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灾变与世界末日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Bill McGuire  页数:238  译者:梁福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地球上的生命终将结束.这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我们不断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从全球变暖、大海啸到小行星撞击地球、超级火山爆发和下次冰期的到来……哪些迫在眉睫7哪些属于遥远的未来?人类能够幸免于难吗?本书为你揭示灾变背后的种种原因。

作者简介

比尔·麦圭尔,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灾害学教授,本菲尔德灾害研究中心主任,英国“自然灾害工作组”成员,火山学家,曾出版《地球上的火山》、《启示录:全球灾难博览》、《幸免于难:地球临危之对策》等多部著作。

书籍目录

前言图目第一章 地球简介第二章 全球变暖:大量的空气?第三章 冰期来临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大敌:火山超级喷发、大海啸和即将到来的大地震第五章 来自太空的威胁: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后记附录一 灾害时标附录二 地球的地质时标

章节摘录

不管怎样该怎样就怎样未来不是我们能明了不管怎样 杰伊·利文斯顿&雷·埃文斯预测世界末日的一个问题是,即使预测正确,也不可能享受一丝荣耀。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大批的卡珊德拉们预测地球或人类的灭亡,结果是他们直到逝去都没有见到地球或人类的灭亡,没有机会宣称“我早就和你们说过”。用伟大作家马克·吐温的话来说,人类的灭亡一直以来都被过分夸大了。但是,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当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世界正走向末日:大约50亿年以后,太阳上的燃料将最终耗尽,它将膨胀成一个巨大的红色球体,把地球烧成灰烬。另一方面,宗教中狂热的末世论者无疑也支持这一观点,并且想象出各种方式,其中包括疾病、战争、自然灾害、外星人物理实验失败等等,千方百计地说明地球和人类将很快走到尽头。根据地球目前的状况,如果你深思熟虑后依然认为:人类也许终将面临“厄运不久降临”的命运,就像约翰·莱斯利(John Leslie)在其著作(《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World)中简洁表述的那样,而不是“厄运推迟到来”,你的这种看法或许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全球变暖加速、人口爆炸和超级军事大国兴起的背景下,我们的确更有理由推测,人类伟大的冒险旅程不会持续到遥远的未来,不会纵横于浩瀚的宇宙,而是行将结束。让人有些担心的是,剑桥大学宇宙学家布兰登·卡特(Brandon Carter)提出的一个观点可能为上述看法提供佐证。他的“死亡日论证”是这样的:假定人类的成长和生存要延续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时间,那么现存的这些人只是生活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只是占人类总人数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卡特认为,这种情况在统计上是极不可能的。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今天的人口要占据人类总人数的10%。换句话说,早在人类能大规模地进入太空之前,人类已经不复存在。 约翰·莱斯利举例说明了以上观点。假设抽奖箱中有签了你名字的彩票,但你不知道箱子中还有多少其他人的。而同时你有理由相信,箱子中总票数为1000或10的概率均为50%。在抽奖时,你在前三次就被抽到了。这种情况下,可能绝大多数人会相信箱子中的彩票是10张,而不是1000张。如果死亡日论证成立——事实上它已经受住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学者的猛烈攻击,那么在人类或地球——甚至两者——都被某个复仇女神消灭之前,人类也只有几个世纪的时间。尽管“末日和灾难”的论调持续了近1/4个世纪,我还是不禁有一点乐观。一瞬间消灭65亿或更多的人口并不容易,许多所谓的“世界末日”的情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最坏的情况可能只是导致人类数量的严重减少,并且/或者使我们的全球技术文明退化为某种更简单、更狭隘的文明,至少在一个时期内是这样。因此,我个人认同史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在其科幻小说《多重时间》(Manifold Time)中描述的所谓“卡特灾难”。毫无疑问,人类或其后代最终将消失,但那个时刻距离现在还极其遥远。这里,我们先仔细看看如何理解“世界末日”和本书中如何使用这一概念。就我的理解,“世界末日”可以有四种解释:(1)人类将自己的全部期望寄托在地球上,当太阳在距今50亿年后演化成一颗新星时,地球和人类肯定会被完全摧毁;(2)地球遭受这样或那样的灾难,但至少还有一部分人能存活在地球上;(3)也许由于致命的和无可避免的疾病,导致人类灭绝,但是地球依然存在;(4)我们所理解的“世界末日”。本书将集中讨论最后一种情况,即一些全球性的地球物理事件,这些事件即使不是致命的,但也可能给人类和技术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有些自然灾害威力巨大,足以使我们熟悉的世界到达末日。在这里,我们不论来自高科技的威胁,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学的发展、遗传工程、纳米技术、以及逐渐强大的高能物理实验,也不论一些人提出的除全球变暖之外的减少人类数目的方法,如核战争和生化战争。本书将介绍自然界可能带给人类的一些严重威胁,其中一些由自然界本身产生,另外一些则是由人类催生的。 虽然大自然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温和的,但它也可能变成可怕的敌人,而人类几乎在永无休止地与大自然的变化无常作斗争——包括大洪水、大风暴、灾难性的地震和火山喷发。2004年12月26日,亚洲爆发骇人的大海啸,40万间房屋被毁,40个国家的30万人丧生,其中有10万儿童,无家可归、失业和陷入贫困的人数高达800万。大海啸只是让人类见识了一下大自然最厉害的一面。尽管大海啸的范围、强度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在当代是空前的,但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幸运的,人类文明还是在相对平静的气候和地质背景下得以成长和发展。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下个世纪及以后的前景很不乐观。在未来几十年,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度骤升、海平面猛涨以及持续的人口增长无疑将导致为数更多、破坏性更大的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直觉相反,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可能变得更冷,例如,一旦墨西哥湾洋流减弱,英国将在本世纪内与北冰洋一样寒冷。在预期的新冰期内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使这一新冰期威胁消失了吗?还是冰川只是在伺机卷土重来? 虽然气候变化在地质学上是快变现象,但与人的平均寿命相比则变化较慢,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测量和预报。而更突然、更难预报的是那些足以摧毁我们整个社会、目前还未曾经历的地质大事件。这些事件可大致分为地球以外和地球本身这两种情况。前者包括地球与彗星和小行星撞击所造成的威胁,这一点已广为人知。即使一个相对较小的、直径2公里的物体与地球碰撞,预计也将毁灭地球1/4的人口。 虽然地球本身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的潜在能力还没有得到广泛证实,但我们脚下时刻运动着的地壳能够带来全球自然灾害这一威胁对我们来说则是真切而严重的。等待我们的有三个重大事件,它们在地球史前时代已经发生多次,但我们在有史时期尚未经历。大约在7.4万年前,一次灾难性的火山超级喷发使地球陷入了寒冷的火山冬季。大约10万多年以前,由夏威夷火山崩塌掀起的巨浪无情地袭击了整个太平洋沿岸。地震风暴在耶稣诞生前仅1000年曾发生过,后来在黑暗时代再次发生,袭击了东欧大部分地区和中东,将辽阔土地上的许多曾经宏伟的城市夷为平地。毫无疑问,这类地质构造上的灾难未来将再次袭击我们,这一类灾难会对我们这个依赖技术的全球化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很难预测我们是否能有效应对,但确定无疑的是,对地球上的大多数居民来说,形势将更加严峻。 生活在太阳系中最具有活力的星体上,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人类的存在和繁荣完全是由于地质偶然事件。正如本书第四章将提到的,近来对人类DNA研究显示,在距今7.4万年前,曾发生过史无前例的超级火山喷发,人类险遭灭绝。如果我们在6500万年前就已存在,当一颗直径为10公里大小的星体撞击地球时,人类就与恐龙一起灭绝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只要所有人类都还被拘于单一的太阳系中的单一星体上,人类长期生存的前景就是脆弱无力的。不论将来的技术如何强大,只要我们依然在地球摇篮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遭受自然界的猛烈袭击。即使我们不接受“厄运不久降临”的前景,但只要地球存在,而且我们还生活在地球上,全球自然灾害将不时发生,人类的进步将会受到它们的持续阻碍,甚至出现倒退。尽管其中一些事件会把我们带到已知的世界末日,但除非再一次出现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严重事件,总的来说,人类还是有存活和发展的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我们将开始离开地球,进入太空,首先迁徙到与地球属性相同的世界,然后再到其他星体。在目前内倾的政治环境下,我们不可能确定人类何时能正式迁入太空,但一定会的,届时人类将长舒一口气:终于不用再孤注一掷了。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人们尽可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本书将从地球物理学角度说明,未来是什么样只能顺其自然。 比尔·麦圭尔 于英国汉普顿 2005年8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灾变与世界末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全球的灾难性事件越发频繁,是大自然对人类无声的警告,此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值得一读!
  •   这个系列的书,只要感兴趣的,都买到了,都可以当作入门书来读.外研社的书,一直是我的最爱.
  •   破除末日谣言,科学才是真理
  •   这本书十分精彩!good!我在此推荐给大家!
  •   买了十本,刚拿到书,很喜欢这个系列。
  •   拿到书表示很兴奋。。
  •   内容很好!太科学了
  •   作者基于读者们能理解的范围,系统地将知识通过实例道出,引人入胜。译者也不含糊。无论是单词还是相关科学概况方面,此书都可让人有所长进^^
  •   很值得买的书,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   看看,了解一些自然知识。
  •   儿子学英语的教材,服务周到。
  •   还好,但需要耐心看。
  •   增长一下课外知识,顺便还能提高一下外语水平
  •   感觉做工不太好哦内容还是一流
  •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其实世界末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的幻想。
  •   太多的专用名词,有点看不懂..而且还是英汉对照,可看的内容只有书的一半,这本书也太小了...但我看过了一点,觉得蛮好.....
  •   不错的书,这套“小百科”系列我都很喜欢。
  •   还好,挺有可读性
  •   不知道好不好,刚拿到书,正在读另一本《走进埃及神话》。
  •   刚刚发生过地震,感到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太脆弱了,但许多人对我们所面对的灾难并不大清楚。而这本小书是由伦敦的专家写的,虽为科普小书,文笔并不显枯燥,加上丰富有趣的知识,哲人般的思考,还有中英文对照,绝对值得一看。西安卓越送货的服务还是挺不错的
  •   知识性强,很喜欢
  •   一本介绍性的小书,讲解很浅显易懂。看了这本书确实感到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的运行机理以及自然灾害了解太少了。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虽然作者讲述的灾害让人觉得惊心动魄,他也自嘲地说被媒体称为乌鸦嘴,但是能看出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类的热爱。
  •   书页皱封底有折痕还有开胶相当不满意
  •   书的质量很好,但印刷的字体有点小。书签很漂亮!
  •   理解错了,还以为是牛津通俗译本那个出版社出的。也不错
  •   教师节到了,上初二的儿子为送给英语老师什么礼物犯愁,我建议送给她这本中英文书。周五儿子回来告诉我们,英语老师说:“看来这本书只有我能看懂。”
  •   做科普作品还不错~~
  •   这一系列的书是很不错啦。不过给我送来的这一本,装订不是很好,最后几页危危险险的,翻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的。希望以后不要送这样质量的书来了。:)而且里面的书签没有了。:(
  •   满心期待,结果到手很失望.外研社这套"斑斓阅读"系列 ,印刷很差,纸质粗糙,完全没法和译林出版社“牛津通识读本”媲美,甄选的作者也比后者次了一级。“斑斓阅读”除了封面拙劣剽窃了译林“牛津通识”之外,品质实在乏善可陈,哪怕封面标题字体这样的细节,都没有“牛津”的干净大气。和期望差太多,不值得我费这么多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