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与历史学

出版时间:2003-10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晴佳,古伟瀛 著  页数:282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文化思潮,其涵盖面几乎包括了当代文化的各个方面。由海外学者和台湾学者撰写的这本专著由后现代主义简介、后现代史学的发展和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三部分组成,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对20世纪的中国史学作一个总结。

作者简介

王晴佳:生于上海,大学毕业于华师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美国罗旺大学(Rowan University)历史系主任,教授。
研究领域,史学理论与比较史学史。
主要著作:英文著作有Inventing China through History:the May FOurt Approach to Historiography和Turning Poi

书籍目录

序导论   现代历史编撰学的缘起   从“现代”到“后现代“   文史不分家   余论第一部分 后现代主义简介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的缘起   后现代主义面面观   语言学与后现代主义   从现代到后现代   后现代性及其表征 第二章 向“大写历史”挑战   启蒙运动与“大写历史”   “历史主义”的瓦解   后现代主义与妇女史   后殖民与后现代 第三章 语言、文本、历史   从“上帝之死”到“作者之死”   历史写作等于语言游戏?   作者·读者·文本第二部分 后现代史学的发展 第四章 二十世纪的西方史学    科学崇拜与科学史学   年鉴学派与历史观念的更新   “历史的社会科学”与社会史 第五章 历史学的多样化   考察历史的多种角度   小历史·微观史·日常史   历史研究的分化组合 第六章 后现代史学   历史等于文学?   历史记忆与历史真实   后现代主义批判第三部分 传统史学受到了挑战 第七章 传统史学受到了挑战   历史学的定义   史料的选择及批判    历史解释   历史叙述    史学研究的策略及取向   史学的辅助科学   史学方法的未来 第八章 具后现代意识的重要中国史著作举隅   颠覆既有的历史刻板印象   具后现代意识的史学方法论   以后现代主义拯救历史 第九章 中国史研究的后现代倾向   后现代主义相关的国史论著介绍及讨论   理论观点下对后现代主义史学的介绍及讨论。后现代史学的[要理问答]  ——代结语参考阅读书目中西人名对照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虽然兰普莱希特的《德国史》(Deutsche Geschichte)在出版后由于见解新颖而颇受欢迎,但他对兰克史学所作的“反叛”却没有成功。其原因在于他的著作中包含了不少史实性的错误,让人很容易捉到辫子,从而轻易否定它的价值。另外,由于兰克史学在方法论上的影响,历史研究在西方已经逐步走向专业化,各地都相继成立了专业历史学会。历史学家的工作因此便开始面向同行,而不再是面向一般读者。于是,历史写作便形成了一种规范,而像兰普莱希特那样“独辟蹊径”的尝试,很难为历史学界的同行所接受。 更重要的一点是,兰普莱希特的所谓“民族精神”,与兰克的“历史主义”对历史背后的“元叙述”的崇信在理论上并无二致。如果我们再将其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比较一下,其相似之处就更加明显。因此,兰普莱希特虽然不满兰克学派的治史态度,但他的历史观念仍然是现代主义的。他所作的尝试,与20世纪初法国和美国的史学潮流交相呼应,代表了一种将史学研究“社会科学化”的倾向。那时的历史学家,试图引进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改变兰克学派那种只注意重要历史人物而不注意社会活动本身的做法。但是,那种社会科学与历史相联盟的研究,其主旨仍在于把历史的演进作理性的解释。 但是,后现代主义就是不相信人类普遍理性存在的可能。用后现代主义的前驱李欧塔的话来说,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前提是不信“元叙述”的存在。李欧塔在《后现代的情境》一书中解释说,承认“元叙述”的结果就是将知识合法化,变成一种政治的力量。虽然“元叙述”的产生源自科学革命,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们怀疑它的有效性,特别是它的政治含义。人们不再相信“大叙述”所揭示的历史过程及演变的规律,也不再相信历史人物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叙述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仍然存在。即便如此,叙述也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一,人们还可以用描述、解释和指示等方式。 李欧塔认为“大叙述”已经为语言的多种风格所“遮盖”,因此人们无法建立牢靠的语言联系,语言无法准确无误地传播思想。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两位长期从事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研究的专家通力合作而成,对近期影响颇大的后现代主义及其与历史学的关系作了深入浅出、全面周到的解释和评述。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后现代主义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和特点作了详尽而又通俗易懂的全面介绍;第二部分结合20世纪的西方史学,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挑战及其在各方面的表现;第三部分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问题,具体分析了一些具有后现代意识的中国史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现代与历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