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形态创造学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英杰,周锐 著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为原同济版《构成艺术》的新版本,在申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时,改为《视觉形态创造学》。从中可以看出“构成艺术”与“视觉形态创造学”的关系。“构成艺术”一词源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课程,而在我国从60年代至今,一直用“三大构成”这一名称来命名这一课程。但近10年来,该课程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许多变化,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所以如果使用“视觉形态创造学”这一书名会更合适些。构成,即组织,绘画、摄影艺术中称之为“构图”,视觉传达设计中称之为“编排”,而空间设计艺术中称之为“位置经营”。本书讲述的内容就是将各类艺术设计中共同遇到的元素的组织问题作为一个基础问题来进行研究,讲究的是整体的形态效果。构成是一种手段,视觉形态创造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构成是设计作品的核心,它将各元素、各节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起到统一、控制的作用。反过来说,创造性的作品或形式,甚至风格,均与构成艺术密切相关。赋予构成艺术一种特殊而贴切的提法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故从包豪斯时代至今,并无本质性的突破。众所周知,构成并不是的简单量化过程,而是与人的认知心理、人文艺术的社会学原理、创造科技学等公共意象相关联。它涉及两个方面:其一,设计(基础)性原理中的基本配置和应用;其二,这些基本配置和配置方式所依托的认知心理。本书着眼于柔性化方法,将色彩原理、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视觉心理认知等理性因素揉进平面、立体空间的设计基础训练中去,通过深入浅出、不断创造的过程,在实践中通悟构成艺术中的认知规律和特质文化,以达到最大限度地突破常态的探索,创造可能的新形式,感知及领会形式、材料、色彩与空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并获得在设计实践中的创造动能。

内容概要

  《视觉形态创造学》讲述的内容就是将各类艺术设计中共同遇到的元素的组织问题作为一个基础问题来进行研究,讲究的是整体的形态效果。构成是一种手段,视觉形态创造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构成是设计作品的核心,它将各元素、各节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起到统一、控制的作用。

作者简介

黄英杰,1955年出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础形态的教学与研究,曾任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美术史、设计概论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本专业主干课程——“视觉形态创造学”的教学(此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撰写出版了设计专业基础教材《构成艺术》(2004年8月,同济大学出版社),《工业设计手册一第三篇设计基础》(2008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并出版了个人绘画作品集《核•空间——英杰绘画作品集》(2008年7月,同济大学出版社)。现任《大设计》执行副主编。先后完成“东方明珠.太空城”室内总体设计、“上海八万人体育馆。海洋世界”总体设计,“渔人之家”博物馆设计、“罗森宝研发中心”和“盛源研发中心”建筑设计等,并有雕塑作品《智》荣获浦东城市雕塑国际征集活动十佳优胜作品,《一滴水》入围浦东城市雕塑国际征集活动24件优胜作品之一。  周锐,1949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础形态的教学与研究,曾任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美术史、设计概论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书籍目录

序言一 大自然是我们的导师二 视觉形态创造学是研究形态和形式的课程视觉形态与它的空间张力第一章 形态与形态的抽象一 大自然是我们的导师二 点、线、面、块是形态的抽象第二章 构成中的形态策划一 形态的采集与提炼二 变形与视觉张力的舒展三 张力限定第三章 形态的错视认识与利用一 点的错视二 线的错视三 面的错视综合作业 “白皮报告书”——视觉形态笔记第一阶段——平面构成阶段平面元素与平面构成第四章 相同形与相似形的重复构成一 基本形设计与基本形组合二 重复的骨格设计三 基本形的排列方法四 变异与方法第五章 节奏创造一 渐变节奏二 发射节奏第六章 对比构成第七章 平面设计与视觉空间基础作业1 基本形+基本骨骼构成练习实验作业1 “为自己而设计”——T恤设计实验作业2 帽子设计色彩的语言艺术第八章 色彩的形成与色彩的体系一 观察色彩二 色彩的属性三 色彩的体系第九章 色彩的组合与色彩的对比一 色彩的组合二 色彩的对比第十章 色彩的情感与视觉心理效应一 色彩的语言性与视觉心理效应二 色彩的象征性第十一章 色彩的调和研究一 色彩的调和理论二 色彩调和的一般原理基础作业2 色阶推移构成练习基础作业3 色彩对比与调和构成练习实验作业3 色彩主题构成练习肌理与构成第十二章 肌理的认识第十三章 肌理的类型与构成原理一 肌理的类型二 肌理的构成原理第十四章 肌理的制作方法一 手工画面肌理的制作二 通过物质堆砌和加工制作肌理基础作业4 肌理构成练习基础作业5 半立体构成练习实验作业4 “城市褶皱”招贴设计——“世博想象”2007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展第二阶段——空间构成阶段空间构成第十五章 从自然形态到人工形态一 空间构成的理念二 立体构成与空间结构系统第十六章 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元素一 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二 空间构成的基本元素第十七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组织和审美判断第十八章 立体构成的材料与材料处理一 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二 材料特性的把握三 材料的加工第十九章 动立体构成和光立体构成一 动立体构成二 光立体构成基础作业6 吊挂式构成练习基础作业7 空间繁殖构成练习基础作业8 空间生长构成练习基础作业9 20cm3立体空间设计基础作业10 空间解析——园林的空间采集和重构实验作业5 头饰+服饰设计实验作业6 “都市大餐”主题立体构成——“2002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优秀奖实验作业7 “酒酒归九”主题立体构成——“2002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优秀奖实验作业8 水+纸——立体空间形态设计实验作业9 纸板建筑设计建造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现代设计运动最早起源于欧洲,设计作为一个教学的科目也是从欧洲开始的。1919年设计家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在德国魏玛市创建了全世界第一所艺术设计学院,即“包豪斯设计学院”,聘请了当时一流的艺术家,费宁格、伊顿、康定斯基、纳吉、克利都担任了主要课程。在当时学院所设的课程中,将“构成练习”作为一门主要课程,通过艰苦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对形式的良好感觉,取得了显著的功效,并培养了一大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著名设计大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设计大师都集中在美国,使美国的设计运动也得到很大的促进。从1983年美国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来看,像哈佛、耶鲁、伊利诺斯、普拉特、洛杉矶等著名综合性大学、学院,都设置有视觉形态创造这一专业基础课程。视觉形态创造学是研究形态结构美学的课程,它不仅从理论上研究各种形态所带来的审美心理,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把握形态与审美的关系。我们通过对各种构成要素以及形式特性的研究,来把握形态元素在构成中的特殊艺术语言和形式在视觉审美中的意义。欧美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一方面的艺术教学课程,试图通过讲述和实验设计的相关条件与限制,来进入一种形式上的探索,让思想与形式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使设计思想与社会的审美理想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设计运动的深入。从这里也使我们对构成艺术的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一门培养设计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基础课程,通过大量的形式训练,丰富艺术的思维技巧,目的是获取运用艺术符号的自由。

后记

在长达数十年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和许多教师合作,认真负责地完成课程所担负的责任,不断地修订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这本教材得以出版,首先应该视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凝聚着很多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他们是谭靖漪、陈健、王红斌、张雪青、高搏、宋善威、施胤、莫娇、宋丹青等老师。设计基础的教学在整个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有着相当的分量。尤其对于多专业方向的院系来说,教学上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方面。所以,这一类教材也是已出版的设计基础教材中数量最多、风格最多样的。同行之间的学术研讨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促使我们的教材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新颖。我们感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各学科团队所给予的启示与影响,以及许多有益的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建龙、郑孝正老师的支持和友情帮助。这本教材的出版,要特别感谢同济大学出版社和责任编辑江岱女士,感谢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为本书提出的许多有价值的意见。本书中的大部分图片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学生作业,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作业。我们在征求使用他们的肖像权时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除本校学生作品之外,书中有些课程作业是跨校的合作教学成果,感谢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王红江、李悅、夏寸草、张熙老师的鼎力相助.最后,感谢本院。9级研究生余芳同学为本书所做的装帧设计。

编辑推荐

《视觉形态创造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视觉形态创造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错,挺好的,非常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