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绘画的应物象形研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孙百安  页数:224  

内容概要

  “应物象形”是画家以心应之于物,用笔象之以形的过程,其“形”应是形、神、意的三位一体,即写客观物象之形,传客观物象之神,达画家主观之意。“应物象形”的过程也是绘画创作的过程。本文从晋唐时期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姚最和张彦远画论中选取有关“应物象形”的理论,结合各时期的主要绘画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绘画发展史的角度客观地论述和阐释“应物象形”这一理论命题从产生到完备的过程中,各家对其不同的认识和见解,梳理和归纳出不同时期的“应物象形”思想和方法,构建古典意义上的以写形、传神、达意为一体的“应物象形”的理论体系。这既是对“应物象形”在晋唐时期的系统解读,又为唐以后“应物象形”的现代性变异提供比照。

书籍目录

中文提要英文提要导言第一章 顾恺之的应物象形第一节 迁想妙得第二节 以形写神第二章 宗炳的应物象形第一节 宗炳的应物思想第二节 宗炳的象形思想第三节 类之成巧的象形方法第三章 王微的应物象形第一节 画成与《易》象同体第二节 王微的应物思想第三节 王微的象形思想和象形方法第四节 明神降之第四章 谢赫的应物象形第一节 六法的意义第二节 应物象形与其他五法第五章 姚最的应物象形第一节 学穷性表 心师造化第二节 立万象于胸怀 传千祀于毫翰第三节 谢赫与姚最品评的比较第六章 张彦远的应物象形第一节 鉴戒贤愚和怡悦情性的绘画功能观第二节 土人绘画观第三节 意在笔先 画尽意在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顾恺之的应物象形  顾恺之(344-405),东晋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身于一个门阀士族家庭,曾担任过桓温的大司马参军,做过荆州都督殷仲堪的参军,官至散骑常侍。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和理论家,博学多才,工诗词文赋,精书法绘画,以才绝、画绝、痴绝为人所称道。’其绘画“笔迹周密”、“神不可见其盼际”,与陆探微并称“密体”,又与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顾恺之在当时就享有崇高的声誉,谢安称其画为“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从《贞观公私画录》、《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及其他文献著录可知,他的绘画题材有肖像、道释、龙、虎、狮、禽鸟、杂兽以及风俗人物、历史故事、山水等。顾恺之著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画论,因《历代名画记》的辑录得以流传至今。虽因辗转相传,难免有错误脱落,但对理解顾恺之的绘画思想仍是最重要的资料。顾恺之之前尚不见有完整的、正式的画论,他的画论是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完整的绘画理论。顾恺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  顾恺之的绘画以传神为中心,他首先把哲学范畴中的形神关系引入绘画,提出了“迁想妙得”、“传神写照”等艺术土张,把“传神”的思想贯彻在绘画理论和创作之中,在绘画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以形写神”的具体手法。他的传神论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顾恺之认为绘画不是为写形而写形,是为传神而写形。绘画以传神为本质,这标志着绘画艺术的彻底觉醒。中国绘画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以顾恺之的传神论为起点。谢赫“应物象形”的理论命题也在顾恺之传神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并最终在晚唐得到完备。  顾恺之论画虽未言“应物象形”,但其“迁想妙得”、“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等传神思想实为谢赫的“应物象形”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晋唐绘画的应物象形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