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验论

出版时间:1998-03-01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雨 著  页数:276  

内容概要

  《艺术经验论》选取创作主体经验这一基点和角度,对艺术创造过程作了深入的研究。作者将艺术家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思考生命在感知和创造中的个性特点,并通过对感知经验向艺术经验提升和幻变过程的描述,把握艺术发生的内在规律。开阔的理论视野,哲学、美学与心理学等多学科前沿理论的互为参证,理性思辨与直觉描述语言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显示了《艺术经验论》的特点。

作者简介

  刘雨,1955年2月生。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人。197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从师孙中田教授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出版专著《写作心理学》,该书于1995年在台湾再版。近年来先后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社会科学战线》、《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写作心理学》获吉林省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论文《(人间词序)作者新证》获吉林省社会科学论文一等奖。论文《作家经验与艺术变形》获吉林省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

书籍目录

绪论 经验:艺术创造的原点第一章 作为艺术创造主体的艺术家一 艺术家的生命和艺术二 艺术创造主体的界定三 艺术家的体验与艺术创造第二章 感知经验的产生一 “经验”的现象与本质二 经验作为感知的过程三 观察活动中的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四 个体感知经验的发生第三章 时空坐标点上的感知经验一 感知经验的历时性二 感知经验的地域特征三 经验渗入中的感知活动第四章 作为艺术创造原动力的生命体验一 童年生活体验二 艺术家的生命体验三 生命缺失体验与文学创作第五章 记忆的经验世界一 感知与表象记忆二 内化的经验之流三 “心灵之眼”与经验的内省第六章 艺术创造动机的发生一 对创造动机的理解二 艺术创造动机的发生三 创造动机与隐秘的心灵现实第七章 艺术创造中的假定与虚构一 生活经验与艺术虚构二 虚拟的时间与空间三 小说创作中的艺术假定第八章 经验与艺术变形一 艺术创作与艺术变形二 经验视点上的艺术变形三 艺术变形的形态学分析四 作家经验与艺术变形第九章 艺术经验的形式化进程一 艺术是形式化的艺术经验二 艺术感觉与形式发生三 形式经验图式与形式创造四 艺术符号与艺术形式的表现力

章节摘录

  在心理学意义上,感知经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在这种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始终处于一种中心地位。威廉·詹姆士认为:“只有个体化了的自我才是真正被叫作自我的东西,这种自我是所经验的世界的一部分内容。所经验的世界(另外也叫作‘意识场’)永远是同我们的身体一起出现,把我们的身体作为它的中心--观察中心,行为中心,兴趣中心。身体所在之处就是‘这里’;身体行动之时就是‘现在’;身体所触的东西就是‘这个’;其他一切东西都是‘那里’、‘那时’、‘那个’。……身体是集中点,是坐标的原点,是整个经验系列中的常住的重点位置。一切事物都环绕在它周围,并且从它的观点而被感觉。”①作为感知主体的自我不是被动地感知对象,他的主动性体现在知觉的选择性中。这种选择首先是在“视觉世界”和“视野”的明确区分中进行的。所谓“视觉世界”,是指观察者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外界空间;所谓“视野”,是指观察者眼睛凝视一个固定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视觉世界”是大家看惯的、不作任何努力就可以自然感觉到的空间。这个空间具有方向稳定性、深度、远近,并且没有边界,可以称为三百六十度的广阔空间。而视野就不像视觉世界那样常见的空间.它是一个不经过努力就无法观察的空间。对于视野来说,不是把房间看作整个房间.而是根据所看到的轮廓的范围来认知某个局部。这个局部的确定,就带有主观的选择性。这一点,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讲得甚为形象。他说:“每当我们睁开自己的眼睛,就会发现我自己周围环绕着一个‘现成的’(无法加工的)世界:天空飘着白云,湖水泛着碧波,风吹积起的沙丘,还有我的工作室、窗子、书架以及我自己的身体等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经验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