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经品读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永贤 等编  页数:272  

前言

  本书以“诸经”冠名,那么“经”是指什么呢?“经”之一词,含义丰富,但其本义是指织布时的纵线。因为织布时必须先有纵线,后才有横线,因此“经”的含义又被引申为国家的纲纪、法规。本书中的“经”,专指由封建社会官方法定的儒家经典著作。中国传统学术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这里的“经”是指封建社会官方法定的儒家经典著作。我们常说的“六经”“五经博士”“四书五经”“十三经注疏”是儒学经典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形态。因此说,在不同的时代“经”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由于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通过法令形式确立了儒家经典著作的地位。因此,无论就学术角度而言,还是从政治层面来看,“经”的地位明显高于“史”、“子”、“集”三类书籍。古人论证某事常从儒学经典中寻找证据,因而有了“引经据典”这一成语。清代所编《四库全书》中的“四库”即指经、史、子、集四类著作,其中的经学书籍以绿色为封皮,表明四季中的春季。春为四季之首,经学书籍为群籍之首,而经学自然也就成为群学之首。  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封建统治阶级甚至把“经”作为统治工具,用以进行思想控制,钳制、束缚着封建社会所有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正因如此,“五四运动”在清算思想、学术上的封建残余时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与此同时,“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是儒家学派典范性的著作,是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思想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经”也是古代官方教育机构的核心教育内容与法定教科书,因此学习和研究儒学经典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说,“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载体。“经”的起源与发展“经”的起源和发展,与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书记载,夏商时代已经有了学校教育,西周时则有了较为完备的学校制度。夏、商、周三代主要以“六艺”作为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由于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需求特点,因此夏、商、周三代实施“六艺”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而“六艺”在三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发生、发展到完备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周初至春秋的数百年间,官学教育的内容也加入了一些科技和哲理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产生的基础与学术思想的源泉,儒家学派与儒学思想也不例外。  春秋时期,孔子在继承“六艺”和周公制礼作乐的基础上,形成了《诗》《书》《礼》《乐》四门成熟的课程与教材,并以此传授弟子。另外,孔子晚年还编定了《易》和《春秋》,作为最高深学问传授给少数高材生。后代儒家学者将孔子编订的上述六门教材称为“六经”。“六经”保留了周代教育的精华,同时将“六艺”中的“怪、力、乱、神”等内容删除,突出其中“仁”、“礼”的内容,使教育内容带上了浓厚的人文主义与原始民主思想的色彩。可以说,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使古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初步转向以“六经”为主。虽然,今天我们看不到其“六经”的原貌,但孔子总结“六艺”、开创“六经”的贡献是无法否认的。

内容概要

作为儒家学派典范性的著作,“经”是中华义化与学术思想豹重要结晶,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变化,“经”的意蕴不断丰富。“经”不仅备受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而且其思想也渗透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今天,我们本着取精去精、继承发展的态度,鼓励青少年学习儒学经典著作,旨在开发其对于培养高尚人格和丰富历史义化底蕴的教育价值,并促进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作者简介

李永贤,山西平遥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地或是教育史和学校管理

书籍目录

前言《诗经》  《诗经》解读  《诗经》选读《书经》  《书经》解读  《书经》选读《易经》  《易经》解读  《易经》选读  《易经》小传选读  《易经》大传选读《礼记》  《礼记》解读  ……《春秋》《孝经》

章节摘录

  将《周官》改称《周礼》,并设立了博士在太学教授。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注,《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周礼》原分六章:《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西汉时期,《冬官司空》一篇已经遗失,以《考工记》补,形成今天的版本。  《周礼》主要记述了理想中的周代官制,六篇即代表六个职官系统,用天地四时配之,并详细叙述其官名、员数以及各自的职掌。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勃兴,学术界盛行以人法天之风,讲求人与自然的联系,主张社会组织仿效自然法则,因而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周礼》的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周礼》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为框架。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方六合,就是古人所说的宇宙。  《周礼》中规定,天官是总理国家政务的长官,为百官之首,其最高长官为“冢宰”又称“太宰”,管理财政与宫廷事务;地官主要管理教育、户籍、土地、赋税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大司徒”;春官主要管理祭祀、朝会等国家礼仪活动,其首领为“大宗伯”;夏官主要管理军事事务,统领军队,平定邦国,其首领为“大司马”;秋官主管法律,负责刑罚、诉讼、治安等司法工作,首领为“大司寇”;冬官首领为“大司空”,主要管理建设、施工等。现存《考工记》记载的是各类手工艺技术分类以及制作规范等,与以上各篇不同,与冬官所辖有关。  从《周礼》内容可知,该书主要构想了一个完美的政治行政体制,其核心是根据“周礼”进行了政治制度的设计。这一国家行政机构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隋代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礼》的设置。唐代将六部之名定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诸经品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