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长吟  页数:233  字数:240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反映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展示汉水流域历史渊源、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民俗风情、景观胜迹的富有资料性、可读性的文化著作。作品有别于许多直面重大工程建设事件的报告,其中含有大量翔实的资料,不是就工程写工程,而是将视角转向工程的背后,记录了调水源头人民为此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泰献,所承受的种种生存磨难和挑战,表达了作家的忧患、悲悯意识,反映了这一宏大工程的历史与现实,是作家个人情感和人民情感相融合相感动相激励的产物,蕴涵着哲学、生态、文化、历史、社会的思考与审视。它记录的不光是一个工程、一代伟人的构想,更是几代人呕心沥血的奉献和魂牵梦绕的企盼,是一部中国水之命运、中国移民之命运、中国水利工程之命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作品,给读者带来多方面的思考和启发。

作者简介

  陈长吟,陕西安康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汉江文学》杂志主编,《美文》杂志副主编、副社长,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总编辑,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陕西省作协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所副所长兼书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教授,《散文视野》杂志主编。已发表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散文专集十多部。曾获全国冰心散文奖、海内外中国散文旅游文学奖、陕西省政府炎黄文学优秀编辑奖等。

书籍目录

序章 水的呼唤
第一章 源头探秘
 第一节\翻越秦岭
 第二节\踏访古城
 第三节\探寻源头
 第四节\高寨钟声
 第五节\水保群英
 第六节\保源建议
 摄影手记\小树
第二章 天汉水韵
 第一节\汉山葱茏
 第二节\石门故事
 第三节\古堰沧桑
 第四节\圣水美谈
 第五节\泛珠龙泉
 摄影手记\播种人
第三章 秦巴英杰
 第一节\测雨专家
 第二节\湖滨义士
 第三节\西乡茶人
 第四节\蔡侯遗风
 摄影手记\茶韵
第四章 金州水情
 第一节\宜居小城
 第二节\金州水情
 第三节\倾城之哀
 第四节\灾后记痛
 第五节\瀛湖景象
 第六节\岚河忧思
 摄影手记\看水
第五章 安康精神
 第一节\龙舟竞渡
 第二节\治水学者
 第三节\查污卫士
 第四节\跑步支书
 第五节\较真网民
 第六节\现代猪倌
 第七节\品味民俗
 摄影手记\随水远行
第六章 旬阳经验
 第一节\河源警钟
 ……
第七章 白河水色
第八章 商洛宣言
第九章 巍峨大坝
第十章 襄阳回声
尾声 水等憧憬
后记 为汉水立传

章节摘录

  在南郑县的晚上,我上网时偶然从一个社区中得知,有个叫郭义成的退休干部,在红寺湖办了个义务养老院,组织老人在那儿劳动生活,护林防火,守湖看水。  我决定去拜访郭义成。  按照网上提供的路线图,早晨,我在县城乘汉运司通往黄官镇的中巴车,到红寺湖风景区的牌坊前下车,然后步行进去,沿小河而上5里,在一个叫双联桥的地方左转过桥进山。  这是一个长长的山沟,有条路可以行驶拖拉机和摩托车,但因为前几天下雨,积水未干,泥泞遍布,得踩着硬脚窝前行。沟两边植被很好,农户的房屋散布在沟中。在路边一棵老树下,我看到一幕特别的图景:地上摆着酒瓶子、小碟子,还有一个烧掉了底儿的竹筛子,筛子中间扣了个瓷碗。我看不明白其中用意,是祭祀,还是祈祷,还是乞求?不管怎么说,这是当地人信奉的一种民间文化仪式,肯定有它的讲究。  走了一个多小时,出现岔路口。我向一个老乡问路,他说:前边5里地,正修房屋,在那儿倒个拐,过桥上山。  果然前行不久,出现两条交会的山沟,坡头处一户人家正在盖房子。我在房前右拐过桥上山,穿过一片树林,来到岭头上,那绿莹莹的红寺湖水突然就闪入眼帘。  湖边的山路上,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人正在割青草,我问:他们义成养老院在哪儿?老妇入说:前边拐个弯儿就是,这方圆就他一户人家。这个老汉,兢是养老院的。  我与割草的老大爷交谈起来,他言语短,表达不很顺畅,但我听明白了。他叫李启贵,本县黄龙人,今年73岁,没有子女,已经在养老院住两年了。老人身体健康,可以参加劳动,情绪也不错。  我问:郭义成在吗?他点头:在呢。  告别两位老人,下坡过弯,看见几间土房,有条黄狗扑出来狂叫,接着,一个中年人拦住狗,迎接客人。这就是郭义成,他中等偏瘦身材,着一身退色工商界的工作装,足蹬解放鞋。  这是两排临湖的土房,各有4间,墙上挂着“南郑县红寺湖义成家庭养老院”的红色牌子,系县老龄委颁发。旁边还有一块牌子,是残联颁发的“残疾人救助站”。  我说明来意,郭义成放下手中的活儿,端来板凳,倒上茶水,与我坐在院子里说话。  郭义成今年62岁了(他显得年轻,看来红寺湖水养人),早年当过红光乡的党委书记,后来任县工商联常务副会长(不过他现在的模样的确就像个农民),前年退休。1993年,他在冷水区做副区长时,下乡搞路线教育,村里有个叫刘和先的农民,媳妇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家里很贫,贷款几千元也没看好病。冬天烤火笼,只有病人在家,柴火星子溅到棉裤上,燃烧起来,待刘和先干活回来,媳妇已被烧死。从此家破人亡,刘和先也病了。9岁的儿子被送到红寺湖风景外乡,说是孤儿,给别人家放羊。刘和先半年时间跑到外乡去看望儿子,怕露馅,不敢去主人家里,就等在草山上,儿子来了,父子见面抱头大哭……郭义成知道情况后,就起了办个家庭养老院的念头,他向红寺湖管理处借了几间没人住的护林房屋,先把刘和先搬过来,然后又有老人陆续搬进来,最多时12人,最少也有4人。最早搬来的刘和先已经病逝,就埋葬在养老院后边的山怀。十多年来,这个家庭式的养老院、救助站已累计接收老人117个,其中有聋子、瞎子、跛子、哑巴。先后安葬送终了15个,都是郭义成亲手买寿衣、人殓、安葬的。  郭义成的养老院属于民办,国家不给钱,全靠自筹。这些年来,他把自己的经济收入全部搭了进去,已经花了50万元左右。有时候,在部队当军官的儿子还给接济一些。不过,他的义举也得到社会的支持,汉中市环境设计院买了米、面、油送来,万寿寺佛教协会每年都送来棉被、衣服……在这里,他既是院长,又是工作人员,另有村里的一位妇女前来帮忙做饭。  郭义成说:我们这个养老院的人,自己种菜种粮食,还要担任守林防火、维护环境的责任。这儿是红寺湖的桃花岛景区,三面环水,只有一座山,一条路,环境很好,常有人过来游玩或者钓鱼,我们就要宣传环保.收拾生活垃圾,防止污染。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水调歌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