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西安交大  作者:张思锋  页数:289  

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高层次人才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课题研究等。文献阅读与课题研究无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样,课程学习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创新过程与创新方法,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围绕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同时,开设了一批研究型课程,支持编写了一批研究型课程的教材,目的是为了推动在课程教学环节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型课程是指以激发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由具有高学术水平的教授作为任课教师参与指导,以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和前沿知识为内容,以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导,适合于师生互动,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的课程。研究型教材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的前沿动态,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把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在探索研究与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出版研究型课程系列教材,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虽然已出版的教材凝聚了作者的大量心血,但毕竟是一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工作。我们深信,通过研究型系列教材的出版与完善,必定能够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概要

本书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之一的《公共经济学》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福利经济学、外部性理论、政府干预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对我国政府扩大就业需求政策的思考、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重流轻保”问题研究、土地非农化进程中政府征地与安置行为的倾向分析等内容。

书籍目录

绪论第1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福利经济学    1.1  概述     1.1.1  福利经济学的历史沿革     1.1.2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1.3  福利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1.2  市场在生产领域有效的分析     1.2.1  产品市场的资源配置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1.2.2  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与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1.2.3  市场均衡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1.3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1.3.1  基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分析     1.3.2  基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分析    关键术语    总结提要    补充读物    思考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外部性理论  2.1 概述   2.1.1 外部性理论的历史沿革   2.1.2 外部性的基本概念   2.1.3 外部性理论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地位  2.2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2.1 负外部性导致生产过剩     2.2.2 正外部性导致产量不足   2.3 外部性的纠正方法     2.3.1 外部性的私人纠正方法     2.3.2 外部性的公共纠正方法  关键术语  总结提要  补充读物  思考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政府干预理论   3.1 概述     3.1.1 政府干预理论的历史沿革     3.1.2 政府干预的概念     3.1.3  政府干预理论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地位   3.2 市场在宏观领域失效的分析     3.2.1 有效需求的概念     3.2.2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3.3 政府干预的目标和手段     3.3.1 政府干预的目标     3.3.2 政府干预的手段   关键术语   总结提要   补充读物   思考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公共产品理论   4.1  概述     4.1.1 公共产品理论的历史沿革     4.1.2 公共产品的基本概念     4.1.3 公共产品理论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地位   4.2 市场在纯公共产品领域失效的分析     4.2.1 纯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  ……  第3章  政府干预理论  第4章  公共产品理论第2篇  应用理论篇  第5章  公共收入理论  第6章  公共支出理论  第7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8章  公共规制理论第3篇  案例分析篇  第9章  对我国政府扩大就业需求政策的思考  第10章  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模式研究  第11章  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重流轻保”问题研究  第12章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分析  第13章  土地非农化进程中政府征地与安置行为的倾向分析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从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两方面研究社会福利最大化以及相关问题。20世纪初以来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的福利经济学,为财政学扩展到公共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市场可以在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对收入的公平分配却无能为力。因此,福利经济学认为政府应当进行适当调节,从而实现社会成员收入的公平化,这为公共经济学的规范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1 概述  1.1.1 福利经济学的历史沿革  1.福利经济学的萌芽  福利经济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福利经济学体系,但已存在着一些福利思想。  166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对如何建立一种新的财政税收制度以适应政治和经济的需要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公平、便利、节省等税收原则。亚当·斯密认为,如果“有大部分成员陷入贫困悲惨状态的社会,决不能说是繁荣幸福的社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边沁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类本性的根本动机之一,个人幸福是他快乐的总和,社会的幸福是个人幸福的总和。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1890)中提出了“消费者剩余”概念。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最大福利”理论,“当某种分配标准为既定时,我们可以遵照这种标准,研究何种状态会使各个人达到最大可能的福利。”  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价格超过他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的差额,这差额使消费者获得额外的满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共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非常好的书,推荐大家购买
  •   你的纳税人权益有什么,看了就会知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