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岁月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秦风, 徐家宁, 秦风老照片馆  页数:1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重看北洋,辛亥革命以后若干年内的中国,就是一个以旧砖瓦搭起的新世界。掌权的人是清廷走投无路求革新时壮大起来的军事领袖,辅佐的文官是熟读经史子集又敢睁眼看世界的前朝士人。有变革,有创新,然而在国是、宪政、党派这些政治元素之外,整个社会依然蜷缩在旧砖瓦垒起的屋檐下,那些足够掀开屋顶的新的力量,也在一点一滴地滋生,一分一毫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只是远不如政坛上那般风起云涌了。
  这样一个重要的北洋时代(1912—1928),却鲜有精彩的影像记录。秦风老照片馆系列这本《北洋岁月》,涵盖了1912年以来一百五十四幅珍贵照片,有幸记录了曹锟北京兵变、袁世凯葬礼、黎元洪南苑阅兵、张勋复辟、徐世昌及段祺瑞众人庆祝一战胜利大会等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再现了老北京城内外的建筑和风情,还有那段时光中庶民百姓一如往常的生活。

作者简介

  秦风,本名徐宗懋,酷爱历史和美术。2000年辞去长年从事的新闻工作,成立台湾文史工作室,以传播中华历史文化为职志,同时收集老照片和文物,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刊载,期望能开拓中国人历史影像的新领域。出版有《抗战一瞬间》、《岁月台湾:1900-2008》、《宝岛风情:牵动两岸的民族记忆》、《铁蹄下的南京》、《1904-1948:岁月东北》、《秦风老照片馆》、《一个时代的谢幕:蒋介石私人摄影师作品集》、《老北京皇家建筑典藏》、《老北京西洋铜版画典藏》、《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1947年春:延安》、《影像民国:1927—1949》、《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上海制造:1950—1960年代》等书。
  徐家宁,1998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长期从事中国老照片的研究和收藏,参与组织国内首个影像拍卖专场。编译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1904—1905,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等书,并在《老照片》、《温故》、《中国摄影》、《摄影之友》、《收藏》、《紫禁城》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序一 分享珍贵历史影像的志业 秦风
序二 重看北洋 徐家宁
辑一 北京兵变
辑二 袁世凯的葬礼
辑三 黎元洪南苑阅兵
辑四 张勋复辟事件
辑五 一战胜利庆祝大会
辑六 北洋新军
辑七 老北京城
辑八 庶民的世界
辑九 寺庙?宝塔?佛像
辑十 京城周边的时代风情

章节摘录

  分享珍贵历史影像的志业(序一)  秦风  熟悉老照片收藏的朋友都很清楚,近年不断面世的老照片虽然涵盖了所有的时代,但分布的情况并不均衡,有些时代的老照片多一些,有些则少一些。  譬如,十几年前老照片刚刚成为报刊杂志上的热门话题时,最先涌现的,是新中国前二十年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像,勾起历史的惊叹和反思;几乎与此同时的,则是一些由外国书籍翻拍而来的晚清中国社会旧影。老照片旋风就是从这一前一后的时代主题掀起的,接着才是民国社会的影像,然后是抗战,尤其是正面战场的照片,蒋介石、宋美龄、何应钦等等这些人物也从历史的深处浮出,陆续登场。整整十年间,中国大陆的老照片文化发展迅速,从零散的时代侧影,到连贯的历史风貌,从满足猎奇心理,到探究过往真相,逐步走向成熟。  可以说,任何有心撰写中国影像史的人都会发现,现在下笔越来越困难,因为每一年都会涌现新的影像资料,都会牵动写作的基础,都会对原有的概念不断提出挑战。尤其这两年,老照片高度市场化,优质的原版文物,包括单张原版蛋白照片、银盐纸基照片、原版相册、底片,等等,由外国市场转售中国,或直接由中国民间浮出,大量集中在影像市场,其数量和质量已非过去所能比拟。  尽管如此,我们也注意到两种现象:其一,就时代主题而言,晚清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影像最为丰富,大概是这两时期摄影者的作品后来多流散在欧美和台湾,保存状况良好,现在则受到市场力量的诱引,回流中国大陆。不过,夹在两个时代中间的北洋时期,坊间流布照片却相当稀少。想来大概是因为北洋政权机器薄弱,缺乏系统性影像宣传的能力,而晚清时期拍摄京城的重要外国摄影师此时亦多老成凋零,后继者青黄不接,加之国际间的目光此时已逐渐转移到南方的国民革命势力上,使得北洋时期的照片本来就存留不多。其二,尽管受到资本的驱动,老照片收藏事业一日千里,然其投资的性质却也迅速掩盖了影像探索的初衷。不少收藏家高价购藏了珍贵的影像文物,接着就堆放在自己的收藏室,从此与外界绝缘,既不交予研究者,更不与公众分享。一个常见的投资心理是,既然是重金购藏的珍贵影像,自然不肯轻易示人,更不可能为了微薄的稿酬交付出版,似乎曝光之后,就丧失其珍贵性。正因为有这些观念的存在,老照片市场仅仅蓬勃于小部分富裕的买家,尚无法造福于社会大众,成为强大的文化推广力量。秦风老照片馆的成立,正是希望能改善这种情况。我们筹资资金,组织影像研究和写作队伍,期待通过展览和出版,将老照片分享于大众,培养中国人多元宽广的历史心胸,同时也让影像艺术成为国民生活美学的一环。因此,对秦风老照片馆而言,与大众分享珍贵历史影像,不仅是乐趣,更是志业。  2010年春天,秦风老照片馆有幸从北京影像拍卖市场上高价买进一本北洋时期的相册,内容包含了北洋时期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老北京城内外的建筑、风光和庶民生活,等等。照片画质清晰,内容丰富完整,十分罕见,可以说是迄今有关北洋时代的老照片中最完整、最有魅力的一批。我们立刻将这本画册置于秦风老照片馆系列的出版计划中,同时邀请徐家宁先生担任撰稿的工作。  家宁君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民间学者,对影像和文史研究抱持高度热忱。2010年夏天,在秦风老照片馆推动奥尔末圆明园历史影像的展览和出版活动中,家宁君肩负了重要的工作,表现出色。秦风老照片馆幸得家宁君加盟,业务更上层楼,开展得更加顺畅。此次,家宁君又以渊博的学识、认真的考究,以及洗炼的文笔,为这批北洋时期的珍贵图片撰稿,可谓是图文并茂,成就的必然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好书。读者不仅从中得窥北洋的风云际会,还将随着书中的图片与文字悄然步入那些年头的北京城,抱着悲悯的心情,重看军阀、士兵、青楼女子、市井草民之种种,或喟然感叹,那些人物,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前世今生……  重看北洋(序二)  徐家宁  清王朝的丧钟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敲响,初时袅袅轻鸣,渐至震耳欲聋。在那幢即将崩离的大厦前,有人拆墙,有人添砖,有人一边拆墙一边添砖。到它轰然倒下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要建一座新的大厦,毕竟还是需要砖,既无新砖可用,添上旧砖也未尝不可,那些手里还握有旧砖的人,转眼成了新楼的支撑者。  辛亥革命以后若干年内的中国,就是一个以旧砖瓦搭起的新世界。掌权的人是清廷走投无路求革新时壮大起来的军事领袖,辅佐的文官是熟读经史子集又敢睁眼看世界的前朝士人。有变革,有创新,然而在国是、宪政、党派这些政治元素之外,整个社会依然蜷缩在旧砖瓦垒起的屋檐下,那些足够掀开屋顶的新的力量,也在一点一滴地滋生,一分一毫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只是远不如政坛上那般风起云涌了。  一、袁世凯趁乱崛起  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文只做了三个月临时大总统,就将这个位置让给了袁世凯。这是迫于形势之举,程序上倒也不是简单的拱手相送。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宣告独立,清室发觉情势危急,便下谕起用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要求“回籍养屙”的袁世凯,屈从了袁提出的各项要求后,袁复出担任总理大臣。他迅速组建了自己的内阁,并以心腹全面控制了京师地区和南下讨伐革命军的水陆各军,相对手无寸兵的孙中山,他是真正有实权的人。在革命军取得首义的湖北,原为革命军占领的汉阳失陷于清军,袁世凯主动停战,以示和解的诚意。在此之前他也曾提出召开国会、大赦革命党人等口号,并表示有能力诱使清帝退位。  情势如此,就连孙中山也觉得要推翻清廷,避免内战,并以此建国之功出任大总统的人,非袁世凯莫属,只是对于这个前朝遗老,有必要用约法予以制衡。  然而,缺乏法治社会的基础,这些法律条文并不能将旧王朝倾覆后的散乱局面引导至一个正常的轨道。1913年,袁世凯与革命党之间的矛盾导致“二次革命”,获胜的袁世凯先是迫使国会通过了《总统选举法》,将自己正名为正式大总统,又于1914年修改原《临时约法》,将总统任期延长至十年,并可无限期连任,甚至有权提名继承人。这些举措的下一步便是复辟帝制做皇帝了。1915年底的国民代表大会,竟以绝对多数票批准了君主制,袁世凯就任“中国帝国”皇帝。随之而来的是南方各省宣布独立,各地护国军起,外国政府也不予承认,于是又撤销帝制,不久袁世凯病逝,复辟这件事算是过去了,但是乱局却难以收场。  从1916到1927年,先是有“法统”及对德宣战问题引起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的“府院之争”,清室旧将张勋借机复辟,又有南方革命党人指责临时国会违法,在广州组织了一个军政府来开展护法运动。对南方的不同态度又导致派系分裂,在此后南北对峙、军阀混战期间,派系斗争使得北京的政府首脑走马灯似的更换。直到1926年南方革命党人发动北伐,旧军阀势力才真正没落。通常所说的北洋时期就是指1912年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张学良东北易帜中间这十七年。这段时间北京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由于一直受清末北洋新军中发展而来的北洋系控制,又称北洋政府,与之相对应的是1928年以后的南京国民政府。  二、新旧一体的时代  北洋时期是新与旧之间一个山重水复的过渡,此时新秩序正尝试建立,旧势力并未消除,新有更早的源头,旧一直延续到很多年以后。这个时代的新,在于晚清以来对革新思维的种种禁锢,豁然放开,新思维人士和力图贴上新标签的政府,都参与了对旧事物的改造。进入民国以后,提倡新的社会风俗,禁缠足,禁鸦片,倡新学,倡女权,服饰、礼仪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及作为其先导的新文化运动,正是这一时期求新的体现。而这个时代的旧,则在于几千年的旧文化旧传统已深入民族的根基,注入每个人的骨髓,一路走来的惯性之大,撼动不易。所以有人还要做皇帝,有人怒斥白话文,贫民的窘困一如从前,种种弊端并无实质性改善。  三、实权人物的倾轧  北洋政府的一个招牌,就是它不停更换的首脑,临时大总统、大总统、代理大总统、临时执政,有时是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或者临时执政;居其位的人先后有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这些中国近代史上响亮的名字,也有高凌霨、胡惟德这些临时出来应付局面的。在这变幻的大王旗背后,自然是各方各派权势的较量,袁世凯死后分散的兵权,是这一时期祸乱的根源,然而这一时期的政治人物从明面上看,也在开国会,办选举,纠结于约法或宪法的条款,所以其实人人都知道已经有了一个新规则,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在这个新规则的名目下来行那些有关权位的旧事。  袁世凯可以算作中国进入20世纪后第一个风云人物,他编练的北洋新军就像亲手磨制的一盒棋子,成型于清末,却在民国这盘棋局上厮杀了多年。他做了总统还要做皇帝,因为很多人都跟他说这个皇帝做得,真正做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无法逆时代而行。张勋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蒙厚恩于清室,只想把这几年的乱局纠正过来,至于复辟时自己取得了内阁总理和直隶总督这两个最显赫的官职,且算作是论功行赏罢。黎元洪本来只是湖北新军中的一个协统,也就是旅长,只因武昌起义成事太突然,革命党的首脑都不在场,新成立的军政府不能群龙无首,于是就把他推了出来,此后三度任副总统,两度任大总统,但“位尊而权不重,名高而实不符,人不微而言轻”,他做总统几上几下,还不如后来办实业有成就。  四、教育与社会新气象  那些没有处在权力中心以及身处民间的人,这一时期倒是做了不少实事。北洋政府时期三十余任内阁,常有大有来头的人物担任教育、农林、工商总长,通常这是一种调剂,给那些出策出力有名望的人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闲职。但是很多工作还是开展起来了。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教育宗旨,废除了旧时忠君、尊孔的主旨,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袁世凯时期教育方针有复古的趋势,但新的学制、新的课程标准还是得以推广和实行,入学人数显著增加,高等教育和女子教育发展起来。农业和实业方面,提倡并保护民间兴办企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开矿、金融等行业,成立农政机构,设立农业学校,对中国传统农业进行改良,并鼓励垦荒。尽管很多措施影响有限,经济还是有所增长。  于是我们看到的北洋时代,一方面是政府搭台唱戏,一出又一出,南北军阀割据,谁都想坐大。另一方面,有资本和有知识的阶层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民国初年的新气象多由他们而起。这股力量的影响,纵向延展至此后数十年,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在旧势力依然顽固的土地上,横向的生长却十分有限。陋习依然广泛地存在,普通人依然挣扎在温饱的边缘,整个社会的面貌,总不能局限于社会上层一部分人的新鲜尝试。平民的生活从来不写进正史,城市以外的广大农村也常常在视线以外。人们总是关注政局的变化,关注戏剧性的事件,对那些千百年来一直默默消长的人和事,最多只看到他们被时代牵动时微微惊起的波澜。辫子剪掉了,缠足放开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然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的改变?所以有必要将目光移向庶民的世界,在街头巷尾田野间寻找新与旧份量迥异的存在。  五、老北京城的文化魅力  也有一些东西,我们不盼新,更念旧,比如几十年来逐渐淡去的老北京风光。城楼,城墙,消失的寺庙,坍塌的殿宇,在北洋政府时代,它们也是历史风物,一方面缺乏足够的保护,一方面也保留着经历数百年风雨的原汁原味。还有一些在那时还算新的景观,今天也已见不到了,清末至民初中外各种机构在北京的多项建设,很多都被后来更大规模的城市规划淹没掉了。  北洋这一段岁月,新旧交叠,它是现代中国的起始,又是旧时代的延续,它布下了往后几十年中国的乱局,也萌发出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生。生活在此时的人,他们所经历的事,以及这些事件发生的空间,交织在一起,就是北洋这个时代。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北洋时期的相册,内容包含了北洋时期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老北京城内外的建筑、风光和庶民生活,等等。照片画质清晰,内容丰富完整,十分罕见,可以说是迄今有关北洋时代的老照片中最完整、最有魅力的一批。  ——秦风  北洋这一段岁月,新旧交叠,它是现代中国的起始,又是旧时代的延续,它布下了往后几十年中国的乱局,也萌发出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生。生活在此时的人,他们所经历的事,以及这些事件发生的空间,交织在一起,就是北洋这个时代。  ——徐家宇

编辑推荐

  抱着悲悯的心情,悄然步入那些看着的北京城,重看军阀、士兵、青楼女子、市井草民之种种,得窥北洋的风云际会。由秦风老照片馆编,徐家宁撰文的这本《北洋岁月》内容包含了北洋时期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老北京城内外的建筑、风光和庶民生活,等等。照片画质清晰,内容丰富完整,十分罕见,可以说是迄今有关北洋时代的老照片中最完整、最有魅力的一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洋岁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首先表达一下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是非常喜爱。我第一次购买到如此真实如此精美如此清晰的老照片书籍,而且本人十分喜欢黑白历史照,一看到这本书,就非常欣喜。打开书本,有一副长卷,相当清晰,是本书所有照片都很清晰,而且量非常大。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好好看完了里面的每一张照片,真的很好,对于喜欢历史的朋友,这本书真的很值得购买!
  •   北洋这段历史一直被人们刻意的忘记,最近几年才被人关注,本书是本不错的了解那段历史的书!尤其是其中的照片,让人身临其境
  •   有时候,看图比看文字更具真实感。北洋岁月选取的照片不错,一些读书中想不到或不解的地方,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或线索。
  •   有质感。北洋也是一段风流岁月
  •   北洋岁月使我身临其境。
  •   通过影像再现历史,直观!
  •   照片清晰,让我们看到历史的那一瞬间。
  •   真实记录了历史
  •   今天从当当选购的图书中,这本属于精美的,照片也很好,罕见。
  •   这个系列的我都收藏
  •   前两天买的48元不到三天竟然降到43元当当网怎么搞的!上次就是买了145的商品几天后竟然降到110很是气愤不过书的质量好的没法说,忍痛顶一下
  •   纸张是铜版纸,图片清晰。缺点是图片总共就一百多张,相对于价格,量少了点。
  •   上午9点下单,当天下午4点就送到,当当神速。
  •   很便宜,印刷质量好。看后很有收获。
  •   封面有些污渍,其他都很不错
  •   广西师大出版的秦风老照片系列的书陆续买了几本,纸张很好,印刷也不错,最主要的是那是很难得的历史的记忆,可以从中看到我们所不了解的过去。
  •   图片的展示有些是文字描述不能达到的直观和真实,从一些片段感受北洋那个时代的风气
  •   幸好有当年的摄影者留下了这些珍贵的画面记录,得以在今日领略与常规历史教学不一样的真实
  •   历史照片总是那样抓人,它给观者带来的是惊奇和沉思。
  •   照片震撼,清晰,值得收藏
  •   做资料很好,但是封面有一个很长的凹痕,让收藏打了折扣,很遗憾。
  •   纸张印刷都很好,文字配合的也不错,值得购买。如果能标注照片的作者就更好了。
  •   很不错的图像资料,收藏收藏
  •   这个书要慢慢品,才有味道!
  •   大致翻翻还可以,有些似有充数的感觉!
  •   帮别人买的。但是装帧看起来很精美。
  •   烽火狼烟成就多少枭雄,千秋功罪留给后人评说.
  •   唯一遗憾就是没有塑封保护!封面上有少许污渍
  •   很有历史性!
  •   北洋岁月中的北洋人事物非
  •   就是些图片,书到手后想送人
  •   珍贵的图片资料
  •   很喜欢看这些老照片,通过镜头了解历史
  •   看看那段岁月
  •   有些照片真罕见啊
  •   难得一见的图片
  •   送货超快 质量也不错
  •   一百年前的中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