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控诉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日]土屋隆夫  译者:曹逸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善良者注定弱小,卑劣者一定会名利双收。要想求取公平,就唯有痛下杀手。
持续上升的电梯如密室般无法进出,谁知这密室里突然出现了杀人事件!
死者只留下一句“那女人在”便魂归天国。他身上带着一张十三年前的老照片,可惜照片上的女子竟无人认得。
有人在电梯里发现了一张名片,至于它是无意间掉出来的,还是有人故意丢在地上,谁也说不清楚。唯一知道的是,这张名片似乎是凭空多出来的,根本没有主人……
弱小者的序幕至此落幕,千草检察官必须亲自动手展开第一幕才行!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土屋隆夫 译者:曹逸冰土屋隆夫,孤高寡作的推理大师。他自1949年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却直到1958年才推出第一部长篇作品《天狗面具》,1963年以《影子的控诉》(千草检察官系列首作)摘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总要隔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有新作印行,可谓寡作之至,但部部均是足以传世的佳作,其“千草检察官系列”更有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最成功系列作品之誉。土屋隆夫性格怪僻,久居山间农村,晴耕雨写,几乎不跟东京的文坛往来,却深受文坛和读者敬重,2001年被授予日本推理界唯一的功劳奖——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瘦弱的体形让死相更显凄凉。薄薄的胸膛,肋骨根根分明。尸僵还没开始。荧光灯光下的脸色与肤色是如此惨淡,甚至带着一抹阴沉的绿色。 “这里……”鉴识课员指着死者的臀部,“有个小出血点,外伤就这一处。” “凶器是?” “暂时不明,估计是锐利的小针,比如针筒之类的东西。” “那死因是——” “毒杀吧。光被针扎一下是死不了的。” “就是说针尖有毒物是吧。”背后的大川警部插话道。 “我推测毒物是一口气打进去的。从下毒到死亡的时间实在太短了。” “我听说行凶现场是电梯——” “是的,电梯小姐说开过六楼之后有人喊了句‘痛死了’。就是这位死者。可疼痛只有一下,他也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疼的只有戳进去的那一瞬间,戳进去之后就没感觉了。” “其他乘客就没发现吗?” “电梯里挤满了人,他被人踩了一脚吧。电梯一路开到七楼,门一开,大家蜂拥而出。犯人看准时机,一口气把毒物注射进去。走廊也是人山人海,广播里的话就没断过。即使被害人大声喊也不会被人听见。犯人和其他乘客一起,混进走廊的人流中。只有被害者孤零零地留在电梯里——怎么说得跟我亲眼见过似的……” 大川警部不禁苦笑。 站着的鉴识课员盯着检察官,问道:“还要看吗?” “不用了。” 检察官不负责任地答道。他又不是医生,没法从一个小小的出血点看出端倪。就好像已是尸体的瘦弱校长还在刁钻地评价检察官的能力。鉴识课员盖好毛毯。检察官走到远处,把一张椅子拉到大川警部面前。 “被害者旁边还掉了张名片,”警部继续刚才没说完的话,“百货店的保安人员在案发后立刻赶到现场,说他们在死者脚边捡到了这个。那群人有不少是刑警出身,果然够仔细。” 检察官看了看名片上的字。尾木精一。头衔是“紫菀化妆品总店宣传部长”。 警部故意调侃道:“您不会认定他就是凶手吧?” 检察官苦笑道:“除非那凶手特懂礼貌,杀了人还留下名片——” “不过,”一旁的野本刑警插嘴道,“我还是想从名片这边查查看。名片的所有人肯定在那部电梯里——不是尾木精一本人,就是和他交换过名片的人。说不定能取得重要证词呢。总之我会跟进这条线索的,如何?” 野本刑警盯着检察官,征求他的同意。哪知检察官嘟囔的却是另一句话。 “把名片丢在地上,有何意味……” 名片不是无意间掉出来的。地上就这一张名片。 检察官对此甚为在意。普通人哪里会拿着一张光光的名片跑来跑去?

编辑推荐

《千草检察官系列之一:影子的控诉》编辑推荐:在土屋隆夫小说中,事件背后的动机总是曲折复杂。善良正直的人都是弱小的,他们的善心和乞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换来的是悲惨的命运;而奸诈阴险满手鲜血的侩子手则收到了献花、称颂与金钱地位。一个个无辜的生命由于贪念被剥夺,而凶手却能安享富贵生活十几年。求取公平,就只有“杀戮”这一条路。《影子的控诉》中的照片诡计、名片夹诡计、目击学校送水的诡计,或物理,或心理,却又无论是物理还是心理都有著非常简单与实际的意义,在土屋的笔下,犯罪变得如此的简单,这与大多数本格类推理小说中的诡计虽然庞大,却往往是异想天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影子的控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又见真正的经典推理小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带着读者一起行进。值得一看,绝对。
  •     于推理史上声名卓著的检察官,虽非寥若晨星,亦颇相若。大致有以下几位印象深刻:
      
      〖最酷的检察官〗:必须是西村寿行笔下《愤怒的追捕》中的杜丘冬人。电影在国内上映时译名《追捕》,演员是高仓健,配音是毕克老师(为高仓健配戏的是原田芳雄,饰演矢村警长,配音是杨成纯老师)
      
      〖最帅的检察官〗:必须是Capcom公司制作的日版游戏《逆转裁判》中的御剑怜侍——仅指游戏,非指电影。不过电影中饰演成步堂龙一的成宫宽贵在《相棒》第11季中的三代目搭档倒是很值得一看【←对娱乐如数家珍的不务正业感。。。
      
      〖最衰的检察官〗:必须是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笔下梅森系列探案中的汉密尔顿·伯格。他屡次向正直的律师佩里·梅森实施了各种与法律打擦边球的挑衅,但每次(请注意是每一次每一次)均以失败告终,且愈败愈勇,愈勇愈败,十分难得——笑点是他经常自食恶果【不厚道地承认:每次看到伯格吃憋,我都灰常幸灾乐祸
      
      
      而在土屋隆夫的检察官系列中,千草泰辅作为绝对主角,灵魂人物,可以评价为推理史上〖最“静”的检察官〗
      
      安静、冷静、平静,都符合对千草的刻划。甚至可以说,他冷静得不太像一位破案率高的检察官,他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内敛、深思、严肃的,会把案件的细枝末节都挖出来深究,直至破案。不张扬,不叫嚣,不强势,只是默默地动脑思考,逐步地去亲身验证,那种平实而古朴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带出了旧式江户的捕物帐风光【强烈推荐冈本绮堂的半七捕物帐系列
      
      个人对日式的直观描写刑事类小说始终情有独钟。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不嘲讽警察愚蠢智商的推理小说作家,那么除了厄尔·斯坦利·加德纳对警察搜查工作的首肯之外,日本的某些推理小说作家也对搜查工作抱持以相对认同的态度【如姉小路祐、佐佐木让等。土屋隆夫无疑也是其中之一。刑警的工作是琐碎而吃力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讨好,但这是他们的本职,他们必须像牛一样去追查到底,而且还要具备一切努力都可能白费、线索骤然断绝从而成为悬案的觉悟——从破案伊始就必须如此。抱着“一定破案”的劲头、却也有“可能成为悬案”的心理准备。刑警如是,检察官亦如是;千草尤然
      
      而本文除了对千草检察官的描写之外,还构架了一个黄金三角模式:即在系列小说中始终联手破案的千草检察官、大川警部和野本刑警三人。这其中自然以千草为主,但为辅的二位也不遑多让,虽然只是配角,二人也都是性格鲜明。比如,野本为了一张名片而千里奔波不辞辛劳的场景就很令人赞佩,而他坚持查实来源的这张名片最后成为了破案的关键点之一。记得《相棒》中杉下右京曾经向他的搭档龟山薰解释过他所理解的警察本职:“逮捕罪犯是普通公民都有的权力,那不是警察最重要的工作。警察的本职在于搜查线索,这是普通公民没有的权限,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大意。总共200多集实在想不起到哪集找了)。这很客观地说明了警察对待案件的正确态度
      
      事实上厄尔·斯坦利·加德纳很早就借佩里·梅森之口肯定过警察的搜查能力,不得不说某些日系推理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理论。别说《相棒》里“陆地上的孤岛”特命系的二人总要借助搜查一课伊丹宪一(伊丹大叔最有爱)以及鉴证科米泽守他们的证据力量,就连《疑犯追踪》中宅总那种超级电脑大神和四叔那样的利落身手,不也照样得求助于警察卡特和豆豆,以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情报嘛!推理是破案阶段必经的思维过程,但毕竟不能取代罪证;可利用推理的结论去搜索查证,则能够确认罪犯。总有警察本末倒置,凭眼前证据来看待案件,忽略了推理和搜索的重要性;但真正敬业的勤恳的警察,却都是默默地遵循着“推理→查证”这个原则在破案,甚至可能他们本身都并没有直接总结出这个结论,只是惯性地以此为本职,不厌其烦地追查下去,直到解决案件为止。毫无疑问,千草、大川和野本都是这一类有责任感的公仆
      
      案件自然不能剧透,因此就在人物塑造上啰嗦了几句。当然案件也很有特点,穿插着以第三视角描述的少女独白,很有希区柯克式悬念感。虽然只是系列的第一本,千草这位特别的检察官的质朴形象也已跃然纸上。土屋的文笔特点是,不止对案件和人物花费笔墨,对他们周遭的生活也有所挖掘。家庭中难免的细小裂痕,还有检察官在面对异性时那种微弱的动摇与下意识的亲近,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最后提一点作品之外的吐槽。作为系列的第一本,别字稍多了一些;不过本人是那种看到一个别字都嫌多的人,因此不能作为大众标准来衡量——即是说本书的别字数量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后四本的别字都比第一本少)。排版比较清爽,封面亦很有特色(吉版的推理小说封面一直都很不错),作为推理史上以稀为贵的检察官系列,推荐入手全套,必将丰富收藏
      
      (注:“【”后面的句子均为个人吐槽或推荐,无关正式书评)
  •     光阳学园校长城崎在客满的电梯里惨遭杀害,众目睽睽之下却无人目击!死者只留下一句“那个女人……在……”和口袋里一张摄于十三年前的照片,以及地上一张名片而已。凶手巧妙利用拥挤的人群作为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杀人!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智力赛,晚一步则出人命,早一步则凶手现形。
  •     如今的推理小说,越发地讲究其诡计设计的精巧,推理小说家们纷纷为“案不惊人死不休”努力着。然而看多了天才侦探与高智商罪犯的出谜与解谜的太极推手之后,突然很想念那些老老实实,徇着蛛丝马迹,不辞辛劳四处奔波,逐层深入破案的“平凡”侦探了。在这种心境下,土屋隆夫的千草检察官系列推理小说来得正是时候。《影子的控诉》是我与千草检察官打的第一个照面。与那些个古灵精怪的某些名侦探不同,这位千草检察官,没有特殊的癖好,也没有出众的外表,如果他能从书中走出,只要一上大街,恐怕一眨眼的工夫就会溶入人群再也找不见。他的破案方法无非就是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契而不舍的追踪真相的精神,主角这种个性的设定大概与作者土屋隆夫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学部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正在运行的电梯上挤满了人,当电梯门打开时,随着涌出的人群,一个男人缓缓倒下,表情扭曲,脸颊抽搐,痉挛的嘴嘴唇只吐出:“那女人……在……”几个字后,便气绝身亡。线索只有口袋里的一张十几年前的老照片以及地上的一张名片,照片上的女人无人认得,名片像是多出来的,其主人的身份难以确定。恰巧在现场的千草检察官第一时间投入了侦察,由此,一段本已深埋、令人唏嘘的往事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土屋隆夫的作品,我接触的并不多,在阅读千草检查官系列之前,只读过他的《危险的童话》,如果拿《影子的控诉》与《危险的童话》相比,二者的结构有些相似,都不算复杂,都采取了两线并进的手法,主线的发展不肖说,当然是交给作者这样一个“局外人”来安排,支线却都假借了小说中的人物的笔来写出。不同的是,在《危险的童话》中,支线的书写人物是配角,起到的是一个暗示的作用,而《影子的控诉》中,提笔的是主要人物,支线则是对案情的补充。在案情的设置方面,这两部小说土屋隆夫都没有让读者费心地去猜谁是凶手,千草检察官与《危险的童话》中的木曾刑警一样,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早早的在心中判定了凶手,所以,作为侦探的主人公,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推翻凶手的不在场证明上,四处走访,多方取证,对证物、证词的反复研究是破案的手段,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腕。至于这两部小说中,凶手为自己设计不在场证明的诡计虽然都没有太华丽的招式,但都能看出其缜密的心思,为实施一次成功的犯罪作了长时间的准备,然而,正是这样连前因后果都考虑到了的细致工作却在一些小细节上败了北,这难免会让读者产生一些小小的不信任感,不过,个人认为,对于破绽的设计,《影子的控诉》要比《危险的童话》高明一些。
      与《危险的童话》还有相似的一点是,这部小说中的凶手也有着令人同情的犯罪动机,但,当悲痛的心被复仇的火焰燃烧时,不顾一切的复仇常常会伤及无辜。为了实施“完美”的谋杀,不得不进行更多的杀戮,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那样:“当你撒了一个谎之后,会不得不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之前的谎言。”那可是一条不归路,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开始杀人实际上也是自杀的开始,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谋杀。
      
      在阅读《影子的控诉》的过程中,你可能不大会有惊艳的感觉、顿悟的惊喜,但稳步发展的情节、抽丝剥茧似地推理会让人产生一种真实感。这部小说曾经获得过第十六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我想,除了要归功于他作品中的推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之外,蕴含于其中的人文关怀也为他的小说加了分,虽然,《影子的控诉》与《危险的童话》同属于因私仇而起意杀人的范畴,但明显的,《影子的控诉》的关注面更广,战争带来的后遗症,以及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心中对金钱的渴望、对温情的需求,如果说对小说中凶手的犯罪手法的推理演绎是这部小说的筋骨,那么对社会、对人性的关注便构成了它的血肉。
      
  •     作为一个日系推理迷,很早便听闻“孤高寡作”的土屋隆夫先生大名。之所以称其为“孤高寡作”,是因为在土屋先生五十多年的作家生涯中,只创作出了十四部长篇小说。放眼整个新人、新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日本推理文坛,这个数字可谓寡作之至,但土屋先生一生坚持本格创作,为日本的本格推理小说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日本推理文坛备受尊敬。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拜读其作品。这次吉林出版集团推出了土屋先生笔下唯一的系列作——千草检察官系列,使我终于可以一睹大师的风采。
      
      这本《影子的控诉》是该系列的首部作品,曾获得1963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全书刚一开始,作者便毫不拖沓地将案件摆在了读者眼前:在一间移动中的电梯里,一名男子突然被害身亡,死前只留下了一句诡异的“那女人……在……”。在其口袋中揣有一张陈年旧照,并在现场留下了一张来历不明的名片。乍一看,整个案件充满了本格推理中最让读者热血沸腾的“不可能犯罪”色彩,然而作者却笔锋一转,借着警方的调查,很快便交代了作案手法,犯罪嫌疑人也迅速锁定在了某人身上。然而,嫌疑人却有着铜墙铁壁一般的不在场证明。于是,诡计的破解也就从看似华丽的不可能犯罪转移到拆穿不在场证明上来。为了调查案件真相,更为了解开嫌疑人的诡计,主人公千草检察官在两位警部的协助下,踏上了一趟又一趟的取证调查之路。
      
      这本《影子的控诉》发表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是松本清张领导的社会派在日本推理文坛大行其道之时,许多本格推理作品也难免受其影响,本作正是一个例子。翻开本书,便能深深感受到一股社会派推理的气息。这主要体现在对千草检察官这一角色的塑造上。在本格推理,特别是古典本格推理作品中,主角往往是聪明绝顶的名侦探,每当案件陷入胶着,只要侦探一出马,案件便会三下五除二得到解决,其中还不乏那种无需实地调查便能解开谜题的安乐椅侦探。总之,侦探往往被塑造成神一样的存在,而警察等公职人员只是起到衬托侦探英明睿智的作用,这些角色常常被脸谱化,甚至弱智化。与此相比,作为本系列的主角,千草检察官这个形象却显得格外真实。他虽不是那种一拍脑子便看破真相的名侦探,但却拥有一颗对案件执着不懈的热血之心。他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亲力亲为,通过不断的实际调查获取第一手信息,从不臆想,也从不妄下结论,直到发现确凿证据为止。无独有偶,日本另一位推理大师——鲇川哲也先生笔下也有一位鬼贯警部,和千草检察官一样,都属于事必躬行的实践派。像这种普通却又真实的人物塑造正是社会派的一大特点。此外,朴实无华的文笔,揭露人性丑恶、批判社会黑暗的真相也让本作更具社会派之“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在诡计运用还是逻辑推演上,本作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本格推理。书中的几个诡计都不算复杂,设计得很是巧妙,可谓既简单又实用,在当时的环境下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同时,千草检察官通过层层线索,运用逻辑推理,一步步瓦解凶手的不在场证明,尽管有些巧合的因素在里面,但整体逻辑和各种物证都严谨的足以令人心服口服。可以说,本作的“魂”依然是最纯粹的本格派,这也正是土屋先生一生都在坚守的创作理念。
      
      如今,读多了雷不死人誓不休的所谓新本格之后,再一看老一辈作家这种既朴实又扎实的本格推理,仿佛品了一杯香茗,让人倍感清爽。希望这种满足的阅读感在接下来的几部作品中能够得以延续。
  •     千草检察官系列首作
      
      ——读土屋隆夫《影子的告发》
      
      土屋隆夫一生只写过14部长篇小说,系列作则仅此一个,即千草检察官系列。这部于1963年发表的《影子的告发》,为千草检察官系列第一部。
      千草检察官并非是天才型侦探,而是一个有很强烈的真实性并且充满了人性的人物。出生于日本东北的山村,和妻子两个人共同生活,无儿女。在东京做检察官,可比刑警还要忙。与朋友或同事相处融洽,性格平易近人,没什么官架子。遇到案件往往一头栽进去,对案情执着,却常常在与妻子或是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取得破案的线索。主要协助者是野本刑警还有大川警部。这样的人物设定十分社会派。
      虽然侦探的主角由之前的刑警换成了检察官,却并没有安心做一个只要依靠刑警的调查报告就可以将事件真相推理出来的安乐椅侦探,而是比刑警都还要忙碌地亲自去调查、问询,然后以亲身的感受去推理,很有实践派的作风。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将故事主场景设置在东京。可作者仍然不忘家乡长野,在调查过程中小说的调查者们仍然跑到长野,顺带着介绍了长野著名的景点以及历史人物等等。可以看出,作者有很强烈的家乡情结。
      小说通过发生在大商场电梯中的杀人事件遗留在现场的一张名片入手,展开调查,最后锁定在其中一位嫌疑人身上,除了挖掘背后的动机之外,还要破解其完美的不在现场的证明。回顾本书,会发现诡计并不太难,而且也并非异想天开,却包含很多物理的、心理的诡计。而且(据说),这些诡计都是作者亲自尝试过可行的,更增加了一份写实性。另外,小说中对于案件的调查取证的过程也是十分艰难的。通过收集线索、让推理成型、排除万难、解决事件,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比那些神探拍拍脑袋就可以将真相推理出来的小说,也更多了一层现实性。
      对于动机方面,与土屋隆夫后期所创作的推理小说往往都是由犯人自己招供自己的动机所不同的是,其犯人的动机需要剧中的人物亲自去挖掘。而这种磨破鞋子去调查隐藏于事件背后的动机,以及犯人与被害者之间联系的做法,很有社会派之特点。要知道,社会派的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挖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土屋隆夫小说中,事件背后的动机总是曲折复杂的。追溯这些杀人机动的背后,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黑暗面的鞭笞:表面上光辉万丈的人,但背后却充满黑暗与龌龊,双手染满罪恶的鲜血,走的是由一个又一个无辜的性命堆积起来的邪恶之路。而这样的人的最终结局,似乎也应了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在土屋隆夫的笔下(或者是老一辈推理作家们)的作品,没有那么多天马行空及异想天开,也没有灌水、炫学,读起来朴实无华,细品起来又十分耐看。检察官与刑警四处走访调查的阅读感觉,与鲇川哲也有得一拼。《影子的告发》作为千草检察官的首部作,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     对于日系推理小说迷来说,“本格”、“变格”、“社会”、“新本格”这几个所谓的流派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除去离推理小说比较远的“变格派”和分界极不清晰的“新本格派”以外,自江户川乱步开始到横沟正史发扬光大的以注重离奇的案件和逻辑推理为主的“本格派”,以及由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等大牌作家支撑的以反映社会黑暗面,挖掘人性阴暗面的“社会派”可谓是在日本推理史上各领风骚十数年。现今,很多推理小说家已经打破了两个派别之间的关系,比如“推理之神”岛田庄司和“畅销天王”东野圭吾都已经能够把解谜与反映社会问题融为一体。但是在当时却是不多,森村诚一算一个,而土屋隆夫算另一个!
      
      之所以把这段老生常谈的话写在前面,是为了更好的阐述关于土屋隆夫《影子的告发》这本书!
      
      在一间电梯中,一个男人被人杀死,这之间电梯从1楼开始到顶楼从未停过……这不是森村诚一的《人性的证明》,而是土屋隆夫“千草检察官系列”的第一部《影子的告发》。男人肯定是被当时在电梯中的某个人杀死的。在男人临死前,电梯小姐听到他说“那个女人在……”以及一张十几年前女人的照片,而在尸体旁边,有一张刚留下的名片。唯一的线索只有这两个。于是,热血检察官千草和他的刑警朋友们针对这两个线索展开了调查!可是最终发现,照片上的女人居然没有人认识,而名片更加离奇,居然是一张凭空多出来的没有主人的名片……
      
      看到这里,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是一部很纯粹的本格推理小说了。然而土屋隆夫仅仅用了三分之一的故事就锁定了真凶。之后便是针对不在场证明以及动机的调查了。而这却是社会派的典型写法。本书的核心诡计是不在场证明(本书共有两个不在场证明诡计,这里主要说核心诡计),而这个诡计是用了很多个本格诡计组合而成的。千草检察官利用逻辑推理以及实地调查结合的办法一个个的破解了这些小诡计,最终才把整个不在场证明推翻。然而关于这个案件背后的故事才是真正令人嗟叹的!作者在每一张之前都会写一段很意识流的文字,这有点儿像《魍魉之匣》的结构。而这些文字也与案件背后的动机有关系。即有逻辑推理,又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虽然没有列车时刻表,但却把人性的阴暗面赤裸裸地放在读者眼前。没错,这是一本将本格派与社会派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推理小说!
      
      土屋隆夫有一个很著名的推理小说公式,即:事件/推理=解决。在本书中,他通过一条条的线索排除了所有的嫌疑人后,最终锁定凶手。然后又通过逻辑推理来破解不在场证明。虽然其中还是有一些巧合因素,但是却没有明显的BUG。逻辑性虽然比不上奎因,但是也算是相当严谨了。
      
      作为主人公的千草泰辅检察官是一个标准的热血中年。作为检察官,这家伙居然比刑警还要奔波。于是书中出现了刑警调侃说几乎等于多了一个免费的劳力一般。千草检察官是个很普通的日本男人,他工作勤恳,很大男子主义。有一个传统的日本妻子,没有孩子。与警方关系融洽。平日里倒是平易近人,但是在破案时却十分执着。除此之外,这个侦探再也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而且在侦破本次命案的时候,警方的代表野口刑警也做了很重要的调查工作。可以说,千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也是很社会派的元素了。
      
      本书反映了人性的贪婪与日本战后混乱秩序下的动荡。其中提到了战后日本政府对于外国驻军的软弱,饱受战争之苦的日本人民的艰苦生活,人们对于生命的践踏。同时也描写了一些善良之人的举动。但是书中善良正直的人都是弱小的,他们的善心和乞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换来的是悲惨的命运;而奸诈阴险满手鲜血的侩子手则收到了献花、称颂与金钱地位。一个个无辜的生命由于贪念被剥夺,而凶手却能安享富贵生活十几年。在小说中,作者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然而求取公平却只有杀戮一条路。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呀!
      
      《影子的告发》是土屋隆夫中前期的作品,这段时期正是土屋创作本格解谜类小说的时期。其文学性较之后期比较弱。但是解谜趣味性较高。亮点是不在场证明的破解,缺点是故事比较平淡,没有特别的峰回路转。
  •     有时候一些错过是无所谓的,不合身的衣服,不对胃口的食物,不合耳朵的音乐,不是的他或她。
      那就有一些错过是可惜的,可惜就在于你可能再也不会享受到那独一无二的悲伤、感动、幸福和期待。
      这书我买来已很久,因我总有排在它前面的书、歌、电影和剧集,无趣的现实和有趣的幻想,差点就错过一年。
      
      我在寒冷的冬夜一个人阅读:有罪的人背负了自己应得的,无罪的人分分秒秒都在审判自己,裁判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每个人都心怀恐惧,无比绝望和异常亢奋。
      
      好的文字跳出了时间的框架,土屋先生47年前的作品今日读来仿佛就在这个时代这个现在,书中反复提及的战争阴影扭曲而残酷,但哪个瞬间没有让人疯狂的理由呢?哪种欲望经过岁月沉淀消失了呢?
      
      如同楼上 微不足道 朋友所说“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已經讓讀者知曉誰必然是真兇:这推理小说类型之一的故事展开,相对层层包裹直至最后的那华丽一抖,更合我的口味。叙事会加载人物的行动和心理,你和他一起犯罪,实实在在地思考每一步每一句话,忠实地执行既定步骤,颤抖着也不心软,被黑暗吞噬也不停止。
      
      更何况土屋先生如此严谨且值得敬佩,诡计没有诡,只是计而已,我看破然后叹息,本格小说中天马行空的谜诡屡见不鲜,然而读完之后剩下的有时只是空虚的阅读快感的满足,而非沉重的思考与咀嚼。
      
      千草检查官他也焦躁疲倦迷惑琐碎,被现实的喜悦和悲哀填补,就住在我旁边。
      
      从一开始,还有十二本长篇等待着我,不晚。
  •     最近,臺灣大陸兩地的推理出版似乎有些別苗頭的趨勢,一些耳熟能詳卻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作品紛紛排上了出版日程表,對於喜愛讀推理小説的讀者來説,可謂「甜蜜的幸福」。
      不過,我並不諱言,對於太密集的出版計劃來説,對於推理小説的閲讀熱情似乎慢慢有一點消退。當然,我知道我喜歡讀推理小説,就像其他有趣的類型小説一樣,到了何時都不會放棄這一愛好,在短短的一兩年中讀得推理小説數量似乎稍多了,就好比一個乞丐一下子有機會成了富人家的座上客,又好比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面對擧桌的山珍海味之後,多少要有些消化不良,不勝酒力。
      
      那麽這個時候,或者就將閲讀轉到其它的方向,或者索性暫時停頓一下讀書,又或者換上比較清淡的作品調理一下腸胃。
      
      而土屋隆夫的作品就是這樣的清淡菜肴。
      
      雖然是比較早期與清淡的作品,但並不是不好看的代名詞。
      讀完《影子的告發》,我要說,儘管某部香港的長篇推理連續劇將這部作品的核心詭計抄襲了一次,但就作品的流暢度來説,依然是不讓人失望的。
      
      千草檢查官這個角色,在《影子的告發》中第一次出現在土屋的作品中,由於作品寫就的時代正是社會派推理方興未艾之時,所以破案者的形象也與本格推理中瀟灑神通超人一等智商的神探大相徑庭。
      
      在社會派推理小説中,擔當破案重任的警察、檢察官、律師或者涉案關係人甚至是被加上嫌犯標簽后靠一己之力破案昭雪的角色,在破解那些擁有不在場證明的罪案時,直覺佔了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說首先出現在頭腦裡印象是某君必為兇手的假設,然後去尋找嫌疑人的紕漏來解開其不在場證明之謎。
      自克勞弗玆的《桶子》以降,這種事先認定嫌犯,重點放在粉粹不在場證明的可信度的小説便成爲了與邏輯推演得出兇犯的推理小説各執一端的局面。
      而習慣了這一類作品的讀者,往往發現誰的不在場證明越完備誰成爲兇手的可能性就越大。
      
      《影子的告發》,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已經讓讀者知曉誰必然是真兇,只不過想看作者如何破解不在場詭計。
      由於大多數的不在場詭計,是以案發時兇手身処其他處所——或爲人目擊或正作著無法分身的事,或者從交通工具上來說沒有一種可以迅速到達作案現場作案再行迅速抵達某地的方法在,也就造成了大多數不在場證明的推理小説都被用時刻表詭計等同了。而日本高度發達時間精確的軌道交通又使這種時刻表詭計存在太多的可能性。
      而在土屋的筆下破解不在場詭計就要顯得好玩的多。可以說,土屋筆下製造出來的不在場證明的詭計是真正符合黃金時期作品風格的詭計,而且還是寫實與可操作的。
      
      《影子的告發》中的照片詭計、名片夾詭計、目擊學校送水的詭計,或物理,或心理,卻又無論是物理還是心理都有著非常簡單與實際的意義,在土屋的筆下,犯罪變得如此的簡單,這與大多數本格類推理小説中的詭計雖然龐大,卻往往是異想天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如果說本格推理小説中的詭計是因爲想象力而浪漫,那麽土屋筆下的詭計因爲樸質與實用而精彩。
      
  •   就爱看霏儿的吐槽O(∩_∩)O
  •   意思是说书评没看头是吧。。。你死定了,等着!
  •   书评也好看,但是吐槽更好看~
  •   其实这篇吐槽不多来着
  •   对最酷检察官尤其印象深刻。(其实,我看的是电影,不是书。。)
  •   土屋隆夫的创作理念之一,就是犯案者都是好人,一切卑下的做法只是为了求取公平
  •   嗯,同意,就我目前所看过的三本书来看,都存在着这种理念。但我个人认为哈,犯案者求取公平的方式是有点极端化的,因而导致无辜者丧命。土屋隆夫虽然不赞成以暴制暴,但他的确给予犯案者以同情。这一点从小说的结局可以看出。
  •   对无辜者丧命这点的感觉与老婆不谋而合,嘿嘿!
  •   本篇完全可以上平媒,太专业鸟~~~
  •   求此书诡计剧透。。。。某买不到的说TOT
  •   我杀了一颗七龙珠,但是在这个时候请你给我打电话做我的不在场证明,其实我给你的是七龙珠家的电话,这个诡计眼熟吧.
  •   不在场证明?
  •   对啊,还有另一个诡计,问你怎么样把昨天的美景拍摄到今天的胶卷上.
  •   不在场那个我在东野的那个天使之耳里面的请勿弃物这篇作品有看到,不知道是不是类似的。
    把昨天的美景拍到今天。。。。
    这个感觉很眼熟,但是想不起来。可否多提示一下
  •   就是你在昨天先拍一张你参加孙悟空婚礼的照片,洗出来,扔掉胶卷,然后今天早上起来对着东方时空的节目拍一张照片,然后晚上对着新闻联播拍一张,最关键的是别忘了在中午对着你洗出来的照片再拍一张,这样三张连续的照片就出现在了一卷胶卷上,你就有了今天出席孙悟空婚礼的证明.
  •   囧啊。。。。。貌似在松本清张的某部小说里面见过。。。。
  •   恭喜你,你破解了铜墙铁壁般牢固的不在场证明!!!
  •   本格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貌似诡计都是大同小异的
  •   对。因为坚持光明正大,还是搞阴谋诡计,这不是一般的作风问题,而是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直接联系着的原则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和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分界线。
  •   山珍海味和清淡小菜。呵呵,比的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