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法与书法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由兴波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前言

  诗歌与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但诗歌不仅仅是语言的排列,书法也不单纯是线条的组合,它们都超越了语言与线条这两种外在介质,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二者都承载着诗人与书家的艺术创造,都展现着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追求,传统文化折射在诗歌与书法上,进而为欣赏者所接受和传播。诗人与书家这些创作主体的活动,使这两种艺术形式打上了深深的时代与个体的烙印,传统诗学思想与书学理论也形成了互通与互补,共同完善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通过对历代诗歌观与书法观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发掘时代文化特点,更深刻地理解诗人与书家的精神情思,更好地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内容概要

  唐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和诗歌史上的高峰,诸多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共同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局面。唐宋时期留下了近千首论书诗,在诗歌及书法文献研究方面具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学术价值。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对中国诗学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做了探索性研究;着重以唐宋论书诗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研究唐宋论书诗中所使用的形容语、批评语,及其在文学性质的书法文献中语词的使用及变化;《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还重点研究了唐宋论书诗所彰显的文艺思想嬗变;并选取了“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的论书诗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彰显了代表性诗人兼书法家的论书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由兴波,满族,197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庆安县。文学博士,历史学(书法文献学方向)博士后。曾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诗歌及中国诗歌与书法理论关系等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文化厅项目等7项,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吉林省教学研究项目等3项。出版专著、编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兼职有东北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团长、宋代文学学会、中国韵文学会会员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第二章 唐宋论书诗形容语研究第一节 比况物研究第二节 比况方法研究第三章 从论书诗看唐宋文艺思想的嬗变第一节 唐代论书诗的文化特质:重情第二节 宋代论书诗的文化特质:尚理第三节 文艺思想嬗变溯源第四章 宋代论书诗个案研究第一节 苏轼论书诗研究第二节 黄庭坚论书诗研究第三节 米芾论书诗研究第五章 诗书蠡测——唐宋诗歌书法论文集附录唐宋论书诗存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唐宋论书诗形容语研究  以树比况  树木因其形态的固定性,难以具有更加灵动的外在特征,所以唐代诗人在用树比况书法作品时,多用其静态营造意境或比况。如“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虽然是对怀素草书描摹,但并不是像其他以动物比况,重其动感,而是用“丹凤楼”与“上林树”相对照,二者均为静态,显得庄重典雅。  再如:“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韩愈《石鼓歌》)、“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柳宗元《叠前》)、“三月秋澹青江水,二月花开绿树枝”(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都是取树之形态,着重展现树枝曲伸蜿蜒之姿,以此呈现笔画的变换曲折,着笔处仍然是静态的。  在唐代论书诗以树比况的诗作中,颇有特点的是以“松”比况的作品。“松”因其形态的挺拔,被古人目为品性高洁之象征,与“竹”、“梅”并称“岁寒三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学作品中歌颂之作不胜枚举。然在唐代论书诗中所用之“松”多取其形态,而非内在精神寄托。如:“长松老死倚云壁”,(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即取“老死”之“长松”的形态,以其斜挂悬崖之上之姿来比况笔画,非常形象生动。“画状倒松横洞壑,点麄飞石落空虚”(释可朋《观梦龟草书》)、“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亦是取“松”之形态,且追求非正常形态,“倒松”、“枯松倒”,以斜势来比况笔画的变化。当然也有取“松”之常态的,如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中“落落群松直”句,即取松之挺拔之姿,傲然挺立,展现张旭草书所蕴涵精神意蕴。  诗中以“松”比况时,多对其加以修饰词语,且多为“枯”、“古”“倒”“古病”等字样,多写松之异形,而非常态,来营造一种古涩感。如:  偶然长掣浓入燥,少室枯松欹不倒。(皎然《陈氏童子草书歌》)  中有枯松错落一万丈,倒挂绝壁蹙枯枝。(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  有时瘦巉岩,百尺枯松露槎枿。(吴融《赠?光上人草书歌》)  画状倒松横洞壑,点麄飞石落空虚。(释可朋《观梦龟草书》)  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韩偓《草书屏风》)  又似深山朽石上,古病松枝挂铁锡。(贯休《观怀素草书歌》)  所列各诗中,均取松的倒势或古、枯之木,而基本不用挺拔之青松等充满勃勃生机的比况。究其根本,诗中用非常态之松来营造一种险境,使读者产生一种紧张感,神经更加敏锐,增强对书法审美的印象,产生对审美者内心更强烈的刺激感。  ……

编辑推荐

  诗歌与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二者都承载着诗人与书家的艺术创造,展现着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追求,并体现着一个时代文艺思想的特质。作者从事诗书关系研究多年,《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从一个时代的诗书理论写到具有各具特色的宋代的诗书观,将理论与个案研究结合,清晰而系统地呈现出唐宋诗歌与书法文艺思想的特点与关联。无论对于专业研究者,还是诗歌与书法的爱好者,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深究的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法与书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