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育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 编  页数:96  

内容概要

  人才培养  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解析各国汉语师资培训的现状与需求  信息传递  及时获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信息,深度透视国内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情况  政策研究  研究世界各国语言学习及推广政策.介绍我国汉语推广政策  历史追溯  深入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和外国人汉语学>-3史,梳理历史脉络.借鉴历史经验

书籍目录

开卷语本刊特稿   海外少儿中文教材编写刍议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  法国中学汉语教师培训的思考  教师的教师: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研究语言政策与汉语国际传播  风潇雨晦:金融海啸中的美国高校汉语教学  意大利第一所孔子学院——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介绍国际汉语教学透视特约专栏欧洲汉语教学观察  德国大学、中学汉语教材使用现状与需求 关于美国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及教材的调查报告 美国学生中文教学法问卷调查报告 《菲律宾华语课本》试析世界汉语教育史 芬兰的汉语教育语言测试与现代教育技术 《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1)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兼谈影响教材语言难度的因素和题材的选择信息与述评 美国中文旗舰项目综述 普林斯顿大学第十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章节摘录

插图:顾:第二个方面是课文内容与体例。关于整个教材的内容与组织,有一些问题很值得注意。目前所使用的大部分汉语教材的内容与组织跟以往相比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只是在词汇方面更贴近当代生活。首先,大部分教材都是根据中国式场景来设计课文内容的。而对于德国学习者来说,由于他们大多数对中国还很陌生,学习时就会觉得比较困难。如果教材中的课文能以德国或欧洲为背景,内容以德国学生和生活在德国的中国人为主,适当出现一些跟德国有关的信息,比如德国城市的中文名字、住在德国的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华人和德国人之间的一些差别等等,学生会更感兴趣。万:这很值得讨论。据我所知,有一些不同意见:例如去年刚刚出版的《中国话》的主编柯佩琦博士(瑞士苏黎世大学)就主张要以中国式场景为主,但应该要求学生在了解汉语、了解中国的基础上,学会用汉语来说自己的事情。当然,《中国话》里也有瑞士和德语方面的内容,但较多地是用来对比和帮助学生理解的。顾:课文内容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已经具有的能力了解不够,学生经常抱怨课文内容显得有些幼稚或肤浅,说明教材内容不太适合欧洲已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比如,不必告诉学生中国人是用筷子吃饭的、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等等。德国大学生在中学至少已学过两门外语,许多人还去过外国,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外语学习经验。万:这可能不仅仅是外语学习经验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影响的扩大,世界对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在这种背景下,再教给学生他们早已了解甚至比较熟悉的内容,不仅会被认为肤浅,也是一种浪费。你觉得教材中其他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顾:教材里对于中国文化方面的德语介绍还缺乏周密的思考和安排,有些介绍较多,但缺少帮助理解的图片。比如谈到中国书法、绘画时,在介绍中国某城市的情况时,很少提供具体的例子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如,讲到中国人吃饭时,冷盘、鱼和汤的地位及价值很少提及,还有在饭馆里不是各点各的菜,而是大家一起点、一起吃等等体现中国文化的话题也很少提及。因为学生是汉学专业的,教材中用德语介绍的文化内容,比如太极拳、颐和园以及鲁迅等基本知识应该丰富多彩,也应该高于中学水平,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一年级的汉语教学中,解释文化方面的话题必须使用德语。在教学中一个值得提出的话题是:“跟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怎样才能不丢面子。”跨文化交流的话题能启发学生注意文化背景与语言学习的关系。我想举一个篇章语言学方面的例子:比如在中国的一些正式场合,通常会先讲一些众所周知的情况,然后引出新的信息;而欧洲人比较习惯直接说出新的信息。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并考虑到这些语言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很可能给学习者增加不必要的理解障碍,这些在教学中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编辑推荐

《国际汉语教育(2009年第3辑)》:海外少儿中文教材编写刍议风潇雨晦金融海啸中的美国高校汉语教学德国大学、中学汉语教材使用现状与需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汉语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