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现代性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凤亮  页数:3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海外华人批评家将跨文化、跨学科、跨语际的研究观念投射到国内,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多重边界”、“多重彼岸”、“多重比较”,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一个独特语域,其视野、观念、话语、方法上的创新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总体格局,推动了跨地域的“中国现代诗学”的形成。《彼岸的现代性: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编著者李凤亮负笈当代海外汉学重镇美国,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华人学者进行访谈,内容涉及批评家研究历程、学术领域、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态、新形势下海内外学术交流状况及其对广义“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彼岸的现代性: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视野开阔,风格活泼,轻松展读问可获得知识和思想上的启迪。读者可通过《彼岸的现代性: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中的九篇对话,从差异中寻找共性,从陌中追求熟谙,在种种“互文性”中揣摩与体味彼岸的“现代性”,感受一种“移动的诗学”。

作者简介

李凤亮,1971年生,江苏阜宁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级社科规划课题2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文学评论、随笔100余篇,出版《沉思与怀想》、《对话的灵光》、《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批评的文化之路》等论著、合著5部。曾获广东省文学评论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并作类二等奖(合著)等。

书籍目录

自序:对话的难度
一、诗情?眼识?理据:现代汉诗的海外经验——张错教授访谈录
(一)现代汉诗的海外经验
(二)“前五四”文学与华文文学
(三)美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传统”意识
(四)批评家:代际、身份和方法
二、华语语系文学研究的拓垦——王德威教授访谈录
(一)“华语语系文学”:概念、争论及其操作问题
(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及其批评实践
(三)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众与小众
三、批评的偏见与真诚——夏志清教授访谈录
(一)“要有勇气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绩与问题
(三)我的中国当代文学观
四、穿越:语言?时空?学科——刘禾教授访谈录
(一)“符号学转向”与帝国研究
(二)“互译性”研究中的历史感
(三)什么是理论?就是“问题意识”
(四)全球化与媒体语境中的知识分子
(五)海外华人学者的自我省思
五、从文学研究到文化政治分析——张旭东教授访谈录
(一)80年代的知识趣味
(二)文学与“文人”
(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四)文化政治的中国情境
(五)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内在悖论
(六)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关怀
六、多样现代性:20世纪文艺运动的另类阐释——唐小兵教授访谈录
(一)翻译与求学
(二)历史、文学与视觉的现代性
(三)20世纪中国文艺运动的多元阐释
(四)“再解读”:回顾与反思
(五)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影响与互动
七、“跨国华语电影”研究的新视野——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一)从比较文学到文化研究
(二)“华语电影”:概念之争的背后
(三)“跨国华语电影”研究:艺术?文化?产业
(四)跨文化交流中的海外华人学者
八、国族?历史?文化:华语电影的文化寻索——张英进教授访谈录
(一)从比较文学到中国电影研究
(二)“华语电影”研究:概念?理论?突破点
(三)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命题
(四)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研究的学科意识
九、美学?记忆?现代性:质疑与思考——王斑教授访谈录
(一)从文学比较到文化批判
(二)海外中国研究与海外华人学者
(三)20世纪中国美学与政治
(四)历史、记忆与现代性
(五)全球化与世界主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彼岸的现代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真是好书,把所有现当代文学的海外牛人全都网络,怎么少了李欧梵?有王德威的照片,王德威头发都白了。真可谓好汉不提当年风华正茂啊。可叹,可敬。
  •   论文合集。可开阔视野。
  •   对比看,挺好的
  •   文中的数篇专访都可在中国知网上见到,李老师对其做了整理,阅读起来更加方便了。
  •   里面有些作者和被访者的合照。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