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诗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照  页数:214  
Tag标签:无  

前言

  新版自序  联合文学版的《迷路的诗》出版那年,一九九六年,离我高中毕业十五年。忽忽悠悠,又过了十五年,而有《迷路的诗》新版。  成长的经历,曾经有过的迷离、困惑、冲动、伤怀、荒芜的白日与不寐的夜晚,都停留在从前,不会改变了。会改变、能改变的,只有现实的我与所有这些记忆间的距离。愈来愈远,时间的距离与心境的距离。  还好十几年前写下了这些文字,让记忆找到一个在汤汤时间川流中的定锚之处。借由这些文字,我和那段少年时光的距离,就从现实的三十年缩短到永远维持在十五年的长度。  这本书记录的,是有一个少年用一种和过去、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同的方式成长,认真追求许多别人不觉得该要追求的目标,诗、文学、义气、无望的爱情。或许有人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一点追求的勇气,或许也有人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一点包容的善意。  新版书后,多了一篇《诗和少年时光》,是我回到建中演讲的内容,体例、文风和其他篇章大不相同,但我有非将之收进来不可的理由--里面记录了傅禺老师留给我的难忘教导,那是当年出版《迷路的诗》漏掉的一段重要记忆。  旧版书中大春写的序,仍然收录进来,十五年前未曾以文字正式道谢,借此机会,补谢一声。

内容概要

  《迷路的诗》以忏情开始,回忆作者在高中时代的浪漫与叛逆。三十多年前,当杨照面对初萌的青涩恋情,少年时代的苦闷与彷徨、迷惘与骚动,诗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对文学与知识的热情也透过诗歌传递。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问世,杨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当年没说尽的话,新增成《诗和少年时光》长文收入书中。并将校园生活的情怀以照片记录在书里。老师同学更翻箱倒柜,挖出杨照当年编的《建中青年》校刊,历历往事也再次鲜活地搬演了起來。
著名作家张大春也因与作者杨照交往数十年,特别撰文分享他对这位曾经迷路的诗人的特殊认识。

作者简介

  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
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 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报总编辑等职;现为《新新闻》周报总主笔、博理基金会副执行长,并为News98
电台“一点照新闻”、BRAVOFM91.3 电台“阅读音乐”节目主持人。
  长篇小说──《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大爱》《暗巷迷夜》。中短篇小说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独白》《红颜》《往事追忆录》《背过身的瞬间》。
  散文集──《军旅札记》《悲欢球场》《场边杨照》《迷路的诗》《Cafe
Monday》《新世纪散文家:杨照精选集》《为了诗》《故事效应》。
  文学文化评论集──《流离观点》《文学的原像》、《文学、社会与历史想象》《梦与灰烬》《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识分子的炫丽黄昏》《问题年代》《十年后的台湾》《我的二十一世纪》《在阅读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雾与画:战后台湾文学史散论》。
  现代经典细读系列──《还原演化论:重读达尔文物种起源》《颓废、压抑与升华:解析梦的解析》《永远的少年:村上春树与「海边的卡夫卡」》。
  近作──《故事照亮未来》《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微博:weibo.com/yangzhao63

书籍目录

诗人迷路了吗?/ 张大春
新版自序
迷路的诗
谜与禁忌
另一种真理的探求
潮一般的感伤
在有限的温暖里
夜 雨
气 味
浪漫之阙如
遗落月亮
如雪的声音
仿佛在君父的城邦
记忆与遗忘
一九八○备忘录
Dear You…
绣有莲花的一方手帕
旧日情怀与现实思索
迷路的诗Ⅱ
诗和少年时光

章节摘录

  那年,我疯狂地写了一大批以“Dear You”开头,这样的书信。从十六岁写到十七岁半。这些信大部分用HB的硬心铅笔,刻着细如蝇头的字体,写在八开大的白报纸上。白报纸是从校刊社里干来的,本来的“正常用途”应该要拿去印公假单,印好密密麻麻的格子之后,每个想请公假的人一早就把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填好,一张足可以替全社编辑请整天公假都还有余。我们显然是严重地高估了公假单需要的消耗量,申请来的白报纸剩了一迭又一迭在庶务柜里。我就动用当社长兼主编的特权挪来作计算纸,及写信。  字和纸张简直不成比例,可能需要四五千字才填得满一张纸。所以写完一封信,底下就又接上另一个开头“Dear You”及另一封信。有的纸上密密麻麻写了二十几个“Dear You”。  这些信现在都还躺在旧家的抽屉里,像一堆曾经嚣张炫耀过,而今却安份守己耐心等待挖掘的考古遗物,记忆与生命故事的遗迹。  这些信当然从来没有寄出去过。因为没有地址好寄,那个收信人只活在我心里,不,她死在我心里。  真的不了解年少时候的自己,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悲怆与愁凉。彷佛只有在凄哀的悲剧气氛里,才能找到真正的美丽。这是专属那个时代的早熟深沉?还是少年浪漫的普遍特质?我真的不了解。  我只知道那时节的自己,幻想认识一个女孩子,一位最单纯最甜丽最善体人意的少女。然而认识时她已经罹患绝症。只能陪着日益衰病的她走过短短的路程,终点到了我们就下车。不,她就下车了,我留在生命的车上继续听着总也不肯停熄的引擎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想象中她长眠在观音山。因为观音山是我唯一知道有墓园的地方。我从淡水坐渡船远眺观音山。我一次又一次独自去爬观音山。有一段石级是我最熟悉的,拾级而上时,我默默地幻想她的一生,尽可能填补从小到大所有遭遇的每一分细节。石级到顶后,离墓园大约还有十分钟的斜坡路。我一定停在石级尽头,不会再往上走任何一步。细细的汗珠急急地从每一颗毛孔里爬出来,凉凉的风则急着在它们汇流前将它们收干。  那风格外的干而且凉,像是沾过石灰粉的手掌,令人难忘。吹了一阵风,我再循原路走下山,沿路看远方的淡水河和台北市小小的火柴盒房子。  我给了她一个名字。可是无论如何频密激动地呼唤,邢名字都不像真的。不像风吹来的感觉那么真实。比风还要空洞的名字愈叫愈令人心虚与心慌。所以下笔写的时候就只剩下“Dear You”,这样一个单瘦而且不符合英文使用惯例的书信开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渴望追求真相--尤其是渴望追求大时代历史真相的诗人当然会迷路。尽管这样的诗人可能诞生于一个平庸、浮泛、无所事事的时代,他总可以找到自己和大者(TheGreater)之间的联系,即使那是迷宫,即使没有出口。而迷路的轨迹会须成为忏悔录,即使是抱歉,即使是辩护。  ——张大春

编辑推荐

  杨照先生本来以冷静、犀利、透彻的评论文章见长,但当他转向“青春”这个永恒话题,再次来到那个“长久失去、仿佛拾回、却又无从确知的君父城邦”,像大多数人一样,依然无法抑制自己久违的、幸福的战栗。  青春总是在寻觅出口,总是在遗憾,总是在迷路。  杨照把回忆定锚在美好而荒唐的高中时光,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也想再次悄悄地重温自己的青春岁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迷路的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读过了这本书,就能给如马世芳等当红台湾作家找到一些出处了。他们是一脉相承的,细腻、真诚的文字记录自己经历的同时,也在记录着一整个世代。

    一遍读一遍感叹,这才叫文艺青年啊,高中生,每天写诗、暗恋、闲混。

    想想自己的高中时代,几乎记不得什么了,好朋友们各奔东西,也有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

    梁文道的讲座上,听他朗读过长诗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此刻又在杨照的书中发现,好像真的有师承这回事。

    迷路的诗,让我又再重新拾起了多年不碰的几本诗选。。。
  •   杨照本是诗人,写出的散文也有诗的格调,很美。
  •   我们时常迷路,只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杨照的文字提醒了我们该如何去找自己的路。
  •   关于杨照的父女情。。我抽换的是杨家有女初长成。我瞅见的是青春的味道
  •   同时买了杨照的三本书,先大体翻了翻,都还不错。。。就是字有点小,其他的感想要全部看完才能分享了。
  •   是在读了《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后买的这本,讲述着那个时代台湾青年的成长,附上小诗,很让人安静。
  •   寻找青春过往的诗
  •   喜欢台湾人淡淡的散文,见过他本人,很温和,儒雅,文若其人,喜欢
  •   忙里偷闲的午后,捧一杯咖啡,慢慢的读书中的诗,感觉时间在这一刻停顿下来。。。。。。
  •   读台湾作家的文字,可以想见海岛之上,中文字美丽的身影。。。亲切 熟悉
  •   不错,还行,心灵总是美好的。阅读是一种享受。
  •   散文如此,夫复何求
  •   听说是本很好的书,所以专门买来看看
  •   帮同事买的,看了一下,感觉不适合我
  •   一般读读
  •   超常的洞察力,带给你不同寻常的心理体验
  •   LOST
  •   是杨照先生早年的作品,不乏青涩,但散文的笔锋已能看出后来的老道
  •   书不错,不过适合喜欢阅读的文艺青年读。像我这种沉浮商海的人,看这个真有点看不进去。太过于儿女情长了。不过我朋友,一个名校的高材生,小女生喜欢看
  •   书刚到还没看,但感觉应该不错,当当发货速度很快。
  •   好书,值得一读。稍稍琐碎
  •   觉得这本一般
  •   还不错,不过有些语句表达方式有些晦涩
  •   内容挺好,不过不是很对我胃口
  •   文字不错,但是书本有折损,,多少有些遗憾吧。。。
  •   60后的作家,应该还不错。
  •   蛮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