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戏剧六十年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作者:甄亮 著  页数:578  字数:730000  

内容概要

  本书实际上是一项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文化进一步发掘保护的最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奠基工程。选题方案提出后,先后经过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逐级遴选和论证,上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宣传部经过专家评审,将其列入“2009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书籍目录

陕西戏剧六十年概述门
一、陕西戏剧队伍建设门
(一)戏剧编导人才
(二)戏剧音乐人才
(三)戏剧表演人才
(四)戏剧舞台美术人才
(五)戏剧理论评论人才
二、陕西戏剧剧目建设
(一)戏曲
(二)话剧
(三)歌(舞)剧
(四)广播剧门
三、陕西戏剧理论建设
(一)戏曲史论
(二)戏曲本体论
(三)戏剧创作论
(四)剧作家论
(五)戏剧改革论
(六)戏剧表导艺术论
(七)戏剧舞台美术论
(八)戏剧评论
四、陕西戏剧院团建设
(一)戏剧艺术团体
(二)戏剧院团改革
五、陕西戏剧阵地建设
(一)戏剧演出阵地
(二)戏剧发表阵地
六、陕西戏剧艺术教育
(一)培训机构
(二)校园戏剧
七、陕西戏剧文化交流
(一)赴京演出 
(二)慰问巡演
(三)交流活动
(四)出国演出
八、陕西戏剧媒体传播
(一)广播与戏曲
(二)电影与戏曲 
(三)电视与戏曲
(四)网络与戏曲 
(五)报刊与戏剧
(六)剧作出版
九、陕西戏剧生产管理
(一)戏剧管理部门
(二)戏剧业务单位
十、陕西群众戏剧活动
(一)民间戏剧社团
(二)戏剧文化惠民
(三)戏剧活动调研
参考资料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  陕西戏剧队伍建设 要成为某个方面的突出人才,除主要靠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外在条件。作为陕西戏剧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建立戏剧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常态化、制度化的戏剧汇演、调演、展演及其比赛评奖等方式的实行。这个带有导向性、福利性(获奖与职称“挂钩”)的“外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戏剧队伍建设的质量。新中国成立后,陕西戏剧汇演、调演、展演和各类各种比赛评奖活动数不胜数,涌现出的戏剧艺术各类人才,难以完全的、准确的统计。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在戏剧编导、戏剧音乐、戏剧表演、戏剧舞台美术和戏剧理论评论方面有一定成就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情况(按出生年月先后为序),以大概了解陕西戏剧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戏剧编导人才 如果说民国时期成名、新中国成立后仍然热衷于戏剧事业的范紫东、高培支、樊粹庭、淡栖山、谢迈千和从陕甘宁边区进入西安的马健翎、张棣庚、黄俊耀、周军、黄悌、袁多寿、项宗沛、江上青等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陕西剧作家群落,那么在经过杨克忍、鱼闻诗、封恒山、李民生、杨志平、朱学、毋志、杨淑琴、王烈、南怀荣、付命甫、沈荣坪、李志杰等一批剧作家的中兴之后,第三代陕西剧作家群陈正庆、曾长安、田井制、郝昭庆、顾群、刘继鹏、张平、党小黄、马孝严、倪运宏、史雨泯、黄权中、罗铁宁、陈彦、侯亮、张自胜、王济安、刘富民、康世进等则在生气勃勃地在探索、开拓新的戏剧创作道路。 1.戏剧编导人才简况 范紫东(1878—1954) 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共编写剧本68个,主要剧作有《春闺考试》《金莲痛史》《软玉屏》《三滴血》《大学衍义》《翰墨缘》《女儿经》《琴剑飞声》(前后本)和《玉镜台》《三知己》《鸳鸯阵》《盗虎符》《伉俪会师》等,代表作是《三滴血》《软玉屏》《翰墨缘》等。范紫东是易俗社编剧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的剧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李约祉(1879—1969) 李约祉为易俗社编写了20几个剧本,其中本戏有《庚娘传》《韩宝英》《仇大娘》《千子鞭》《优孟衣冠》,折戏《算卦骗人》《假斯文》《杨氏婢》等,《庚娘传》是其代表作。

编辑推荐

《陕西戏剧60年》力求在编纂过程中融文化艺术性、民俗趣味性和文图并茂鉴赏性于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快乐轻松的阅读中获取秦腔文化知识,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陕西戏剧六十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