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工业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犀禾、聂伟主编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机制”,“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作者简介

  陈犀禾,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电影学学科带头人,担任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ACSS)中国区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CFRS(美国中国电影研究会)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华语电影研究,近年来承担“华语电影发展史”、“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研究”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华语电影:理论、历史与美学》,并在海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数十篇。
  聂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主要学术方向为泛亚区域电影、华语电影产业文化研究与当代影视文化批评。近年承担“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研究”、“中国电影产业泛亚区域竞争合作研究”等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华语电影与泛亚实践》、《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两部,编、译著作五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电影市场与审查机制
钟大丰 林黎: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1930年代电影创作与市场互动的一个侧面
刘宇清:老上海的私营影业与以“商”为主的制片传统
马纶鹏:作为社会事件的电影工业和作为社会事件的戏剧与电影:“二战”后(1945-1949)上海的跨媒体工业
石 川:赎罪与新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创建
左 衡:早期中国电影审查的基本观念
张硕果:权力与市场的博弈: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大陆的电影审查
第二部分: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
杜维佳:喑哑之症:《一剪梅》与后默片时期的中国电影
秦喜清:移植与重构:美国疯癫喜剧与战后中国浪漫喜剧片
王艳云:市民阶层的兴起与1930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市场定位
王海洲:80年代中国电影的“文革”叙事
第三部分:“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
麦欣恩:总有亲属在“唐山”:1950年代香港电影展现之星港文化韧带
赵卫防:论近年来中低成本港产片的本土风格体现
蓝 凡:超密度拥挤文化的影像表达——“香港主义”电影风格释义之一
康 宁:自我复制与多重变奏——香港喜剧电影中母题重复现象阐释
第四部分: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
林昱 陈儒修:台湾电影如何被“玩完”?重绘1970年代台湾电影产业活动与社会环境
卢非易:瞻前顾后:闽南语电影与现代化想像
吴珮慈:从文化经济到文化价值——当前台湾电影产业样态及其发展趋向辨析
第五部分: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
丁亚平:华语电影:话语交换、变奏与挑战
胡谱忠:“华语电影”语境里的合拍片政策刍议
陈家乐:民族性/香港性的南下北上——(新)少林寺电影的启示
刘 辉:从CEPA到ECFA——合拍模式能否复制?
许 乐:碰撞中的策略及症候——谈香港与内地合拍片之现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电影审查之前,先有了电影行业的管理。这是因为在本土电影创作生产还没有形成气候之前,电影放映活动已经开展起来。管理方——也就是地方政府——对此事也都懵懵懂懂,只能是被动地作出反应,以至于今天看来不无喜感,喜感背后则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无奈。以上海为例,在1924年,城市南北分别处于直系和奉系军阀控制下。前者以“江苏淞沪警察厅”名义颁布了《取缔影戏院规则之布告》,声称由于影戏有碍人心,暂时先行取缔,然后再逐个审核批准开办,并列出了开办电影院的若干条件,包括一本正经地要求“除包厢外,均男女分座”。后者以“淞沪护军使张允明”的名义颁布《禁止军人白看影戏之布告》,以严厉的口气表达了张本人整肃军纪、“保商为民”的决心。张颁布此布告的时间是1924年12月12日,距他受任此职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到了1925年1月11日,直军大举进攻,张逃入租界,该布告的时效竞仅足一个月。这两则上海早期电影管理的文献执行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我们只能据此大概了解当时电影行业的模糊片段。 可以想见,当一座城市都可能出现两个军政权,中国电影行业必然是分裂的而不可能是统一的。这种以地域为区分的早期中国电影格局持续了很长时间。在电影行业较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电影审查的组织和法规,如北京教育部电影审阅会及其章程、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浙江省会电影审查会等。 这一时期的电影审查活动,主要由政府的教育部门主持,北京、江苏均如此,浙江则引入了另一种与执行密切相关的力量,即警察厅,该审查会成员中吸纳了警察厅代表4人。这一做法在国民政府时期也得到延续。由教育部门把握影片的内容思想是否有害社会风气,然后由警察部门协助执行处罚,看起来似乎也顺理成章,但这也只是当时的管理者的一厢情愿。首先,教育部门对影片内容和思想的判断与电影行业的生存处境之间缺少对话,那个年代的教育管理者大多数对电影行业规律一无所知,也不屑于进行了解。没有电影行业人士参与的电影审查注定无法实行。其次,正如1933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检讨电影检查行政时所意识到的:“警察机关与教育行政机关,因行政系统上不相隶属,呼应不灵,滞碍丛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教育机关还是警察机关,本来有特定的职能和权力范围,而电影还有戏剧等行业都不在它们的职权范围之内,当然也就不应该承担电影审查的工作。

编辑推荐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语电影工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都很好 对华语电影的工业有一个很清晰的概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