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点津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邵萍,黄琴峰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针灸治疗的奇特疗效不仅深为国人认识,而且在国际上声誉鹊起。本书系统介绍多种针法和灸法,分一般针法、特种针法、耳针法、艾灸法、瘢痕灸法等,作系统闸释;并集古今名家经验,分析了经现代医学临床研究验证的有效病症中80余种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作者简介

黄琴峰,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中业,从事伤寒温病教学工作多年。现为《上海针灸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医学分会理事,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荣获中国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银牛奖,上海市科技期刊优秀工作者及上诲市科协优秀编辑奖。主编

书籍目录

总序引言溯源篇 第一章 针灸源流针灸疗法篇 第二章 针炙治疗概述 第三章 十四经穴及耳穴 第四章 常用针法 第五章 特种针法 第六章 穴位疗法 第七章 常用灸法有效病证篇 第八章 传染病病证 第九章 呼吸系统病症 第十章 循环系统病证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病证 第十二章 泌尿、生殖系统病证 第十三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 第十四章 精神、神经系统病证 第十五章 运动系统病症 第十六章 妇科病证 第十七章 儿科病证 第十八章 皮肤科病症 第十九章 五官科病证 第二十章 其他病证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针灸源流  远在旧石器时代末和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000~4000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贬石”治病,这些粗糙而简单的石片就是今天享誉中外的针灸医学的前身。针灸医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治病广泛,疗效卓著。它不仅对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起过重大的作用,而且早在唐代已先后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据古文字学家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记载,殷商之时已流行针灸疗法,当时用针刺代表医术。如卜辞“殷”字甲骨文,字形像人手执锐器,刺一袒腹人之状,此种形态很像医者持针之势。张晟星《针灸源于中华》认为,这些字形本意的重新发现,把见之于文字记载的针刺医学提前了1000余年。  针法古称“贬刺”,近称“刺法”。灸法也是我国古代人民从劳动和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医疗方法之一,《素问·异法方宜论》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从这段记载来看,灸法的创始,在于北方,后来才渐渐传人中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医籍中,针灸和汤药的地位是并重的,起着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素问·移精变气论》日:“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可见古代对针药治疗方法原为各有所宜,无可偏废。针灸是根据疾病的病种、病情,而选用不同的针具,再施以不同的手法进行治疗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共10册,各册主编均为中医各科名家。丛书编写以“茹古涵今,兼收并蓄,立足临床,重在创新”的学术思想为指导,遵循“继承传统,发扬精粹,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宗旨,以中医药学经典理论和现代临床实践的依据,融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内容翔实系统全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临床医师有实用参考价值,对患者和中医爱好者有康复保健指导手册。适合于广大医药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点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写得好,我喜欢.是本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