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两千年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作者:宋正海  

前言

21世纪初,国内外出现了新一轮传统文化热。广大百姓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国学热。世界各国也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联合国设立孔子奖,各国雨后春笋般地设立孔子学院或大学中文系。很显然,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的基础。面对近几百年以来没有过的文化热,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从新的高度挖掘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这套《自然国学丛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自然国学是我们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新研究方向。在我们组织的、坚持20余年约1000次的“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中,有大量涉及这一课题的报告和讨论。自然国学是指国学中的科学技术及其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研究,以致社会上不知道国学中有自然国学这一回事;不少学者甚至提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论断,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缺乏创新精神。然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不但有科学,而且曾经长时期地居于世界前列,至少有甲骨文记载的商周以来至17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公元3~15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则是独步世界,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达千余年;中国古人富有创新精神,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500年的2000多年中,中国的技术、工艺发明成果约占全世界的54%;现存的古代科学技术知识文献数量,也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因此,自然国学研究应是2上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它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而且能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有助于当前的科技创新,有助于走富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之路。    本套丛书是中国第一套自然国学研究丛书。其任务是:开辟自然国学研究方向;以全新角度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以全新角度介绍和挖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当代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提供一系列新的思维、新的“基因”。它是“一套普及型的学术研究专著”,要求“把物化在中国传统科技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把散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科技整理出来”。这套丛书的特点:一是“新”,即“观念新、角度新、内容新”,要求每本书有所创新,能成一家之言。二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既强调每本书“是各位专家长期学术研究的成果”,学术上要富有个性,又强调语言上要简明、生动,使普通读者爱读。三是“科技味”与“文化味”相结合,强调“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交互相融”这个纲要进行写作,要求科技器物类选题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观念理论类选题注重从中国传统科技的角度进行释解。    由于是第一套自然国学丛书,加上我们学识不够,本套丛书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乃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我们衷心地希望能听到批评、指教之声,形成争鸣、研讨之风。    《自然国学丛书》主编    2011.10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潮汐文化、潮汐学充分发展,博大精深,在世界独树一帜,是以海为田中国传统海洋农业文化中的又一耀眼的领域。本书通过追溯中国古代关于潮汐现象的各种记载,提炼出其中涉及的各种科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潮汐学史和潮汐文化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是对充分发展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潮汐文化和潮汐学成果进行全面性学术总结的第一本专著。本书是全面总结中国传统潮汐文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包括绚丽的观潮文化、先进的潮汐理论、严重的潮灾、雄伟的海塘、广泛而巧妙的潮汐利用、种类繁多的潮汐表以及独有的潮汐文物等领域。本书还对元气自然论潮论与天地结构论潮论的千年争鸣;传统潮论为什么没有产生出近代潮论;潮汐表的进化脉络和走向繁荣;与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海塘的发展历程;气势非凡绚丽夺目的观潮文化;展示潮汐文物精品的潮文化长廊等进行了重点的讨论。

作者简介

  宋正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地理学史、海洋学史与海洋文化、科学史理论、历史自然学、天地生人综合等研究。发表论文和重要文章500篇;出版专著和主编论文集20余部;主编丛书2套。为推动我国科学综合潮流,1990年在北京创办“天地生人学术讲座”,至今22年,将办到1000讲。内容涉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社会之间的大交叉、大综合问题。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一、雄奇壮丽的海宁怒潮
二、广陵观涛是汉代名胜
三、钱塘观潮风俗盛行于唐代
四、中国古代的冲浪运动
五、怒潮因何而成?
第二章 潮汐成因的千年争鸣
一、中国古代潮汐理论世界领先
二、两大潮论的并存与争鸣
第三章 中国古代海洋农业文化的伟大创举——潮汐的利用
一、潮灾记载与潮灾预报
二、废田变膏田——潮灌与潮田
三、煮海为盐——纳潮与盐田
四、民以食为天——潮汐在水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五、潮流往还——潮汐在航海中的应用
六、乘潮进攻——潮汐在海战中的应用
七、潮起潮落——潮汐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
第四章 天下至信者莫如潮——古代潮汐表
 一、高度精确的唐宋理论潮汐表
 二、可靠方便的实测潮汐表
第五章 独有的潮汐文物
一、滨海万里长城——江浙海塘
二、雄关潮闸
三、子胥祠和海神庙
四、六和塔和占鳌塔
五、镇海铁牛
六、潮汐文化长廊设想
附录:传统潮论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潮论
参考文献
总跋

章节摘录

二、广陵观涛是汉代名胜    中国古代有涌潮的河口不止一处。最著名观潮风俗是广陵观涛和钱塘观潮。由于这两处观潮风俗的发展,古代对涌潮的描述十分形象,对它的成因也有较高水平的描述。    西汉时,长江扬州的广陵涛已闻名全国,西汉辞赋家枚乘在《七发》中第一次对涌潮作了十分生动的描写。枚乘在景帝时为吴王刘濞的郎中,刘濞为西汉刘邦侄,封地在长江下游一带,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刘濞在其封地内图谋篡夺帝位,枚乘上书吴王进行规劝,指出“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汉书·枚乘传》),意思是吴国的潮汐比长安名胜曲台的景色更为壮观,吴王应该满足。枚乘又写《七发》赋,对刘濞进行规劝,赋中提到广陵观涛,还对广陵怒潮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    (一)对广陵涛的描述    《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兄弟,并往观涛于广陵曲江。”可见当时广陵观涛的时间是阴历八月十五日左右。接着,《七发》又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广陵怒涛的壮观:“其起始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澧澧,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凌赤岸,簦扶桑,横奔似雷行。诚奋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篇》有“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的记载,说明广陵观涛之风日盛。唐代也有赞美广陵涛的,崔颢《长干曲》诗:“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涛。”这表明唐代仍有观赏广陵涛之风,且已有弄潮活动。    (二)广陵涛的地点    《论衡·书虚篇》中的“广陵曲江有涛”,曾引起后世对广陵涛地点的长期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是浙江西兴的钱塘江。这首先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提出的。他在《水经注·渐江水》中引《七发》所述之曲江时说:“潮水之前扬波者伍子胥,后重水者大夫种,是以枚乘日涛无记焉。然海水上潮,江水逆流,似神而非,于是处。”这段话将《七发》所述之曲江用来作浙江水(即浙江、钱塘江)的注,可见他认为,广陵涛在浙江的钱塘江。清代周春《海潮说》则论证广陵曲江在西兴,即今浙江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境内,曲江即钱塘江。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三、三十一中论证广陵曲江是钱塘江。卷三即《谒广陵侯庙》中还引述了元代钱思复“试罗刹江赋,证曲江即浙江”的结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江苏扬州附近的长江。唐代徐坚不同意郦道元等学者的钱塘江说,他在《初学记》卷六中指出:“枚乘《七发》曰:‘观涛于广陵之曲江’,曲江今扬州也。”清代汪中《广陵曲江证》也认为:“曲江之为北江(即长江)非孤证矣。”1781年,清代潮汐学史家俞思谦在《海潮辑说·入江之潮》中,确认广陵涛即长江扬州段的潮水,而非指钱塘江的潮水,并指出郦道元在作《水经注》时,由于“据当时所闻,偶未深考”,造成此误解。而“后人泥于郦注,遂以广陵之涛,移诸钱塘”,从而引发后世之争。    目前学术界公认涌潮形成条件是源于喇叭形河口和拦门沙坎等的存在,潮流受阻而激发形成。当代历史地理研究认为,西汉时长江扬州段正具备形成涌潮的条件。陈吉余对南京一吴淞段的长江进行历史水文地理学考察,其论文指出:“可推断在公元前后一、二世纪甚至到四、五世纪,江口的形势与现在有着本质的差别。当时长江口是一近喇叭形的河口,一直到圃山以上扬州附近,才见收缩。也就是说扬州以上,江已形成,扬州以下为海湾形状,在骤然开阔的扬州湾内,散布着沙洲。当中以开沙最大,使江流分叉,北支在扬州城东形成曲江。海潮上溯,至圃山以上,奔腾澎湃,形成涌潮,历史上称之为广陵潮。”论文中又绘出《2000年前长江河口图》(见图1-2)。1982年,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所描绘的西汉长江河口轮廓也是这样。杨迈里《广陵涛》中指出:“广陵曲江指的是长江扬州、镇江河段。”P6-8

后记

《自然国学丛书》第一辑(9种)终于出版了。    《自然国学丛书》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当即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商报选题,邮来撰写提纲,并写出40多部书稿。经反复修改,从中挑选9部作为第一辑出版。    在此,我们深深地感谢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厚爱,没有专家学者的支持,《自然国学丛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深地感谢“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及其同仁,是讲座孕育了“自然国学”的概念及这套丛书;深深地感谢支持过我们的武衡、卢嘉锡、路甬祥、黄汲清、侯仁之、谭其骧、曾呈奎、陈述彭、马宗晋、贾兰坡、王绶珀、刘东生、丁国瑜、周明镇、吴汝康、胡仁宇、席泽宗等院士,季羡林、张岱年、蔡美彪、谢家泽、罗钰如、李学勤、胡厚宣、张磊、张震寰、辛冠洁、廖克、陈美东等资深教授,没有这些老专家、老学者的支持和鼓励,不会有“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更不会有“自然国学”的提出及其丛书;深深地感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及其海天出版社,特别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兼海天出版社原社长陈锦涛,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现总经理兼海天出版社现社长尹昌龙,海天出版社总编辑毛世屏和全体责任编辑,他们使我们出版《自然国学丛书》的多年“梦想”变为了现实;也深深地感谢无私地为《自然国学丛书》及其出版工作做了大量具体工作的崔娟娟、魏雪涛、孙华。    当前,“自然国学”还是一棵稚苗。现在有了好的社会土壤,为它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但它还需要人们加以扶植,予以浇水、施肥,把它培育成为国学中一簇新花,成为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一个新增长极。“自然国学”的复兴必将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然国学丛书》主编    2011.12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潮汐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独树一帜,宋正海的这本《潮起潮落两千年(灿烂的中国传统潮汐文化)》是全面总结中国传统潮汐文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包括绚丽的观潮文化、领先世界的古代潮汐理论,两大潮论的千年争鸣,丰富多彩的潮汐文物精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潮起潮落两千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国学的深奥,值得后辈认真学习
  •   很受益,非常好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