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解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鲍道宏 著  页数:263  

内容概要

  在实证调查与参用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课程理解:制度与文化新基点》对教师课程理解,即课程制度与文化变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行为进行初步探究,在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制度与文化激烈变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虽基本认同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但具体到课程内部,教师课程理解状态又复杂多样,既有共时的类的区分,又有历时的阶段性差异。《课程理解:制度与文化新基点》探究了影响教师课程理解的复杂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深刻原因,把“课程”和“教师课程理解”这样的“教育问题”,放到社会历史境遇中分析,揭示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最终提出课程专家、课程政策制定者与课程实践者中小学教师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共同发展的路径建议。

作者简介

  鲍道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原理专业教育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改革、语文教育与教师教育。现为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担任《现代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两门本科课程教学工作。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报》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国内知名教育类期刊发表普通教育类与语文教育类论文40多篇。任“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建教育学院基地首席培训专家、“福建省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建教育学院基地首席培训专家。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一、选题缘由(一)从课程实施状况反思教师课程理解(二)“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意义二、释题(一)教师(二)课程(三)教师课程理解三、教师课程理解的对象(一)课程理论(二)课程文本(三)课程行动四、相关研究述评(一)“课程观”研究(二)“教师与课程关系”研究(三)“教师课程理解影响因素”研究五、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一)分析框架(二)研究方法第一章 教师的课程理解一、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一)课程目标构成(二)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三)课程目标的作用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一)课程内容的选择(二)课程内容的组织(三)课程的类型三、对教学的理解(一)价值目标的具体化、系列化(二)内容结构的呈现与展开(三)方法的掌握与合理迁移四、对课程评价的理解(一)评价主体(二)评价方式第二章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一、新课程方案及培训(一)课程理念的更新(二)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三)新课程评价变化(四)新课程培训二、教育环境(一)课程资源(二)教师文化与学校制度(三)班级组织三、社区价值观(一)学校所处的社区(二)社区的价值观与期望四、教师自身因素(一)教师责任感(二)教师专业知识(三)教师熟悉的教学模式及其效能第三章 理解课程的实践者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理解的多样性(一)“万花筒”:教师课程理解的共时分布(二)“马拉松”:教师课程理解的历时演变二、课程实践者的个人差异(一)作为“个人”的教师一(二)教师身处其中的工作环境(三)教学文化三、理解课程的实践者(一)不同取向“教育实践”研究的启示(二)“教育实践”——一个独特的场域(三)理解“课程的实践者”第四章 课程变革一、课程编制的理论问题(一)课程理论与政策(二)课程政策的理论基础(三)课程编制二、学校课程(一)学校课程领导——现状与思考(二)教师课程理解——学校课程的基础(三)关系中的抉择——运作的课程’三、学校课程变革原则(一)课程制度、文化一致性原则(二)课程的物质保障原则(三)我国课程改革的策略建议结语附录一 调查问卷附录二 课堂记录学生座次筒表附录三 《掌声》教学实录附录四 L市某中学初三家长会实录附录五 L市郊区某中学教师座谈会记录附录六 福建教育学院2006级中文系(1)班、(2)班部分学员座谈参考书目后记补记

编辑推荐

  《课程理解:制度与文化新基点》在实证调查与参用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该书对教师课程理解,即课程制度与文化变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行为进行初步探究,在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制度与文化激烈变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虽基本认同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但具体到课程内部,教师课程理解状态却复杂多样,既有共时的类的区分,又有历时的阶段性差异。该书试图揭示,任何时候学校课程制度与文化的更新,不能离开教师课程理解这样一个“支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课程理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