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的故事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林文力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林文力 编  页数:208  字数:120000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的主导思想。在过去的30多年里,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经济上确实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许多具有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如电脑、电视、手机、汽车等。这些外企不仅可以轻松地得到高额回报,而且还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开拓创新,掌握知识产权,才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还有少数人或企业受利益的驱使,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干出一些伤天害理之事。比如“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文凭造假”等事件,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毒害了社会风气,引发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和热议。    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势必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策划出版了这套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此套丛书遴选了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科学家,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气象学家竺可桢,生物学家童第周。他们是新中国科学技术的旗手,他们是钻研世界难题的佼佼者,他们是专业领域的带头人……他们牺牲自我享受的优越的生活,以国家前途为己任,在吃不饱、穿不暖,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可歌可泣的大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专心致志于造福人类的科学事业,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让世人铭记。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气象事业的史册上,镌刻着这样一个名字——竺可桢。这位早年留美的气象学博士,以其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为中国自己的气象学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严谨的学风、坚韧的毅力,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在气候变迁、物候学、农业气候、自然区划和科学史等方面探索了一生,也奉献了一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辗转求学路
他出身贫寒,他少年负气,他一心为报效祖国而异域求学。终于,他学成归来,为中国的气象事业书写了华丽的篇章
第一节 出身贫寒
第二节 “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第三节 耻辱的“227号”
第四节 为报效祖国而留学
第五节 祖国气象科研的贫瘠
第二章 首创测候所
他不为金钱,不慕名利,将自己的满腔激情和热血都扑在祖国的气象事业上。他相信,道路是由人开拓出来的他要做人所不能,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第一节 不为高薪出卖自己
第二节 中国气象从无到有的突破
第三节 对气候变迁的研究
第四节 发展培训气象队伍
第三章 掌舵浙大的日子
他被国民政府推上了浙大校长的位置,一干就是13年。他因此被尊称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在战争年代这个校长不仅要与反动统治阶级周旋,还要规划学校的发展大计。他做得游刃有余,气定神闲,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第一节 临危受命
第二节 丧妻失子长悲痛
第三节 站在民主斗争的最前线
第四节 不可弯曲的民族脊梁
第五节 于子三之死
第六节 面临站队的抉择
第四章 科学院的大忙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也迎来了新生,走上了新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岗位,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业,还肩负着团结和引导全体员工的责任。他只有更加努力,更加忘我,才能稍舒胸臆。
第一节 新生活的开始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
第三节 观花问鸟看物候
第四节 繁忙而又平凡的一天
第五节 踏遍祖国青山
第六节 心底深处的伤痛
第七节 用笔谱写大自然的乐章
第八节 用满腔热血浇灌气象事业
第五章 严于律己,责无旁贷
他没有满足于自身的奋斗,而是以古稀之年亲身体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即使在浊浪排空、凄风厉雨的岁月里,他也不避艰难,勇于承担。
第一节 72岁的新共产党员
……
第六章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3月的雾都重庆,阴雨连绵。不下雨的日子里,则是雾蒙蒙的一片,空气潮湿得仿佛浸水的海绵,抓一把就能沾一手的水。值得一提的喜事是,竺可桢在重庆与相识一年多的陈汲女士结了婚。 陈汲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在中央研究院图书馆工作。著名文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陈源是她的哥哥。良好的家庭和教育,使陈汲具有出众的气质和学识。婚后,竺可桢携夫人回到当时浙大所在地遵义。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场政治风波正在等待着他。 学校训导长姜琦上任后,因发展三青团团员激起了学生们的不满。学生会的壁报对他的做法进行了指责,他就派训导处的人把壁报撕掉,学生会的代表为此到训导处抗议,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竺可桢认为,姜琦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更身为训导长,为了这样的事与学生吵闹不休,小题大做,太不善于处理教务事宜了。为了迅速平息事端,他对训导处的人员进行了劝解,也批评了学生会的一些做法。由于早年在澄衷学堂的经历,竺可桢向来不随便开除学生。但是,姜琦却坚持要开除学生,竺可桢不得不给两个学生记过处分,想就此了结这件事。没想到,姜琦和学生的对立仍在发展和持续。 没过多久,竺可桢接到教育部发来的密件。密件上说,浙大有共产党的学生组织,如黑白文艺社、铁犁剧团等,并列举了这些社团组织负责人的姓名,要求校方调查取缔。接着,竺可桢又收到了贵州省主席转来的内容相同的密件。 竺可桢不相信密件上的指斥,因为他历来主张思想自由。他认为,即使这些学生是共产党,只要他们不违法、不犯校规校纪,就不应当干涉他们。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活跃,学校才能拥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政治气氛。 但是,姜琦坚持认为学生不能有思想自由,训导处的职责就是监视和管束学生。当他看到不仅学生反对自己,而且竺可桢对自己的做法也很不满时,就假意提出辞职,想以此让竺可桢让步。但他没想到,竺可桢真的同意了他的辞职。 姜琦辞职离任后,竺可桢顶着当局的压力,聘请曾经留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授费巩出任训导长。费巩不是国民党员,但他为人正派,爱护学生。竺可桢希望通过他使校方和学生真正融洽一致起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竺可桢

编辑推荐

《竺可桢的故事》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竺可桢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如题,还以为与钱学森的故事一个系列呢,有点不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