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和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开泰  页数:3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医之和(辨证论治的生命哲学)》简介:中医学是一门关于宇宙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维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医学,无论是理论的概念内涵,还是理论的临床实践,都蕴含了“和”、“平”、“顺”、“应”、“适”
的生命时空联系的动态特征,辨证论治关注的是以个体生命为实在的“和
”的机制的恢复,以实现“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为最终目的。《中医之和(辨证论治的生命哲学)》作者黄开泰从药、方、理、法、护等方面,联系经典理论详加探究;又从病邪、病性、病位等方面,联系具体临床个案分析,揭示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思考中医生命哲学的意义。

作者简介

黄开泰,男,汉族,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人,1953年出生。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副主任医师。1969年跟师学中医,1976年独立临床工作,至今三十余年。始终注意医案的临床记录,注意疗效的随访,对多种疑难杂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体会。在《医学与哲学》、《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中医杂志》、《江苏中医药杂志》、《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河南中医》、《四川中医》和《中国中医药报》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医学与哲学》等核心期刊17篇。

书籍目录

一、有命才有病
1.怎样才算病
2.亚健康不是未病
3.天人相应的生命客观
4.“应”以生命之“和”为目的
5.三因制宜的生命客观性和时空可靠性
二、症状不是证候
1.“证”概念的讨论
2.症状的感知客观
3.病机十九条的逻辑意义
4.张仲景的“证”概念规范
5.症状与证候名词术语的确定
6.寒字寒症寒证
7.证候概念及其表达
三、症状的病机联系
1.症状与病机关系的分类
2.症状内涵的病机意义值
3.透过指标求病机
4.药诊的病机确定
四、从实际出发的谨候气宜
1.尊重生命联系,认识气宜客观
2.理解气宜
3.“气宜”的五藏生命体系
4.地域环境的气宜规律
5.运气的气宜规律
6.社会的气宜规律
7.个体生命差异规律
8.就诊病人的“气宜”客观
9.中医现代化与“气宜”
五、求实求是地谨守病机
1.病机的历史选择
2.八纲
3.气与病机
4.病机理论的四个逻辑层次
5.病机层次与临床的关系
6.证候病机的病机要素
7.证候本质就在病机
六、病性病邪病位
1.病性之辨
2.病邪之辨
3.病位之辨
七.病种之辨
1.临床辨病与辩证
2.病的基本分类与关系
3.《伤寒论》的病的纵向树状关系
4.《伤寒论》的病的横向关系
5.病与脉症之辨的关系
6.病与证的关系
7.内伤杂病的辨病
8.莫要忘了病病机
八.病形之辨
1.病形变化的生命基础
2.《伤寒论》病形之辨
3.无形与有形及其变化
4.气血的基础性意义
5.病形与络脉的关系
6.情志心态与有形之变
九、病势之辨
1.病势的理论不确定性
2.《伤寒论》病势趋向的基本分类
3.量化辨证与定性判断
4.病性的传变趋向
5.病位的传变趋向
6.病邪的传变趋向
7.病形的传变趋向
十、“随证治之”原则规范性的思考
1.对规范的理解
2.法、方、药、护的逻辑规范
3.治则对治法的规范
4.治法对方的规范
5.《素问》“适”的规范
6.既病防变
7.保胃气与存津液
8.因势利导
9.开邪出路
十一、方证对应的生命客观
1.桂枝汤的适应症与适应证
2.参苓白术散的病机分析
3.方证对应的生命意义
4.症状是生命的反应
十二.方证对应的临床药量决策
1.方证对应量
2.量效转换关系
3.七方规律与梯度比例
4.煎服药量的决策
5.现实药量决策的困扰
十三、“和”的疗效标准与证据的思考
1.从五百斤陈艾烧风看疗效标准
2.“和”的中医标准
3.疗效的追求
4.纯中医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之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因为喜欢中医和传统文化,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没怎么犹豫就买了,没什么原因就是想了解了解中医知识,倒不是想转行学医,只觉得看看这些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事实证明,这书买得值。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种感动的情怀时常萦绕心间,我感觉中医医的不仅仅是病,更重要的是在医人,中医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也许,这也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读者的吧。
  •   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不错
  •   学到医学上的很多知识。让人都焕然一新。
  •   呵呵 科学城医院的医生
  •   非常物有所值!
  •   书好,出版社好
  •   这本书不错,值得仔细品味
  •   很不错的选择 觉得自己选择得很不错
  •   分析得很好。
  •   关于中医的书籍本就不多,这次又读到一本非常不错的关于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书,真的难得。记得以前读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等几本书,都非常好,深入浅出,这次又是一本关于中医的非常实用的好书。这本书叫做《中医之和——辩证论治的生命哲学》,其实,中医本源产生于2000多年的中国道家关于养生的一些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因此从根上说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哲学体系,既然是一个哲学体系,就有最基本的理论和经典,阅读本书,我们就会清楚的了解到,中医是一门研究人、研究生命的学问,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研究“疾病”的学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是研究生命的,研究人的,因此一切要从人出发,从生命特有的动态变化出发,因此任何我们所看到的“病”都不是中医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中医所要研究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应该如何调整,用人体和生命所特有的系统进行调和,消除症状、改善以致痊愈,换句话说,中医的辩证论治是要把人当人看,把人当人治,这就死中医的辩证观。“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点应该是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西医更多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中医往往是通过对“阴阳神气”的调理来达到“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的目标。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以治病救...人为最终目标,但是西医更多的思考疾病“是什么”,而中医更多的思考“为什么”,因此慢慢的两种体系按照各自的路线和逻辑演变出自己的实践方法和理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对人的理论生理年龄有过判断,是相当一致的,那就是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00-150岁,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平均寿命只有大约75岁呢?从中医理论来看,有内、外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是“风”,内部因素是“气”:风为百病之长,虽然没有人看见风,但是的确因为风的存在会让我们外感风寒;气是我们人类得病的最重要的内因,对于“气”要把握“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的规律。在以金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今天,更多的人为了地位、金钱、名誉而日夜奔忙,往往因为付出很多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而郁郁寡欢,或者为了工作或者娱乐而通宵达旦,透支生命,损耗了元气,“生命之气,贵在流畅而恶停滞,心情不愉快,气要郁结,耗伤元气,气不流畅,就有可能发生有形病变”。其实想想,如果保持身心舒畅,心平气和,再减少外界输入病源的几率,哪里还有病呢?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外界环境,那么更好地调节心态,少生气、不生气,就会很大程度上保持健康了。中医理论的所有重要的发展都来源于《内经》理论,因而《内经》是中医几乎所有理论的最根本的来源与最高原则。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中医临床实践也正是来源于此。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的养分太多了,就拿有病吃药来看,中医的理论是“有病不药,常得中医”,就是说有病的时候不吃药,就能够吻合生命疾病的道理。而我们现在的医疗环境完全相反:去医院及时是看一个感冒,也要开很多的检查、药品,甚至要点滴,其实这些都是违背人体生命规律的,长期看都是有害无益的。在一个更看中短期利益、眼前利益的时代,医疗是首当其冲的先锋,那些更加“短期”、“快速起效”、“特效”的方法、手段和药品备受追捧,然而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来说,很多时候这样的手段和方法无异于饮鸠止渴、拔苗助长,对我们的身体有潜在的和巨大的危害,只有真正的了解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生命体,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一个组织和器官,协调起来综合考虑,我们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颐养天年。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