没有犹豫地结婚了,婚后才发现,丈夫老魏患有癫痫病,经常口吐白沫抽搐不止,这让她无比难过,下定决心要离婚,可是却因为有了孩子,没有得到组织的批准,一次两个人一起去看电影的时候,老魏在电影院里发了病,大家都喊刘氏女让她把自己的爱人给弄回家,可是她羞愧得爬到了凳子地下,然后偷偷溜走了。当时她就下定决心,好杀死老魏。 杀人不难,但是如何处理尸体就是一个大问题,刘氏女想到了自己拿手的腌腊肉,就准备了好几个大坛子,还有咸盐和花椒等等用品,等到了冬天,一次老魏发病,她就用力掐死了老魏,然后从脚开始肢解了尸体,一块一块的腌好,没想到当时只有一岁多的儿子看到了,她也没多想,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大家都以为是老魏去了农村,在乡间发病死了,还为老魏修了个坟头。几年以后儿子的姑姑来看她们母子,吃饭的时候,姑姑问她怎么没做拿手的腊肉?她说好多年没做了,这时候儿子突然说,妈妈腌的爸爸的肉能吃了吧?于是事发,公安局从她家的床底下发现了老魏被腌制的尸体,轰动一时。 其实杀人以后刘氏女一直提心吊胆,听到点动静就以为老魏从床底下的坛子里面爬了出来,杀人的确不是一件好事。后来刘氏女服刑期满,去看儿子,可是因为这个事情,母子之间的裂痕无法弥合,只好又回到了劳改队。后来有处了一个对象,可是最后也是因为对方的母亲无法接受这个事情而黄了。是啊,当你知道了这个故事,看到了这个人,你肯定无法忘记,她曾经把一个大活人杀掉,然后腌到了坛子里。杀人也许算不了什么,问题是这样的杀人方法太特别了。于是她的一生也被毁掉了。
  •   当自己把已患重病的丈夫杀死,进行肢解然后放进坛子里时,一岁的儿子正坐在床上眼睁睁看着母亲所做的一切,不哭不闹,不吵不喧嚣。
    两年过去了,死者的姐姐来看望弟媳妇,吃饭时偶然抛出一句:“我记得你亲手做的腊肉,腌肉特别好吃,现在你怎么不做啦。”儿子突然起劲地嚷:“妈,你腌的爸爸的肉,现在该可以吃了吧?”
    一句话,让这位母亲锒铛入狱。
    看书的时候,我在想,这位一岁的小屁孩能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作者章诒在小说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但是谁也无法解释这个现象。就是连办案人员,也对这个小屁孩的记忆力如此之好感到惊讶。
    只是当他们把坛盖提起,把这女人丈夫的头提起来时,才相信这个小孩子说的是真的。
    20年的监狱生活,让这位母亲,从年轻到白头。等他刑满准备回去他儿子那里时,他儿子拒绝了他。无奈只好回到监狱。
    一个希望破灭之时,另一个希望又燃起,她与一个男犯好上了。准备等他刑满后,两人结婚。等他回上海探望母亲一趟,回来之后希望又破灭。因为这位男同志的母亲听说儿子准备娶的媳妇是谋杀亲夫的女犯时,她对儿子态度非常鲜明:要么跟女犯过,从今往后没 有这位母亲,要么离开女犯。这位孝顺的儿子听从了母亲的劝告。
    她又陷入了黑暗。
    这个她就是《刘氏女》中的主角,刘月影。因为丈夫经常发羊角疯,让她难以忍受。最后选择杀夫,肢解,入坛。
    知道章诒和,是通过《往事并不如烟》,字字皆血的文字读来感慨万千。出身名门的她,因为父亲章伯钧的缘故,在监狱呆了10年,从26到36,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是与犯人共度。等她出来之后,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生活是苦涩的,苦涩的让她无法自拔,她只好透过自己的笔端,把压抑已久的痛写出来。因为很多文字,她都是边写边哭的。有时哭的无法下笔。
    没有经历过长夜的痛哭不足以语人生。
    而章诒和却经历了太多的痛哭。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她的文字不圆润,不油滑,甚至不纯属。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有原始,狠,粗粝,又夹杂着历练。短短的5万字,却让人产生无限的瞎想。
    她说自己最弱的一点就是虚构,所以他的文字都有来处。
    因为这些素材都来自监狱。
    都来自于见不着阳光的二尺二宽的床板上。
  •   有人说,章诒和的第一本小说看上去也像是散文,然而,我恰恰喜欢的就是这种散文气质的文字。生长在民国、有一定古文功底的章诒和的语言是优美流畅简洁的;以亲身经历为蓝本的写作带给读者的感觉是倍加真实的;而章先生坎坷的生活经历又赋予了她看待、分析问题的独特视角;加之字里行间显见的非常认真的写作,便造就了一本非常好的中篇小说----《刘氏女》。
      由于语言的流畅、人物性格的到位和故事情节的引人,再加上篇幅不长----只有5万字,《刘氏女》几乎是我一气呵成读完的,如果说中间有停顿,那么,一定是刘氏女的遭遇让我想到了汉娜。尽管国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待事情具体的表现也不一样,但刘氏女的性格内里与《朗读者》中的汉娜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不得不说,一年半以前,我读《朗读者》时,尽管看了两次,但依然觉得不是特别明白,而现在,章诒和笔下未得满刑病的刘氏女和其他诸女,恰恰为我解读了汉娜,解读了汉娜为什么最终会自杀----一个人长期坐牢,就会难以与社会相容,而这些人一旦没有亲人或被亲人抛弃,那么日子就将更加难熬,汉娜深知这一点,加之汉娜一贯自尊,就更不愿意成为别人的累赘,因此选择死在监狱中。与汉娜不同,或者说刘氏女比汉娜更加让人同情的一点就在于刘氏女始终是对儿子抱有了很大希望的,15年的牢狱,给儿子纳的一双双鞋底就是刘氏女支撑下来的动力,不难想象,母亲的火热面对儿子的冰冷,该是怎样的心碎。
      然而,尽管同情刘氏女,我却无法怨恨她“无情”的儿子,一岁的孩子目睹了母亲残忍杀害父亲并处理尸体的一幕,偏偏这个孩子的记忆竟有那么早,直至成年都始终记得儿时的事情,更何况,还有后来的母亲被捕和自己被寄养在姑姑家事,凶案+舆论,死去的人和坐牢的人自不必亲自面对口水,而一个无辜的孩子,却因扯不开的血缘而被无辜地卷进了话题的中心。儿子十几年来无端受到的伤害恐怕并不比刘氏女面对儿子的那一刻受到的伤害小。
      在心疼这个孩子的同时,我又想去恨他的母亲,却又发现恨不起来,我对她们母子的感情就是这样反复纠结着、反复着。我虽然是80后,可也见多了在最艰苦年月嫁到城市的女人,早些年她们要顾及贫穷的娘家婆家,过得不如真正的城里人,老了老了,城里没她们的退休金,乡下也没她们的地,她们过得又不如乡下人,而贫穷的生活和包办的婚姻往往又注定了她们一生的不幸,偏偏,又各个没念过几天书,于是,无端的苦,要么自己生生咽下,要么成为祥林嫂不停地说----无论如何,没文化没见识的她们是挣扎不开命运的,而命运又偏偏和刘氏女开了个玩笑。刘氏女固有自己的可恶,可是,说到根底,这都是社会问题----我们的教育太薄弱,数理化教不明白也就算了,三观都没给教正。即便今天,农村一些早早不读书的女孩子到城里打工,依然是把握不住自己,完全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弄不懂应该怎样去得到它们,弄不懂什么是爱,搞不清什么是责任,于是,早早同居,早早堕胎,早早分手-----我的姨夫开着一个饭店,里面打工的女孩,各式各样的,多少年下来,我已经见得太多了。然而,和她们的“愚昧”或者“愚蠢”一同展现在我面前的,还有她们的善良、天真和能干,正如刘氏女一般。
      我不愿多讨论人性的善与恶,这个问题,已经在包括《朗读者》在内的无数小说中被讨论得铺天盖地了,而章老师在别册中的解读,也让我彻底失去了这个兴趣。可民族的教育问题----不是数理化英语的教育-----而是价值观的教育一直是被我们所忽视的,今天,去参加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时代与人”讲座,有幸一睹章先生的风采,她还提到“三个不可低估”的问题,我不清楚她是否真的清楚,所谓“愚昧”就是即便在这几年,而不是中国很贫穷的那些年,还有人为了躲避计生办的结扎,生完孩子不到24小时就跳进屋后的池塘,就是即便在这几年,还有女人能自愿睡进一群小保安的屋子,早上带着裤子上的血回来----刘氏女的人生走完了,几十年后,张王李氏女又扑上来。但愿,这些是不为章老师所知道的----就算她知道,除了痛心也毫无办法;但愿,这些能不被我们的后辈所熟悉----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几十年后,这些事情能消失得无影无踪。
  •   章诒和先生的第一部正是出版的小说,以平淡但绝对震人心扉笔触将刘月影杀夫、肢解、装坛、入狱、赎罪……的过程完整地再现于读者的眼前,让人难以忘却每一个细节。

    不说政治但无法回避政治,不谈制度但必须直面制度。章诒和以看似平和的视角缺深刻地透视了“女囚”们的内心世界,令人唏嘘。
  •   看过章诒和的《杨氏女》迫不及待的就像买这本《刘氏女》,女囚的生活是一般人无法体会,无法窥视的,作者凌厉的笔锋,把人性的丑恶一层一层的揭开,让人不忍直视,也没有勇气去直视,但这种对人心灵深处的震撼却是其他的小说都做不到的。
  •   晚上本来要加班写报告,但是到家后发现买的7本书已经被媳妇放在了茶几上。章诒和的《刘氏女》和《杨氏女》小巧秀气、刘勃的3本书质量一般、齐邦媛的《巨流河》书大字小但印刷的还好、1本所谓的畅销书《秘密》搞得花里胡哨。

    想着要命的加班,便拿起刘勃的《小话西游》来乐呵乐呵,躺在沙发上就着媳妇刚煮熟的毛豆看了两篇,想的却是1个搞戏曲的“老女人”会写出多么精彩的情欲戏,想着想着就无耻的把刘勃打入“冷宫”,拾起《杨氏女》,这一拿,再没放下,一口气读完,只觉得胸闷,没法评价故事或者该叫事实里的人和事,因为爱情就是惩罚。这惩罚不仅针对当事人,还针对所有在爱情中迷过路的我们。

    看完《杨氏女》,从那张别人家(租房)的木头沙发上起来,腰也酸、背也痛。看看表已经11点了,老婆煮的紫薯和切好的牛肉还好好的放在盘子里,她也早在床上睡的丑态全现。悄悄爬到床上,没一点睡意,想着要不要加班的时候,长叹一声,还是看看《刘氏女》---看一段不一样的欲求不满,以毒攻毒,缓和杨氏女带来的胸闷。

    十二点一刻,小说看完了,杀人、肢解、装坛都没让我觉得温饱婚姻带来的恐怖,2年后,姑妈到家做客时,小孩的那句话,却让我的脊背凉到了底。哪怕天天山珍海味都掩盖不了欲求不满的心;人装进米缸,事实也装进了孩子童真的脑袋。即便是法律和时间一起责罚一个错误,但抹不去的一直抹不去,十个用开水泡熟的鸡蛋,也只是让翻不过去的罪孽在“日子”里更加悲凉。
  •   章诒和不写往事随笔,开始写小说了,这让人有点吃惊。不过这本书依然有这往事的尘埃。刘氏女的原型是作者文革期间的狱中友人。刘氏女的故事有着时代的投射,也有个人色彩。
    她是一个重刑犯人。因为他杀夫分尸,这桩命案被他3岁的儿子揭破。如此离奇骇人的案件,主人公却是一个平凡女子,她不过想好好活下去,也想得到爱情、家庭……
    读完《刘氏女》,内心压抑沉闷。总觉得这个故事让人感觉到宿命和悲剧。
    一个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死亡无法拒绝。那么生命的轨迹究竟有多少是随人的意愿而形成的?
  •   总体感觉不错。
    故事讲得也很不错,情节紧凑,尤其是杀夫肢解一节,以及众人滴尿导致两人卧忍辱复仇,挺有张力,读起来都十分刺激好读。
    语言也比较简练,没有什么废话,这大概也是小说文字量略少的原因吧。个人觉得,简练比灌许多水好。

    虽说是小说,但是大概没几处虚构的内容,应该基本都是描写了作者曾经经历的事实。
    选取了监狱女囚作为表现对象,且时间是在文革那个特定时期的,这本身对记录和理解那个时代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往事并不如烟》好读吗?
    好读。但是都是写的名流、贵族,跟我等P民离得要多远有多远,除了满足一点文化自卑者对文化名人的仰慕之情。

    《四手联弹》好读吗?
    好读。章在书里写的还是蛮有些意思,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写歌手陈琳那篇。不过,书的设计真是有点怪异。

    《刘氏女》好读吗?
    好读!这个是真的好读!一口气读完,虽然不能说荡气回肠,但是确实是畅快淋漓。尤其是刘月影杀夫肢解之后,回头突然发现幼小的儿子居然一声不吭地看着那一切,画面感超强,让人脊背发冷。
  •   章先生在第九节收官之时,写下了刘氏重燃生活希望。她爱上了同为囚徒的覃先生,这是她生命中唯一一次爱情。她变得胖了些,比原先更漂亮,爱情真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欲求,最填不满却最容易满足的欲求。在这一节中,刘月影几乎得到了包括同改、女干事在内所有人的祝福,她们在水边唱着小曲劳作,嬉笑打诨,宛然《诗经》中素朴生活的翻版。书中前四节的阴冷、混乱、腥臭、死亡瞬间淡化,这里已然成了这群回归社会同时无家可归者的乐园——至少你能够和你一样的人在一起,过着可以仰仗经验过活的日子。戏剧、小说作品的冲突到了这个阶段,已基本解决,观众竟然开始怀念前段剧情,也禁不止打哈欠。章先生没有就此打住,她忠实地记录下了刘氏女最后一次追逐幸福的结果。覃先生回到上海老家,母亲以死相胁。他回来后也不知该怎样面对他承诺过婚姻的女人。刘月影天天盼着见面,从未如此炽热地祈求一种久违的圆满。当张雨荷再次问起他俩的恋情时,刘月影淡淡地吐出俩字:“分了。”这让人想起她之前对张雨荷说的话,不管戏上怎么演,怎么编,梁祝最后化蝶是肯定的,这是命。章先生写道:“在一个没有爱与理解的世界,刘月影大概一辈子都难以走向阳光。”
    前面各节大家慢慢看吧,真是一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看完,也会久久不能平复。
  •   最近接连看了一些关于文革的书,口述啊回忆啊,回头再读刘氏女的时候,发现章诒和的故事,是那么的真实,甚至是有些单纯了。

    革命真能让人找回自己的兽性,也能显出最人性的一面,所有隐藏着的个性,都会暴露与天光之下。所有想得到想不到的剧情,都会在一瞬间爆炸。

    刘氏女好读到经常忘记了这是本小说,就以为是章诒和自己的故事呢。看到有媒体说这是章诒和的转型之作,我看还不如叫她的回归之作,相比于四手联弹,高密,其实这本书更像她的往事并不如烟。
  •   章诒和的文字,从散文到小说,一样耐读,感人。

    这样的故事,这些猛烈地真实地活过的女人,如果没有当年那个大学生政治犯如今写下来,也就湮没了吧。

    读罢感慨,难怪章时隔四五十年,才将这些女囚的故事诉诸笔端。往回看的时候尚且这样,那些年是如何过来的。对于那个时代的利刃拉开的伤口,时间永远不够。
  •   刘氏女杀夫、肢解、装坛、入狱、赎罪……一段情,一宗罪,纳在人性底子上的“一朵叹息”。本书让人深刻感悟人生的艰难和人性的复杂,读来让人叹息,让人感慨!
    书中的话:

    “任何折磨也比不了饥饿的折磨,胃器官原本柔软的袋子,一旦没了食物,它就变成两片粗粝的砂纸,相互摩擦着,狠狠地且无休止。人渐渐心慌无力到觉得快要断气,恨不得有人过来一把掐死自己。不是为了结束生命,是为了结束饥饿。”

    “因贫穷而堕落,因黑暗而沉沦,因无知而愚昧。”

    “人的经历,无论善恶,都不简单。活着,不会一顺百顺,死了,不能一了百了。”
  •   拿到书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读完了。虽然是怀着对章诒和老师的崇敬之情买的,但是书中人物命运的发展,无需作者戏剧性技巧的铺垫就可以让我沉浸其中。刘氏女的悲惨命运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 相较于《杨氏女》,此书稍显得情节粗糙,似乎情况挖掘不足。但是如果将此系列书看做是章老师对刘月影、杨芬芳所做的传记,那么这两本书不但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学著作,也更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历史读物。
  •   人心是无法探测的。你以为脆弱的时候,内心却很坚强;你以为坚强的时候,却又脆弱了。——章诒和《刘氏女》
    已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读到章诒和的文章,文名为《陈姑娘,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是篇纪念已故歌手陈琳的短文,文笔自然朴实,感情真挚深沉。
    最后一句:此刻,外面飘着雪,路灯幽暗,我的心特别凄凉。深深地打动了我。
    入冬的高原,特别空旷,辽阔。山风吹来,一无阻拦地呼啸而过,把身上仅有的一点温度也带走了。谁都把大棉袄紧紧裹好,两手有空就缩在袖笼子里。野草随风俯仰,树木枝叶纷披,景色霎时变得荒凉而阴郁。给人哀愁的,就是这风了。骤然而来,悄然而去,不详其所起,亦不知其所终。思之,令人肠断。风,就是人生。
    这是小说《刘氏女》一书的结尾。古朴苍凉。让我想到了八大山人笔下的意境。
    想想这两人是有些相似的人生,都是贵族名门出身,都是二十几岁青春年华遭遇人生重大转变。
    薄薄一本书,不过四万余字,章先生写得冷静、深刻、克制。所有的心事都潜在字里行间之外。读之,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文字了,阅后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期待章先生的其他作品。
  •   大学时读章诒和的另一部《往事并不如烟》开始喜欢上她的书,《刘氏女》作为她第一部小说,说起来也不算是什么小说,因为似乎是她的牢中生活,是真实的生活体验。我相信确实有刘氏女的存在,压抑的生活、绝望的现状以及对于新生活的强烈渴望是会激发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恶的一面,但爆发后往往是毁灭。幸好她还有活下去的信念,儿子。一个人身处那样的环境,什么理想、什么文化、什么素养,都只会为了活下去而活着。只要活着,就好
  •   最初知道这本书,看了一小点内容,很是吸引人。大陆能出版此书真是很好。
    一段真实的、丑恶的历史,回忆起来究竟是什么滋味,只有作者知道。

    但作者恰恰脱离出来,用平淡、不露声色的文字描写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在读者心中翻起惊涛,眼前也只是一册薄薄的小书。

    封底有狱中女囚送给作者的一副鞋垫,如果你了解故事,再看那双鞋垫,应该会看见一个人。

  •   "看了前面的一些评论,说点我的想法,说到人物稍有混乱,其实是有人物关系说明的,只是放在了别册中,看完正文翻看别册时才发现,放在书中可能会好些。好在人物并不是太多,我读时倒没有遇到类似的困难。

    内容不长,个把小时就可读完,至于说叙述无关的事情有些多,我稍做些揣摩,小说确实在中心故事周围讲述了一些边缘故事,我向作者并不是单纯地将一件事,之所以讲进来,是想让读者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我觉得这种叙述方法应该也会出现在章诒和写的下一部小说《杨氏女》中。

    建议喜欢阳光生活的读者不要看,但值得许多人看。"
  •   正如作者的序言中所说:“不写政治,不说制度,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内心。”,这其实本身就是这本书的特色和另辟蹊径的所在之处。
  •   喜欢章诒和的文章,看过《往事并不如烟》和《伶人往事》,看得如痴如醉;喜欢章诒和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当然也包括文字。但它们都不是小说。《刘氏女》是章得第一部小说,内容和情节是实实在在的,结构逻辑及思想深度也是一如既往的水平,只是文字生动这方面,作为小说,本人只给个鼓励分吧。
  •   写得是一群女囚犯,真实不造作。跟随作者了解我们不太可能关注的一个群体
  •   通过章先生的描写,如同亲身穿越一次黑暗一般。女囚之间的生活被细细描绘,杀猪、收尸、犯罪、分尸……人性的故事一件一件展开。
  •   见到了小小本的《刘氏女》,便滋滋地读了起来,书的质量很好。
    震撼人心的直白文字,让人生出无尽的感想。
    赎罪之心对于受害者与其所爱的人,都已毫无意义。一切,不过是命运对她的惩罚。牢狱里的多年勤恳,却挽回不了儿子的一颗心。她,终究只是一个残忍至极的杀人犯,容不得别人去谅解,或许,她也不求别人的谅解。年华待尽的日子里,她只希望静静地走下去,继续赎命,为自己,也为儿子,一辈子,下辈子,甚至永远。
    说到底,他们不应相遇的,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带着希望的,她又怎能忍受这样一个丈夫呢?他可怜,她们的儿子可怜,但她,又何尝不是受罪的呢?
    虽然,文字中并没有埋怨过当时社会的悲哀,可这不言而喻的制度黑暗是不可否认的,幸好现在的婚姻法完善了,幸好所谓的“组织”已不存在了,不然,发生的,将是更多的悲剧。
    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翻读过程中,依然触目惊心。赤裸裸的场景描写,让人生畏,却动容。
    仔细想来,她是不该被同情的,真的不该。如此残忍的杀人藏尸方式!可以说,她的愧疚算不上什么,但她的坚毅则是我有所保留的欣赏,也是同情所在。
    这一犯罪案,不过是偶然,更可能是巧合。我们不需把它放大,心灵有所撼动便已足够。
    今天,我只愿在世或不在世的刘氏女可以释然一切,想必她也累了。
  •   很难想象如果刘氏女没有杀夫的命运会怎么?
    平淡,但却安全。
    一时遂了意,却是长久的与正常生活的隔绝。

    没有太多的评论和煽情的文字,章诒和的小说一如她的回忆记实般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只是冷静的叙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残酷与精彩。
  •   章诒和前辈对自己狱中生活的回忆,朴素的描写,展现出狱中各阶层女性的心理,刘氏女的悲惨经历让我落泪。
    书的封面、纸张等都很好
  •   《刘氏女》这本书,其实就是写文革她自己的牢内往事,读到100%的章诒和,赞。
  •   经典著作,每个女囚背后都有段心酸的往事,看了让人感触颇深
  •   我常觉得章诒和的文字,是对一段历史的别样注解。评论是,小说亦是。《刘氏女》给人的撼动,绝不是题目所传达的那种普通平淡,历史对小人物命运的欺轧,唯有让人掩面叹息了.....
  •   以前看过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等书,特别不错。所以章诒和的《刘氏女》肯定是要买的。
  •   书很精美女囚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人犯罪,法律能惩罚他,却不能拯救他。
  •   女囚料峭往事
  •   人错走一步,继而是一生一世的漂泊,并非一切生灵,最后都归于尘土,归于雨露。眼看刑期即满,却无处落脚,家在哪儿?女囚的心充塞着找不到归途的凄然与茫然。心如果难以安稳,那么身体就难以支撑了。
  •   这是章诒和的第一本小说,应是中篇小说。我认为这是一部纪实小说,很真实。监狱,那个非人时代的监狱,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残酷。那里,人性才真正的赤裸着。想了解那个时代,你读这本小说是最佳选择。作者蹲过十年大牢,否则不能写成这样。我想,这样的文字,字字皆血泪!
  •   一直都那么喜欢章诒和的文字,看到她出新书了,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一本回来,一口气就看完了。虽说是小说了,但是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当成是她狱内记事,连文中的“我”都是叫张雨荷呢。但是也只有亲身经历了的人才能写得这么震撼人心。
    至于这么书的印刷,实在是太浪费钱了,每一页有很大片的空白,另外还有很多的空白页。加上这么多的空白才153页,定价却在26元,确实贵的离谱!
  •   章老师能抓住人物的内心,把女囚写的悲情生动。
  •   第一次写书评,献给《刘氏女》。书不厚,排版很舒服,很快读完了,心涩了很久。离那个崎岖年代太远,远到不过从父辈口中捕风捉影一点点它的容貌。这个故事不是那个年代的全部,连缩影都算不上,毕竟是在监狱、劳改队这样令人生畏的地方。我所惊奇的是看到的“犯人”大都是纯朴善良的人。刘氏女犯了滔天的罪,我不能为她开脱半点。人性?善恶?谁来评判?
  •   喜欢章诒和是从《往事并不如烟》开始的,一看到网上有这本小说的介绍赶紧就下手了。小说不长,但感觉读起来特别过瘾,文字一如既往地朴素,作者态度一如既往地平和,但你读起来就如坐过山车一般,五味杂陈。已经读了很多遍,还将会读很多遍。也期待能看到作者更多的作品。
  •   女囚的人生,是不是从犯罪开始就无从救赎。
  •   女囚的故事,是社会黑暗面的缩影。读了以后,兴趣久久不能平复,社会的黑暗面,从来都是让人觉得可悲,有环境的错,也有政府的错,也有人类自私和虚荣心作祟,导致悲剧发生。
  •   写女囚的书,有点纪实风格
  •   刘氏女大概讲述的就是刘氏女犯罪前,狱中,出狱后的所有故事,以前一听说杀人犯,都会觉得这人很凶残,看了这个小说,我才明白,很多人,就像兔子被逼急了咬人一样,杀人,常常是很多方面原因使当事人脑袋充血失去理智造成的,不是每个人平常都很凶残才会杀人,而是在自己想不到办法去解决困境,被逼无奈的时候,脑袋一发热,就失去理智了,然后做出一些后悔都没用的事。还有一点说的是刘氏女被释放后,不被儿子接受的事,这让我们明白,我们不管冲动与否,种下了什么因,就要面对什么样的果,所以,凡事三思呀
  •   章诒和的第一本小说?写的还不错,碎尸那部分正好是午夜翻到,被吓得不轻。。。现在杨氏女应该出来了吧
  •   一本小小的中篇一口气看完
    书签都没用上 要是长篇就好了
    如果不熟悉作者可能嫌弃文笔寡淡 描述简单
    但正是因为她是章诒和
    才可以把各种残酷甚至杀夫分尸抹盐腌肉这件事淡淡回忆给你听
  •   《往事不再如烟》作者章诒和的首部小说。对这位有良知作家的作品,我们都有期待。
  •   想了解更多关于女囚的事,这个!绝对适合!
  •   了解女囚背后的故事
  •   阴沉的冬季黄昏,看完了章先生的两本小说,《杨氏女》,《刘氏女》。
    两本书,两个周末。
    刘氏女带给我惨痛的现实,赤裸裸的监狱生活,满满的黑暗,一壶红茶也可以带来微光的年代。
    杨氏女看完后,只有默默含泪,心头感到被重击的疼痛。尽管在这个时代,早就应该麻木不仁。

    她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两个女人,是茫茫人海中灰色的背影。
    她们是监狱名册上的两行黑字,是为幸福原罪伫立的石像。

    因为自己的软弱,所以更敬佩章先生的坚强。用人生最好的时光,体验到最严峻的环境。如果垮下来,就是万劫不复。“活下去,

    不能疯”,就是监狱生活最高的宗旨。由于极不平等的权力,带来了人性最深处的黑暗。对人的漠视,对尊严的践踏,达到耸人听

    闻的地步。
  •   一小本书不到两个小时就能读完,虽是一小本读完却犹如大石压心。作者@章诒和 老师也是我极为尊敬的人,恐怕只有她这样经历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书。推荐!
  •   薄薄一本,看得很快,很抓人,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不然会一直想着,越想越揪心。非常好看!

    这样的故事,真的只能有这种经历的人才能写。不过话说回来,有十年牢狱经历,又有如此思想深度和坎坷沧桑的人,能有几个呢? 所以这本书只有章诒和能写啊。非常期待这个系列的后面3本。
  •   刘月影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毫无选择地嫁给了城里人老魏,婚后发现老魏是个癫痫病患者,她无法忍受,提出离婚,可无人理睬。她忍无可忍,把老魏杀了。案发后她被判死缓。在狱中她立功赎罪,改判十五年。漫长的炼狱生活终于熬到了头,她期盼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不被社会谅解接纳,她已无路可走了!读完全书,掩卷沉思,不禁要问是谁扭曲了刘月影的灵魂,使她走上犯罪的道路?当她经过炼狱的反省欲重新做人,又是谁让她无路可走?答案只有一个:是这个被扭曲了的社会!
  •   章诒和的小说,也许有某种苦难的升华,苦难也给人力量,是新生的力量。阎连科的小说有意思,杨显惠的小说,也有意思,读了章诒和小说,其实是一辈子也写不完的监狱往事,也会有新的发现。
  •   一口气读完此书,因为字数不多,所用时间不很长。但故事很震撼,如果作者能把所有同改的故事全部成集出版,那才是“风,就是人生”。刘月影的一段情、一宗罪,正是作者对人性的思索和一朵叹息。
  •   很久没有看小说了,总是觉得小说中有太多虚构的成分,读来无味。但是偶然看到章诒和的小说,真是被震感到了,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小说,而是一篇记录文,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悲情~这是时代的烙印,没有办法更改,但是值得现代人反思
  •   学习历史的人,有种深深的悲哀:其实,我们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古往今来,人性没有太大改变,学习历史,似乎更多的是看故事,真正的,我们能明白多少?
    历史还是重蹈覆辙的前进,不知去处,也许,我们真的只是外星人或者其他文明的试验品而已,面对浩淼的太空,有种无力感。
    章诒和先生的处女作,小说类,文字尚属稚嫩浅白,类似这样的故事,我真不愿意再看到,但是恐怕是幻想,怎么让此心明净?
  •   读完已近凌晨,读得很细,读得不禁用手去抚摸文字;读得很震撼,读得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这样类型的小说恐怕我是第一次遇见的,故此翻开扉页还带有一丝初尝的新鲜好奇。但无疑,读到一半,这些新鲜好奇是消失得一干二净了,呼吸也变得有些凝重。栓儿卧在床上目睹母弑父那一幕,以及同姑姑的那一餐,可以说,我是屏着气读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猜到剧情却也犹疑地继续看下去,直到叙述完刘月影的罪行,我知道,一切就都过去了。其实也没有过去,栓儿算是一个好孩子了——我认为。栓儿是最无辜也是最幸运的。亲眼目睹父亲被母亲那样伤害,他能承受,所以,他是个好孩子。最令我震撼的就是刘月影在诉说自己所作所为时的平淡。确实也是平淡的,人心不可揣测,邪念有时来得就那么理所应当,无可抵挡。甚至会爱上这种残酷,在残忍中寻找安稳。
  •   章诒和写小说,如同写回忆录一般,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不刻意渲染故事,不故意捏造情节,人物就在讲述中渐渐丰满,带着时代的悲苦和命运的无奈。小人物的故事就是让我们觉得世界的残酷。广西师大出版社是一家很好的出版单位,不知是章诒和的原因还是出版社的原因,里面有一些很明显的校对错误,看的时候想全部改过来,一拖下来就耽误了。
  •   拿到书,一口气读完。这次当当送书速度倒是给力。头天晚上下单,第二天一早送到。

    章诒和老师的第一部小说。
    章诒和当然不是写小说的,所以可以理解她采用了第一人称,所以这本号称是“小说”的小说,实际是披着小说外衣的纪实文字。章诒和还是那个章诒和。
    不是小说,但有狰狞的事实和扑朔迷离的人性作为支撑,因此这本书充满张力,十分好看。

    可惜的是,内容太少了,总共大概不过六万字吧。不过装帧倒是也十分小巧精致,爱书的童鞋可以把玩一下。
  •   章诒和的文笔十分美。看她的《往事并不如烟》深受感动。她的小说一如她的语言习惯的简洁明快,但是,似乎还是感到欠缺点什么?也许在这里难以发挥她犀利的思想的力度。
  •   明明同在一片天空下,但监狱很明显成为了另一个世界
    不知道那个可怕年代究竟葬送了多少冤魂
    作家笔锋平稳,叙述平淡但却震慑人心
    就是拿到手发现书挺薄也挺小,也吃惊了一下
    希望章诒和的其他书可以早日解禁,尤其是往事并不如风,经典之作啊
  •   章诒和的《伶人往事》我耳闻过,也加过她的微博,喜欢她的人品。本书只看了个开头,文笔比较朴实,不过感觉内容还是比较少,跟常规中篇相比的字数还差点。装潢不错,特价的买的,才5元,划得来!
  •   香港版刘氏女已经读过.还是想再买一本国内版的.这是我敬重的老师用她自己和难友的血泪写成的一本大写的小书.写得非常节制又是那么饱满.也只有她这一代的人,能够写出这样的小说了.张耀杰.
  •   最早是因为往事并不如烟喜欢章诒和的,她的文字克制细腻,很有美感,哪怕在写残酷的人生,仍然会有苍凉中的美
  •   一个较为特殊的背景时期,而故事本身和时代背景的关系似乎不太大。刘氏女的杀父动机让人觉得人性的不可预测。其期满释放后,看儿子的场面,有让人觉得无可奈何。期盼已久的幸福似乎就要来了,可过去杀父的事情,又让她的美好憧憬变的遥不可及!无奈,也只能放弃!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也许就因为冲动,做了影响一辈子的事情! 无可挽回,得一辈子承受自己造成的苦果!好悲凉! 连改过的机会都没有!但,儿子找母亲的那个段落,似乎让人看到了些许希望,只是这希望,太渺茫。真的面对面了,仍旧是自己无法控制
  •   章诒和先生的第一本小说,买来第一天就看完了,就是她自己的人生经历,章先生本来就不是小说家,但是文笔依然!好书
  •   其实小说就是以作者在牢狱里的所见所闻为蓝本吧?里面的故事其实故事脉络很简单,但里面刘氏女的内心世界却很复杂。本来打了一大段话,不过转念一想,还是不要剧透的好。总之,还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   小说是章老师第一次写,没有以前的那些纪实纪念文章好看。名字我觉得起得也有点不是太添彩。后半部分主要是说刘氏女的故事,但是用这个做题目似乎不给力。

    我是章老师的粉丝,所以她出书,我肯定是要买的。看了,也就安心了。
  •   章诒和的书是不错的,看过她与贺卫方先生合著的《四手联弹》。
  •   像海明威一样,用词极简,但是直指人心。一晚上我连读两遍,看到最后我几近落泪,好作品,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是否长篇。期待着章诒和情@罪系列的下一本书!!!!!!
  •   震撼人心的关于人性的剖析!恐怕除了亲身饱尝铁窗之苦的章诒和本人,每人写得出这样的作品。
  •   抛开异乎寻常的冷静杀夫,刘氏女似乎只是个普通女人,但正是这一行为造成了她和她所爱着的人的一生创痛。读完《刘氏女》,开着灯睡了一夜,我知道光那孩子一句:“妈,爸爸的肉已经腌好可以吃了吧。”就足以让我彻夜难眠,而在那种极端环境下人性所发出微弱萤火之光,又使人心中残存着一星半点的希望。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个人的命运如此微漠,而那无谓法制的年代又是如此地令人触目惊心。
  •   半天内看完,唏嘘不已。深为读者讲故事的能力所折服,生命中的幸福和惨痛的瞬间都被作者娓娓道来,鲜明生动地对话让我感觉人在眼前。刘氏女悲苦的命运源于诉求的无法实现,可是一时的冲动换来的是后半生的众叛亲离,联想到世上可能有很多人的命运都是如此,愈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可惜的是太短,要是这本书多写几个故事就好了。
  •   开篇是饥饿,在幸福的年代里饥饿很少侵袭,是不是遗忘了某种感官?刘氏女,在看她杀掉自己的丈夫的那段不禁战栗,虽然看过很多悬疑推理小说,但这篇太具有真实感了。后来刘氏女与儿子的重逢不禁又眼泪浸湿了眼眶,那种心情的纠结该如何表达?儿子看到鸡蛋时的心情又该如何体会,这个结又该从何处打开?刘氏女的“黄昏恋”有透出太多的惋惜,所有都可以理解,因此只能愔愔的惋惜。
  •   感觉章诒和不是特别适合写小说,但是这个故事还是写得很好看。而且也比较有历史感,值得一读。
  •   这本书写的很好,那个年代的悲哀。包办婚姻真的让人很悲哀,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刘氏女嫁了一个这样的男人肯定是会不开心的,如果她一直是一个井底之蛙也许就不会发生那么悲剧的事情了。
  •   邮过来的时候,就被前辈表扬一句“有眼光,看章诒和的书”
    其实不是冲着作者才度读的,是因为在线阅读到第一章的时候就深深被情节吸引了。
    作者文字功底强大,看似平铺直叙,却讲如此让人头皮发麻的情节刻画的有棱有角,也让那个年代的恐怖和滑稽跃然纸上。
    还是那句话,过去的生活让当今的人们学会反思,学会感恩!
  •   第一次读章诒和的小说,不错。
  •   书未读,但是,章诒和先生是一个能说真话的人,买她的书,不会吃亏
  •   章诒和的第一部小说,震撼人心!盼望章诒和的新作品!
  •   章诒和的书小说还是第一次看到
  •   章诒和人生经历丰富,作品值得一读!
  •   爱与恨就差一点点。章诒和老师写的真好。
  •   喜欢章诒和,之前读过章先生的许多文章,所以买了这一本。
    书是精装的,俺不喜欢,平装的好读,好拿,书不是用来收藏的。
    内容很喜欢,很平实,娓娓道来,一个震撼人心灵的故事,没有主观的点评,只有叙述...但感觉结尾有些突兀。
    总之,是本好书,推荐....
  •   非常喜欢章诒和的文字,虽是她的第一本小说,但是还是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
  •   近乎白描般的描述
    却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
    撼… …

    年近“古稀”的老人
    却能写出,如此有份量的文字
    叹… …

    谢:章诒和老师,并期待着… …
  •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过章女士写的《伶人往事》非常喜欢,喜欢她的文字,大气深刻,她的书能找到的都看了,一直喜欢,每一本都很好,她书中的人物都真实生动。 这本书虽然是小说,其实是纪实文学,是她十年监狱生活的所见所闻,篇幅不长一晚就能看完,这次写的是平民,个人感觉不如以前的书,但也非常好。
  •   如果拿它当惊悚小说,似乎还不够惊悚,但是刘氏女将丈夫分尸腌在缸里,,,很恐怖,人性,怎么会这样。。。。
  •   章老师的小说处女作,比较短小精悍,但故事显得非常紧凑,人物和情节特别有真实感,就似是作者亲身经历一般。章老师的文笔自不消说,而这本书的主题故事也让人产生许多感慨,杀人女犯的残忍,在囚女犯们粗鄙生活,以及在身心困顿中一点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物质欲望的释放,都让人产生不知道是该怨命还是怨人的感慨。
  •   一直喜欢章诒和的文字,一口气读完,写得好!
  •   章诒和的作品,每一部都非常的感动,刚收到货,封面很漂亮,精致。
  •   一本小书,一个上午看完了。写的不错!章诒和的功力是女作家中很厉害的。
  •   一直都想看章诒和的小说,今天终于得逞了
  •   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作者是章诒和,看了之后失眠了
  •   这本书早前图书馆借来看过了,既然有特价就再收一本珍藏,很爱章诒和的叙事。娓娓道来留有余味
  •   喜欢看章诒和的小说,有种自然的感情在其中。用平实的语言构筑血泪。
  •   章诒和的书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值得阅读和珍藏。
  •   章诒和的书确实很好看,这本书读的时候或高兴、或难过,读完之后更是感慨万千,虽然故事很短,却很值得买,装帧印刷更是一流,喜欢章诒和的朋友别错过啊
  •   一如既往的喜欢章诒和老师的书,里面有精美的小书签一枚,很喜欢!
  •   最开始知道章诒和是在老照片这本杂志上面,得知她是章伯钧的女儿,从她的笔下才开始了解中国没落贵族的真实样子,非常赞,推荐各位读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