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训诂简论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精盛  页数:248  字数:330000  

前言

  我自1995年9月进湖南师大读研以来,将近十五年。俗话说:“板凳需坐十年冷”,古人云:“十年磨一剑”,这十几年来不敢说孜孜不倦,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在古汉语领域我是笔耕不辍的。我们这个学科很传统,文章难写也难以发表,但我还是在《古汉语研究》、《学术界》、《语文建设》、《汉字文化》、《船山学刊》、《内蒙古社会科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古汉语论文40余篇。我出版了训诂专著《诗经通释》(湖南大学2007年7月第1版)。该书上编是对《诗经》原典的解题和注释,斟酌众说而予以取舍;下编为《诗经》疑难训诂问题研究,重点探讨了高亨先生《诗经今注》的局限与阙失。同事唐生周教授在《吉首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发表书评《功臣,的诤友——评(诗经通释·诗义会通>》,原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博士生导师、现马来亚大学教授李国正先生在《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发表书评《多维视角关照观照下研究的新收获——评刘精盛博士(诗经通释>》,西安文理学院钟书林博士在《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月14日书评栏以及中国文学网《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和“论著评介”栏目上发表了书评。此书甫一问世,受到读者好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远销至港台及马来西亚、日本、美国。这是我的自选集,未署名的文章都是我评了副教授后写的学术论文,命名为《文字训诂简论》,分文字篇、训诂篇。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汉字的论文集,书中收录了《辛勤耕耘结硕果,简帛考古出新篇》、《一部有特色的训诂力作》、《古范围副词的系统性考察》、《不需读破本可自通,误言通假无人置疑》等文章。     本论文集,除了附录和小文章,标题下未署名的文章基本上是笔者已经发表了的论文。

作者简介

刘精盛(1965-),男,湖南省涟源市人,文学博士,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古汉语研究》、《学术界》、《语文建设》、《汉字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广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唐都学刊》等二十余家

书籍目录

文字篇  对汉字构形进行逻辑阐释的历史和现状  论汉字造字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论汉字构形的优势和表意文字说的片面性  论汉字构形优势的良性发展和失落  论汉字构形与语法的关系  论汉字构形与训诂的关系  莫把成语意思用反了  给《咬文嚼字》编辑的信  “南宫适”的“适”不念shi  葛红兵《我的祖父》一文指瑕训诂篇  郭编《古代汉语》指瑕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三则商榷  《触龙说赵太后》疑难词语解析  古范围副词的系统性考察  不需读破本可自通,误言通假无人置疑  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校雠补正  从修辞角度论王念孙《读书杂志》校勘得失  王念孙《读书杂志》的“义不相属”  也谈《读书杂志·汉书杂志》“庸身”条  《诗经·无羊》疑难训诂一则  《诗经·伐木》“我”字释疑  《十月之交》“羡”字正诂兼释(《皇矣》“歆羡”  释《诗经》“来”字  谁是《诗》中疏凿手,悠悠千载有刘君  《诗经》之功臣,《今注》之诤友  多维视角观照下《诗经》研究的新收获  一部有特色的训诂力作  辛勤耕耘结硕果,简帛考古出新篇附录  《千字文》约注  中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字之差,差了二十万  论据不能充分说明论点  我欣赏的民间对联与我自撰的对联  祭炎帝神农文(萧正楚先生原稿)  祭炎帝神农文(刘精盛修改稿)  默默无声只笔耕,留得佳什传人间

章节摘录

  表形文字(甚至于其他三类)的说法也许有人不赞成,因为他会认为汉字皆有音有形有义,哪里会有不表义的表形文字。我认为正是因为文字都是表义的,这是毫无疑义的,这四种分类的名称就可以突出各类字表义的特点。如果说,许慎以六书来说释文字当时大体可行,把文字分为文和字也不无意义的话,那么随着文字的演变,出现俗字取代正字的现象,其中有些字已纯粹符号化了,并且还大量出现以字代词(即借音借形表义)的现象,简单地称这些字为表意文字,就不能把握这些汉字的特点,即使把汉字分为纯粹的表意文字和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我认为也只是大体可行而仍显得不够细。吕叔湘先生说汉字是语素文字的代表,指出:“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和音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汉字形音义到底怎样结合?情形相当复杂,唐先生的四分法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显然,以形说义只适用于形义文字和义音文字,因为表形文字与形音文字从形体上不能给人们提供任何意义的线索。唐先生还认为义音文字的形与义的关系表面看起来似乎要松散一些,但实际上它有时可能比指事、会意字更明确,因为义符能指出文字意义大的范围和类属,而声符往往是义音文字意义的载体,闻其音能知其义,尤其是作为区别字的义音文字,即使是非区别字的义音文字也往往是义音文字的意义之源,而在同一个大的意义类别中,完全同音的词是很少的。明白了这一点,有清以来的训诂大师能取得跨越前人的学术成就,就不足为怪了。  以形说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我认为它的价值意义仍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在阅读古籍时往往有望文生义的情形,其一是不明假借而求诸其形,不知因声求义,其二是并非借字,因我们不明古义而以今律古,这往往就要求我们分析字形以求本义甚至引申义,而且要味之以文情,衡之以语法,核之以古注,方能得确诂。要了解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也必须以形说义,了解它的本义,因为正本才能清源。后世有些俗字其形与义亦有一定的关联,亦可以形说义,如享(学的俗字),从文子会意,学习主要是年轻人的事,故从子,孔子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文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故从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字训诂简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