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秘境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牛文怡  页数:282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后记  但愿不是纪念中国是一个尴尬的文明古国。一方面,不断考古挖掘出几千年前的遗迹;一方面,百年间不断破坏祖先留下的文化遗存,越靠近当下,这种破坏越呈现加速度趋势。北京,作为首都,它的破旧立新在全国起着风向标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梁思成等学者提出保留老城另建新城的规划方案,在当时的条件下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但后来的发展表明,对历史建筑与传统的轻视,才是这一方案被否决的实质原因。北京城墙的拆除,由于反对意见太多,最后只好请示最高领导,得到的意见是:现在我们不拆,下一代会拆的 。这句话一语成谶,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各地的城墙、古建、古民居都被拆除改造得七七八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世界遗产数目直线上升,直至成为拥有最多遗产地的国家,北京更是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城市之一。这个矛盾的背后,表现出对具有旅游价值的标志性地点的开发,与对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日常生活历史环境的轻视。中国本就不是一个尊重建筑师的国度,几乎没有一个古建能查得出建筑师姓甚名谁,所以那些不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和传统社区很难被保护完好。通常的情况是,借助一个与此地相关的名人来建立保护的合法性,这种舍本逐末的观念是迄今古建保护最有用的手段。即使是留存下来得到保护的建筑,很多时候也让人哭笑不得。世界古建保护界有修旧如新、修旧如旧和维持原样三大措施,在中国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只有第一种。当很多古建筑被劣质的、不协调的新材料粉饰一新时,给人的感觉就是生不如死。而最符合文物保护精神的“维持原样”在中国迄今还没有被厘清头绪。很多被各种机构和个人占据或占据过的古建,每个经历者对它的“原样”都有自己的图像。一个具有良性代谢的传统社区或者建筑,应当保留其原本的功能,以及与功能般配的居住者和使用者。这一点,在经过几十年的折腾之后,依然很难办到,很多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如上所言,如果我们把标准放低一些,依然能发现,积淀深厚的北京城仍旧是一个宝库。由杂志同名栏目历年文章精选而成的这本《北京秘境》,是我们尽全力去挖掘北京的留存。大部分知名文保景点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我们更在意与这个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细节,这也是取名“秘境”的由来。这些“秘境”目前命运各异:有的只是残留外观,有的已经似是而非,有的还和居民共同呼吸,有的仍然发挥着最初的功能,也有的建筑命运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媒体,我们的作用是记录这个城市中曾经有过的文化。我们希望,这些宝藏不要消失,不会成为博物馆里的照片或者文物,更别变成崭新的景点。我们希望,这本书不是为了纪念。《Time Out》主编  牛文怡

内容概要

   想减肥的人为什么要去钱市胡同逛逛?
   拷贝《奋斗》“心碎乌托邦”创意的青年旅社在哪?
   京城最老“住户”真身今何在?
   哪座寺院能欣赏到乐僧演奏的明代宫廷音乐?
   ……
  
TimeOut北京中文版杂志的“北京秘境”栏目,在近四年时间里,陆续向读者展现了上百个散落在北京城中的文化遗迹与历史遗存,本书精选了52处收录。
  
《北京秘境:52段重新发现北京的旅程》不仅仅是北京文化观光指南、了解北京城市发展与保护的读物,同时,它也是重新体验和发现当下北京的最理想读本。
  
《北京秘境:52段重新发现北京的旅程》是一本专属北京的书。久居于此,如果还有探究周边环境的好奇心,它会带给你惊喜;初来乍到,如果渴望成为“北京通”,它会是一本速成指南,而且绝对纯正;偶来游玩,如果想深度体验这座都市,它将为你开启一段创意旅程。

作者简介

  牛文怡,《TimeOut》主编。著名传媒人。主要关注领域为城市文化、公共传播与新媒体。
  黄哲,2008年入《TimeOut北京》杂志任记者,2010年起任主笔。轻中度“都中心”原教旨主义者,旧京式慢生活的初中级践行者,“京作”精致文化的非典型服膺者,对北京秘境的显隐性交替、却始终坚持探索者。

书籍目录

1 正乙祠:文武昆乱不挡 锣鼓丝弦犹响
2 西什库教堂:福音绕城三百年
3 东交民巷:西洋景里的中国事儿
4 协和别墅: 大隐隐于市 澡雪而精神
5 炮局:大墙那一边 换了人间
6 东岳庙:众神狂欢的“非常道”
7 圣公会教堂:中英联姻的“育才摇篮”
8 焕新胡同21号:沧桑中,我焕然一新
9 西河沿:老“金融街”的繁华旧梦
10 醇亲王南府:龙颜再现 余音犹在
11 利玛窦墓:大隐隐于党校
12 西八里庄:玲珑世界 慧根不灭
13 恭俭胡同:“皇家产业园”里的大城小事
14 好园宾馆:谁说女子不如男
15 万寿寺:三环路旁有座“小故宫”
16 东方饭店:梦归1918“摩登时代”
17 男育英、女贝满 龙凤呈祥灯市口
18 双清别墅:建国伟业西山下
19 青龙桥火车站:百年京张线 千古詹公处
20 崇内社区:一边江南遗风 一边西洋遗梦
21 老自来水厂:百年暗流涌 润城细无声
22 米市胡同:说不完的城南旧仕
23 琉璃厂:文人墨客梦绕“四大天王”
24 棍贝子府:六道轮回的百年孤独
25 智化寺:庭院深深 京乐飘飘
26 原辅仁大学:侯门再造 以文辅仁
27 出前门 拜会北京胡同冠军
28 顺天府学:明清时代的“北京四中”
29 模式口:驼铃远去 禅钟长鸣
30 银锭桥:观山跨水 地甲京城
31 台湾会馆:“宝岛驻京办”的百年乡愁
32 中国航博:天骄伏枥 飞越不已
33 菊儿胡同41号:新四合院二十年巷深酒醇
34 健锐营:清代“特种部队”的小城大事
35 僧王府:蜈蚣足内 朗朗乾坤
36 天宁寺塔:京城最老住户,您还好吗?
37 美国学校:老北京的“新东方”
38 万牲园:百年前的“动物总动员”
39 一座法源寺 半部中国史
40 田义墓:贵贱生前过 冢庵身后留
41潞河中学:桃源深处亿大师
42 什锦花园胡同:六百功名尘与土
43 东四四条61号:一不留神,成了奥运四合院
44 五塔寺:北京有位“老印度”
45 正觉寺:人境仙居 “庙”不可言
46 汇通祠:天人合一 水脉连心
47 德寿堂:“孤本”药店 百草沉香
48 雪池胡同:一夏清凉在冰窖
49 真光戏院:老北京最摩登 新北京最烂漫
50 孟小冬故居:飘零冬皇 香魂归处
51 北京象牙雕刻厂:曾“琢”出半个首钢
52 琉璃渠:皇家“金屋顶”made in小山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正乙祠:文武昆乱不挡锣鼓丝弦犹响 一座会馆,终成戏楼名角。 论辈分可以和法兰西喜剧院平起平坐,更是中华戏楼文化史上的活化石:花雅之争在此终结,梅氏家族从此兴盛。 任时光流转,正乙祠的舞榭歌台, 三百年的风流却始终未被雨打风吹去 梅兰芳华显京城 不光是电影院线,京剧界也有“贺岁档”一说。冬天的老戏楼正乙祠里,锣鼓齐鸣,丝弦拨动,粉墨登场的都是梅派京剧:《抗金兵》《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天女散花》……出出都是梅兰芳先生自创或改编的经典剧目。五出折子戏合在一起,就是今天看到的《梅兰芳华》了。 如今的正乙祠可以说是梅派戏的主场,上演梅派戏已有120年的历史。梅家是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就位列“同光十三绝”之一,以扮演萧太后出名。据《中国京剧史》记载,1881年,梅巧玲就携“四喜班”在正乙祠演出,轰动一时。到了1919年余叔岩在正乙祠为母亲祝寿办堂会,梨园界的艺人纷纷献艺。梅兰芳当时已成名旦,却即兴反串吕布在此登台献艺,梅先生以俊朗的扮相及高超的演技,把吕布演得活灵活现,更是一段传奇。岁月轮回,到了2009年元月,梅兰芳之子、年逾古稀的梅葆玖和谭派后人谭正岩在正乙祠同台演唱《坐宫》,两大门派再度珠联璧合,成就佳话。如今在这里常驻演出的,正是梅兰芳京剧团。梅剧团演员在上演正乙祠版的《梅兰芳华》时,颇为与时俱进。就拿这承接过四代梅家人的老戏楼来说,改动也是不小。原先的舞台是按照清末的制式,只有36平方米,显然不能满足如今观演的需要。于是在这次改造中,就在出将入相的九龙口处,向后退了5米,还独具匠心地为原本四四方方的戏楼舞台修筑了延展空间,其中最惹眼的是一座酷似模特走秀的T形台,可以一直延伸到后排观众面前。这让不少来此看戏的观众称赞不已,都觉得自己仿佛与舞台上的京剧艺术达到了零距离接触的境界。至于将池座里的八仙桌子太师椅换成现代影院式的排座这样的改动,更是不在话下。一部新戏,激活了一座古老的戏楼,也算功德一件。 从财神庙到活化石 如果到正乙祠观看梅派京戏,不能错过参观一下这座被学者们誉为“戏楼文化史上的活化石”的古戏楼建筑本身。走进气派的广亮大门,坐南朝北,五级的汉白玉台阶直通院里。进入院中您会发现,比起湖广会馆,刚刚修葺一新的正乙祠更气派。左右抄手游廊贯穿其中,据工作人员介绍“碰上雨雪天气,您可以通过游廊直通任何房间,而不会淋湿身子。”这里在明代还是一座古庙,到清康熙六(1667)年,被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购置,成立“银号会馆”,目的是为了“以奉神明,立商约,联乡谊,助游燕也”。经过经营修复,内中建成神殿、戏楼、厅堂、客房等建筑。气派非常。其中神殿供奉的主神为财神赵公明,而赵财神在道教里又被封为“正一元帅”,民间“一”“乙”二字通用,这也就有了如今正乙祠的名字。 随着时代变迁,正乙祠会馆的性质慢慢淡化,而戏楼的色彩却浓郁起来。要说起来,这和老北京“盛产”戏园子的大背景不无关联。旧时北京人娱乐休闲场所少且单一,戏园子是百姓比较重要的社交场所。对于北京城里的旗门大爷们,茶园酒肆自然成了他们消遣娱乐的好场所。众伶人出于生计考虑,专门到茶园为这些八旗子弟唱戏献艺。自清中期以来,正乙祠承接的演出业务越来越多,历年每逢春秋吉日,王公贵胄、名流巨贾都大摆酒宴,要约戏班演出。借着演出收入正乙祠也一再扩充规模,建成了如今的三面开放式大戏台。戏台对面和两侧均为上下两层敞开的包厢,戏台前约有上百平方米看池,可容纳200位观众看戏品茶。程长庚、梅巧玲、卢胜奎、杨小楼等名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借着当年这些大腕,正乙祠名噪京华,盛极一时。 花雅之争风暴眼 正乙祠从古庙改为会馆戏楼,是康熙年间的事情,而京剧的祖师爷四大徽班进京,则是乾隆后期的事情了,这前后差了百余年。那从康熙朝到乾隆朝这一个世纪里,正乙祠的古戏楼都表演什么曲目?答案是有着“雅部”之称的昆曲。而最终这里却成了被雅部贬称“花部”“乱弹”的京剧大本营。论辈分,康熙年间的正乙祠在世界范围内是祖宗级别的,能和它称兄道弟的,也就是路易十四兴建的法兰西喜剧院。19世纪初,后者曾上演过一部《欧那尼》,奠定了雨果的地位,也标志着浪漫主义缴了古典主义的枪,成了欧洲戏剧的领导者。 无独有偶,19世纪末,梅巧玲率“四喜班入主正乙祠,花部的京剧由此取代雅部的昆曲,成了中华国粹。早在京剧还没诞生的年代,昆曲占据着北京主流演出市场。那种细致婉转的竹笛伴奏,配上引经据典的唱词,堪称名副其实的士大夫艺术。正乙祠也曾以承办昆曲演出为主要项目,那时花部代表的行腔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意为不登大雅之堂、不入流。 但人民也需要娱乐,这时摆在艺术面前的就是如何通俗易懂地打动每一位观众。以秦腔、京腔为代表的地方剧种,故事情节精彩简单,锣鼓场面热闹火爆,渐渐蚕食了北京的演出市场。相反,昆曲很难走出王府豪门的轻舞小宴而到市井中逐渐没落。加之乾隆帝为母祝寿引出四大徽班进京,使得各种地方剧种在北京进一步融合。 同光年间,花雅两部在北京展开生死拉锯战,正乙祠戏楼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仿佛谁站在这里演出,就代表谁抢回了主流话语权。最终梅巧玲的“四喜班”进驻正乙祠,花雅之争正式告一段落,代表市民的艺术取代了士大夫艺术,昆曲时代终结。 周边逛逛 琉璃厂里淘文化西来顺里品“马鸭”正乙祠能有如此火爆的票房,正因为这里是赫赫有名的宣南文化区核心地带,文人士子云集。从正乙祠出门奔南走不到一站地,就是琉璃厂文化街。一般的旅游街,只卖些旅游商品,很难吸引本地人光临。琉璃厂则不然,它靠着原汁原味的老字号以及独一份的产品,吸引着北京的文人墨客。像西琉璃厂的戴月轩毛笔店,毛笔做工精良、选料上乘,具有“尖齐、圆、健”笔之“四德”,甚是讲究。如今这里还成立了现场制作毛笔的表演,更是京城一绝。东琉璃厂的安徽四宝堂,则是以出售各种宣纸出名,不论生宣、熟宣,还是夹宣质量都要高出其他店铺一等。至于散布在东西琉璃厂的书店,更是不计其数,对于淘书爱好者来说,这里可算是一大圣地。 这附近更是从来不缺少美食,全聚德总店闻名遐迩毋庸多表。附近的阿里郎韩国烧烤店总不差人气。再往北一溜达,和平门内北新华街路东,就是北京清真菜西派的代表——西来顺。这里的镇店名菜是马连良鸭子,是“吃饭精致到挑剔、唱戏挑剔到精致”的京剧“食神”马连良先生的发明,腌时讲究内膛、外皮搓抹,入味后蒸透,再温油炸至皮酥,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香酥软烂、肥而不腻。不得不尝的还有著名的“千层牛肉饼”,相传源自唐代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后记但愿不是纪念 中国是一个尴尬的文明古国。一方面,不断考古挖掘出几千年前的遗迹;一方面,百年间不断破坏祖先留下的文化遗存,越靠近当下,这种破坏越呈现加速度趋势。北京,作为首都,它的破旧立新在全国起着风向标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梁思成等学者提出保留老城另建新城的规划方案,在当时的条件下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但后来的发展表明,对历史建筑与传统的轻视,才是这一方案被否决的实质原因。 北京城墙的拆除,由于反对意见太多,最后只好请示最高领导,得到的意见是:现在我们不拆,下一代会拆的。这句话一语成谶,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各地的城墙、古建、古民居都被拆除改造得七七八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世界遗产数目直线上升,直至成为拥有最多遗产地的国家,北京更是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城市之一。这个矛盾的背后,表现出对具有旅游价值的标志性地点的开发,与对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日常生活历史环境的轻视。中国本就不是一个尊重建筑师的国度,几乎没有一个古建能查得出建筑师姓甚名谁,所以那些不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和传统社区很难被保护完好。通常的情况是,借助一个与此地相关的名人来建立保护的合法性,这种舍本逐末的观念是迄今古建保护最有用的手段。即使是留存下来得到保护的建筑,很多时候也让人哭笑不得。世界古建保护界有修旧如新、修旧如旧和维持原样三大措施,在中国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只有第一种。当很多古建筑被劣质的、不协调的新材料粉饰一新时,给人的感觉就是生不如死。而最符合文物保护精神的“维持原样”在中国迄今还没有被厘清头绪。很多被各种机构和个人占据或占据过的古建,每个经历者对它的“原样”都有自己的图像。一个具有良性代谢的传统社区或者建筑,应当保留其原本的功能,以及与功能般配的居住者和使用者。这一点,在经过几十年的折腾之后,依然很难办到,很多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 如上所言,如果我们把标准放低一些,依然能发现,积淀深厚的北京城仍旧是一个宝库。由杂志同名栏目历年文章精选而成的这本《北京秘境》,是我们尽全力去挖掘北京的留存。大部分知名文保景点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我们更在意与这个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细节,这也是取名“秘境”的由来。 这些“秘境”目前命运各异:有的只是残留外观,有的已经似是而非,有的还和居民共同呼吸,有的仍然发挥着最初的功能,也有的建筑命运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记

但愿不是纪念    中国是一个尴尬的文明古国。一方面,不断考古挖掘出几千年前的遗迹;一方面,百年间不断破坏祖先留下的文化遗存,越靠近当下,这种破坏越呈现加速度趋势。北京,作为首都,它的破旧立新在全国起着风向标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梁思成等学者提出保留老城另建新城的规划方案,在当时的条件下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但后来的发展表明,对历史建筑与传统的轻视,才是这一方案被否决的实质原因。    北京城墙的拆除,由于反对意见太多,最后只好请示最高领导,得到的意见是:现在我们不拆,下一代会拆的 。这句话一语成谶,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各地的城墙、古建、古民居都被拆除改造得七七八八。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世界遗产数目直线上升,直至成为拥有最多遗产地的国家,北京更是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城市之一。这个矛盾的背后,表现出对具有旅游价值的标志性地点的开发,与对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日常生活历史环境的轻视。中国本就不是一个尊重建筑师的国度,几乎没有一个古建能查得出建筑师姓甚名谁,所以那些不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和传统社区很难被保护完好。通常的情况是,借助一个与此地相关的名人来建立保护的合法性,这种舍本逐末的观念是迄今古建保护最有用的手段。    即使是留存下来得到保护的建筑,很多时候也让人哭笑不得。世界古建保护界有修旧如新、修旧如旧和维持原样三大措施,在中国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只有第一种。当很多古建筑被劣质的、不协调的新材料粉饰一新时,给人的感觉就是生不如死。而最符合文物保护精神的“维持原样”在中国迄今还没有被厘清头绪。很多被各种机构和个人占据或占据过的古建,每个经历者对它的“原样”都有自己的图像。一个具有良性代谢的传统社区或者建筑,应当保留其原本的功能,以及与功能般配的居住者和使用者。这一点,在经过几十年的折腾之后,依然很难办到,很多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    如上所言,如果我们把标准放低一些,依然能发现,积淀深厚的北京城仍旧是一个宝库。由杂志同名栏目历年文章精选而成的这本《北京秘境》,是我们尽全力去挖掘北京的留存。大部分知名文保景点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我们更在意与这个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细节,这也是取名“秘境”的由来。    这些“秘境”目前命运各异:有的只是残留外观,有的已经似是而非,有的还和居民共同呼吸,有的仍然发挥着最初的功能,也有的建筑命运发生了新的变化。    作为媒体,我们的作用是记录这个城市中曾经有过的文化。我们希望,这些宝藏不要消失,不会成为博物馆里的照片或者文物,更别变成崭新的景点。我们希望,这本书不是为了纪念。    《Time Out》主编  牛文怡

编辑推荐

《北京秘境:52段重新发现北京的旅程》编辑推荐:北京城里故事多,“北京秘境”带你寻遍城里的世外桃源。52处秘境,让你重新拥抱北京;52段旅程,让你收获不同凡响的惊喜。《TimeOut北京》中文版杂志同名栏目文章的精选集。篇篇都是记者亲自考察后的独到体会,充满人情味和趣味。精彩的是,把史料演绎得诙谐、精到,引人入胜。更有“周边逛逛”为每处秘境筛选了吃喝玩乐导引,信息周到、体贴。胡同里大爷大妈的生动解说,帮你从市井角度理解京韵文化的精髓。书中的各处秘境,也许就在你日常活动的半径中,只是从未进入到你的视线。难得浮生半日闲。带上《北京秘境:52段重新发现北京的旅程》出发吧!踏上属于你的体验和发现之旅。在这个繁华喧嚣的都市中,找到属于你的静谧与感动。

名人推荐

这座城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个小小子儿在这玩,在这儿长大,而且久久不愿离去。——濮存昕不用为给别人看而改变自己,这样的街区是有福气的。——梁文道不要去抱怨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钢筋水泥,如果你有机会在午后穿越过北京的胡同,你就会知道,最可贵的那些东西还在,阳光依然打在同样的墙上,同样的老人依然用我们怀念的、曾经的生活节奏在谈论着几乎同样的问题,棋还在下,自行车的铃铛在胡同里依然是同样的回声。——白岩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秘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8条)

 
 

  •   看得出来,作者在重新发现北京方面下足了功夫。有的地方虽然我都知道,也都曾经路过,但真不知道里面有那么多好玩的历史。还有很多地方,都不是普通意义的旅游景点,相信如果能去,一定会非常安静,不会影响心情。每个秘境都有一部分“周边逛逛”,介绍的都是最有北京特色的吃处,非常周到。推荐协和别墅,澡雪而精神,适合初冬踏雪游玩:)
  •   去过北京很多次了,大大小小的景点没少去,算起来除了家乡抚顺,还有抚顺边上的沈阳,北京是我待过时间最长的城市了。不要说故宫北海颐和园,就是鲁迅博物馆、法源寺、老舍故居、牛街礼拜寺、慈寿寺塔等等这样的小地方也都去过了,不过北京城实在是大,底蕴也厚实,尤其是明清两代加上民国几百年的积累,无数名人雅士达官显贵留下无数历史遗迹。即便是在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拆了几十年,还是留下了很多。 什么是秘境呢?首先不是那种到处都是外地游客的,全国人民都知道,都要去的地方,也不是那种虽然外地人不多,但是本地人气很高,比如后海、比如南锣鼓巷、比如烟袋胡同,比如南新仓,多数都是北京当地的人去,但现在也都是人山人海了,算不得秘境。这本《北京秘境》里面介绍了52处景点,都不是很大,而且都不是去的人很多的地方,甚至多数都可以称为是深藏不露,就是老北京人都不见得去过,的确称得上是秘境。 这里面去过的还真不多,但是也有几个,比如西什库教堂、比如东交民巷、比如青龙桥火车站、比如琉璃厂、比如智化寺、比如天宁寺、比如辅仁大学、比如五塔寺、协和别墅等等,当然像协和别墅,辅仁大学都是在外面看看,没法进去。 当然北京的秘境绝对不仅仅是这些,书里选择的这些地方也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有故事,有特别的地方,能够吸引人,让你看了就想去一探究竟。 对于北京来说你越了解,就会越着迷,就能够发现更多的秘境,以后有机会再去北京的话,肯定会找时间去这些秘境去一探究竟。
  •   作者确实在重新发现北京方面下足了功夫。很多地方都不是普通意义的旅游景点,相信如果能去,一定会非常安静,不会影响心情。每处秘境都同时介绍了周边的牛吃,游玩+美食两不误!
  •   京视传媒有一档《这里是北京》的栏目,某日一瞥,遂激动万分,这里介绍的不是天安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早已名声大燥的文保单位。这里介绍的对象,包罗老北京的吃、穿、用、行、娱,没有导游的各色小旗的干扰,看看好东西的门道,尝尝地道的北京味儿,找找遗失在一片混乱和改造中的历史,怎么想着都觉着非常过瘾。由于节目中介绍的有些内容来头大名头小,找起来委实不容易。正在小郁闷的档口,发现了这本“宝典”。此书内容与节目可谓异曲同工,书中文字介绍的比节目内容更全面,互有重叠。此书另有几大好处:一、在介绍每处景点的结尾部分,有一个“周边逛逛”的部分,作者非常接地气地介绍了各种档次的吃食地儿,充分照顾了以食为天的吃货们的感情。小店、影院、故居等也介绍的颇为应景儿。物质和精神食粮都齐活儿。二、书是2013年出版的,书中内容是“新的”,也就是说,基本不会苦苦寻找后,发现早已拆除或关门歇业。三、书中大大的照片,一来问路特别方便,在找东四四条的时候,就是凭借那几幅清晰的照片和书中的描述,在地铁出口处,身着黄色背心的志愿者,在研究一番后,准确地找到最近的地铁口;二来照片中的景色与实际的景色还是有差别,在不那么光鲜的胡同里,想象一下光鲜亮丽的照片,才不会觉得一片破败。对于大门紧闭的四合院,照片就显得更为重要,站在门口,想象里面的情景,顿时颇感安慰。 个人觉得,对于路痴的人,每章内容前的地图,过于局部,像南锣鼓巷、鼓楼大街、后海本可互通的地方,在没有大地图的情况下,愣是分别去了两次。东四周围的有些胡同,回来后才发现就在周边,由于没有整体规划,不远处的风景只得等到下次再去找寻了。希望他们没有被改建…… 带上这本书,不要疯狂购物,不要丧吃丧喝,自己或者搭伴儿去找找、去看看、去尝尝,体会北京的北京。趁他们还在……
  •   对于只去过一次的帝都一直意犹未尽 逛的也是名气景点 《北京秘境》却为我带来了新视角 纸张厚实 彩色印刷 像是不经意在讲时光的故事 勾起我重新游历京都的想法 不错
  •   在北京生活五年了,却有很多近在咫尺的秘境不知道,这本书让我开了眼界
  •   喜欢这本书的封面,打开翻了翻,感觉内容很充实,丰富,可以了解一个鲜为人知的北京,读了它再去探寻这些“秘境”一定会更有感觉。
  •   为了第6次到北京发掘出不一样的东西,特意**当买了这本书。印刷精美,标志清楚,文字很有人情味,内容也值得反复体会。比如《一部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一千四百年前唐太宗下令建造,九百年前宋钦宗在这儿坐牢,六百年前永乐帝照着它修建御花园,一百年前戊戌六君子在此停灵“;”圣解凡情俱坐断,昙花犹放一枝新“。北京就是一个要听故事的地方,李敖的《法源寺》有些太沉重,简明扼要就是这文了。其实读完半本书,就感觉是大略摸复习了小半部中国历史。”周边逛逛“栏目也编得不错,吃喝玩乐的信息有些用场,我2013年五一节就按图索骥找到2个好吃的地方。所以有时间、想深度体会一下北京的朋友,还是可以翻翻这本书的。
  •   太棒,已经按着这本书的推荐走了好几个地方,重新发现北京,让久居京城的我们重新找回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   北京旅行,不再只有長城故宮,,某一處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角落都值得我們回味,不一樣的視角瞭解細微的北京,旅程不再是走馬觀花的看,而是更用心的瞭解這座城市。。書質相當不錯,很有厚重感,,內容也很豐富。。
  •   这本书能帮我们发现那些北京城里不太知名的文化胜地,以及与它们相关的那些故事和传说。北京,终究是可爱的,让我们不断地去寻找……
  •   粗翻了一遍,非常好的书,纸张,文字,排版,配图皆为上乘。建议再版时附简版市区地图一张,标明全部52处秘境,或者按城区顺序排列52处秘境,便于游览的连贯性。
  •   看够了北京的人山人海和高楼林立,去寻找这个城市不一样的美,重新的爱上这个城市!去找寻真正属于北京的不同韵味
  •   重新发现北京的不为人知的密境。
  •   小时候对于北京的印象是胡同、王府井的小吃、长大了再次来到北京不仅仅是京味始终的浓厚,还在于它内在的深层的文化底蕴。这本书介绍 北京值得你去的地方,不妨去试试!~
  •   08年的时候去了北京,在北京生活了7个月。到家后仍旧对北京念念不忘,这个城市的一切,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所有,都历历在目,最美的时光,在北京度过了。一直想要回到北京,看看曾经走过的路,逛过的街道。想要从这本书,再看看曾经去过的北京。
  •   一本探寻北京旅游文化的书,读完一个密境,就有种想出发的感觉。
  •   不论是内容,还是书质,都非常的好,跟着书发现北京
  •   北京新发现,值得一读
  •   北京是一个值得慢慢品的城市,生活压力大,可是平时跟着书走一走还是很安静。书中有很多我们这种外地人从来不知道的东西,不知道本地人看是什么感觉了
  •   发现不一样的北京
  •   包装得很好,内容也非常好,可以使你对北京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书送得也很快。
  •   很喜欢历史 还是北京的秘史 有文化 有内涵 有意思 书的质量也很好!
  •   看了本书后,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我感到很汗颜,原来自以为对北京已经十分了解竟是那么的幼稚,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北京的话,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   尽管北京生北京长,书中的地方大多知道,但去过的不多,找时间一定去看看
  •   了解老北京文化,很不错,值得一看。
  •   众人推荐的北京非主流景点,别样的旅游攻略与推荐,展现了北京的另一面。
  •   本想买了这本书带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可用上,结果,忘了带~~~~,幸好我记住了一部分,也不枉我买了。书的纸质很好,内容也蛮不错的,下次再去北京可以带上。
  •   内容很好,印刷也很好,但如果相当做一本旅游指南用,就不太详细。但是我觉得这本来也不是一本旅游指南,更多是在讲北京的故事。值得一读。
  •   装帧的非常精美,色彩丰富,详细介绍了北京特有的物质文化
  •   收到书,看着分类建议:旅游 当时很奇怪,介绍老北京的怎么仅分在旅游类了呢?粗略的读了一下内容,回忆起很多记忆里的老东西,有些地方已经不存在了,感慨甚多...真的准备按照书上介绍的游览一番,对照书看看这些地方的前世今生...
  •   北京最美的地方,不在故宫颐和园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而在那些鲜有人知晓的地方,本书的作者便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地方,令人向往
  •   对北京很感兴趣,著名景点已经转遍了,找些私房景点来玩儿
  •   当把北京主流景点走得差不多了之后,随着这本书的指引展开深度游吧。
  •   挺好的,不是一般的那种北京游览指南,很独特
  •   用心体会,不错,接下来按图索骥走完书中景点,北京北京
  •   挺不错,看看也许更加了解北京了、可惜我不在北京,但是我会去的、
  •   很喜欢这本书。北京去过多次了,每次去都感觉只看了北京的一个部分,并不完整,而且也是流于表面。这本书告诉了一个表面之下的北京, 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者往事,适合那些喜欢北京历史和往事的人。 读完这本书,仿佛对北京的认识更深了,下次再去北京更有目的了。
  •   虽然从小在北京长大,不过因为比较懒= =……所以很少出门……书写的很详细,文笔生动,笔下的北京出乎意料的美……打算出去晃晃了……如果有时间= =咳咳……
  •   很不错。照片和文字都很好。就香山和东交民巷两部分,看后再行踏勘,才留心到了很多一不留神就错过的北京“小历史”,颇觉收益良多。
  •   刚来北京,对北京还不是很熟悉,这本书很值得住在北京的人值得看!
  •   去北京深度游,要带上它。
  •   很喜欢,了解到平时没有了解的北京,而且整本书都是彩页,看起来就感觉很棒~
  •   从另一个角度看北京
  •   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北京,另有一种风味
  •   书的内容还比较丰满,有些内容很多老北京都未必一定知道
  •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各地的旅游攻略也读过不少。这一本,还是值得一看的。
  •   喜欢北京的人,都读一读吧
  •   还有三年在北京的时间,一定都要去看看
  •   了解不为人知的一面,对北京更了解
  •   让你了解北京的细小景观
  •   还不错!了解一下北京的小文化!
  •   去北京前买了这本书,很不错
  •   土生土长在北京也确实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印刷排版很好
  •   追忆老北京
  •   带北京人认识北京,感受不一样的神秘气息。
  •   探秘北京的不为人知的背后
  •   感受各种不同的北京风景
  •   完全的北京旅游攻略。。。主推外地旅游的朋友做功课用
  •   小众的北京旅行,准备好了么
  •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感情至深
  •   正好要去北京
  •   北京原来是这样的
  •   非常非常好,北京的孩子们都买来看看吧
  •   全彩页,质量很不错,里面介绍的东西下次再去北京一定要去逛一逛
  •   带上它去北京吧
  •   把北京看透
  •   内容很赞,北京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都被挖掘!
  •   喜欢北京的东西
  •   写的不错,由历史转移到景色,还介绍周边的特色,有故事,不是干燥无味的书籍,也不是干燥无谓的历史,恩,值得一看,看了也特想去哪里,作为北京人有些都不知道,可以拓展一下知识层面,也可以去诉说的地点游玩,感受魅力,图文结合,相得益彰
  •   看到微博推荐来买的这本书,和同学一起走了几个地方,感觉都蛮好的,既有文化介绍,又有周边景点,美食。很实用的一本书
  •   身为北京人,却没去过书中讲的大部分的地方,更不知道那些地方有这么多精彩或沉淀的历史,带上书去旅行,不用花很多钱去外面,光是要把这书中介绍的地方转遍,就要花好多好多时间了。但也有的地方已和书中介绍的情况不太一样了,现在到处都在拆啊改啊,所以抓紧时间去寻找吧。
  •   打算带着单反照着这本书逛胡同了 ~
  •   与其说是旅游书,不如说是本文化书,希望下次能去帝都感受更多不曾留意的东西。
  •   想去书中的地方看看
  •   非常好,虽然还没有仔细看,但是彩图好文字已吸引我,非常不喜欢教科书式的景点介绍,身为导游,非常推荐这样有品位的书籍。
  •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应该更加细致的对待周围的环境,好想去青龙桥车站哎
  •   不想评价非让我评价
  •   中午订的,第三天到货!当当网有活动,我很理解,忙!但是为啥我同事当天晚上订的,第二天下午就到了,我的书是中午订的,第三天上午才到的?有活动,忙,我不理解。但是当当网的速度向来都是很快的,可我不会因为本次的不满意而不打五星!希望下次可以避免发生此类事情,要不谁也不愉快!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很好,大部分都是我想知道的,比单独介绍旅行的书好~
  •   捡拾零散落在各处的珍珠,将其串为一条美丽的项链。
  •   帮老公订的书,老公很喜欢
  •   身居京城如果不细读此书岂不可惜。
  •   插图是彩色的,整本书看起来十分精致,特别好
  •   看了就有想按图索骥的冲动,不过可惜很多地方我们都是进不去的。
  •   收藏用,买过一本看旧了
  •   已经看完的一本书,个人觉得很好,喜欢简短的文章,介绍的也很详细,很好·
  •   感觉不错的,帮朋友买的
  •   可以举着书走街串巷了~~呵呵~~~
  •   封面好看,书很实诚。还没看,希望好看!
  •   买了送朋友的,书的质量不错
  •   送货很快,书的包装完好
  •   很好看,不错,书的质量也很好!
  •   书没有什么好评价的,送货很快,无破损
  •   当当卖书服务还是相当不错的,书的质量无可挑剔
  •   适合长期逗留北方的人读,闲暇时走走看看
  •   记忆中的风景,记忆中的色彩!
  •   我要花时间都去看看
  •   好多不出名的地点,有故事,有意思
  •   很详细,很好。已经跟着这本书去了几个地儿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