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千问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王永鸿,周成华 主编  页数:291  字数:400000  

内容概要

《中华文化千问》由王永鸿、周成华主编,本书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了大量图片和文字,是文、史、哲知识汇编类图书,它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政治等方面。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生活起居
第二章 节日节气
第三章 民俗礼仪
第四章 称谓文化
第五章 宗教神话
第六章 地理名胜
第七章 经济贸易
第八章 科技发明
第九章 体育艺术
第十章 交通通信
第十一章 法律法制
第十二章 天文历法
第十三章 医疗卫生
第十四章 文学典籍
第十五章 政治军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太极拳是如何出现的? 太极拳起源众说纷纭,民间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南宋或元末明初时期的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说法。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张三丰道家理论等都在太极拳中有体现。太极拳的定名、成型、传播靠的是杨露禅。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一时、一地所创,而是前人不断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也有人称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为武当太极拳的一支。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而后社会依次出现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是如何传播发展的?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尤其杨氏,在藏龙卧虎的北京,更是赢得“杨无敌”的美誉,而为天下所知,为太极拳的发展、传播、造福人类,居功至伟。而在太极拳传承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再树里程碑。他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他还大胆地打破门规限制,拳传外姓,收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露禅为徒。杨露禅艺成回乡后,后到达北京,经历了一段“闯天下、打天下’,的传奇经历,并担当骑营总教习。杨氏祖孙三代在北京与人交手无数,授徒广众,流传甚广。其拳架在不断的实践中日臻完善,最后由杨澄甫定型,成为目前流行最广的杨式太极拳。同时,尚有早期、中期的拳架流传于世。满族人全佑跟杨露禅之子杨班候学得杨氏小架太极拳后,传与其子鉴泉,在上海开办武学,将师承太极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鉴泉后从汉姓吴,故世人称其为吴氏太极拳。

编辑推荐

《慧海拾珠丛书:中华文化千问》让您尽知古代万事万物的文化脉络。让你在轻松玩赏的同时,浏览丰富多彩的知识美景,了解妙趣横生的文化历史,给你带来全新的知识盛宴!既可作为茶余饭后增知益识的消闲读品,也可以成为家庭的珍藏读本。而对于广大青少年朋友而言,《慧海拾珠丛书:中华文化千问》更是一份特殊而宝贵的礼物,《慧海拾珠丛书:中华文化千问》会让你变得更加睿智,让你的明天更加阳光灿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文化千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